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李高权;姚新苗;徐守宇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1]。而心脏作为与肺紧密联系的肺外器官,在近几十年的国内外相关的大量研究中,均表明在COPD患者中,无论心脏形态结构还是功能,都受到不良肺外效应的影响。本文即针对COPD所并发的不良心脏效应,作一综述。
作者:陈晔锋(综述);沈巨信(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在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基础上,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简单地将其概括为“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八年制学生这样的特殊教学对象,要求八年制的教学必须从原来传统教学模式(LBL)中转变过来。从2004年开始,作者所在科室团队长期关注并参与八年制胸外科临床教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结合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努力提高八年制学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正维;王居正;王海强;周勇安;李小飞;卢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应用肾脏替代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各项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参数改善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肾脏替代时间治疗对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血压、心率情况和血气参数,提升其生存质量。
作者:喻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早期缺乏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70%的患者被确诊时已是晚期(III或IV期)。临床治疗原则是肿瘤切除术,辅以化疗等措施,化疗药物能够抑制手术无法切除的或远处转移癌细胞的生长,卵巢癌一线化疗缓解率高达75%,有效的化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但约70%的晚期卵巢癌对化疗药物耐药,耐药的卵巢癌更易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仅30%[1],探讨耐药机制以及解决耐药问题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关键。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耐药经典的机制是癌细胞长期接触某一化疗药物发生多耐药基因介导的多药耐药(MDR)。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与妇科肿瘤密切相关[2,3]。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发生EMT的细胞获得游走性与侵袭性,发生复发。HMGB1促进耐药与EMT过程存在联系,导致耐药肿瘤复发,关于HMGB1及EMT在卵巢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及联系综述如下。
作者:高倩;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脐下褶壁入路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5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脐下褶壁入路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脐下褶壁入路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张斌;刘祖定;姜凯;杨鸿;王郭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4例,采用Sedinger技术行子宫动脉栓塞或髂内动脉栓塞。结果14例患者中除1例介入失败行全子宫切除术外,其余13例均栓塞成功,迅速止血,住院时间4~14d。术后子宫复旧好,未再出现异常的阴道流血,均恢复正常月经,检测排卵正常。7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3例伴有单侧下肢麻木、乏力,6例低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具有止血迅速,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不仅能挽救产妇的生命,而且能保留子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芳华;王利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科有护理人员47名,设护士长1名,在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护士的执行力多不够统一。因此,需要适当进行“授权”改变现状。“授权”指领导者通过各种方式将职权授予下属,给员工和下属提供更多的自由权,并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有权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责任,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1]。ICU 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合并症多、免疫功能低下及所接受侵袭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ICU 亦成为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高发场所,而严重感染会直接影响ICU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2]。
作者:唐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与6种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20mL分别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0.9%NS)、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果糖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中,依次在0、1、2、4、6h时间点,采用外观观察法、pH检测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无菌检查法,比较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无菌检查是否合格。结果6种配伍液在各时间点,外观、pH值、紫外吸收光谱均无显著变化,且无菌检查合格,但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以与上述6种输液配伍,在6h内较稳定,但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加强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监测,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邹立芳;梁晓美;邹慧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切除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诊治方案。方法采用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30例,回顾分析术后并发出血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患者中早期出血11例,术后10d迟发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7例,经尿道电切镜止血、冲洗好转4例,1例改为开放性手术。结论术后出血为TUPK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但术后及时发现,采取正确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及治疗时间。
作者:宋立德;吕艳婷;徐琦;詹建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的认知和行为障碍,骨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解决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由于高龄AD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认知能力、配合能力减弱,给围手术期的护理带来较多困难。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故高龄AD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1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AD高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晓云;陆双双;李娟;陈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β与α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慢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24例由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α改为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β(A组),24例由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α改为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β(B组),剩余24例患者继续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α(C组)。所有入选患者透析后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IU(1支)/次,2次/周。结果比较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平均血红蛋白(Hb)水平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A组与C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Hb水平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β与α在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有相似的疗效,在6个月的研究期间促红细胞生成素β皮下注射方法较静脉注射方法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作者:孙继业;陈华茜;李正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治疗窦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分析40例四肢及骶尾部窦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治疗作为观察组,20例行纱布引流换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程较对照组缩短,一次性治愈率达100%。结论持续封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深部窦道一次成功率高,疗程短,且成本费用低廉,患者痛苦小,无明显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是治疗窦道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崔颖;赵建宁;朱军伟;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RA组63例与RA-ILD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血清CCP抗体、RF、ESR、CP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晨僵时间、IgG、IgA、IgM水平及AK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ILD患者易发于年龄大、病程长、病情处于活动期且血抗CCP抗体、RF含量高的RA患者,加强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唐开奖;蒋茵;宋星慧;覃玉花;韦阳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甲状腺结节内不同类型钙化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对678例术前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探讨微小钙化、粗大钙化、环状钙化、弧形钙化、孤立性钙化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结果678例甲状腺结节中,伴有钙化的249例,其中恶性结节伴钙化203例(48.4%),良性结节伴钙化46例(1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微小钙化与粗大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率为3.5%、3.5%和20.8%、1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环状、弧形钙化与孤立性钙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种钙化中微小钙化和粗大钙化位居第一、第二位,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裘晓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泼尼松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50例HBV-G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各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泼尼松治疗HBV-GN比单药恩替卡韦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苏伟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综合治疗与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综合治疗与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和6个月内复发率相比较,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有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降低复发率。
作者:罗东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孔双视免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DP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良性胆囊疾病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分为ODPLC组(50例)和LC组(50例)。结果 ODP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与L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DPLC较传统LC更能显著提升对良性胆囊疾病患者治疗的疗效,同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直视下双头环形泪道引流管在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及及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39例(39眼)通过鼻内窥镜下环形植入泪道引流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3~9个月,并对患者疗效及舒适度进行调查。结果39例(39眼)泪小管断裂吻合成功,泪道冲洗通畅,拔管顺利,且无溢泪。所有患者对外观满意,舒适度良好。结论鼻内窥镜下双头环形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因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医源性损伤,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生活,可供临床借鉴。
作者:赵佳威;董楠楠;赵光明;张伯伟;傅杰;方焕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浆,检测COL14A1的甲基化频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COL14A1基因甲基化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4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COL14A1在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COL14A1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为45.2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1.9%(P<0.001)。COL14A1在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为30.95%,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未检测到甲基化。组织中的COL14A1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为N2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N0-N1组。血浆中的COL14A1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T3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T1~T2组。结论 COL14A1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高于癌旁组织,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临床分期越晚的甲基化频率越高。
作者:郑燕芳;李许锋;蒋春雨;周福有;王贻诺;张积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6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min、术毕15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术中肌肉松弛程度及术毕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询问记录患者术中疼痛感受。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SBP、DBP、SpO2、PETCO2、H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15min,两组SBP、DBP、PETCO2、SpO2、HR变化显著性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SBP、DBP、PETCO2、HR显著性高于对照组,SpO2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15min后两组SBP、DBP、PETCO2、SpO2、HR基本恢复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气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苏醒时间为(5.77±4.21)min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8.27±5.33)min(P<0.05)。观察组肌肉松驰度为3级患者9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3.3%(P<0.05);但对照组疼痛分级为3级患者23.3%显著性低于观察组的8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气管插管下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较快,但全麻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
作者:丁儿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