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湘;牛红梅
答:感染性疾病,以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为常见.随着药物毒副作用的日益彰显,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的中成药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按照中医辨证,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属热毒病证,所以市售的清热解毒中成药也日渐增多.笔者在口服中药的同时,常辨证选用中成药配合治疗,效果较好.现将较为常用的品种简介如下,供参考.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1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化疗组和化疗+中药组,观察各组疗效以及临床证候、体力状况、免疫指标、血清VEGF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和化疗+中药组治疗后肿瘤稳定率均高于化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临床症状、体力状况改善均明显优于化疗组(均P<0.05).中药+化疗组能明显提高白细胞介素2水平,下调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水平(均P<0.01),且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能显著提高T细胞总数,下调sIL-2水平(P<0.05或P<0.01).中药+化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NSCLC,有缩小稳定瘤灶,提高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降低血清VEGF水平的作用.
作者:刘嘉湘;牛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康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06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胃康胶囊,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丽珠得乐胶囊(CBS)、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黏膜血流量、镜下溃疡面愈合等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5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4%,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2.1%,镜下溃疡面愈合率为85.71%;对照组5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8.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4.0%,镜下溃疡面愈合率为8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康胶囊对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促进溃疡修复的机理可能与杀灭幽门螺杆菌、改善局部胃肠黏膜微循环,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等有关.
作者:马锡金;于世良;陈萍;陈兴田;任永昌;赵安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昼夜节律性变化与病理因素结合,使疾病的发生、病情的演变,也具有某种规律.夜间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普遍现象,现从中医学理论方面浅析如下.
作者:张俊红;刘小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配合中药介入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L4-S1夹脊穴、外丘、委中、侠溪等特定穴,配合葛根素注射液介入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配合阿是穴常规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积分、疼痛VAS法积分、直腿抬高试验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积分、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IL-6水平、红细胞比积、血沉方程K值、全血比黏度高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比积、血沉方程K值、IL-6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疼痛减轻程度等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IL-6水平及血液动力学指标,从而消除神经根炎症有关.
作者:庄子齐;江钢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etis,AR)也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笔者查阅了大量的中、西医文献资料,并就个人的一些临床体会和对该疾病的认识,从中医和西医角度对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作者:骆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黄建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胃阴不足、湿热积滞4型,治疗4周,其中80例应用大黄建中汤者为治疗组,并设40例应用吗丁啉治疗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建中汤治疗FD疗效显著,适宜于各证型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德珍;曹宝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茸参补肾胶囊原名男壮胶囊.为进一步评价该药对肾阳虚、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与浙江省中医院等8家医院共同对茸参补肾胶囊进行平行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珠凤;许文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中医辨证分型判别方程,探讨T细胞CD45RA/RO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4例AA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筛选出CD45RA+绝对值等5个有意义的免疫指标,组成AA辨证分型判别方程,其判别总正确率为7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8+CD45RO+(%)在AA辨证分型各组中显著上升(P<0.05或P<0.01).结论:AA患者CD8+CDi5RO+(%)表达显著增高,证实了患者体内T细胞异常活化后转化为记忆T细胞,进而导致骨髓衰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说明中医辨证分型确有其客观物质基础.CD45RA+绝对值在辨证分型中变化显著,可作为AA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唐旭东;麻柔;刘锋;许勇钢;杨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以血竭为主药的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1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竭组服用基本方加血竭,对照组只服基本方,比较两者疗效.结果:血竭组停药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确切.
作者:王德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金思维对可疑痴呆老年人记忆减退的作用.方法:应用临床痴呆评定表在社区老年及老年前期人群中筛选出可疑痴呆患者75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法给药观察,在基线点、3个月和1年后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结果:服用3个月后,金思维组与脑复康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而1年后随访,金思维组记忆分值的提高明显优于脑复康组(P<0.05)和安慰剂组(P<0.01).结论:金思维具有改善和延缓可疑痴呆老年人记忆衰退的作用.
作者:朱爱华;田金州;钟剑;杨承芝;时晶;尹军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植入术(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约有30%~50%的患者在PTCA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其再次手术危险性大,费用高.因此,冠状动脉(冠脉)术后再狭窄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治疗的障碍.如适时配合中医中药,不仅能弥补西医这一缺陷,而且能在治疗和预防冠脉术后再狭窄起到较好的作用.导师程志清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对内科杂证的诊治见解独到,尤擅长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在西药规范应用的前提下,对近年渐增的冠脉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从中医学角度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杨雨民;周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当归饮子一方首见于<证治准绳>,专治疮疥、风癣、湿毒瘙痒等症.我们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蔡光斗主任应用此方经验基础上,根据该方具有益气养血,祛风润燥等作用,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84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作者:游晓意;刘宪鸣;蔡光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答:胃肠功能障碍是指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所致的,以腹胀和应激性溃疡、出血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小儿胃肠黏膜相对较薄,对不完全分解产物尤其是微生物通透性比成人高,分泌功能及胃肠蠕动易受肠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发生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胃肠功能障碍是重症患儿病情加重或恶化的标志之一.
作者:陶春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软肝饮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细胞因子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人血白蛋白(HSA)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予软肝饮小剂量(1g/kg)、大剂量(2g/kg)灌胃给药,连续8周,以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测定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用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软肝饮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TGF-β1含量,并可保护模型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结论:软肝饮可能通过恢复肝细胞形态及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含量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国梁;戴敏;许钒;汪电雷;方朝晖;查安生;胡闻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痤疮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多发于青春期,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报道概述如下.
作者:聂有智;王春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张作舟(1922~),男,北京市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35~1939年拜北京名外科中医哈锐川大夫门下学习疮疡皮外科,1939~1941年入北京国医学院深造,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期间拜赵炳南老大夫为师,参加整理赵老大夫临床经验.1970年调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1983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对各型湿疹、皮炎、荨座疹、痤疮、银屑病、白癜风及鱼鳞病、红斑狼疮、天疱疮、硬皮病等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曾发表有关论文数十篇,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孙永新;宋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升麻味辛、甘,性寒,具有升阳举陷、清热解毒、发表透疹.笔者在辨证方药中加用升麻,治疗药物性肝炎,多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作者:史文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