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程向东;杜义安;吕航;张袁骕;陈佳辉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E)是以胃肠道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少见疾病,发病率约1/100000,病变可累及消化道壁各层,从而产生溃疡、梗阻、腹水等表现[1],临床上诊断较困难。现将1例 EGE 合并自限性多浆膜腔积液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凯;叶玲娜;曹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施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并于术后使用密固达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8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44例)与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41例),分别从患者短期不良反应,长期用药依从性,术后疼痛状况,用药1年内非暴力性骨折发生率和腰椎骨密度情况等四方面观察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使用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模式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患者用药依从性更高,术后疼痛缓解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密固达能在用药1年内有效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结论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药物临床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傅晓婷;王翠娟;俞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方法采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以3D B-FFE序列及3D TOF MRA序列对21例临床考虑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此二序列在影像诊断上的优缺点以及两者结合后所能发挥的诊断优势。结果3D B-FFE序列的优势是可清晰显示血管压迫面神经的情况,3D TOF MRA序列的优势是可追踪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结合两者优势,21例患者在影像上都达到了明确诊断。结论3D B-FFE序列结合3D TOF MRA序列能为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徐国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使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发生概率增加[1]。目前,骨折疏松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尤以老年人发病为多。相关调查显示全球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困扰[2]。本文就OPG/RANK/RANKL 表达对骨质疏松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从而为骨质疏松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卢烨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附加导联在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中的意义。方法观察450例正常人心电图V1'、V1'、V1''及V3R导联QRS波形态及演变规律。结果 V1'→V1'→V1''QRS波演变趋势:r波振幅逐渐降低,出现r'波的概率及r'波振幅逐渐增高,即出现r'>r波概率越来越高。V3R导联无1例出现r'波。 V1'、V1'、V1''及V3R导联出现RBBB图形分别是18例(4%)、105例(23%)、193例(43%)、0例(0%)。结论附加导联作为RBBB早期诊断,V1'、V1'、V1''可能存在假阳性;而V3R导联则未见假阳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作者:李晓东;项静静;罗晖;潘医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痰标本来源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感监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痰培养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送检合格痰标本753例,培养分离病原菌344株,其中多为革兰阴性杆菌285株,占82.8%;革兰阳性球菌31株,占9.0%;真菌28株,占8.2%。神经外科患者是多重耐药菌易感的高危人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进一步恶化,耐药率>8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1.9%和46.5%,检出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株,MRSR检出率为58.9%,末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应加强神经外科患者痰培养的监测,提高标本送检率,关注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对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配合神灯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予中药灌肠配合神灯理疗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和9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治疗后两组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14%和1.67%,两组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神灯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明显减少了霉菌性阴道炎等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徐婷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我国近几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都会出现各种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苔腻等湿浊中阻证的表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而化湿二陈汤对缓解由化疗引起的湿浊中阻型食欲不振疗效显著,因此两年来,作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搜集了临床上应用化湿二陈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湿浊中阻型食欲不振50例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绍文;陈铁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例,根据氨甲环酸不同的使用方式分为静脉组、局部加静脉联合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失血量和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结果联合组较对照组在总红细胞丢失量、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和隐性红细胞丢失量上均显著降低。静脉组较对照组在总红细胞丢失量和隐性红细胞丢失量上显著降低。结论氨甲环酸能显著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
作者:钟滢;朱星瑜;吴立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希罗达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生存率。方法选择收治的52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希罗达联合多西他赛组(A组,n=26)和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组(B组,n=26)。比较分析两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以及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5%、42.31%、23.08%、11.54%,略高于B组的42.31%、38.46%、15.38%、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进展时间以及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伤、手足综合症、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平均生存时间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罗达联合多西他赛对老年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确定,毒副反应可耐受,对提高生存时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廖亚勇;管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寻找一种稳定及不需要吻合指腹静脉的末节甲根部离断或单纯指腹离断再植方法。方法通过观察两种采取不同的再植手术方式的病例组,对比其数据不同得出研究结果,其中观察组采用新方法再植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再植方法。结果38例病例随访6~9个月,其中常规方法组21例出现完全坏死3例,行残端修整术治疗,小切口放血后部分坏死4例,2例通过伤口换药后愈合,1例指腹坏死采用邻指皮瓣修复,1例甲床坏死采用腹部皮瓣修复;其中新方法组17例,再植指全部成活,2例通过伤口换药时需针刺放血成活,其余顺利成活,新方法组均不需要小切口放血处理,再植指均无坏死出现,获得良好效果。结论观察组病例成活过程顺利,再植指指体未出现部分坏死情况并且不需小切口放血治疗,住院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再植指体成活质量更高,使得末节再植成活过程更稳定,护理更简单。
作者:毕镜铭;刘志德;邓玉斌;庾肖云;范志礼;蔡廷将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临床纳入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2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导致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结果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肿瘤长径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肿瘤长径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肿瘤长径等因素有关。
作者:陶应珍;丁成玉;岳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程度对比,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52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2~3级),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均存在颈动脉斑块,按性别、年龄、斑块程度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连续服用6个月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对照组仅连续服用6个月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复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变薄,斑块面积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程度。
作者:吴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环形球结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恶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恶性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环形球结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术后随访5个月~1年,分析术后临床症状、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行一次羊膜移植术;与术前比较,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恶性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环形球结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视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卢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前CT增强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26例。以淋巴结病理切片结果定为金标准,评估CT增强检查对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颈侧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518例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8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前CT增强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69.9%,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82.2%,阴性预测值为88.8%;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57.0%,特异度为94.5%,阳性预测值为81%,阴性预测值为85.4%;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82.5%,阴性预测值为98.3%。颈部中央组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同时,同侧颈侧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8.9%。结论术前CT增强对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较低,而对于颈侧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对临床手术是否有必要清扫颈侧组淋巴结有指导意义。
作者:方军杰;胡碧波;孙微;干放;李爱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IMT值分为IMT<1.0mm组(n=40例)和IMT≥1.0mm组(n=35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纤维蛋白原(FIB)、载脂蛋白A蛋白(ApoA)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IMT≥1.0mm组患者FP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IMT<1.0mm组(P<0.05),ISI明显低于IMT<1.0mm组(P<0.05),而各组ApoA、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渐加重,FPG、FINS、HOMA-IR明显升高(P<0.05),而ISI明显降低(P<0.05),而各组ApoA、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MT越厚、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越重,则IR程度更强。
作者:王娟;陈传国;费世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前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严重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22例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严重压缩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2.6个月,4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透率28.6%,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球囊扩张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Cobb角和病椎的楔形角均较前有改善(P<0.05),Oswesn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掌握严格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术前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严重压缩骨折是可行的,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FTS)技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选择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西医FTS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西医快速康复外科(FTS)组及传统方案组快(P<0.01)。中西医FTS组的失眠、饥饿感、口渴感均较传统方案组轻(P<0.01),但和西医F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FTS组的疼痛、恶心呕吐及腹胀症状均较西医FTS组及传统方案组轻(P<0.05,P<0.01)。3组间术后30d内再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中西医FTS组的血清白蛋白较西医FTS组及传统方案组高(P<0.01)。中西医FTS组满意度较传统方案组高(P<0.01),但与西医F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FTS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缓解患者术后症状以及增强营养支持,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
作者:叶启乐;陈智耶;刘长宝;朱仁武;张益明;夏贝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测定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24h尿量、尿草酸、尿枸橼酸、尿钙含量、并分析其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共收集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的24h尿液,并测定其24h尿量、尿草酸、尿枸橼酸、尿钙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相关性。结果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低尿量93例(60.7%),高钙尿症27例(17.6%),高草酸尿症98例(64.0%),低枸橼酸尿症121例(79.0%),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24h尿液定量分析比较:男性尿草酸和尿钙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钙结石患者常伴有低尿量、高钙尿、高草酸尿、低枸橼酸尿、且男性尿草酸和尿钙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张彬;张高岳;颜俊峰;吕伯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及预后,以期提高急性PQ中毒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6例口服PQ自杀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存活10例,死亡6例,救治成功率62.5%。结论血液灌流(HP)加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抗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方法对救治急性口服PQ中毒疗效较好;服毒量大、急性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制约急性PQ中毒存活率的关键因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0×109/L提示预后极差。
作者:花保安;金磊;姜波;吴化奎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