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国香;王芳
溶栓治疗是近十余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重大进展.我院自1992年开展溶栓工作以来,应用国产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寻求疗效更佳的溶栓药物,我科于2000年6~7月选用上海实业医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链激酶(思凯通)静脉溶栓5例,现将其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董效师;代松魁;葛智平;刘丹;陈晓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发性扁桃体出血临床罕见,因1天内可暂时停止,又会反复出血,且累计出血量较大,应引起临床重视.作者经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柏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9年1月~2000年1月,采用泪道探通术加注入透明质酸钠置留的方法对30例泪道阻塞、8例慢性泪囊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青;平俐;赵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伤寒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发热病.自1970年以来国内外均有耐氯霉素株爆发流行的报告,给伤寒的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本地区近年来伤寒杆菌耐药谱的变化情况以指导治疗,本文对66例伤寒的耐药谱作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平;彭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长期存活率约3.5%~13.1%,中位生存期约12~18个月[1].为了探讨长期生存因素,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1975~1999年我院收治的94例ANLL患者中20例生存3年以上者进行了随访,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小青;严怀秀;王丹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显著增加,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1995年12月~2000年8月共收治特殊部位异位妊娠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瑶;顾洪妍;袁迎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血液透析治疗中,患者常常有低血压反应.其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耳鸣等,重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血压明显下降,从而影响透析质量,加重了患者对血液透析的心理恐慌.我科从1992~1999年开展血液透析,为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积累了较多经验,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冉雪梅;酉丽红;何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带状疱疹为常见皮肤病,本病显著特点是局部灼热疼痛,皮疹消退后多遗留长期神经痛后遗症.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36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耿庆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倒报告患者,女性,34岁.1996年诊断为甲亢,1997年12月因出现食欲不佳,厌油、恶心、体重明显下降,继之巩膜黄染,且日渐加重,收入传染病科,查体:T 37.4℃,Bp13/8kPa,皮肤巩膜黄染,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无震颤,但可闻及血管杂音,心率86次/分,窦性心率,律齐,肝大肋下一指,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查,谷丙转氨酶280 U,HBsAg(-),人院后用甲基硫氧嘧啶和他巴唑治疗,因WBC降至3.6×109/L,故停用,住院期间保肝治疗,为控制甲亢症状,传染科经患者同意用131Ⅰ治疗,治疗前查甲状腺吸131Ⅰ百分率:2 h 52.8%,6 h 74%,24 h80%,于1998年2月14日在严密观察下给予131Ⅰ 4.2 mci,1次口服,服药5天后甲亢症状较以前加重,且WBC降至3.3×109/L,因此给予升WBC药物,后甲亢症状日渐减轻,1个月后WBC升至4.3×109/L,出院时查谷丙转氨酶为80 U,其他肝功均大致正常,3个月后来院复查,甲状腺明显缩小,血管杂音消失,体重由原来的45 kg增至52kg,1年后复查吸入131Ⅰ百分率:2 h 25.4%,6 h 33.6%,24 h 48%,血清T31.8 ng/ml,T4130 ng/ml,肝功能各项均正常,原甲状腺症状消失.
作者:陈少林;徐融然;王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大面积烧伤的救治必须具备有创面覆盖物,临床应用效果好的是异体皮,但是异体皮来源困难,储存条件要求较高,价格昂贵,不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我院1994~2000年探讨羊皮作为烧伤创面覆盖物,共移植3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巴特;王凌峰;倪宏伟;路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1996~1999年我们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的6例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彦树;姜云福;兰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5年至今共收治重度肾损伤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信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采用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5例患者行锁骨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建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女患,28岁,以咽部异物感半年求治我院.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咽部异物感,同时吞咽受限,自已发现咽部有一肿块.将悬雍垂推向左侧.曾到当地医院耳鼻喉科求治,未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入院后查体:腮腺未触及阳性体征,颈部颌后窝可触及中等硬度包块,活动度可,约2.0 cm× 3.0 cm大小.腮腺造影:未能显示肿块与腮腺之间关第.MR:包块约4.5 cm×3.5 cm大小,与腮腺无低密度间隙分隔.咽旁间隙脂肪向后推移,茎突向内移,颈内动脉后移,肿块包膜不完整,边缘欠清晰,呈哑铃状,瘤内有低密度粘液变性.结合以上几点,决定手术切除.全麻显效后,取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面神经解剖常规切口,联合入路.解剖并保护颈鞘和舌下神经,拉起二胶肌和下颌骨进入咽旁间隙,摘除肿物.面神经解剖常规切口:解剖面神经,摘除腮腺浅、深叶.术后病理回报:右腮腺多形性腺瘤(侵入咽旁间隙),3个月后随诊,愈合良好,未见复发.
作者:马丽;马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观察ACEI类制剂对糖尿病尿蛋白的影响,观察其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腹腔出血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提高对腹腔出血的诊断技术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一环.判断典型的腹腔出血困难不大,但如果出血量较少,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足引起全身失血征象和腹部典型体征者,易延误诊断.我院从1986~2001年共收治此症9例,都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提示有内出血,现将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宋金仁;戴志;高天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面颈部中小型皮肤缺损,选用色泽、质地、厚度等方面与缺损区相近的局部皮瓣修复,常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外形及功能效果.局部皮瓣种类较多,按皮瓣转移的方式以旋转和推进两种类型的皮瓣常为临床所采用.1946年Limberg根据几何学的原理首先提出了菱形瓣,以后又得到了改善和发展.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菱形瓣在修复面颈部中小型皮肤缺损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优越性.
作者:卢紫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Miller Fisher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病因颇为复杂.我科收治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有;黄维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SLN biopsy,SLNB)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指导cN0期乳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4倒,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美蓝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时全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4倒患者有53倒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82.8%.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中49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92.5%).假阴性率13.8%,敏感性86.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骆勇;孙立中;苏荣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不适伴胸闷气短、轻度咳嗽一周于1997年4月5日入院.查体:T 36.4℃,R 18次/分,P72次/分,BP 18/10 kPa;发育正常,胸廓无畸形,听诊呼吸音正常,心界不大,心脏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4×109/L,红细胞4.24×1012/L、血红蛋白134 g/L、中性0.624、酸性0.054、淋巴0.322、血沉6 mm/h,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查胸片示左侧横膈局限性膨出,左横膈良性肿瘤不除外.进一步查肺CT报告:左侧肺底包裹性积液.住院经青链霉素静脉点滴,口服祛痰药物2周,患者症状有所缓解,胸闷消失.复查胸片示:左横局限膨出.与人院相比较无明显变化.胸片意见:(1)肺底包裹性积液;(2)良性肿瘤;(3)膈肌囊肿.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见左肺下叶与膈肌之间大小约10 cm×10 cm×8 cm肿物,质硬,表面光滑,与左肺下叶及隔肌明显粘连.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
作者:胡凯;王建军;侯治河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