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袁荣明;方舟

关键词:学习, 社区医院, 实习生, 讨论式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 学生为主体, 教学新模式, 日常教学, 模式改革, 教学过程, 植入, 小组, 教师, 教导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1-3]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新模式的教导实习。本院于2015年进行社区实习生教学模式改革,将植入日常教学中,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一定的成效。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之间相关性

    目的:评估冠心病(CAD)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AD患者,病例分为两组:单纯CAD组27例,CAD+DM组24例;测定患者的血清Cys C浓度,采用Gensini积分法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Cys C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AD+DM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和Gensini积分高于单纯CAD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 C水平与Gensini积分值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血清Cys C检测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AD合并DM患者血清Cys C水平较高。

    作者:陈广胜;徐崇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NSE LDH及CRP水平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脱氢酶(LDH)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31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分娩的7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NSE;运用酶法测定血清LDH;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NSE、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血清CRP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的血清NSE、LDH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出生后7d的血清NSE、LDH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出生后10d两组新生儿的血清NSE、LDH及CRP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血清NSE、LD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和血清CRP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NSE、LDH水平动态检测能够有效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

    作者:黄永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龈下伴放线放线杆菌影响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龈下伴放线放线杆菌(Aa)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5例微螺钉支抗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共20种植体,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微螺钉支抗治疗的患者14例,共20种植体,经证实无种植体周围炎,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a。结果观察组PLI、PD和S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3周后观察组PLI、PD和SBI显著降低,治疗6周后有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Aa 16s rDNA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3周后观察组Aa 16s rDNA数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有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可明显改善种植体周围炎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其对Aa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实时定量PCR是检测龈下菌斑中Aa的可靠方法。

    作者:孙福财;吕汉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腕背侧第4 5间室内动脉为蒂骨瓣移植治疗月骨坏死

    目的:探讨以腕背侧第4、5间室内动脉为带骨移植术式对于Ⅱ期、Ⅲa期的月骨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以腕背侧第4、5间室内动脉为蒂的骨瓣移植术进行治疗8例月骨坏死患者。结果按月骨坏死疗效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以腕背侧第4、5间室内动脉为蒂的骨瓣移植术能重建月骨血运,是一种治疗Ⅱ期、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舒正华;周柳娇;丁潮琪;李钧;王西迅;张高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低浓度枸橼酸盐局部抗凝技术对改善高危出血倾向行CRRT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枸橼酸盐局部抗凝技术相对于无肝素抗凝法在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中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80例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无肝素CVVH,观察组采用枸橼酸盐局部抗凝CVVH。比较两组的滤器使用寿命、血压变化、CRRT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O2结合力(CO2-CP)、C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对照组滤器使用寿命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透析后PT延长值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透析后BUN及 Scr下降幅度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2-CP及Ca++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枸橼酸局部抗凝CRRT方案临床应用较理想,其不会明显影响患者体内的凝血机制,亦不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出血倾向,因此在控制好禁忌证的情况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方式。

    作者:徐志坚;李桂兰;林瑛;李小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7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谵妄组(18例)和非谵妄组(79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8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8.6%。单因素危险分析表明,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在年龄、BMI、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睡眠时间减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BMI、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评分高、术后睡眠时间减少是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高,高龄、低BMI、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评分高和术后睡眠时间减少是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要综合防治。

    作者:诸葛军;熊良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预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价值及持续监测该指标对调整用药、评价疗效的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MPP患儿80例,检测其LDH、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评价LDH与IL-6及IL-8相关性;所有患儿接受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治疗1周效果,将患儿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LDH对预测治疗无效的价值;调整无效组用药方案,统计疗效,对比调整用药前后血清LDH水平。结果 LDH与IL-6、IL-8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LDH对预测患儿常规治疗无效有良好的可靠性,ROC曲线下面积0.891、佳预测值268.0U/L、敏感性0.762、特异性0.966;调整用药方案后,无效组症状均好转,LDH均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佳预测值。结论血清LDH是预测RMPP的可靠指标,持续监测该指标有助于调整用药方案、评估疾病疗效。

    作者:高海英;颜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特发性草酸钙结石患者24h尿成石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测定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24h尿量、尿草酸、尿枸橼酸、尿钙含量、并分析其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共收集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的24h尿液,并测定其24h尿量、尿草酸、尿枸橼酸、尿钙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相关性。结果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低尿量93例(60.7%),高钙尿症27例(17.6%),高草酸尿症98例(64.0%),低枸橼酸尿症121例(79.0%),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24h尿液定量分析比较:男性尿草酸和尿钙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钙结石患者常伴有低尿量、高钙尿、高草酸尿、低枸橼酸尿、且男性尿草酸和尿钙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张彬;张高岳;颜俊峰;吕伯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LR3-NEMO-NFkβ信号通路对手足口病脑炎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干扰素TLR3-NEMO-NFkβ信号通路在EV71手足口病脑炎重症重型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通过脑脊液检查及临床诊断的儿童144例分成普通手足口病儿童2d 组(A组)、普通手足口病儿童5d组(B组)、手足口病脑炎重症重型2d组(C组)、手足口病脑炎重症重型5d组(D组),每组各3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6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液中TLR3、NEMO、NFkβ蛋白及干扰素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干扰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C组和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明显高于A组、C组和D组(P<0.01)。观察组TLR3、NEMO、NFkβ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C组和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明显高于A组、C组和D组(P<0.01)。结论手足口病脑炎患儿干扰素及TLR3、NEMO、NFkβ蛋白的表达水平会较正常儿童明显升高,但相较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会较低,提示TLR3-NEMO-NFkβ信号通路对手足口病脑炎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洁;温正旺;陈晓晴;金龙腾;陈益平;李昌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wist和ZO-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 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Twist和ZO-1在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二者在卵巢癌表达中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wist和ZO-1的表达水平,并与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wist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0%,38/50)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O-1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16/50)低于正常组织(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ZO-1的表达水平在卵巢癌的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 P<0.05)。结论 Twist和ZO-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Twist和ZO-1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卵巢癌转移与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平;程栋梁;袁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胃癌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及影响其表达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差异,分析影响其表达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比浊法分别检测并比较90例胃癌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者中血清Cys C浓度差别,并进一步将胃癌患者血清 Cys C 的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癌栓形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Cys 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癌栓形成、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肿瘤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Cys 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且血清Cys C水平能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检测血清中Cystatin C表达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判断患者病情并协助制定术后治疗方案。

    作者:施玲飞;边平达;沈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患者72例,分析紧急临时起搏植入患者的病因、相关并发症、死亡发生的原因等。结果行紧急临时起搏植入患者病死率达27.8%。结论加深对紧急临时起搏适应证的了解,加强认识行紧急临时起搏手术的注意事项,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陈萍;杨明;韩凌;赵燕;陈欣;胡文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FTS)技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选择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西医FTS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西医快速康复外科(FTS)组及传统方案组快(P<0.01)。中西医FTS组的失眠、饥饿感、口渴感均较传统方案组轻(P<0.01),但和西医F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FTS组的疼痛、恶心呕吐及腹胀症状均较西医FTS组及传统方案组轻(P<0.05,P<0.01)。3组间术后30d内再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中西医FTS组的血清白蛋白较西医FTS组及传统方案组高(P<0.01)。中西医FTS组满意度较传统方案组高(P<0.01),但与西医F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FTS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缓解患者术后症状以及增强营养支持,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

    作者:叶启乐;陈智耶;刘长宝;朱仁武;张益明;夏贝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的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施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并于术后使用密固达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8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44例)与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41例),分别从患者短期不良反应,长期用药依从性,术后疼痛状况,用药1年内非暴力性骨折发生率和腰椎骨密度情况等四方面观察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使用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模式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患者用药依从性更高,术后疼痛缓解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密固达能在用药1年内有效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结论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药物临床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傅晓婷;王翠娟;俞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微创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2~70岁,平均33.8岁。手术前患者拍摄X线片、三维CT重建、MRI等,使用不同的切口及方法复位,术中先行关节镜检查,在关节镜下根据骨折通过Schatzker进行分型,复位塌陷的骨折,用胫骨锁定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结果5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2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5.5°,完全负重时间平均4.8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优42例、良8例、可5例,无差病例,优良率90.9%。结论经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其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与良好固定,术中不用切开关节囊,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感染的风险,使术后功能较快的恢复;能够清楚的观察关节面及骨折情况,确定手术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术中灌注液持续冲洗,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创伤小、安全等临床治疗优势。

    作者:邓闽军;王丹;钟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伴自限性多浆膜腔积液一例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E)是以胃肠道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少见疾病,发病率约1/100000,病变可累及消化道壁各层,从而产生溃疡、梗阻、腹水等表现[1],临床上诊断较困难。现将1例 EGE 合并自限性多浆膜腔积液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凯;叶玲娜;曹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地佐辛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P组,试验组)和芬太尼组(FP组,对照组),每组各200例。DP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5mg,FP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药物注射1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2.5mg/kg实施麻醉。观察记录各组丙泊酚总用量、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有无体动、呼吸抑制、术后有无恶心呕吐、术后镇静评分等。结果 DP组患者的HR、MAP、SpO2的变化趋势与FP组患者的变化趋势相近,且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联合用药方案所达到的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DP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较FP组患者短;DP组的不良反应总体优于FP组,DP组患者的呼吸抑制和术后镇静评分均优于FP组。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无痛胃肠镜的检查,且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苏醒时清醒程度高等优点。

    作者:王宝宁;李青波;汪江;赵琳;徐学武;方伟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中相关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4月18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静滴碳酸氢钠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综合性护理,分析观察血液透析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血液透析相关症状发生率均为11.11%,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3.25±2.14)分。结论在血液透析中综合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腿溃疡型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并探讨表现为溃疡的小腿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17例因小腿溃疡难以愈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部位及情况,在将病灶扩大切除并确认切缘与基底部均为阴性的基础上,Ⅰ期或者Ⅱ期选择利用邻近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创面。术后通过对创面愈合情况、鳞状细胞癌的治愈情况及功能活动等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5个月。患者创面愈合好,无复发情况,患肢功能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小腿鳞状细胞癌在彻底切除的基础上,采取完善的术前准备,适宜的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方式及精心的术后护理,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何静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100mg)联合氯胺酮(10mg);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30mg)。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注射部位疼痛、术中体动、术后腹痛及苏醒评分(steward评分)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追加丙泊酚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3.88±0.32 vs.3.3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注射部位疼痛、术中体动、术后腹痛比例均低于对照组(5.00% vs.25.00%,8.33% vs.38.33%,8.33%vs.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喻平;曾金稳;冯琤聪;袁丽媚;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