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军;衣华强;姚朋华;高树中
规范化、标准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证候标准化、规范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包括症状名称及内涵界定的规范、症状量化的规范、证候名称的规范以及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等全方位进行反思,促进中医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作者:郭铭隆;陈家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是临床试验的金标准,在针灸疗效评价临床研究中设计理想的安慰对照方法 ,是RCT临床运用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应根据研究目的 ,灵活选择合适的安慰方法 作对照,努力探索符合中医实践需要的对照方法 .
作者:王亚军;郭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何嘉琳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学严谨、勤于实践,从事中医妇科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何师对流产后继发不孕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胡翠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关节畸形为特点的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胡玉灵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学验俱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独到见解,现简介如下.
作者:吕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方法 对经过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SA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计算其症状频数,分析SAS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型. 结果 痰证患者为多见,共计61例次(76.25%);其次为瘀血证34例次(42.50%);舌色以淡白和暗红较为多见,舌体以胖带齿痕和舌腹经脉瘀曲较为多见,舌苔以腻苔较为多见.轻度SAS中痰证38例次,占90.5%,提示轻度患者以痰证为主;中重度患者以体虚夹瘀为主. 结论 SAS证候分型多为虚实夹杂,以痰证和血瘀证多见,轻度以痰证为主,中度以痰瘀互结为主,重度以血瘀证为主.
作者:苗青;张旭丽;林佳扬;张燕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发生于直肠与结肠黏膜、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腹泻、腹痛、黏液血便、易复发为特征.目前多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加糖皮质激素(GCS)口服和灌肠治疗.但其疗效尚不满意.笔者2004年1月~2007年9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UC,报告如下.
作者:叶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精<7.0mmol/L(126mg/d1),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值≥7.8mmol/L(140mg/d1),<11.1mmol/L(200mg/d1)的状态.
作者:吕雄;陆璐;卢红梅;张芸;邱健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骨髓增殖性疾病为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持续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组疾病的统称,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目赤、耳鸣、视力障碍、脾肿大、手足麻木及出血、血栓等并发症,西医采取改善血液黏稠度、放血、化疗以抑制骨髓增殖及对症处理.黄振翘教授认为,本病因肝木失条、气火偏旺所致,以营血痹塞、络脉瘀阻为主要病机,运用调肝化瘀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经验分述如下.
作者:胡明辉;周韶虹;许毅;黄振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天智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天智颗粒;对照组3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能力状态以及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的各项积分、生活能力状态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 结论 天智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马云枝;王磊;王媛;封臻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慢性荨麻疹是主要由自身免疫因素参与引起的复发性皮肤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爱民;方玉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年龄超过18岁的患者在单位时间内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一定次数的临床综合征.成年人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多见,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并发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笔者2003~2007年.从调补三焦立法,应用巴中玉屏散防治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类风湿关节炎相当于中医学顽痹、历节等病证,其特点是慢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关节肿胀疼痛,晚期可致关节僵直、屈曲、畸形、功能丧失、肌肉萎缩等,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孟嫣;杨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张骠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师从已故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擅长诊治儿童精神类疾病.我们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孔令万;郭允伟;张艳梅;张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如何推动中医学术的进步,长期以来一直萦绕于中医学界同仁的胸臆,为此我也一直苦苦进行思考与探索.近来对这个问题似乎从朦胧中渐渐清晰起来.将其初步归结为三点:一是理论的产出与发展;二是学科的分化与构建;三是治疗学的丰富与提高,这三点互动起来,中医学的进步就有了标志,就有了动人的前景.之所以启发我产生这些想法.应该说与我读一本书有关.这本书是王永炎、张伯礼两院士主编的<中医脑病学>.该书的学术成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印证.
作者:王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瘫痿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乙酰胆碱受体α1肽(AChR α1肽)多点注射法制备EAMG模型小鼠.将造模成功的58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瘫痿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强的松组及正常组、佐剂组,观察其症状变化,检测其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 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瘫痿胶囊高中剂量组及强的松组临床症状评分减少(P<0.01),AChR-Ab降低(P<0.01),TGF-β1升高(P<0.05),IL-4降低(P<0.05).结论 瘫痿胶囊治疗EAMG的机制可能足通过升高外周血TGF-β1水平、降低IL-4,抑制AChR-Ab的产生,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金硕果;刘福友;陈卫银;冷卫军;冉宁晶;周雨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以中药提取物为切入点,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0只ApoE-/-小鼠高脂喂养13周,随机分为活血组(丹参酮),益气组(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化痰组(瓜萎提取物)、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予药物治疗13周后,采用形态学方法 ,利用易损指数综合评价药物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3个中药组小鼠斑块易损指数均有所降低,纤维帽长度/斑块内膜比值均有所增加,瓜蒌提取物组埋藏纤维帽数目显著减少.结论 活血、益气、化痰中药有效部位均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稳定斑块,化痰中药瓜篓提取物在减少斑块破裂次数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其具体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周明学;徐浩;陈可冀;潘琳;郭艳茹;文川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颈椎远部、近部、远近结合3种配穴方法 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远部配穴组、近部配穴组和远近配穴组.各30例.采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和VAS疼痛计分,考察不同配穴方法 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 结果 3组配穴方法 对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计分改善、综合计分、综合疗效、镇痛改善等4方面均有较好疗效(P<0.01);但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配穴方法 对于颈型颈椎病均有很好的疗效;远都配穴和近部配穴尽管取穴数比远近配穴少,但是可以取得与远近配穴一样的疗效.
作者:李丰军;衣华强;姚朋华;高树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从专家经验角度探索痛经的常见证型.方法 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设计痛经证型调查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制订问卷,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的统计与评价. 结果 第一轮问卷回收率96.67%,第二轮问卷回收率100%;28个痛经证型中,重要性较高的条目为12项,占调查指标的42.86%;变异系数小于0.25的证型为7项;专家权威程度平均值为0.82.结论 痛经的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肝郁气滞、血瘀、气血虚弱、肝肾(精)亏虚.
作者:刘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答:在正常情况下,精液在排出体外30分钟内即可液化.精液不液化是指射入女方阴道的精液不液化,始终成胶冻状或团块状.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症常见病因之一.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