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炎散合盆炎灌肠液配合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不孕症30例

邓雷厉;张帆

关键词:盆炎散, 灌肠液, 介入性, 输卵管再通, 手术治疗,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再粘连率, 治疗盆腔炎, 现报告如下, 术后再粘连, 妇科疑难病, 治疗疗效, 药物, 行气活血, 女性不孕, 不孕妇女, 保留灌肠, 新技术, 妊娠率, 直观
摘要: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约占不孕妇女的30%~50%,属妇科疑难病之一.传统是药物和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手术治疗创伤大,再粘连率高.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近几年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疗效直观可靠、微创安全,但单用此法再粘连率仍较高,我们配合我科治疗盆腔炎行之有效的行气活血、通络消症的盆炎散外敷下腹及盆炎灌肠液保留灌肠可有效防止术后再粘连,提高妊娠率.现报告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盆炎散合盆炎灌肠液配合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不孕症30例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约占不孕妇女的30%~50%,属妇科疑难病之一.传统是药物和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手术治疗创伤大,再粘连率高.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近几年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疗效直观可靠、微创安全,但单用此法再粘连率仍较高,我们配合我科治疗盆腔炎行之有效的行气活血、通络消症的盆炎散外敷下腹及盆炎灌肠液保留灌肠可有效防止术后再粘连,提高妊娠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雷厉;张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毒损心络与高血压病

    1 络病学说与毒损心络的渊源临床上高血压病患者以苔腻多见,而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显露的瘀证亦非少见,痰瘀致病在高血压病中日趋增多.痰和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为毒邪.高血压病是心络受邪所致.

    作者:韩学杰;沈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颜乾麟运用清暑益气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经验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是其为长夏湿热困胃而创的一首方剂,对夏月湿困脾胃和暑伤元气者用之尤宜,多用治暑邪干卫,身热、自汗、胸闷、便溏等症.

    作者:王宇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从循证医学角度看1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目的:了解9种中医药期刊近14年糖尿病肾病(DN)文献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并从中调查DN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微机和手检相结合,查阅上述期刊中DN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选取符合RCT及纳入标准的文献,计算病例总数并统计中医证型.结果:在9种期刊14年刊载的34 366篇文献中,DN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共129篇,有7篇符合RCT及纳入标准;7篇文献152例DN中,中医本证以气阴两虚证发生率高,兼证的总发生率以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出现率高的本证为气阴两虚证,终末期肾病时中医本证以阴阳两虚证发生率高,血瘀兼证则贯穿于糖尿病肾病早、中、晚各期的病程始终.结论:9种中医药期刊近14年的DN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中,RCT所占的比例仍较低;在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其中医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

    作者:曲晓璐;王湘林;方肇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论肾气虚证的规范化研究

    肾之精、气、阴、阳,代表肾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是人体正气的根本,只宜封藏,不宜耗泄,故肾病多虚,临床关于肾虚证治分型,多有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虚水泛、肾阴虚、肾阳虚之分,但未分肾气虚证.中医理论上精气并称,阳气一统之紊乱,是其历史原因;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侧重对一些微观指标的分析和验证,又使证的研究走向某些误区,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与羁绊,更是造成肾气虚证阙如的根源.从文献记载、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肾气虚证的规范化问题,以期对肾实质及肾虚各证的规范化研究有所启发.

    作者:李琳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烟雾病1例

    烟雾病,又称脑底动脉闭塞症.临床以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或颅底异常血管网破裂出血为特征.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大脑前、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以及颅底出现异常增生毛细血管网,颇似飘散在空气中一股袅袅上升的雪茄烟雾状.

    作者:霍清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病中医辨治经验

    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病,是指因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烧心、消化不良等症状),急慢性胃肠黏膜损伤所致的消化性溃疡及并发出血、穿孔,甚至导致死亡的一个广泛的概念.笔者多年来通过临证分析患者的不同反应、临床表现,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作者:陆木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脑梗死兼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对住院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72小时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作出睡眠呼吸障碍诊断,并对所有的患者按中风(中经络)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3型.结果: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紊乱,血压变化大,心脏变异性较差,血氧饱和度下降.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标高,而脉络空虚、风邪入中型基本正常.结论:脑梗死(特别是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与睡眠呼吸紊乱关系密切.

    作者:郭湘芳;粟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怎样选择川芎外治疾病?

    答:川芎为血中气药,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临床多用于内服,观察发现,其外治亦多殊功,介绍如下.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偏瘫患者肌力120例临床研究

    目的:为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提供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新疗法.方法:将180例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B组(头皮针抽提法组)和A组(头皮针捻转法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偏瘫患肢的肌力,B组愈显率是86.67%,与A组的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的提高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孔尧其;徐福;Lin Xiurong;林秀蓉;冯贞根;史红斐;俞国桥;胡利荣;李新伟;江凌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黄振翘治疗急性白血病生存5年以上病例总结

    黄振翘(1936~),男,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委、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证书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9部,主持血液病中医研究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我院黄振翘教授从事血液病临床40余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其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获5年以上生存的病例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周韶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张发荣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经验

    张发荣教授潜心研究糖尿病20余年,对糖尿病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幸待诊张老之侧,耳提面命,获益匪浅.现就张老运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辨治糖尿病的经验简述如下.

    作者:王芬;何华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滋阴降火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根据食管反流性疾患的病机,以滋阴降火为主要治则,自1996年以来,笔者用知柏地黄汤为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阴虚火旺者50例,效果颇佳,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肠舒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胃肠运动异常患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肠运动变化,探讨肝功能对患者胃肠运动的影响及胃肠舒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一组单纯给予保肝等基础治疗(单纯组),另一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胃肠舒(胃肠舒组),又一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吗丁啉(吗丁啉组).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检测.并与20名健康志愿者的MMC对照.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MMC的Ⅰ相时间明显延长,Ⅲ相时间明显缩短,收缩波幅显著降低(P<0.05).肝功能A、B、C三级患者MMCⅢ相的持续时间及收缩波幅与肝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基础治疗加胃肠舒或吗丁啉治疗后MMC均出现Ⅲ相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收缩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单纯基础治疗后MMC也出现Ⅲ相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延长、收缩波幅较治疗前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观察尚发现,服用胃肠舒的患者其胃肠道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其程度随肝功能恶化而加重;胃肠舒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胃动力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钟毅;周红;钟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临床如何应用培源发汗法?

    答: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既伤阴耗液又兼外感的患者,外感者邪从表入,用汗法祛邪外出乃为正途.然液亏之体,求汗之法又决非仅用发散所能奏效,一味发散,不但求汗无汗,反会更伤阴液.针对津少血亏的特殊体质,欲求其汗,必培其源,一旦阴津充沛,不用发散亦可得汗.

    作者:杨世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笔者用此方为主治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满意.施用本方时,赭石用量在15~20g,症状减轻后减为10g,病情稳定后6~9g,以免重镇之剂损伤脾胃.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洪鼎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试析《金匮要略》中的病、证、症

    通过对<金匮要略>条文的分析认为,<金匮要略>在阐述疾病时是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重视辨病,首先是明确病的诊断,以病决定治则,以病确立方药,以病选择辨证方法.证是疾病某一具体阶段的病理本质,辨证是为了具体选择方药.症是临床上客观,真实,丰富的证据,认识疾病时刻不能脱离具体的症状.

    作者:孔立;江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益气解毒化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100例

    我们运用自拟益气治萎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疗效满意.现将近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康;应武江;李幼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竹皮大丸治疗血证

    竹皮大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我们在临床用于治疗内伤杂病,病机属血虚有热,烦乱呕逆者每获良效,其中用于治疗血证的有鼻衄、肌衄、齿衄、咯血、吐血、尿血、崩漏等.

    作者:邢秀吉;高德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治思路

    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治思路作简单概述.针对本病肺肾虚损、痰瘀阻络的病机特点,确立益肺肾、化痰瘀、通肺络的治疗总则,并坚持辨证论治,结合辨病论治.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尝试多种治法,如食疗、针灸、体育疗法等,重视心理干预,进行综合治疗.针对本病进行性加重,症状体征改善困难的特点,提出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必要性.

    作者:武维屏;任传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