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锋(综述);沈巨信(审校)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条件下分泌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方法用全骨髓差异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两组:A组提取正常培养细胞的上清液;B组将细胞置于无血清的培养基中24h后,提取上清液。采用蛋白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27种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无血清细胞培养组中ICAM-1、IFN-γ和IL-10的浓度与有血清的细胞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条件下分泌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发生变化。
作者:滕小梅;Md Abdur Rob Rayhan;刘廷兴;沈振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泼尼松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50例HBV-G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各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泼尼松治疗HBV-GN比单药恩替卡韦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苏伟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后苏醒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67例患者行右美托咪定泵注为观察组,67例患者行生理盐水泵注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认知功能状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变化平稳,未见明显波动。对照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在T1时均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在T1时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在T1、T2、T3、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T1、T2、T3、T4时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躁动评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在Tb时均显著降低,在Td时均恢复正常。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预防苏醒期躁动,但可能造成苏醒延迟,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铁军;张树波;韩晓亮;高秀江;高晓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磁共振小肠检查在小肠Crohn病中的表现,评估3T磁共振超快速高分辨率VIBE序列在小肠Crohn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Crohn病的患者40例,行常规MRI的T2WI、DWI检查及3D VIBE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获得的图像资料主要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现并发症,终经临床、影像学、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rohn病的患者为27例(67.5%)。VIBE动态增强图像的诊断准确率(95.8%)明显高于DWI图像的诊断准确率(86.1%)及常规T2WI加脂肪抑制的横断面、冠状面图像的诊断准确率(74.6%)。动态增强信号强化程度Crohn病变肠段明显高于正常肠段(P<0.005)。结论3T磁共振VIBE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WI图像和T2WI加脂肪抑制图像,是小肠MR成像中不可缺少的检查序列。
作者:丁雪委;许茂盛;泮智勇;喻迎星;王世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治疗窦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分析40例四肢及骶尾部窦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治疗作为观察组,20例行纱布引流换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程较对照组缩短,一次性治愈率达100%。结论持续封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深部窦道一次成功率高,疗程短,且成本费用低廉,患者痛苦小,无明显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是治疗窦道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崔颖;赵建宁;朱军伟;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熏洗联合克霉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中药煎汤熏洗坐浴合并阴道内放置克霉唑栓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阴道内放置克霉唑栓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
作者:马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显微微创技术进行眼睑整复的临床疗效。方法1311例眼外伤或由眼外伤造成眼睑畸形及其眼整形患者应用显微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整复。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睑整复手术后形态、功能的修复满意。结论显微微创技术与传统肉眼手术比较有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准确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等诸多优越性。
作者:李华;陆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治疗膜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40例难治性特异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评价他克莫司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P<0.01)。结论与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疗法比较,应用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官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2 mapping序列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有慢性炎性下腰痛症状的患者50例,其中临床诊断为AS的36例,另14例诊断为单纯慢性下腰痛(LBP)。所有患者均进行骶髂关节常规序列及8回波T2 mapping 序列的扫描,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双侧骶髂骨骨性关节面下骨髓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组左、右侧及双侧骶骨T2值与L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组左、右侧及双侧髂骨T2值均大于LBP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例AS患者中的26例中共发现60处病灶,病灶与其周围相对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 T2 mapping 序列可早期发现骶髂关节骨髓T2值的改变,可对AS早期骨髓病变与单纯的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鉴别,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甄涛;胡大成;陈文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纳米细菌(NB),又称为纳米钙化颗粒(CNP),是纳米级的球形或球杆状颗粒,它是单纯的晶体结构还是新的生命形式是现代微生物学一个大的争议,虽然纳米细菌的性质仍在争论中,但对其的研究已经在医学领域展开,尤其与病理性钙化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其做一综述。
作者:王晶晶;朱明利;刘寿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等[1]。由于胆汁酸异常累积而导致自发的早产及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因此ICP患者的早产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近几年来受到妇产科工作者的重视,已将其划入高危妊娠范畴。加强ICP患者的临床护理,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是产科护理领域重点工作之一。本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12月共收治ICP患者?15例,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玲飞;范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TM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电针联合红外线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药物联合局部封闭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紊乱指数、疼痛程度、总有效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红外线灯保守治疗TMD,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更加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浆,检测COL14A1的甲基化频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COL14A1基因甲基化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4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COL14A1在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COL14A1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为45.2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1.9%(P<0.001)。COL14A1在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为30.95%,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未检测到甲基化。组织中的COL14A1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为N2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N0-N1组。血浆中的COL14A1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T3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T1~T2组。结论 COL14A1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高于癌旁组织,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临床分期越晚的甲基化频率越高。
作者:郑燕芳;李许锋;蒋春雨;周福有;王贻诺;张积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苏州市金阊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情况,并初步探讨老年HU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健康体检的5267例老年人,行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Scr)等测定及腹部B超等检查,并记录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情况。比较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各指标,对HUA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HUA检出率为18.78%,其中男性为27.78%,女性为11.04%,各年龄组男性HUA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HUA与BMI、TC、TG、Scr水平及糖尿病、脂肪肝患病率相关,老年女性HUA与年龄、BMI、TC、TG、Scr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患病率相关;BMI、TG、Scr水平及脂肪肝患病率是老年男性高尿酸血尿的主要相关因素,而老年女性HUA的主要相关因素为TG、Scr和脂肪肝。结论老年人HUA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而BMI、Scr、TG及脂肪肝是老年男性HUA的主要相关因素;Scr、TG及脂肪肝是老年女性HUA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董婷;赵国平;谢燕;许莉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木村病(Kimura’s?disease,KD)又称嗜伊红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炎性疾病,本科自2005年以来,共收住3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山区农村COPD死亡情况演变的认识,为该疾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2002年与2012年COPD死亡患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住院次数等情况。结果十年后本院COPD死亡患者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增长,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非恶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肺癌和其它。结论需加强对山区COPD患者的管理。
作者:潘国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囊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11例ACL囊肿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MRI表现、关节镜下所见及病理结果。采用Lysholm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5~36(平均22.5)个月,囊肿无复发,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恢复良好。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9.0±7.3)分,术后1年(94.2±4.1)分(P<0.05)。结论临床症状与囊肿位置和大小有关,特异性体征为疼痛“触发点”,部分囊肿存在黏液样变性。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为首选检查方法。关节镜下囊肿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疗效较好。
作者:李庆嵩;齐欣;孙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方法探讨老年人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13年10月41例老年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41例,死亡26例,存活15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其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老年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较高,预后极差,手术效果差,应根据具体病情慎重选择手术治疗。
作者:王树超;王鑫;程淦云;叶世泰;魏雨雨;陈铮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新型参数—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等在临床各种常见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病例选择和分组:临产(高凝)孕妇组30例;各类心血管疾病组30例;各类型糖尿病组30例;各类肝病组30例;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MPC、MPM、L-PLT、PLT、PDW、PCT值。结果临产(高凝)孕妇组MPC、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L-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无显著变化;心血管组除MP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变化;糖尿病组除MPC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参数无显著变化;肝病组MPC、PC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DW和MP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新型参数MPC、MPM、L-PLT联合血小板原有参数PDW、PCT在辅助诊断肝病等各类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德君;汪金辉;虞丹丹;周碧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6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min、术毕15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术中肌肉松弛程度及术毕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询问记录患者术中疼痛感受。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SBP、DBP、SpO2、PETCO2、H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15min,两组SBP、DBP、PETCO2、SpO2、HR变化显著性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SBP、DBP、PETCO2、HR显著性高于对照组,SpO2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15min后两组SBP、DBP、PETCO2、SpO2、HR基本恢复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气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苏醒时间为(5.77±4.21)min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8.27±5.33)min(P<0.05)。观察组肌肉松驰度为3级患者9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3.3%(P<0.05);但对照组疼痛分级为3级患者23.3%显著性低于观察组的8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气管插管下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较快,但全麻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
作者:丁儿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