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生命四时调理脾胃探析骨关节炎“治未病”理念

苑文超;马勇;郭杨;周龙云;黄桂成

关键词:骨关节炎, 生命四时, 未病先防, 脾胃, 内经
摘要:骨关节炎发病广泛,其“治未病”意义重大.生命四时,少、壮、中、老,长、壮、衰、亡,构成阳气升降一生命循环,为四季变化之延长.其中,脾土主四时,掌生命终始.生命中期之前,脾土顺阳气之升发,承载筋骨生长,促进机体正常发育,坚实基础,防变于先,生命中期之后,脾土顺阳气潜藏,厚纳以封藏精微,则精神内守,元气归根,内实不寒,形体不衰,缓病之势.故生命四时不同,脾胃所主不一,形成了骨关节炎独特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笔者认为,儿少发陈,温升脾土,条达肝木;壮硕之年,温补脾阳,助阳宣泄;中老之年,润脾降胃,容平阳气;年老之时,酸甘敛藏,固元纳气,防病之要也.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对幽门螺杆菌与颈部血管斑块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对幽门螺杆菌与颈部血管斑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与对照组,中医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抗疗法治疗,比较两组对Hp的根除率,治疗前后的颈部血管斑块厚度以及脂质代谢水平.结果:中医组治疗结束后对Hp的根除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年内的Hp再感染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中医组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TC、TG、LDL-C和Hcy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治疗Hp不仅对根除Hp效果显著,对改善脂质代谢,治疗颈动脉斑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安全性高.

    作者:白钰;高新明;马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助孕汤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孕汤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给予助孕汤进行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卵泡发育情况、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促排卵疗效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妊娠率为2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妊娠率为17.6%,两组疗效和妊娠率比较,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正常排卵和无排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正常排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对比,差异显著,治疗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助孕汤与临床首选药克罗米芬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和妊娠成功率方面的作用是相似的,但助孕汤可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可促进子宫和微循环血流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充盈,进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助孕作用,疗效优于克罗米芬.

    作者:周抒;吕恽怡;杨志海;于丽;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辨证应用参附及参麦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32例,参照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EGDT)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阳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参麦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阴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h、24h的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结果:参附治疗组及参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清除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提高组织灌注方面较单纯西医EGDT治疗方案疗效更优;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前6h),乳酸清除率对组织灌注水平的评估较单纯的乳酸水平更有价值.

    作者:李旭;陈岩;张东伟;齐文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联合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联合麻杏石甘茶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以寻找多途径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新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郑州市中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24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和麻杏石甘茶治疗,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麻杏石甘茶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咳嗽症积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随访9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lgG、1gE、lgA、PAF比较无差异(P>0.05),疗后9个月治疗组lgG、lgE、lgA、PAF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疗后9个月CD4/CDs比较均无差异(P>0.05),所有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FeNO值比较均无差异(P>0.05),疗后9个月比较治疗组值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荼治疗小儿CVA临床疗效确切,可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提高患儿抵抗力,服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便,痛苦较小,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张艳梅;刘宝琴;王晓燕;刘娟;王慧明;鲁斌;李海金;丁丹;韩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眼针配合雷火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3例中度或中重度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眼针配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47例和常规西医疗法对照组46例,观察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眼针配合雷火灸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具确切疗效.

    作者:鞠庆波;王鹏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蟾酥“解毒止痛”作用与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蟾酥“解毒止痛”功效与质量的相关性,为以药效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干酵母致热模型、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耳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及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等致炎模型,分别检测不同质量蟾酥药材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并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所测定的药效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应用灰关联的方法,对蟾酥“解毒止痛”作用的评价结果,与其质量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蟾酥“解毒止痛”药效与质量相关,可为建立以“临床功效”为核心与导向的蟾酥品质评价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刘月露;李峰;莫晓东;黄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艾灸肺俞、膏肓俞治疗肺纤维化大鼠对E-cad、α-SMA、vimentin的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艾灸肺俞、膏肓俞治疗肺纤维化大鼠E-钙黏蛋白(E-cad)、α-平滑肌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几种上皮-间质转分化(EMT)标志物的表达.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治疗组、泼尼松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博来霉素灌入气管复制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分别艾灸及泼尼松灌胃治疗,在造模后第11天、第23天、第35天取材.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α-SMA、vimentin的表达.结果:艾灸组、泼尼松组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肺组织病理程度明显降低,上皮细胞标记物E-cad表达升高,间质细胞标记物α-SMA、vimentin表达降低.结论:艾灸治疗能升高E-cad水平,降低α-SMA、vimentin水平,降低肺泡炎程度及廷缓肺纤维化进程.

    作者:李婧;汪弋力;王晓芳;丁维俊;李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岩病证治源流

    通过检索古代文献,梳理各时代本病变化的脉络,整理本病证治的发展的源流,将本病的发展总结为“以痈论治”和“以岩论治”两个时期,阐述了在这两个时期下乳岩病的证治源流,及各医家对于本病从外而内的认识过程.

    作者:李孜睿;柳越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舌三针配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增效观察

    目的:通过舌三针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以探寻临床上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将临床收集的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舌三针(上廉泉穴及上廉泉穴左右各0.8寸)普通针刺30 min;观察组30例,舌三针普通针刺30 min后予以美国生产的eSWALLOW吞咽功能治疗仪进行生物电刺激20min;疗效评价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两组病例对象疗程为10 d,作3次评价,分别为治疗前、治疗5d后、疗程结束时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手段均能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邓永政;秦达;杨秀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加服宣肃止咳汤治疗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服宣肃止咳汤治疗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宣肃止咳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咳嗽症状总积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咳嗽症状总积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少数患者出现困倦、乏力等,均不影响生活和工作.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宣肃止咳汤是治疗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云青;杨树栋;翁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针刺疗法由于其独特疗效而日益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从针刺特定穴、针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以及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近5年的关于针刺镇痛的临床文献进行总结,发现针刺疗法在治疗疼痛方面疗效显著,而且与药物治疗相比,更具操作简单、有效可行、方便易行,以及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作者:袁薇娜;蒋红伟;唐占英;胡志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瘈脉颅息透刺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瘈脉颅息透刺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耳鸣咨询及行为认知治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瘈脉颅息透刺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应用耳鸣残疾量表(THI)评价,并根据耳鸣的响度分级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THI总分、情绪性评分、功能性评分及灾难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瘈脉颅息透刺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特发性耳鸣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耳鸣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曲中源;冷辉;石磊;孙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文章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玉屏风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TCMSP查询并筛选玉屏风散的成分及靶标,通过DAVID查询玉屏风散可能治疗疾病的类型,通过TTD、Drugbank、Polysearch等多个数据库查询治疗RA的相关靶标,依据多个相互作用数据库的数据,构建玉屏风散体内对抗RA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路富集分析玉屏风散治疗RA的可能通路.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3.0进行可视化研究.疾病分析结果表明玉屏风散可治疗RA和一些过敏及炎症相关疾病,玉屏风散靶标与TTD数据库中RA靶标的映射表明玉屏风散对目前治疗RA的靶标中的19.4%有调控作用,玉屏风散对抗RA体内蛋白质反应网络结果表明玉屏风散主要可通过RELA、TP53、IKBKB、JUN等蛋白治疗RA.通路富集表明玉屏风散可通过MAPK、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RA.可见,玉屏风散对RA可发挥治疗作用,其主要机制为调控RELA、TP53、IKBKB、JUN等蛋白通过MAPK、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从抗炎和免疫调节方面来治疗RA.

    作者:刘学;赵雨坤;何小鹃;郭晴晴;邱雪梅;吕爱平;马超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及观察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各40例,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同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张璟轶;吴月;刘海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生脉散类中成药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生脉散(即人参、麦冬、五味子)类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药成方制剂》中包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有关方剂,录入中医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用药规律、主治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中共记录有关方剂49首,核心药物组合25个,主要涉及中医证候7种,主要涉及中医疾病6种;选取高频疾病“心悸”“不寐”“眩晕”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生脉散配伍方药治疗特点明确,多具有补益之功;组方规律反应出生脉散类方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结论:明确生脉散类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及用药方向,为生脉散类中成药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耿亚;马月香;许海玉;贤明华;唐仕欢;杨洪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茯苓对上焦水饮内停大鼠的利水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茯苓对上焦水饮内停大鼠利水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气管插管,结合腹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外加寒冷刺激建立的上焦水饮内停模型.通过心、肺组织的病理切片来考查心、肺功能的强弱,同时结合心肺损伤指标[肺通透指数、肺干湿比(W/D)、血清白蛋白含量、心、肺脏器指数、肌酸激酶(CK)含量]综合评价茯苓对上焦水饮内停大鼠的利水功效.结果:成功建立上焦水饮内停大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茯苓高剂量12 g/kg可明显降低肺通透指数、肺的干湿比及显著降低CK含量,并可以明显增加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低剂量6 g/kg可以明显降低肺通透指数,显著降低肺的干湿比及CK含量,显著增加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结论:茯苓可通过“强心利水”作用降低上焦水饮内停大鼠的肺组织中水液潴留,从而改善大鼠上焦水饮内停症状.

    作者:杨婷;徐旭;窦德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失答剌知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Notch1和Jagged1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失答剌知丸对脑缺血再关注大鼠海马区Notch1和Jagged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0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7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失苔刺知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其中后5组分别依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1d、3d、7d组.以上各组除空白、假手术组外,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其中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用生理盐水灌胃;尼莫地平组给予浓度为1.08 g/L灌胃;失苔剌知丸组则以浓度分别为4.5 g/mL、3.0 g/mL和1.5 g/mL灌胃;以上各组每天同一时间灌胃,2次/d.各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1d、3d、7d各时间点取材,检测Notch1和Jagged1水平.结果:(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和各药物组相较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药物组相较于模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尼莫地平组与失苔刺知丸低剂量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苔刺知丸中剂量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苔剌知丸高剂量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5)失苔剌知丸低、中、高剂量组,随着1d、3d、7d时间点的延长,Notch1和Jagged1表达量依次呈上升趋势,其中尤以7d组表达量高.结论:失答刺知丸治疗脑缺血可能与自身药效和促进海马区Notch1和Jagged1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苏丹;贾孟辉;李占涛;于凌志;左艳丽;黑晓英;李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乙脑急性期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乙脑急性期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乙脑急性期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05篇,医案257例.核心药物为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生地黄、钩藤,核心组合16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8个.结论:乙脑急性期的中医用药应依据卫气营血辨证选择主药,并遵循“清热、开窍、熄风止痉”三大原则,重视泻下药在清热法中的运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作者:王一战;王玉贤;苏芮;韩经丹;范吉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陈如泉运用软坚散结法治疗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陈如泉教授在临床上善于运用软坚散结法治疗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文章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一是强调在运用软坚散结法之前,需先明确其病因,进一步推测其病性,明确热、气、血、痰、水、瘀、毒、虚的主导地位;二是在辨别病性的基础上,单一或联合疏风散结、解毒散结、理气散结、化痰散结、活血散结、益气散结、养阴散结、温阳散结、利水散结等治法施治;三是在运用软坚散结法时强调气血同调、痰瘀同治、消中有补、血水同治及内外合治等,以达佳效果.后文章通过临床验案两则对其经验加以说明,以期更好掌握此法在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治疗中的运用规律,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曾明星;向楠;陈继东;左新河;裴迅;赵勇;陈如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疗法、穴位注射、舒利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近期)、停止治疗3月后(远期)三个时间点的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肺功能,并记录3组近、远期疗效情况.结果:在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肺功能方面比较:A组近期、远期与B组、C组同期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近期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B组(80.00%)和C组(66.67%),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远期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B组(76.67%)和C组(63.33%),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缓解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斌;尹莹;罗光伟;陈奇志;梁亚光;莫松雅;黄白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