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苷注射液治疗肺挫伤的作用机制

吴卫春;张丽萍;杜峰;梁治;林伟;王胜利

关键词:胸部损伤, 肺, 腺苷注射液
摘要:目的 探讨腺苷注射液对撞击所致肺挫伤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腺苷注射液治疗组,各15只.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制备兔肺挫伤模型.分别于撞击前10min、撞击后lh、3h、5h、7h采集颈总动脉血检测丙二醛(MDA)、白介素-10 (IL-10)的浓度;于伤后7h取下右肺,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水平;解剖观察肺组织和病理改变.结果 对照组血浆MDA浓度、肺组织中MPO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浓度、NE活性较腺苷组显著升高,而腺苷组血浆IL-10浓度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TP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高,同时腺苷治疗组肺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腺苷注射液对肺挫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肺挫伤早期炎性因子浓度有关.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源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f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双源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无显著差异.结论 双源螺旋CT为冠心病诊断的无创方法,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作者:杨福平;王艳;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睾丸扭转复位后生精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复位后过量产生的活性氧是否通过调控TATA结合蛋白相关因子2(TRF2)的表达导致生精功能损伤.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各20只.对照组左侧睾丸假手术.扭转复位组接受左侧睾丸扭转,1h后复位.清除活性氧组承受与扭转复位组相同的手术,但在复位时给予活性氧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静脉注射.复位后4h或3个月切除睾丸术,其标本测定丙二醛水平(活性氧标记),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结果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明显增加同侧睾丸(即左侧扭转复位睾丸)丙二醛水平,降低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相反,静脉注射活性氧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显著降低同侧睾丸的丙二醛水平,提高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结论 睾丸扭转复位后,过量产生的活性氧通过下调TRF2表达导致生精功能损伤.

    作者:欧璎璎;吴远鹏;韦思明;杨淑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神经上皮肿瘤放射性损伤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上皮肿瘤患者放疗后脑放射性损伤的磁共振波谱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神经上皮肿瘤放疗后脑放射性损伤患者20例,另外收集原发神经上皮肿瘤20例,所有患者均在3.0T磁共振传统平扫及增强的基础上行磁共振多体素氢质子波谱分析扫描.分别以病灶强化区、水肿区及正常对照区为感兴趣区,测量各感兴趣区Cho/Cr、NAA/Cr、Cho/NAA的比值.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原发神经上皮肿瘤和放射性损伤病灶的强化区、水肿区Cho/Cr、NAA/Cr、Cho/NAA的比值,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原发神经上皮肿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比值分别为(3.50±1.10)和(1.95±0.66);其Cho/NAA比值分别为(4.42±1.98)和(2.14±1.11).放射性损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比值分别为(1.80±0.21)和(1.20±0.26);其Cho/NAA比值分别为(1.69±0.37)和(0.84±0.24).NAA/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原发神经上皮肿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Cho/NAA比值与放射性损伤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诊断依据.

    作者:金松;张鑫;张冰;朱斌;项蕾;武文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鼠Ⅰ型肌醇三磷酸受体多种突变体的载体构建

    目的 构建大鼠Ⅰ型肌醇三磷酸受体(IP3R1)多种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以pcDNA3.0-IP3R1 WT为模板,利用重组融合的方法定点突变构建3个突变体,根据点突变的位置分别命名为G2586A、I2588V、R2596A.结果 构建的3个突变体,经PCR、酶切、测序,3个位点的突变完全达到预期设计.结论 成功构建3个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IP3R1对大鼠平滑肌细胞中胞浆内Ca2+浓度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王梅芳;程雪琴;封婷婷;李瑞明;唐以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TRUST滴度试验在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TRUST滴度试验在梅毒治疗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141例,行血清TRUST滴度试验,同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核酸扩增(PCR)方法对患者分泌物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分析TRUST滴度试验在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 141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中,分泌物TP-DNA阳性79例(56.0%),TRUST滴度试验在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77例(54.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17,P>0.05).TRUST滴度试验滴度高低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9459,t=24.89,P<0.05).结论 TRUST滴度试验可以反映患者临床症状,对梅毒患者临床治疗及疗效监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于谨铭;孙华;李咏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热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3M透明敷料联合喜辽妥涂抹及局部热敷,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涂抹及局部热敷,比较两组静脉炎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热敷能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亚蓉;孙伟军;吕美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SAP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P)水平变化及其与代谢各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清SAP水平在PCOS中的作用.方法 PCOS患者60例和正常组60例,根据体重指数(BMI)≥24kg/m2为肥胖标准,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23例和非肥胖组37例,测定血清SAP、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 PCOS血清SA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PCOS肥胖组SAP浓度高于PCOS非肥胖组(P<0.05);PCOS患者血清SAP水平与TC、LDL-C、TG、HOMA-IR正相关,与HDL-C及ApoA1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SAP水平与脂代谢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王权;秦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川芎嗪对肺心病呼吸衰竭ⅧR:Ag和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和ⅧR:Ag、D-二聚体、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ⅧR:Ag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气分析指标PaO2显著提高(P<0.05);临床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结论 川芎嗪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浆ⅧR:Ag、D-二聚体水平,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缺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华茂红;任益江;谢水孟;陈金余;俞红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RRT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CRRT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APACHEII评分、Cr、Lac、CRP治疗96h后分别为(17.57±6.58)分、(199.38±13.01) μmol/L、(3.12±1.49) mmol/L、(50.99±9.05) mg/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96h后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例(31.58%)和2例(1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RT可有效地清除炎症介质,患者循环更稳定,病死率降低,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朝阳;杨玉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如针对DA和其它神经递质系统的新型药物、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疗法及干细胞治疗等[1,2]均有缓解疾病的潜力.由于DA能神经元丢失部位较集中,PD特别适合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干细胞[3,4]、诱导多能干细胞[5]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向DA能神经元分化.大多数干细胞治疗PD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均基于DA能神经元干细胞可以发展为替代病变的神经元[3,6],但较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也能保护和刺激受损DA能神经元细胞[7,8].本文阐述MSCs的特性及其在PD模型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晶;单立冬;赵红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应用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0例,随访>2年观察临床效果.临床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Constant评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通过应力下正位及腋位X线片对喙锁间距和肩锁移位距离测量,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术后6、12、24个月随访Constant评分、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X线片影像测量,术后6、12、24个月随访平均喙锁间距和肩锁移位距离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技术具有创伤小、生物力学稳定、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等优点,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志华;李青;冯建;陈国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然呼吸状态下双低剂量肺CTPA扫描在肺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然呼吸状态下,应用较低的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行肺CTPA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双低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和对比剂注射方案(常规组为50ml,双低组为20~25ml)行肺CTPA扫描,记录每位患者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结果 80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双低组能消除或显著降低上腔静脉周围伪影,减轻其对肺动脉主干及右上叶肺动脉的影响;并使剂量长度乘积(DLP)降低约56.62%左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肺动脉分支的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CT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呼吸状态下双低剂量肺CTPA扫描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惠茹;陈丽芳;任慧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颈小细胞癌伴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癌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中反复发生低钠血症的5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宫颈小细胞癌伴低钠血症常规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等治疗后血钠无升高,甚至有所下降,予限制水,补充高渗盐溶液等治疗后血钠上升,检测尿钠明显升高,随访该5例患者生存期均较短,自出现低钠血症平均生存时间10.4个月.结论 宫颈小细胞癌临床少见,伴反复低钠血症者更罕见,出现低钠血症者常提示复发及预后差,治疗原则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病,控制肿瘤,主要治疗为限制水,补充高渗盐溶液等.

    作者:程峰;陈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清热利湿法中药灌肠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热利湿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清热利湿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6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热利湿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

    作者:陆庆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全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硬件设备、转流技术、灌注医师经验、术中监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浅低温(30~33)℃190例,深低温(18~20) ℃2例;转机时间25~230min,平均(91.16±3.28) min,阻断时间10~170min,平均(60.20±2.61) min,辅助时间5~200min,平均(21.77±1.24) min;平均动脉压50~80mmHg,灌注流量2.2~3.0L/(min·m2),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128例(66.7%),除颤复跳64例(33.3%);手术中用血量0~1600ml,平均(321.05±28.50) ml,术中应用人工肾105例(54.7%);全部患者均顺利脱机,无术中死亡;围术期并发症:出血6例(心包压塞切开止血1例,开胸止血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乳糜胸2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例,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灌注医师的经验和硬件设备的完善、高质量的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多种转流技术的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等可明显提高围术期体外循环的安全性;体外循环期间加强对血液的适度稀释、合理的胶体渗透压、完善的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成功实施的关键.

    作者:张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联合静脉新辅助化疗对老年晚期卵巢癌伴大量腹水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联合静脉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伴大量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 108例老年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满意细胞减灭术成功率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38例(74.14%)患者成功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而对照组23例(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7286,P=0.0054).两组患者平均失血量分别为(695±48.6) ml和(956±5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21,P<0.001),失血量>800 ml的患者观察组19例(32.76%),对照组46例(92%)(x2=41.4507,P=0.0000).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t=23.5124,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观察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残存肿瘤体积和化疗疗程均为晚期卵巢癌的预后因素,而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残存肿瘤大小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02,P=0.5901).结论 老年晚期卵巢癌伴腹水患者采用腹腔联合静脉新辅助化疗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

    作者:刘恩令;糜若然;王德华;陈文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腺苷注射液治疗肺挫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腺苷注射液对撞击所致肺挫伤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腺苷注射液治疗组,各15只.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制备兔肺挫伤模型.分别于撞击前10min、撞击后lh、3h、5h、7h采集颈总动脉血检测丙二醛(MDA)、白介素-10 (IL-10)的浓度;于伤后7h取下右肺,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水平;解剖观察肺组织和病理改变.结果 对照组血浆MDA浓度、肺组织中MPO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浓度、NE活性较腺苷组显著升高,而腺苷组血浆IL-10浓度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TP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高,同时腺苷治疗组肺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腺苷注射液对肺挫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肺挫伤早期炎性因子浓度有关.

    作者:吴卫春;张丽萍;杜峰;梁治;林伟;王胜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食管嵌顿性异物内镜治疗的护理配合

    食管异物尤其是动物骨刺,容易嵌顿于食管中,是内镜中心常见的急症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内镜水平技能的提高,大部分食管异物均可通过内镜治疗顺利取出,仅有约1%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1].作者应用内镜治疗食管嵌顿性异物患者13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食管嵌顿性异物患者135例经内镜治疗.男94例,女41例;年龄12~85岁,平均年龄57.1岁.

    作者:冯丽娟;张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腔镜及B超定位下取嵌顿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取嵌顿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规取环失败行B超定位或宫腔镜取环手术的患者各50例,将宫腔镜组作为观察组,B超定位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一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不良反应、术中疼痛程度、术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宫腔镜下取嵌顿环手术与B超定位下手术比较,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不良反应降低、一次性手术取环成功率增加、术后阴道流血比率降低、术中疼痛反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取嵌顿环手术的疗效好于B超定位下取环术,且患者术中耐受性更好.

    作者:王昊珏;陆显义;王蕾;董志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变化.方法 胃穿孔修补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检测两组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及7天细胞因子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的细胞因子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及7天的血清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细胞因子及术后第1天的疼痛相关指标均差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变化明显小于开腹手术,应针对其此种变化给予监测及干预.

    作者:赵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