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杨福平;王艳;杨帆

关键词:双源螺旋CT, 冠心病,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f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双源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无显著差异.结论 双源螺旋CT为冠心病诊断的无创方法,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养胃颗粒联合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伴Hp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养胃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 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Hp根除率72.9%,治疗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83%,治疗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痛、胃胀和嗳气等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养胃颗粒联合三联疗法对Hp相关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Hp根除等方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学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妇科肿瘤CT、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 对妇科肿瘤CT、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22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T、B型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对两种方法的综合检出率、不同类型肿瘤检出率及单项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122例患者中,卵巢癌6例、子宫肉瘤8例、子宫内膜癌14例、卵巢良性肿瘤16例、子宫颈癌30例、子宫肌瘤48例.经CT、B型超声检查,综合检出率分别为87.7%和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型的妇科盆腔肿瘤方面,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结果方面,卵巢癌的检出率两种方法均达100%,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低分别为85.7%和78.6%.结论 对各种妇科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与B型超声检查均能获得良好的应用价值,临床可将B超检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并将CT检查作为补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诊断方案.

    作者:王思佳;蒋文;莫如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男性高泌乳素血症精神患者性激素含量变化的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男性高泌乳素血症精神病患者机体中其它五项性激素的变化.方法 选取住院>1年并连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男性患者282例为观察组,按不同泌乳素水平分三组;泌乳素水平>500~<1000 μU/ml 118例,>1000~<1500 μU/ml 107例,>1500~<2000μU/m157例,采用美国雅培公司i2000SR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测定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五个项目,选择泌乳素正常(<380μU/ml)的男性健康者165例为对照组,比较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FSH、LH、T随着血清泌乳素不断增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泌乳素>1000~<2000μU/ml,F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乳素增高会显著改变P和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高泌乳素血症精神病患者泌乳素增高会引起LH、T降低,而FSH、Prog、E2水平会随泌孔素增高而发生显著变化,从而提示男性精神病患者因高泌乳素血症而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改变.

    作者:沈嘉玲;凌红梅;朱佳颖;徐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睾丸扭转复位后生精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复位后过量产生的活性氧是否通过调控TATA结合蛋白相关因子2(TRF2)的表达导致生精功能损伤.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各20只.对照组左侧睾丸假手术.扭转复位组接受左侧睾丸扭转,1h后复位.清除活性氧组承受与扭转复位组相同的手术,但在复位时给予活性氧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静脉注射.复位后4h或3个月切除睾丸术,其标本测定丙二醛水平(活性氧标记),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结果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明显增加同侧睾丸(即左侧扭转复位睾丸)丙二醛水平,降低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相反,静脉注射活性氧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显著降低同侧睾丸的丙二醛水平,提高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结论 睾丸扭转复位后,过量产生的活性氧通过下调TRF2表达导致生精功能损伤.

    作者:欧璎璎;吴远鹏;韦思明;杨淑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复方美蓝溶液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美蓝溶液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外阴白色病变15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了解复方美蓝溶液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外阴瘙痒评分:治疗前(9.07±0.91)分,治疗后1个月(1.57±1.45)分,3个月(1.36±1.01)分,6个月(1.36±1.28)分,12月(1.93±1.86)分.外阴褪色皮肤面积占比:治疗前(57.14±24.94)%,治疗后1个月(47.86±19.49)%,3个月(29.29±12.54)%,6个月(15.00±7.07)%,12个月(9.64±6.03)%.缓解率:治疗后1个月完全缓解率0%(0/14)、总体缓解率21.43%(3/14),3个月完全缓解率64.29%(9/14)、总体缓解率100%,6个月完全缓解率100% (14/14),12个月完全缓解率85.71% (12/14),总体缓解率100% (14/14).治疗后随访1年未见患者复发.结论 复方美蓝溶液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显著,副反应少.

    作者:高晗;李艳丽;郑红兵;朱发霞;袁毅翀;吴绪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神经上皮肿瘤放射性损伤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上皮肿瘤患者放疗后脑放射性损伤的磁共振波谱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神经上皮肿瘤放疗后脑放射性损伤患者20例,另外收集原发神经上皮肿瘤20例,所有患者均在3.0T磁共振传统平扫及增强的基础上行磁共振多体素氢质子波谱分析扫描.分别以病灶强化区、水肿区及正常对照区为感兴趣区,测量各感兴趣区Cho/Cr、NAA/Cr、Cho/NAA的比值.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原发神经上皮肿瘤和放射性损伤病灶的强化区、水肿区Cho/Cr、NAA/Cr、Cho/NAA的比值,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原发神经上皮肿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比值分别为(3.50±1.10)和(1.95±0.66);其Cho/NAA比值分别为(4.42±1.98)和(2.14±1.11).放射性损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比值分别为(1.80±0.21)和(1.20±0.26);其Cho/NAA比值分别为(1.69±0.37)和(0.84±0.24).NAA/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原发神经上皮肿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Cho/NAA比值与放射性损伤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诊断依据.

    作者:金松;张鑫;张冰;朱斌;项蕾;武文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褥感染产妇血清相关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分析

    目的 探讨产褥感染产妇血清相关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产褥感染产妇82例及未发生产褥感染产妇2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P)、抗凝血酶原Ⅲ(AT-Ⅲ)、降钙素原(PCT)及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髓过氧化化物酶(MPO)等抗氧化能力指标表达水平.结果 各类型产褥感染产妇血清IL-6、CRP、 PCT及MDA、MPO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T-Ⅲ及TAC、SOD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产妇血清IL-6、CRP、PCT及MDA、MPO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产褥感染产妇(P<0.05),而血清AT-Ⅲ及TAC、SOD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产妇的炎症反应程度明显重于其他类型,而抗氧化能力较其他类型受损更为严重.

    作者:刘洁;王本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对糖化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对糖化白蛋白(GA)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122例,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47例,非肾病综合征患者75例,比较各组患者尿蛋白定量与GA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GA的因素.结果 GA与24h尿蛋白定量(UP)在肾病综合征组明显相关(r=-0.382,P<0.05),在非肾病综合征组无相关性;肾病综合征组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低于非肾病综合征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肾病综合征组,仅空腹血糖(FBG)是影响GA的因素.结论 肾病综合征水平的尿蛋白可以降低GA的数值,这种改变可独立于高血糖对GA的影响之外,故在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时,亦需考虑尿蛋白的影响.

    作者:戴静怡;李声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热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3M透明敷料联合喜辽妥涂抹及局部热敷,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涂抹及局部热敷,比较两组静脉炎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热敷能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亚蓉;孙伟军;吕美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子宫内膜癌患者232例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并对英临床特点、发病相关因素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怀孕次数、生产次数以及未产率、合并肥胖及高血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患者肿瘤的Ⅲ级分化、肌层浸润深度、ER和PR阳性率与绝经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前患者中的发生率增高,其发生与雌激素关系更密切.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少,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恶性程度低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若早期诊断并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王菲;崔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抗瓜氨酸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炎症和关节损伤.RA的早期诊治能避免病情加重和关节不可逆损伤.1988年首次发现RA患者体内存在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1].2000年国外学者成功合成人工抗原环瓜氨酸肽(CCP),并利用ELISA方法在RA患者体内检测到抗CCP抗体,此后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010年ACPA被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纳入RA诊断标准.ACPA存在于RA临床发病之前,并与RA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明显相关.

    作者:朱林文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危重症肠内营养性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味参苓白术散.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腹泻治疗效果、腹泻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能有效缓解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症状.

    作者:武晨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如针对DA和其它神经递质系统的新型药物、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疗法及干细胞治疗等[1,2]均有缓解疾病的潜力.由于DA能神经元丢失部位较集中,PD特别适合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干细胞[3,4]、诱导多能干细胞[5]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向DA能神经元分化.大多数干细胞治疗PD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均基于DA能神经元干细胞可以发展为替代病变的神经元[3,6],但较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也能保护和刺激受损DA能神经元细胞[7,8].本文阐述MSCs的特性及其在PD模型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晶;单立冬;赵红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联合静脉新辅助化疗对老年晚期卵巢癌伴大量腹水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联合静脉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伴大量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 108例老年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满意细胞减灭术成功率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38例(74.14%)患者成功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而对照组23例(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7286,P=0.0054).两组患者平均失血量分别为(695±48.6) ml和(956±5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21,P<0.001),失血量>800 ml的患者观察组19例(32.76%),对照组46例(92%)(x2=41.4507,P=0.0000).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t=23.5124,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观察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残存肿瘤体积和化疗疗程均为晚期卵巢癌的预后因素,而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残存肿瘤大小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02,P=0.5901).结论 老年晚期卵巢癌伴腹水患者采用腹腔联合静脉新辅助化疗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

    作者:刘恩令;糜若然;王德华;陈文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观察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术中碎石成功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术中8例结石逸入肾盂,术后SIRS 4例,观察组1例结石逸入肾盂,术后无一例SIRS.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术前行经皮肾微造瘘,明显提高输尿管镜碎石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杨世坤;饶大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不同细胞浓度观察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的造模成功率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浓度进行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造模的成功率.方法 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浓度为1×1 06/ml、5×106/ml、1×107/ml的细胞悬液0.1ml进行左心室注射,然后观察其死亡情况,42d进行骨ECT扫描及病理检查,确定其骨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骨ECT检查显示骨代谢有异常浓聚,病理检查提示有肿瘤细胞浸润,1×106组无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为0%,5× 106组有1只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30%,1×107组1只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70% (P<0.01).结论 裸鼠经左心室注射能有效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采用1×107/ml的细胞浓度是进行裸鼠左心室注射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较为合适的浓度.

    作者:姚勇伟;朱飞叶;刘云霞;匡唐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围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50岁(以下简称老年)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2月手术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52例,根据病情,围术期给予综合性降肺动脉压治疗.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右心功能不全6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呼吸衰竭2例、肺部感染10例、心律失常21例.随访40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心功能良好.结论 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及合理的围术期综合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心力衰竭是整个围术期处理的关键.

    作者:赵云峰;沈振亚;余云生;华菲;胡雁秋;张校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SAP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P)水平变化及其与代谢各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清SAP水平在PCOS中的作用.方法 PCOS患者60例和正常组60例,根据体重指数(BMI)≥24kg/m2为肥胖标准,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23例和非肥胖组37例,测定血清SAP、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 PCOS血清SA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PCOS肥胖组SAP浓度高于PCOS非肥胖组(P<0.05);PCOS患者血清SAP水平与TC、LDL-C、TG、HOMA-IR正相关,与HDL-C及ApoA1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SAP水平与脂代谢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王权;秦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全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硬件设备、转流技术、灌注医师经验、术中监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浅低温(30~33)℃190例,深低温(18~20) ℃2例;转机时间25~230min,平均(91.16±3.28) min,阻断时间10~170min,平均(60.20±2.61) min,辅助时间5~200min,平均(21.77±1.24) min;平均动脉压50~80mmHg,灌注流量2.2~3.0L/(min·m2),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128例(66.7%),除颤复跳64例(33.3%);手术中用血量0~1600ml,平均(321.05±28.50) ml,术中应用人工肾105例(54.7%);全部患者均顺利脱机,无术中死亡;围术期并发症:出血6例(心包压塞切开止血1例,开胸止血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乳糜胸2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例,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灌注医师的经验和硬件设备的完善、高质量的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多种转流技术的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等可明显提高围术期体外循环的安全性;体外循环期间加强对血液的适度稀释、合理的胶体渗透压、完善的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成功实施的关键.

    作者:张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FH ELN基因多态性与PCV及隐匿性CNV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补体因子H(CFH) Y402Hrs3753394基因多态性、弹性蛋白(ELN) rs230199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及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PCV患者25例(PCV组)和隐匿性CNV患者22例(CNV组)及健康体检者23例(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提取DNA,通过聚合酶联(PCR)技术扩增后测序,检测CFH与ELN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变异结果与PCV及隐匿性CNV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PCV组和CNV组的CFH Y402H基因SNP rs3753394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的ELN基因SNP rs2301995位点TT基因型及T、C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NPrs2301995与PCV具有相关性,而与隐匿性CNV无相关性.结论 中国北方人群CFH Y402H基因SNP rs3753394位点与ELN基因SNP rs2301995位点基因分布频率的检测可作为PCV和隐匿性CNV疾病的鉴别诊断,并为这两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帅;宋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