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谢胶囊治疗脂肪肝52例

宋镇星

关键词:胶囊, 治疗, 现报告如下, 对照比较, 脂肪肝, 维生素, 凯西莱, 运用, 西药, 疗效
摘要:笔者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运用自拟调谢胶囊治疗脂肪肝52例,并与西药凯西莱、维生素E治疗的39例进行对照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定量辨证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汤证系统分析与综合,说明《伤寒论》中定量辨证思想贯穿于伤寒辨治体系的各个方面,张仲景不仅对同一经的证候作了量的区分,而且对不同经的证候间进行了量的分析,同时还对处方用药、服药方法、人体正气强弱等进行了量化辨证.

    作者:温淑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痹痛定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辅助T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痹痛定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辅助T细胞(Th1/Th2)的影响.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RA患者及健康人血清标本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RA患者组血清IFN-γ、IL-4水平和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痹痛定胶囊治疗后RA患者IFN-γ、IL-4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痹痛定胶囊可通过抑制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而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示痹痛定胶囊可调节RA患者体内Th1/Th2细胞的激活状况.

    作者:张荒生;王进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床如何区别应用人参、党参和太子参

    答:人参、党参、太子参都是临床常用的补益药,它们的功能主治不同,用量用法、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同,如人参的根主要含人参皂苷,党参的根主要含蒲公英萜醇乙酸脂和木栓酮等,太子参的根主要含糖果糖氨酸等.

    作者:李淑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定心方对大鼠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定心方对大鼠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组织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用冠状动脉结扎及再松开的方法制备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动物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进行评分;常规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定心方干预后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轻(P<0.0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定心方对大鼠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抑制NF-κB的活化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贾钰华;周玉平;陈育尧;张云仙;孙学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减知柏地黄汤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激素水平的影响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其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占女童性早熟的80%~90%,男孩性早熟的40%.

    作者:徐雯;邱志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迪君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黄迪君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40载,知识渊博,学验俱丰.尤其擅长治疗疑难杂证,临证屡起沉疴.

    作者:张全爱;刁灿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试论潜在病机在方剂组方配伍中的作用

    潜在病机常隐含有疾病发展演变的某些信息,临床处方时对潜在病机的恰当处理,既体现了方剂组方配伍的严谨性,又能更好地做到病证的全面辨治,这既有利于完善方剂组方配伍的规律,也会推进临床对病证病机的深入研究.

    作者:王洪海;谢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43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出现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作者:郭会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周围性面瘫的辨证选穴与辨病分期治疗

    从科学的层面来看,针灸及早地介入治疗,更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面神经在面部分布浅表,发病后面神经水肿且脆性增高,急性期患侧面部深刺激、强刺激均不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反而会造成面神经的断裂.

    作者:许荣正;王美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王治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王治强主任医师是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擅治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疑难杂症,亦擅长治疗妇科杂症.现将老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王昃睿;罗新民;王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何立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经验

    何立群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笔者自跟随何教授临证以来,深深体会到中医药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的优势和特色.

    作者:唐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人文特征与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从中医学理论的形态结构、思维模式、整体观念及治疗思想探讨中医学的人文特征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应用研究人文特征的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循证医学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医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阐述生命质量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选择能够体现中医自身治疗特色与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使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由经验走向科学.

    作者:段碧芳;刘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案

    1 病历简介徐某某,男,48岁,2005年3月17日初诊.患者于2001年5月体检发现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DNA<104copies/ml,肝功能正常.无不适,未予治疗.

    作者:史文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王子瑜治疗妇科病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子瑜教授学验俱丰,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匪浅,现撷要介绍如下.

    作者:张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目的 了解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对80例患者分期分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 单证的发生率:气虚证60.0%、阴虚证56.3%、血瘀证63.8%、痰湿证75.0%和火热证86.3%;证候组合形式以三证多,证候组合形态常见的为痰热瘀证;活动期血瘀证高于稳定期,而气虚证和阴虚证则低于稳定期;重型组阴虚证明显高于轻型组.结论 本病基本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且与病情分期分型有一定相关性,辨证时多为复合证.

    作者:高长玉;王彩娟;韩淑芬;刘桂宇;贲莹;段伟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七皂苷单体不同配伍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三七皂苷不同单体及单体间两两配伍对人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三七皂苷单体及不同单体配伍处理内皮细胞后,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黏附,并用ELISA法测定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在HUVECs的表达水平.结果 ox-LDL显著增强THP-1与HUVECs的黏附,内皮细胞经单体Rg1、Rb1处理后,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及ICAM-1在HUVECs的表达(P<0.05),Rg1:Rb1、Rg1:R1、Rb1:R1配伍组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能显著下调ICAM-1的表达(P<0.01).结论 (1)三七皂苷单体Rg1、Rb1为抑制黏附的有效单体,单体Rg1、Rb1、R1之间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对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发挥更显著抑制作用.(2)单体Rg1、Rb1及有效单体配伍组合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发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翠瑶;李晓辉;何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拟益耳汤治疗宫内节育器致月经过多210例

    宫内节育器是我国育龄妇女首选的避孕工具.但因有月经量过多和/或经期延长及腰腹疼痛等副反应,使取器率增加.我们采用自拟益耳汤治疗宫内节育器致月经过多2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起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痛灵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痛灵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和心痛灵治疗组(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63%、87.50%和75.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心痛灵片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心痛灵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从而起到抗凝、防栓、促进纤溶的作用.

    作者:陈劲云;陈彤;王行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逍遥丸治疗产后抑郁症40例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西医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主加用三环类药物,我院采用逍遥丸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怎样内外合治胆囊炎、胆石症

    答:慢性胆囊炎约70%有胆囊结石存在.由于感染炎症反复发作,轻者在胆囊壁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重者瘢痕形成,胆囊萎缩,正常结构破坏,并与肝床紧密粘连,失去了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

    作者:胡献国;黄成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