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亚勇;管静
目的:研究大黄灌肠辅助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SAP患者46例,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3例。单独治疗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大黄水煎液保留灌肠治疗。收集患者入院后第1、5、7天的血清D-乳酸、内毒素及入院第1天和第7天的APACHE-Ⅱ、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第7天两组内毒素、D-乳酸相比第1天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血清内毒素浓度、D-乳酸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天联合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灌肠辅助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的保护肠屏障功能,更快恢复肠蠕动,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作者: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以腕背侧第4、5间室内动脉为带骨移植术式对于Ⅱ期、Ⅲa期的月骨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以腕背侧第4、5间室内动脉为蒂的骨瓣移植术进行治疗8例月骨坏死患者。结果按月骨坏死疗效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以腕背侧第4、5间室内动脉为蒂的骨瓣移植术能重建月骨血运,是一种治疗Ⅱ期、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舒正华;周柳娇;丁潮琪;李钧;王西迅;张高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术中经皮电刺激内关穴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方法90例全麻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穴位刺激组在术中持续刺激右侧内关穴,非穴位刺激组采用相同电流刺激,对照组不给予电刺激。术中主要镇痛药为瑞芬太尼,术后以舒芬太尼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测定机械痛阈值。结果穴位刺激组术后24h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术后6h、24h痛阈下降例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结论术中经皮电刺激内关穴能够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王奎荣;张雄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例,根据氨甲环酸不同的使用方式分为静脉组、局部加静脉联合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失血量和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结果联合组较对照组在总红细胞丢失量、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和隐性红细胞丢失量上均显著降低。静脉组较对照组在总红细胞丢失量和隐性红细胞丢失量上显著降低。结论氨甲环酸能显著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
作者:钟滢;朱星瑜;吴立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E)是以胃肠道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少见疾病,发病率约1/100000,病变可累及消化道壁各层,从而产生溃疡、梗阻、腹水等表现[1],临床上诊断较困难。现将1例 EGE 合并自限性多浆膜腔积液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凯;叶玲娜;曹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不寐,是指不能够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其表现为睡眠不熟或者睡眠时间不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常见发病原因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五类[1]。除此以外作者临床实践发现瘀血内停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病因。正如叶天士所说,久病入络,由于瘀血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寒、热、气、血的虚实得不到纠正,日久伤及血络所致,所以存在病程长、进展较缓慢、多与其他疾病夹杂为患、易被忽略、常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的特点。作者考虑治疗失眠如能结合体质辨证,对于符合瘀血体质的失眠患者在五型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汤剂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康;单晓彬;朱剑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采用胫骨远端双钢板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胫骨内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胫距关节面的胫骨远端C2、C3型复杂骨折26例,均先行腓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治疗后参照Mazur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3个月,根据Mazur评分标准,优14例,良10例,可2例。24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切口经换药获得Ⅱ期愈合,无1例出现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结论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胫骨内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再塌陷与骨折再移位,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孔劲松;陈滔;郑鑫;阮建伟;宫小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针对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觉、术后感染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听力不全发生率为1.25%、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并有效的预防病情的复发,降低术后感染、听觉障碍的发生率,所以可以将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霓;李玲波;林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群体性伤害事件通常为≥1种致病因素同时造成>3人次的病员,其特点是发生突发、事件紧急、伤员多、抢救难度大、社会影响大,创伤是常见的事件类型[1-2]。事件来临时,大批伤员同时聚集在急诊科,造成急诊科人力物力紧缺,抢救现场极易混乱[3]。医嘱开具不全、开医嘱时间过长、医嘱核对流程不畅等医嘱相关问题是群体性创伤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大障碍。作者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持续改进处置方法,设计了一种针对群体性创伤事件的协定临时医嘱单,并在群体性创伤事件和应急演练中予以检验,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子红;居俏燕;杨冬梅;曹伟中;郁慧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2~70岁,平均33.8岁。手术前患者拍摄X线片、三维CT重建、MRI等,使用不同的切口及方法复位,术中先行关节镜检查,在关节镜下根据骨折通过Schatzker进行分型,复位塌陷的骨折,用胫骨锁定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结果5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2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5.5°,完全负重时间平均4.8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优42例、良8例、可5例,无差病例,优良率90.9%。结论经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其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与良好固定,术中不用切开关节囊,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感染的风险,使术后功能较快的恢复;能够清楚的观察关节面及骨折情况,确定手术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术中灌注液持续冲洗,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创伤小、安全等临床治疗优势。
作者:邓闽军;王丹;钟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槐耳浸膏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Fu)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CCK-8法计算SGC7901/Fu细胞的耐药性;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realtime RT-PCR法检测EMT相关标记物、转录因子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snail及Zeb2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cadherin的表达及分布。结果0.1~0.5 mg/ml浓度范围内,槐耳浸膏能增加SGC-7901/FU细胞对5-Fu、DDP的敏感性;槐耳浸膏作用后SGC7901/Fu呈上皮样细胞形态改变,伴上皮表型标记物表达下调、间质表型标记物表达上调,侵袭能力增强。结论槐耳浸膏能部分逆转SGC-7901/Fu细胞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EMT而实现的。
作者:徐志远;程向东;杜义安;吕航;张袁骕;陈佳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流程结合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模式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9例肺癌患者实施术前有效的宣教与访视,强化呼吸功能锻炼,术前不常规禁饮,术中的控温、控制补液及微创手术的配合,术后尽早进食、尽早拔管、有效镇痛及早期下床活动等一系列FTS流程的护理。结果术中出血量平均(70.2±26.3)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平均(2.0±0.9)d,术后下床时间平均(20.5±3.2)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9±0.3)d,肺漏气2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再置管2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4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采用FTS流程结合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模式护理,做到科学搭配、紧密配合、有效落实,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加快肺癌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童雅萍;谢玲女;沈祝苹;谢伟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附加导联在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中的意义。方法观察450例正常人心电图V1'、V1'、V1''及V3R导联QRS波形态及演变规律。结果 V1'→V1'→V1''QRS波演变趋势:r波振幅逐渐降低,出现r'波的概率及r'波振幅逐渐增高,即出现r'>r波概率越来越高。V3R导联无1例出现r'波。 V1'、V1'、V1''及V3R导联出现RBBB图形分别是18例(4%)、105例(23%)、193例(43%)、0例(0%)。结论附加导联作为RBBB早期诊断,V1'、V1'、V1''可能存在假阳性;而V3R导联则未见假阳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作者:李晓东;项静静;罗晖;潘医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痰标本来源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感监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痰培养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送检合格痰标本753例,培养分离病原菌344株,其中多为革兰阴性杆菌285株,占82.8%;革兰阳性球菌31株,占9.0%;真菌28株,占8.2%。神经外科患者是多重耐药菌易感的高危人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进一步恶化,耐药率>8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1.9%和46.5%,检出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株,MRSR检出率为58.9%,末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应加强神经外科患者痰培养的监测,提高标本送检率,关注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对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对有不良孕产史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生殖预后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80例有不良孕产史以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分为经宫颈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组(切开术组,n=40)和经宫颈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组(切除术组,n=40)。给予切除术组患者经宫颈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治疗,给予切开术组患者经宫颈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术后宫腔镜复查情况及生殖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切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切除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均显著少于切除术组(P<0.05),术后残隔发生率2.5%显著低于切除术组17.5%(P<0.05),内膜上皮化满意度62.5%显著高于切除术组37.5%(P<0.05),术后妊娠率62.5%显著高于切除术组37.5%(P<0.05),妊娠状态中比例2.5%显著低于切除术组22.5%(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较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更能有效改善有不良孕产史以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生殖预后。
作者:杨文颖;徐彩凤;韦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患者72例,分析紧急临时起搏植入患者的病因、相关并发症、死亡发生的原因等。结果行紧急临时起搏植入患者病死率达27.8%。结论加深对紧急临时起搏适应证的了解,加强认识行紧急临时起搏手术的注意事项,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陈萍;杨明;韩凌;赵燕;陈欣;胡文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后中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患者中随机选择87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常规出院指导结合延续性护理。随访1~6个月,观察两组的术后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均参加随访。经随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邓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预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价值及持续监测该指标对调整用药、评价疗效的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MPP患儿80例,检测其LDH、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评价LDH与IL-6及IL-8相关性;所有患儿接受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治疗1周效果,将患儿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LDH对预测治疗无效的价值;调整无效组用药方案,统计疗效,对比调整用药前后血清LDH水平。结果 LDH与IL-6、IL-8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LDH对预测患儿常规治疗无效有良好的可靠性,ROC曲线下面积0.891、佳预测值268.0U/L、敏感性0.762、特异性0.966;调整用药方案后,无效组症状均好转,LDH均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佳预测值。结论血清LDH是预测RMPP的可靠指标,持续监测该指标有助于调整用药方案、评估疾病疗效。
作者:高海英;颜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山楂配方颗粒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52例颈动脉IMT增厚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两组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给予辛伐他汀20mg/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山楂配方颗粒1包/晚,治疗6个月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LDL-C、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楂配方颗粒联合辛伐他汀可以调节脂代谢,降低颈动脉IMT。
作者:杨小英;芮凤;张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使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发生概率增加[1]。目前,骨折疏松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尤以老年人发病为多。相关调查显示全球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困扰[2]。本文就OPG/RANK/RANKL 表达对骨质疏松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从而为骨质疏松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卢烨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