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伟;李勇庆
目的 探讨血浆白介素-6(IL-6)水平的测定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62例及足月临产自然破膜的孕妇50例血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IL-6浓度.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组血浆IL-6浓度及绒毛膜羊膜炎阳性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浆IL-6浓度及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具有高浓度的生物学标记,其测定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孙爱密;戴婵娟;叶秀明;陈洪;章文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然呼吸状态下,应用较低的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行肺CTPA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双低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和对比剂注射方案(常规组为50ml,双低组为20~25ml)行肺CTPA扫描,记录每位患者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结果 80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双低组能消除或显著降低上腔静脉周围伪影,减轻其对肺动脉主干及右上叶肺动脉的影响;并使剂量长度乘积(DLP)降低约56.62%左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肺动脉分支的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CT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呼吸状态下双低剂量肺CTPA扫描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惠茹;陈丽芳;任慧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适用于长期接受输液、胃肠外营养、药物化疗、血液透析,且为危重患者提供监测中心静脉压治疗的新途径[1].有报道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之一[2],而感染是导致导管拔除的主要原因[3].因此妥善固定导管、加强穿刺点皮肤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和延长置管时间的关键.作者应用敷贴改良法固定深静脉导管,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应学;应灵妹;范美琴;阎九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性较强的医疗区,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剖宫产对于初产妇难免会紧张、焦虑.手术室背景音乐的应用,能分散初产妇的紧张、焦虑,从而减轻术中的不适.其主要作用是掩盖噪音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在酒店、商场、健身房等均有广泛的应用[1].本文探讨背景音乐在初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琴娟;陈淑琼;吴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男性高泌乳素血症精神病患者机体中其它五项性激素的变化.方法 选取住院>1年并连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男性患者282例为观察组,按不同泌乳素水平分三组;泌乳素水平>500~<1000 μU/ml 118例,>1000~<1500 μU/ml 107例,>1500~<2000μU/m157例,采用美国雅培公司i2000SR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测定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五个项目,选择泌乳素正常(<380μU/ml)的男性健康者165例为对照组,比较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FSH、LH、T随着血清泌乳素不断增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泌乳素>1000~<2000μU/ml,F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乳素增高会显著改变P和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高泌乳素血症精神病患者泌乳素增高会引起LH、T降低,而FSH、Prog、E2水平会随泌孔素增高而发生显著变化,从而提示男性精神病患者因高泌乳素血症而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改变.
作者:沈嘉玲;凌红梅;朱佳颖;徐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复位后过量产生的活性氧是否通过调控TATA结合蛋白相关因子2(TRF2)的表达导致生精功能损伤.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各20只.对照组左侧睾丸假手术.扭转复位组接受左侧睾丸扭转,1h后复位.清除活性氧组承受与扭转复位组相同的手术,但在复位时给予活性氧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静脉注射.复位后4h或3个月切除睾丸术,其标本测定丙二醛水平(活性氧标记),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结果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明显增加同侧睾丸(即左侧扭转复位睾丸)丙二醛水平,降低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相反,静脉注射活性氧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显著降低同侧睾丸的丙二醛水平,提高TRF2表达和生精功能.结论 睾丸扭转复位后,过量产生的活性氧通过下调TRF2表达导致生精功能损伤.
作者:欧璎璎;吴远鹏;韦思明;杨淑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三烯(LT)对患儿肺炎发展成迁延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67例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34例)和迁延性肺炎组(33例),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中的白三烯含量;同时选择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液中的白三烯含量;分析三组儿童白三烯值的差异,ROC曲线分析白三烯对迁延性肺炎的判断效果.结果 患儿发生肺炎后白三烯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肺炎患儿白三烯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迁延性肺炎患儿白三烯值较高;ROC曲线分析以白三烯31.38nmol/L为佳值,其判断肺炎治疗效果的灵敏度81.8%、特异性79.4%、准确性80.6%.结论 体内高白三烯可能会促进患儿肺炎发展成迁延性肺炎.
作者:孙龙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子宫内膜癌患者232例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并对英临床特点、发病相关因素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怀孕次数、生产次数以及未产率、合并肥胖及高血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患者肿瘤的Ⅲ级分化、肌层浸润深度、ER和PR阳性率与绝经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前患者中的发生率增高,其发生与雌激素关系更密切.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少,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恶性程度低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若早期诊断并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王菲;崔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高浓度碘对比剂的使用可以提高增强CT图像质量,但浓度增高,渗透压也增高,导致患者不适感增多,在心脏冠状动脉检查时,心率变化明显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1],另外,肾功能损害和对比剂肾病(CIN)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肾衰竭的第3位主要原因[2],因此,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和降低碘浓度是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比较注射不同浓度对比剂(碘克沙醇与碘海醇)患者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科峰;何健;胡晴;窦燕;姚宜红;朱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全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硬件设备、转流技术、灌注医师经验、术中监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浅低温(30~33)℃190例,深低温(18~20) ℃2例;转机时间25~230min,平均(91.16±3.28) min,阻断时间10~170min,平均(60.20±2.61) min,辅助时间5~200min,平均(21.77±1.24) min;平均动脉压50~80mmHg,灌注流量2.2~3.0L/(min·m2),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128例(66.7%),除颤复跳64例(33.3%);手术中用血量0~1600ml,平均(321.05±28.50) ml,术中应用人工肾105例(54.7%);全部患者均顺利脱机,无术中死亡;围术期并发症:出血6例(心包压塞切开止血1例,开胸止血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乳糜胸2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例,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灌注医师的经验和硬件设备的完善、高质量的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多种转流技术的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等可明显提高围术期体外循环的安全性;体外循环期间加强对血液的适度稀释、合理的胶体渗透压、完善的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成功实施的关键.
作者:张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HF患者320例,根据NYHA分为Ⅰ~Ⅳ组,另外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hs-cTnT、NT-proBNP水平,并随访12个月,记录其入院和病死情况.结果 hs-cTnT、NT-proBNP水平随NYHA等级的升高而增高,Ⅱ、Ⅲ、Ⅳ组hs-cTn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3、6.094、13.825,均P<0.05),4组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NT-proBNP水平正常患者hs-cTn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间hs-cTnT水平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T、NT-proBNP高水平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均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HF患者血液中hs-cTnT、NT-proBNP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血液中hs-cTnT、NT-proBNP水平联合检测有利于CHF的诊断与预后判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小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参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提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P<0.05).结论 参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薇;金惠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调节因子(Six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Six1和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5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ix1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ix1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7%和60.0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00%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x1和CyclinD1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Six1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ix1和CyclinD1过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ix1和CyclinD1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的浸润、转移能力和预后.
作者:朱鹏武;吴春松;郑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妊娠期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孕妇在此阶段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其中包括血液成分的变化,特别是妊娠晚期的变化更为明显[1].分娩时的并发症常会危及母婴安全.血栓弹力图(TEG)是利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记录和分析血液凝固和溶解的全过程.1948年Harter先描述了血栓弹力图,用于检测单个血样的整体凝血功能[2].目前,TEG以其独特的优势已在体外循环患者的凝血、肝移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检测中获得肯定的效果[2~4],同时在产妇凝血功能监测和产妇输血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作者:汤伟娴;张军;吴瑛婷;陈方方;陈慧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116名中老年人,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般情况,并至医院用美国GE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取平均值,取T值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杭州该社区中老年人总体的平均T值(-0.67±1.57),男性的平均T值(-0.35±1.24),女性的平均T值(-0.86±1.53).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试孝的骨密度不断下降,且>60岁女性的骨密度明显低于男性.该社区中老年人的总体骨质疏松症发病率24.60%,其中男性发病率15.56%,女性发病率29.63%,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吸烟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25倍,文化程度≥高中是其他的0.78倍,近2年曾发生骨折是未发生的1.58倍,平时注意补钙的是不注意的0.63倍,经常运动的是其他的0.52倍.结论 杭州该社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医师和患者的重视.且患者对骨质疏松了解程度较低知识来源有限,社区要积极进行骨质疏松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水平,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君芳;庞卫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粗隆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中常见骨折,占老年骨折的20%[1].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多伴有内科疾病,影响髋关节功能术后康复效果,下肢行走功能障碍,身体未能达到佳平衡,活动时容易跌倒致髋部第2次骨折,日.骨折多发生在对侧[2-4].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对侧骨折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性别[5]、骨质疏松[6]、神经系统疾病[7]、心血管系统疾病[8]、呼吸系统疾病[7]、眼部疾病[6].本文阐述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次骨折的主要风险.
作者:贺振年;康信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右心功能改变. 方法 选择二维心超检查未见异常、肺功能I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为COPD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比较两组右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COPD组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l),室间隔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率(Tm%)均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细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应变及应变率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能早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损害.
作者:郭华;戴敏;杨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34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甲状腺疼痛消除时间、发热时间、甲状腺肿缓解时间、激素使用时间、总疗程及疗效.结果 两组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痊愈率94.12%,对照组痊愈率80%.而观察组甲状腺疼痛消除时间、发热时间、甲状腺肿缓解时间、激素使用时间、总疗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甲状腺疼痛消除时间、发热时间、甲状腺肿缓解时间、激素应用时间及总疗程,可以提高痊愈率.
作者:宫赟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如针对DA和其它神经递质系统的新型药物、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疗法及干细胞治疗等[1,2]均有缓解疾病的潜力.由于DA能神经元丢失部位较集中,PD特别适合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干细胞[3,4]、诱导多能干细胞[5]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向DA能神经元分化.大多数干细胞治疗PD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均基于DA能神经元干细胞可以发展为替代病变的神经元[3,6],但较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也能保护和刺激受损DA能神经元细胞[7,8].本文阐述MSCs的特性及其在PD模型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晶;单立冬;赵红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气胸患者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肺大泡再生及气胸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肺大泡再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5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气胸患者术后再手术13例,均发现切缘及其它部位肺大泡再生,发生率6.0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双侧气胸病史、首次手术是否采取胸膜粘连措施与肺大泡再生及气胸复发有关(P<0.05).结论 青年患者,双侧气胸病史是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肺大泡再生的危险因素.首次手术的胸膜处理有助于减少气胸复发.
作者:施谷平;戚维波;胡奕;赵俊杰;杨帆;褚永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