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氧化及氧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感染性休克治疗。观察组21例,常规治疗加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抗氧化指标及氧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h、6h及24h的抗氧化指标及氧代谢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氧化及氧代谢状态的影响较为积极,对患者的机体状态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起到改善感染性休克状态的目的。
作者:应伟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降低无医学指征孕妇要求剖宫产(CDM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产妇509例,以产妇自愿为原则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5例与对照组254例。观察组产妇自孕28周起在整个围生期接受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和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晚期选择分娩方式意向、实际分娩方式以及CDMR率。结果观察组孕37周分娩意向选择自然分娩、剖宫产和意向不定的比例分别为93.73%、4.71%和1.56%;而对照组分别为68.11%、20.87%和11.0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选择剖宫产意向的比例下降明显(P<0.01)。实际分娩结局产妇剖宫产率及CDMR率观察组为21.18%、1.57%,对照组为40.55%、9.84%,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及CDM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能使产妇更易接受自然分娩,有效降低CDMR,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玉娟;谢建英;钟少平;林玉萍;崔菊芬;葛加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初步探讨该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MPA肾损害患者3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34例患者平均年龄56.71岁。23例患者伴有肺部受累,所有患者均有肾脏累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血肌酐高、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30例患者有肾脏穿刺资料,肾脏穿刺病理检查可见新月体形成、肾小球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大部分患者免疫荧光提示无或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仍有少数患者合并IgA、IgG沉积。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完全或部分缓解21例,总体缓解率61.76%;另外13例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结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多见于老年患者,肾脏受累多见。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病情,然而肾损害严重者肾功能预后差。
作者:闫慧玲;王宇晖;李亚妤;倪军;俞东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脏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的患者口服普通保肝药及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服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12个月,观察用药前后2组患者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等方面。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受12个月的药物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服用扶正化瘀胶囊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脏纤维化患者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德强;张银华;康健;孟忠吉;陈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刮吸法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行刮吸法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100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50ml,术后3~5d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1例为左甲状腺胸骨后肿瘤,且有甲状腺炎粘连严重,转改为开放式手术,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刮吸法结合超声刀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祝慧鹏;李嘉根;许中友;胡贤杰;严金林;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华蟾素分别作用于SHG44细胞株, 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SHG44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O/EB)双重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SHG44细胞株形态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spase8蛋白及Bcl-2的表达。结果1μg/ml和10μg/ml浓度下的华蟾素显著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作用(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FCM检测发现华蟾素可使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可见凋亡峰;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华蟾素作用可使Caspase8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华蟾素能够诱导Caspase8和Bcl-2的差异性表达,具有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作者:潘心瑶;王成德;黄佩雷;潘进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马鞍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6例应用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马鞍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9.5±7.6)min。术后患者疼痛评分0~4分,未发现阴囊积液、切口感染、血肿及其它相关并发症。术后1~5d出院。术后随访6~37个月,无复发。结论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马鞍疝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施书强;温培楠;黄益领;杨伟青;徐贤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抽气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复张时间和抽气次数的影响并探寻合适的抽气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112例。按发病至抽气治疗时间分为1d、2d、3d、>3d 4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肺复张时间和抽气次数。结果1d治疗组22例,2d治疗组41例,3d治疗组30例,>3d组19例。1d组、2d组、3d组和>3d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分别为(4.59±2.08)d、(3.41±1.37)d,、(2.56±1.65)d、(2.47±1.07)d,其中1d组和2d组与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气次数分别为(2.00±0.97)次、(1.68±0.81)次、(1.33±0.71)次、(1.15±0.37)次,其中>3d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发作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延迟抽气可以减短肺复张所需的时间,减少抽气的次数,而3d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延迟治疗时间点。
作者:洪辉华;陈瑜;吕昕;周林水;王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病变早期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中药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及中药组先予腹腔注射内毒素20g/kg,间隔24h,分2次注射,然后肌注甲强龙40mg/kg,连续注射3次,间隔24h。造模后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方灌胃,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在造模后第3周处死大鼠,取大鼠左侧股骨头洗净、做矢状对半分开,一半行石蜡包埋、制备组织病理HE切片,另一半行基因芯片制作、分析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骨髓腔未见扩张,营养血管充盈情况良好,血管密度轻度增加。骨小梁间基质未见萎缩、退变,关节软骨厚度、细胞成熟度、生发层次序及生长板上中药组均好于实验组,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组织。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实验组比较,ASPG, CRISPLD2和PLA2G2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倍数变化>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三种基因ASPG, CRISPLD2和PLA2G2A表达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相关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均出现明显下调,提示信号传导分子基因ASPG,CRISPLD2和PLA2G2A是早期的SNFH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基因。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恢复股骨头血液粘滞性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促进骨代谢动态平衡恢复,使早期股骨头病损得以及时修复。
作者:耿艳华;王昌兴;石仕元;董黎强;谢文君;赵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对SD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 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15只。腹腔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药物组在模型基础上给予西维来司钠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在6h、12h、24h时点血清测淀粉酶,动脉血氧分压,肺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胰腺和肺的病理变化。结果同期胰腺、肺病理改变ONO治疗组比ANP组明显减轻,且PaO2均高于ANP组,血清淀粉酶均低于ANP组。大鼠肺组织的NE、MDA、MPO水平随着制模时间的延长而升高,ONO治疗组与ANP组相比较,肺组织MDA、MPO和NE水平均较低。结论西维来司钠能明显抑制ANP肺损伤大鼠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表达,起到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进行保护作用。
作者:丁云丽;吴晶;张爱其;徐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变化的分析,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7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2、4个周期后,进行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57例患者共回收有效问卷52例。与化疗前比,化疗2个周期后功能领域(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得分较化疗前下降,化疗4个周期后得分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领域得分(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升高,其中恶心呕吐症状得分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条目中腹泻、食欲丧失、失眠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有焦虑情绪27例(52%),化疗2个周期后42例(81%),化疗4个周期后35例(67%),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患者部分症状改善,但总体生活质量下降,焦虑情绪加重。医护人员在对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应高度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令晖;邓美玉;刘勇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我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死亡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1.8%,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1]。目前对于进展期食管癌唯一可以临床治愈的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多,为临床护理增加一定的难度。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9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罗湘玉;陈西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介入治疗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小肠黏膜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Ranson评分<或≥3分、CT 分级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两组。分别提取两组ERCP术前及术后1周患者血液及小肠黏膜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6及十二指肠黏膜COX-2蛋白表达。结果30例ABP患者,经ERCP内镜治疗后,术后1周较术前生化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30例ABP患者,血清IL-6表达SAP组明显高于MAP组(P<0.01),经ERCP内镜治疗术后1周较术前患者血清IL-6表达明显降低(P<0.05);两组30例ABP患者,术前十二指肠黏膜COX-2蛋白表达SAP组明显高于MAP组(P<0.05),经ERCP内镜治疗术后1周较术前CO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BP患者经ERCP介入治疗后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明显改善。ABP患者重症者较轻症者血清IL-6及小肠黏膜COX-2蛋白高表达,经ERCP介入治疗术后血清IL-6及小肠黏膜COX-2蛋白表达降低。
作者:张乐;韩娟;范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同意行PICCO监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PICCO监测下输液,对照组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每搏量变异(SVV)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h补液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FiO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h、7d的GEDV和EVL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的ITBV和SVV比入院时、治疗后24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可以减少补液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ICU入住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符兆胤;黄克刚;陈帅;李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儿童鼻腔纽扣电池鼻腔异物嵌顿临床特征并探讨不同取出异物方式的预后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46例纽扣电池鼻腔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14例在无麻醉传统前鼻镜常规方式下取出(常规组),32例在全身麻醉鼻内窥镜检查下取出(鼻内窥镜组)。取出鼻腔纽扣电池后,所有患儿均经鼻腔冲洗治疗并随访6个月。结果46例患儿鼻腔黏膜均存在腐蚀性损伤,常规组与鼻内窥镜组患儿鼻中隔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05),但鼻内窥镜组患儿鼻腔粘连恢复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结论鼻内窥镜探查下纽扣电池鼻腔异物取出有助于明确鼻腔黏膜损伤范围与损伤程度,同时有助于术中充分的鼻腔创面冲洗,缓解纽扣电池内容物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鼻内窥镜探查下异物取出。规范的临床随访及鼻腔冲洗有助于缓解鼻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张新钢;杨一晖;许会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类风湿关节炎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121例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男性发病率较非老年组高(P<0.05)。多首发于大关节(以膝关节多见),关节外表现主要为肺间质病变,两组患者在首发关节、肺间质病变及继发干燥综合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于非老年组,有其自身的特点:男性多发、大关节受累,肺间质病变,易合并干燥综合征等,在诊治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润薇;姜津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ERG)监测指标。方法比较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28眼和正常30眼的常规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眼底尚未出现改变时,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已明显延迟,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已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在眼底尚未出现病变前,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及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已经出现明显异常,因此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依据。
作者:邹美波;邱明忠;吕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h、2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餐后2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及胆红素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而白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血尿素氮(BUN)、尿肌酐(Cr)、血尿酸(UA),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年龄、性别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
作者:莫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64例(84眼),随机分成观察组44眼和对照组40眼,观察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同时联合激素治疗、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加强神经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除不应用mNGF治疗外,其他治疗同观察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治疗前后电脑视野检查情况,并观察mNGF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和65.0%,前者有效率高于后者(P<0.05),除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局部疼痛、硬结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mNGF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雅娟;徐淑清;肖巍;高建波;陈林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