学术投稿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金素萍

关键词:大学生,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99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在入学时及毕业前进行心理问卷测试.结果入学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项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毕业前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ONE TOUCH型血糖仪在家庭应用中的指导

    糖尿病为慢性多发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除少部分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外,绝大多数患者在院外治疗.治疗效果取决于饮食、药物和合理的运动,而这些都需要以患者的血糖浓度为依据进行调整,所以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要掌握便携式血糖仪的正确使用,随时监控血糖,以便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以家庭应用中广泛的ONE TOUCH型血糖仪为例进行指导和讨论.

    作者:朱完平;姜建芳;庄一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的护理

    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综合征(he molysiselevated enzymes low platelts,HELLP)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严重并发症.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院妇产科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共13例,由于重视了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淑华;谢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体重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后呼吸道护理

    低体重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该病特有的病理生理基础,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应重视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本院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施行10kg以下伴肺动脉高压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9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莹;胡型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找出对策.方法自制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发现医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有许多意见和要求,许多教师在应用中存在不少的误区.结论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必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

    作者:张玲芝;徐华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全麻患者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并存其他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使麻醉手术风险大大增加,并发症增多,且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与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呼吸管理直接相关[1].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麻醉恢复室对141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加强术后呼吸管理,均安全返回病房.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美玲;陈巧妹;郭淑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99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在入学时及毕业前进行心理问卷测试.结果入学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项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毕业前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

    作者:金素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血管内支架术的护理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预后很差的血管疾病,主要由高血压、损伤、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患等引起.急性期病死率2 d内为48%,2周内为70%[1].若在急性期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在12%~15%,患者截瘫的发生率在5%~12%[2].介入方法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治疗方法.本院于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为1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术,均获得成功.现对护理进行总结.

    作者:李玲娜;戴继民;徐义;李守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疗事故案例分析教学法对减少护生差错事故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带教中应用医疗事故案例分析法,通过情景设置、差错事故再现、问题提出、关键点分析等,提高护生对差错事故的认识.结果通过案例分析教学,使护生对差错事故的防范意识大幅度提高,差错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鲜明、生动、能激发护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护生差错事故发生率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莲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脑医嘱执行单介绍及优势探讨

    本院自2002年开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并实施了医嘱处理系统,应用了电脑医嘱执行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了治疗护理的透明度,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也为举证倒置提供了证据[1].此医嘱处理系统应用于护理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明显益处.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的护理

    压疮是长期作用于人体局部、持续而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低氧、营养不良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1].尤其是Ⅳ度压疮长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亟大痛苦.2003年3月本院收治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患者,经过75 d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创面愈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开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

    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又称椎体增强术,是在影像增强设备或CT监视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及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椎体高度,增加病变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1].此项技术自80年代开展以来,逐渐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性肿瘤等的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率和功能改善率高等特点[2].现将本院8例应用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骆晓琳;魏素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制手术室敷料清点架

    手术室内纱布、纱条、纱垫的清点一般都放在污物桶或地面上进行,不仅清点容易出错,而且易污染环境.本科自2003年1月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敷料清点架,经应用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俞飞燕;来招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胚胎期横膈肌肉部分缺损、闭合不全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所致[1].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手术前后常伴有呼吸和循环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而且病情隐匿,变化迅速,而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先天性膈疝新生儿11例,均为后外侧膈疝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郑爱玉;葛爱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种氧气湿化液带菌率的研究

    目的减少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率.方法将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观察组以强氧化离子水作为湿化液,每周更换.2种湿化液每天采样送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两组带菌率比较,x2=32.97,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用强氧化离子水代替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可明显减少湿化液带菌率,并延长更换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

    作者:周旭玲;周雪飞;宋秋香;吴燕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肠麻痹的观察与护理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lumbar discectomy,APLD)是通过非手术疗法将髓核切除,减低椎间盘压力,使脱出的椎间盘回纳[1].因具有创伤小、见效快、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2].本院在门诊放射科行APLD术,术后门诊留观,有效率达到95%.在留观室观察护理过程中,发现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腹胀、排便困难的症状,经针灸、按摩后好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慧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自我护理

    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必须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笔者对1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应用Orem自护理论,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护能力.经10个月的治疗护理,骨折获得了佳的愈合,患肢功能达到了理想康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黎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的体位护理

    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是近年来在脊柱领域开展的-项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手术中良好的手术体位可保持脊柱功能位置,以确保患者手术中的安全,同时能为手术提供佳的术野显露,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本院从1999年1月开展此项手术以来,无1例因手术中体位更换及安放不当而引起并发症,本文总结了该手术的体位护理.

    作者:钱卫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血管病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提高心血管病患者对疾病康复和日常保健知识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将126例心血管病出院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对照组只做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年内再次住院率12.3%,对照组为26.9%,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心血管病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延续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作者:杨瑛英;张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透析性低血压的护理

    透析性低血压指患者血液透液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或血液透液前收缩压<90 mmHg、在血液透析中再下降.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70%[1],不仅影响血液透析质量,还会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其危险程度比高血压还高.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重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治与护理措施.

    作者:陈春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护生与患者沟通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生对护患沟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带教.方法对38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沟通方式、影响沟通的因素及得到沟通知识的渠道等.结果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方式单一,不能灵活运用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阻碍护生与患者进行沟通的主要因素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困难,缺乏交流技巧.结论带教老师应对护生进行沟通技巧指导,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