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围性面瘫的辨证选穴与辨病分期治疗

许荣正;王美萍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辨证选穴, 辨病分期治疗
摘要:从科学的层面来看,针灸及早地介入治疗,更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面神经在面部分布浅表,发病后面神经水肿且脆性增高,急性期患侧面部深刺激、强刺激均不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反而会造成面神经的断裂.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如何区别应用人参、党参和太子参

    答:人参、党参、太子参都是临床常用的补益药,它们的功能主治不同,用量用法、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同,如人参的根主要含人参皂苷,党参的根主要含蒲公英萜醇乙酸脂和木栓酮等,太子参的根主要含糖果糖氨酸等.

    作者:李淑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王子瑜治疗妇科病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子瑜教授学验俱丰,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匪浅,现撷要介绍如下.

    作者:张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颐脑解郁方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诱发电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中药颐脑解郁方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中药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采用脑诱发电位仪,记录6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45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其中抑郁症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治疗6周后再次检测BAEP和VEP.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BAEP与VEP各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治疗后VEP各波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BAEPⅢ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抑郁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对视觉、听觉刺激的应激能力下降;颐脑解郁方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疗效显著.

    作者:谢利军;唐启盛;霍爱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减知柏地黄汤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激素水平的影响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其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占女童性早熟的80%~90%,男孩性早熟的40%.

    作者:徐雯;邱志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宣肺排脓话桔梗

    桔梗味苦辛,辛能开,苦能泄,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排脓的功效.古方以桔梗为化痰排脓要药者颇多,如张仲景桔梗汤、济生桔梗汤、《妇人大全良方》桔梗饮子、《杂病源流犀烛》桔梗二陈汤、张景岳桔梗杏仁煎等,用于肺痈、咳喘痰多等病症,疗效确切.

    作者:俞宜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迪君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黄迪君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40载,知识渊博,学验俱丰.尤其擅长治疗疑难杂证,临证屡起沉疴.

    作者:张全爱;刁灿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目的 了解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对80例患者分期分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 单证的发生率:气虚证60.0%、阴虚证56.3%、血瘀证63.8%、痰湿证75.0%和火热证86.3%;证候组合形式以三证多,证候组合形态常见的为痰热瘀证;活动期血瘀证高于稳定期,而气虚证和阴虚证则低于稳定期;重型组阴虚证明显高于轻型组.结论 本病基本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且与病情分期分型有一定相关性,辨证时多为复合证.

    作者:高长玉;王彩娟;韩淑芬;刘桂宇;贲莹;段伟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46例

    我们于2003年4月~2006年9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昕;贾勇波;包中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滋阴泻火、清热燥湿中药对雌性大鼠肥胖和性发育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滋阴泻火、清热燥湿中药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重效果及性发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建立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灌喂中药,观察其体重、耐疲劳能力、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发育情况.结果 灌喂中药后,可以使大鼠体重明显减轻,但不影响其身长和负重游泳时间,并可以使其血脂、肝脏脂肪变发生率降低;中药还可以使血中雌二醇水平、同期黄体出现率降低,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表达下降.结论 滋阴泻火、清热燥湿中药对雌性大鼠有明显的减重作用,使肝脂肪变的发生率降低,未见副作用,可能与该类中药调整其性腺轴、抑制肥胖时性成熟提前倾向有关.

    作者:崔红;杨爱君;叶卉初;崔雁;李贵;李宇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杨少山治疗老年病经验

    杨少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6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老年杂病、脾胃病等.笔者有幸随杨师侍诊多年,现将其论治老年病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李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逍遥丸治疗产后抑郁症40例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西医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主加用三环类药物,我院采用逍遥丸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当飞利肝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33例

    随着酒精性饮品消费的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的早期表现,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我们采用当飞利肝宁治疗33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荣珍;耿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周围性面瘫的辨证选穴与辨病分期治疗

    从科学的层面来看,针灸及早地介入治疗,更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面神经在面部分布浅表,发病后面神经水肿且脆性增高,急性期患侧面部深刺激、强刺激均不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反而会造成面神经的断裂.

    作者:许荣正;王美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王治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王治强主任医师是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擅治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疑难杂症,亦擅长治疗妇科杂症.现将老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王昃睿;罗新民;王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周永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经验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异常增生的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和髓外组织,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轻链.

    作者:任荣政;鞠立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滚针治疗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90例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滚针治疗与西药对症治疗失眠症,评价传统非药物治疗手段--滚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滚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治疗组.其中滚针组90例,实施滚针治疗;对照组90例,给予氯硝安定4mg(每晚睡前服用)治疗;疗程均为4周.以中医症状疗效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分别在治疗结束后及3个月随访后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匹兹堡总评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等4个亚项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3个月随访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匹兹堡评分中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等3个亚项评分,两组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第二代抗失眠药物比较,传统滚针疗法能够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平衡,治疗慢性失眠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莉莎;王丹琳;王成伟;胡幼平;周建伟;李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七皂苷单体不同配伍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三七皂苷不同单体及单体间两两配伍对人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三七皂苷单体及不同单体配伍处理内皮细胞后,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黏附,并用ELISA法测定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在HUVECs的表达水平.结果 ox-LDL显著增强THP-1与HUVECs的黏附,内皮细胞经单体Rg1、Rb1处理后,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及ICAM-1在HUVECs的表达(P<0.05),Rg1:Rb1、Rg1:R1、Rb1:R1配伍组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能显著下调ICAM-1的表达(P<0.01).结论 (1)三七皂苷单体Rg1、Rb1为抑制黏附的有效单体,单体Rg1、Rb1、R1之间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对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发挥更显著抑制作用.(2)单体Rg1、Rb1及有效单体配伍组合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发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翠瑶;李晓辉;何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床应用经方应抓住哪些要点

    答: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创立的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誉称为经方.

    作者:杨世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定量辨证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汤证系统分析与综合,说明《伤寒论》中定量辨证思想贯穿于伤寒辨治体系的各个方面,张仲景不仅对同一经的证候作了量的区分,而且对不同经的证候间进行了量的分析,同时还对处方用药、服药方法、人体正气强弱等进行了量化辨证.

    作者:温淑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人文特征与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从中医学理论的形态结构、思维模式、整体观念及治疗思想探讨中医学的人文特征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应用研究人文特征的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循证医学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医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阐述生命质量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选择能够体现中医自身治疗特色与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使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由经验走向科学.

    作者:段碧芳;刘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