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观察

闫红梅;董良;李海金

关键词:加巴喷丁, 硫酸吗啡缓释片, 癌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收治的癌症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接受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61例,单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NRS评分、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近期疗效评价:治疗组有效率(RR)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RR 6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确切,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不同辅助通气方式对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O)或无创机械通气(NIV)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住的45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所有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分别序贯应用HFNCO(高流量组)和NIV(无创组),治疗期间按照25~30kcal/kg目标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臀(MAC)、计算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并对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再插管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序贯治疗前比较,患者营养指标均有下降(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高流量组相关指标优于无创组(P<0.05),在ICU停留时间方面,高流量组明显优于无创组(P<0.05);再插管率、误吸发生率及28d病死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HFNCO在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中ICU停留时间及营养状态明显优于无创组,此外其与无创机械通气在误吸发生率、28d病死率及再插管率等临床指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贤省;张京臣;罗立强;刘殿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母婴分离方法制备产后抑郁大鼠模型的 行为学及海马病理变化的观察

    目的 观察并验证母婴分离方法制备的产后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与海马病理学表现.方法 随机选取16只大鼠进行为期14d的母婴分离,另4只产后母鼠作为空白对照不作任何分离.造模结束后对母鼠行旷场实验评价,根据其评分应用K-聚类分析进行分类,造模1周后对20只大鼠行为学评价,造模5周后取大脑海马观察HE染色结果.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得出正常组9只(包括4只空白对照大鼠),产后抑郁组11只.与正常组比较,造模1周后产后抑郁组大鼠体重变化程度明显增加,水平及垂直分数明显降低,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增加,十字迷宫开臂停留时间及进入开闭臂总次数明显降低,并且闭臂停留时间明显增加.HE染色显示产后抑郁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结论 经过2周母婴分离的母鼠有抑郁表现的概率为68.75%,此模型有必要进一步的探索实验.

    作者:李净娅;章正祥;戚观树;杨歆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OSAHS严重程度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严重程度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有打鼾习惯的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分为正常组(12例)、轻度异常组(20例)、中度异常组(31例)、重度异常组(17例)共四组,每例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记录其双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较各组结果差异.结果 各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波间期、Ⅰ~Ⅴ波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波潜伏期各组比较,正常组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波间期比较,正常组与轻、中度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异常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患者夜间缺氧对听觉传导通路外周及中枢均有影响,早中期以耳蜗听神经段为主,晚期以上橄榄核至四叠体下丘核损害为主,而脑干耳蜗核至上橄榄核之间对缺氧相对耐受.

    作者:金满意;李红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浆和肽素及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基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和肽素及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基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择期行腹腔镜患者395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对照组(320例)与谵妄组(75例).检测两组和肽素及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基因,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法进行腹腔镜全麻术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术前合并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谵妄组(21.3%)较对照组(12.2%)多,术中发生低血压发生率谵妄组(17.3%)较对照组(6.9%)多,术中输血量谵妄组(439.25±74.32)ml较对照组(322.52±79.59)ml多,及术中失血过多发生率谵妄组(12.0%)较对照组(5.3%)多,术后疼痛评分谵妄组(3.13±0.32)较对照组(2.24±0.47)高,术前COR浓度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前和肽素、NE、PGE浓度,术后和肽素、COR、NE、PGE浓度,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基因(rs28632197)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谵妄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术后谵妄组CC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压发生率(OR=1.33)、术中失血量(OR=1.01)、术后和肽素(OR=1.13)、术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OR=1.26)、AVPR1B(rs28632197)CA/AA基因型(OR=2.98)为正相关因素.结论 术后谵妄的发生与血浆和肽素及精氨加压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术后谵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晓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外Castleman病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胸部外Castleman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胸外Castleman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8例患者CT平扫发现病灶均位于胸外,呈密度均匀的椭圆形软组织肿块,3例有钙化(分支、点状),5例进行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与周围血管相似.结论 胸外的Castleman病较少见,常容易误诊,其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多数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分析CT特征及临床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吴娟;何海青;徐新建;郑柯;朱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元整合护理在提高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多元整合护理在提高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至12月分娩的乳头凹陷产妇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等量(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向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指导基础上,加用多元整合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升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乳头凹陷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产后1周和6周时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类产妇(P<0.05).结论 采用多元整合护理对乳头凹陷产妇实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对于提高该类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具备积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戴玲华;张婉婉;卢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芪山无糖颗粒对糖尿病前期大鼠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山无糖颗粒剂对糖尿病前期大鼠慢性炎症因子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食制造糖尿病前期模型.然后将模型大鼠分为四个干预组,分别以小剂量(Z1组)、中剂量(Z2组)、大剂量(Z3组)中药芪山无糖颗粒剂和罗格列酮(X)进行干预,同时设立普通饲料喂食的正常对照组(NC)和单独高糖高脂饲料喂食的模型组(MC).干预16周后,测量体重;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部分采用试纸法)、血脂;采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tin)、血清胰岛素.结果 与NC组比较,MC组Leptin和TNF-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P<0.05或0.01),Z2、Z3、X组下降显著(P<0.01).与MC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均出现血糖、血脂降低,Z3、X组血糖、血脂降低更明显(P<0.01).与NC组比较,MC组胰岛素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增高的MC组比较,Z3、X组两者胰岛素降低明显(P<0.01),而Z3与X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山无糖颗粒明显降低糖尿病前期大鼠TNF-α和leptin水平,改善糖尿病前期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可缓解糖尿病前期大鼠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

    作者:徐新鹏;朱岚;魏燕;侯鹏超;李迎新;洪郁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的透析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及依从性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使患者知识和技能提高、依从性提高,减少了患者因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发生,故在临床实践中可广泛推广.

    作者:潘敏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维CT引导联合组织保护套管经皮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

    目的 评价三维CT引导联合组织保护套管经皮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经三维CT扫描确诊为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5例,采用术中三维CT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全部病例均进行临床随访6个月左右,采用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优22例,良1例,优良率96%,末次随访膝关节关节功能达对侧>95%.患者膝关节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使用三维CT引导联合组织保护套管经皮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手术方法简便,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作者:吴生华;徐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鼻肠管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7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鼻肠管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鼻胃管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及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2个月后治疗组Hb、ALB、P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卒中后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肠管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卒中后肺炎发生率.

    作者:顾南媛;陈宁;吕华瑶;曾龙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治疗的宫颈HPV感染患者4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微波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 40例患者第1疗程结束治愈9例、好转5例、无效26例、患者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均缩小;第2疗程结束治愈17例、好转8例、无效15例、患者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缩小均>50%;第3疗程结束治愈28例、好转7例、无效5例、35例患者宫颈表明光滑、柱状上皮移位消失.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微波治疗加快了宫颈HPV感染的清除速度,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作者:霍灿波;龚丽娟;张英钗;胡逸君;黄娣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两种经典微创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并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经皮微创组与开放小切口组,每组各49例.开放小切口组患者采用Wiltse入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微创组则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渗血量.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伤椎Cobb's角恢复情况及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均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优于经皮微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与开放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轻中度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等优势,开放小切口组操作较经皮微创组为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X线透视明显减少.

    作者:江志强;徐德洪;吴巍巍;李之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2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BDI-Ⅱ)进行自评,根据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综合征组和不并发组;此外本研究还自制人口学及健康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健康状况,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时间、是否吸烟、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情况(≤1/≥2)、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种类(≤1/≥2)、是否使用胰岛素,同时嘱患者在此期间定期(每隔3个月)回医院随访,抽血了解血糖控制情况(HbA1c%<7/≥7)和血皮质醇情况(8:00、16:00和00:00),用服药依从量表(MMAS-8<6/≥6)了解患者药物依从水平.结果 29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20例(40.82%)患者并发了抑郁综合征.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女性、教育程度低、家庭每月经济收入、工作状态、是否有抑郁症家族史、人际关系状态、有≥2个的并发症、服药依从性低和肥胖(BMI≥30kg/m2)的老年2型糖尿病容易并发抑郁综合征,而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程及其它因素与并发抑郁综合征相关性不大;且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得教育水平低、从不运动、有≥2个的并发症和服药依从性低与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相关程度高.并发抑郁症组患者皮质醇在8:00、16:00和00:00均显著高于不并发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早期重点关注教育水平低、有≥2个的并发症和服药依从性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倡多运动,以降低其并发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霁;俞娉;李利;于冰;宣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眼科头位架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观察护理

    目的 探讨眼科头位架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保持有效体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眼科头位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有效体位保持时间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有效体位保持时间术后第1、2、3天分别为(17.36±1.82)h、(17.21±1.46)h、(16.98±0.95)h,而对照组分别为(14.09±2.54)h、(14.30±2.36)h、(14.49±2.3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有明显颈肩腰背酸痛及胸闷憋气的分别为18例、6例,而对照组依次为34例、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应用眼科头位架,能够延长有效体位保持时间,减轻患者不适.

    作者:王菊英;沈晶;章水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体内TLHFSH变化及与OV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体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变化及与卵巢体积(OV)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将188例PCOS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PCOS-IR组,HOMA-IR≥2.69)和胰岛素非抵抗组(PCOS-NIR组,HOMA-IR<2.69).检测两组患者的T、LH、FSH、LH/FSH和OV水平.结果 PCOS-IR组的T、OV、LH/FSH水平均显著高于PCOS-N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H/FSH均与OV呈显著正相关(r=0.272、0.252,P<0.05);以OV为因变量,T、LH、FSH、LH/FSH、HOMA-IR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LH/FSH水平为OV的危险因素.结论 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体内T上升,OV增大,LH/FSH下降,T、LH/FSH均与OV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潘丽翔;郧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疏风宣肺祛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缓解期风痰哮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风宣肺祛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缓解期风痰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5例慢性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属风痰哮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予以信必可都保,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服用疏风宣肺祛痰中药,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ACT评分,并统计积分结果、观察疗效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显控率为88%,对照组显控率为60%;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FEV1%、PEF、FEF25和FEF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FEV1%、PEF及FEF50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疏风宣肺祛痰法治疗慢性缓解期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疗效显著,可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有效控制哮喘再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倩;傅骞;楼雅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波动和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研究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波动和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定期产检的18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第1周行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72h,给予为期4周血糖控制,入组5周时行第2次持续性动态血糖检测72h.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GDM患者血糖波动与母体、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入组第5周各项血糖指标波动情况明显低于入组第1周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GDM患者中有21例(11.7%)发生母体不良妊娠结局,23例(12.8%)新生儿存在不良妊娠结局;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组第1周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水平(MBG)指标是胎龄儿偏大、偏小的危险因素(P<0.05),巨大儿高危因素为患者入组第1周MAGE、MBG及入组第5周MAGE指标有关(P<0.05),患者入组第1周MAGE是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血糖波动会引起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要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监测及血糖波动监测.

    作者:杨棋英;夏亚娣;孙芸;邱作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果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Ⅱ~Ⅲ级,2017年1月至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镇痛组(I组),每组各30例.F组患者入室前30min,以0.45%甲磺酸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I组患者入室前5min,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25μg/kg.记录患者入室后(T1)、过床时(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的VAS评分,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F组T1、T2、T3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17±0.59)分、(3.03±0.72)分、(4.47±0.86)分,明显低于I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P=0.00.F组患者无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出现,I组患者有头晕3例(10%),恶心2例(6.7%).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比静脉用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更加明显且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宗师;康志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数字化技术指导胫骨交锁髓内钉个性化置钉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健侧胫骨结合数字化技术制定术前计划,指导临床应用胫骨骨折髓内钉的个性化置钉,评价其疗效.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运用数字化技术指导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中个性化置钉并实际应用于病例共3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术前采用数字化技术术前测量髓内钉直径、长度、进针点和胫骨结节垂直胫骨平台沿线距离,在术前选择好合适利用的髓内钉,术中寻找到合理的进针点并实际应用于手术.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经验置钉的手术方案.术后定期随访,指导功能锻炼,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34例均为单侧胫骨骨折患者,并以交锁髓内钉完成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42周,平均(16.2±1.3)周.平均进针点距离胫骨结节垂直平台沿线距离(6.6±0.7)mm.术后1年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23例,良9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12%.结论 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术前手术设计,并进行个性化置钉,能够有效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操作减少创伤,降低感染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预后的满意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作者:龚冲丞;刘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及家庭关怀度对其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及家庭关怀度对其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格特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203例UGIB患者进行调查.结果91.63%的UGI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其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3.23±6.57)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其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IB患者的人格特质在精神质、神经质及社会掩饰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内外性(49.94±10.09)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理弹性得分为(59.21±10.23)分,低于我国普通成人的心理弹性水平(70.50±1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家庭关怀度平均得分为(7.03±1.28)分,其中61.58%的患者家庭功能良好.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GIB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费用支付方式、精神质、内外性、神经质、心理弹性、坚韧、乐观、家庭关怀度、情感度、适应度及亲密度是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可联合解释其变异的46.8%.结论自我感受负担普遍存在于UGIB患者中,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从而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作者:吴平;揭中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