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125b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

张颖;张平

关键词:
摘要:恶性肿瘤是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2012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患者已达1400万,因其死亡的人数达800万,带癌生存人数已逾3200万.因此,故需积极寻找对恶性肿瘤有效的诊治方法.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特异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MicroRNAs是一种非编码小RNA,其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肿瘤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全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硬件设备、转流技术、灌注医师经验、术中监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浅低温(30~33)℃190例,深低温(18~20) ℃2例;转机时间25~230min,平均(91.16±3.28) min,阻断时间10~170min,平均(60.20±2.61) min,辅助时间5~200min,平均(21.77±1.24) min;平均动脉压50~80mmHg,灌注流量2.2~3.0L/(min·m2),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128例(66.7%),除颤复跳64例(33.3%);手术中用血量0~1600ml,平均(321.05±28.50) ml,术中应用人工肾105例(54.7%);全部患者均顺利脱机,无术中死亡;围术期并发症:出血6例(心包压塞切开止血1例,开胸止血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乳糜胸2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例,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灌注医师的经验和硬件设备的完善、高质量的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多种转流技术的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等可明显提高围术期体外循环的安全性;体外循环期间加强对血液的适度稀释、合理的胶体渗透压、完善的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成功实施的关键.

    作者:张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标准化流程在手术敷料管理中的意义及对感染控制的效果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防护性敷料,是手术等创伤性操作中必不可少的医疗物资,若手术敷料管理出现失误,将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等不利现象,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在传统医疗管理模式中,手术室护士将手术敷料打包后进行高压灭菌后投入使用.但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手术敷料包的数量相对不足,灭菌程度无法保障,增大手术安全风险[2,3].作者应用标准化流程管理手术辅料,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志明;张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其心理状态及血糖水平控制的效果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表明[1],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约10%同时患有糖尿病,而在老年医学科,其罹患率更高.由于未得到恰当的治疗,严重影响其他疾病的预后.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社会性因素的致病作用.作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观察其心理状态的改善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雅梅;杨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颈小细胞癌伴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癌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中反复发生低钠血症的5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宫颈小细胞癌伴低钠血症常规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等治疗后血钠无升高,甚至有所下降,予限制水,补充高渗盐溶液等治疗后血钠上升,检测尿钠明显升高,随访该5例患者生存期均较短,自出现低钠血症平均生存时间10.4个月.结论 宫颈小细胞癌临床少见,伴反复低钠血症者更罕见,出现低钠血症者常提示复发及预后差,治疗原则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病,控制肿瘤,主要治疗为限制水,补充高渗盐溶液等.

    作者:程峰;陈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聚普瑞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聚普瑞锌是L-肌肽和锌的螯合物,是由日本Hamari新药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新一代抗胃溃疡药物.锌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是多种酶、蛋白质和DNA合成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可促进基因转录和细胞增殖[1,2].同时,锌可作为免疫辅助因子、免疫调节剂,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锌还参与补体反应,适量的锌可促进补体的级联放大,辅助和加强吞噬细胞和抗体等防御能力.L-肌肽本身可以促进肉芽组织再生及胃溃疡的愈合.本文对聚普瑞锌近年来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刘忆;陶丽华;吴佳茗;陈卫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观察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术中碎石成功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术中8例结石逸入肾盂,术后SIRS 4例,观察组1例结石逸入肾盂,术后无一例SIRS.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术前行经皮肾微造瘘,明显提高输尿管镜碎石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杨世坤;饶大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然呼吸状态下双低剂量肺CTPA扫描在肺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然呼吸状态下,应用较低的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行肺CTPA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双低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和对比剂注射方案(常规组为50ml,双低组为20~25ml)行肺CTPA扫描,记录每位患者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结果 80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双低组能消除或显著降低上腔静脉周围伪影,减轻其对肺动脉主干及右上叶肺动脉的影响;并使剂量长度乘积(DLP)降低约56.62%左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肺动脉分支的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CT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呼吸状态下双低剂量肺CTPA扫描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惠茹;陈丽芳;任慧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肠癌组织中Six1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调节因子(Six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Six1和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5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ix1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ix1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7%和60.0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00%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x1和CyclinD1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Six1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ix1和CyclinD1过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ix1和CyclinD1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的浸润、转移能力和预后.

    作者:朱鹏武;吴春松;郑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65541例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为加强儿童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至2014年儿童手术前传染病筛查及健康体检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65541例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34例(0.2%),其中男80例,女54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40004例,阳性率61%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种乙肝疫苗,能更有效控制乙肝病毒的感染.

    作者:苍旻;谢国锦;王奕;唐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耐药性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152例血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住院天数≥28d、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中心静脉置管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与中心静脉置管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减少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能预防和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昕;周林水;吴建浓;曹俊敏;王真;张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不同细胞浓度观察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的造模成功率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浓度进行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造模的成功率.方法 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浓度为1×1 06/ml、5×106/ml、1×107/ml的细胞悬液0.1ml进行左心室注射,然后观察其死亡情况,42d进行骨ECT扫描及病理检查,确定其骨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骨ECT检查显示骨代谢有异常浓聚,病理检查提示有肿瘤细胞浸润,1×106组无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为0%,5× 106组有1只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30%,1×107组1只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70% (P<0.01).结论 裸鼠经左心室注射能有效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采用1×107/ml的细胞浓度是进行裸鼠左心室注射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较为合适的浓度.

    作者:姚勇伟;朱飞叶;刘云霞;匡唐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睡眠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机体免疫功能、睡眠结构、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160例受试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将受试者分为轻(38例)、中(38例)、重度(44例)OSAHS组及对照组(40例),比较受试者的年龄、睡眠结构及睡眠中末梢血氧,将受试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 OSAHS组低血氧、平均血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中重度OSAHS组快动眼睡眠期百分比(REM%)及4期睡眠百分比较对照组及轻度OSAHS组下降(P<0.05),中、重度OSAHS组Ⅰ期和Ⅱ期睡眠比例及睡眠呼吸事件比对照组及轻度OSAHS组增加(P<0.05).OSAHS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3+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比对照组下降(P<0.05);OSAHS组CD8+/CD3+淋巴细胞较对照组升高(P<0.05);OSAHS细CD16+56+比对照组升高(P<0.05);CD19+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外周血CRP比对照组和轻度OSAHS组升高(P<0.05).结论 OSAHS导致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同时伴随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炎症反应增强,上述改变与OSAHS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曹娟;薛佳;郑闻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复方美蓝溶液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美蓝溶液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外阴白色病变15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了解复方美蓝溶液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外阴瘙痒评分:治疗前(9.07±0.91)分,治疗后1个月(1.57±1.45)分,3个月(1.36±1.01)分,6个月(1.36±1.28)分,12月(1.93±1.86)分.外阴褪色皮肤面积占比:治疗前(57.14±24.94)%,治疗后1个月(47.86±19.49)%,3个月(29.29±12.54)%,6个月(15.00±7.07)%,12个月(9.64±6.03)%.缓解率:治疗后1个月完全缓解率0%(0/14)、总体缓解率21.43%(3/14),3个月完全缓解率64.29%(9/14)、总体缓解率100%,6个月完全缓解率100% (14/14),12个月完全缓解率85.71% (12/14),总体缓解率100% (14/14).治疗后随访1年未见患者复发.结论 复方美蓝溶液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显著,副反应少.

    作者:高晗;李艳丽;郑红兵;朱发霞;袁毅翀;吴绪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敷贴改良固定法在外科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适用于长期接受输液、胃肠外营养、药物化疗、血液透析,且为危重患者提供监测中心静脉压治疗的新途径[1].有报道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之一[2],而感染是导致导管拔除的主要原因[3].因此妥善固定导管、加强穿刺点皮肤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和延长置管时间的关键.作者应用敷贴改良法固定深静脉导管,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应学;应灵妹;范美琴;阎九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双源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f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双源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无显著差异.结论 双源螺旋CT为冠心病诊断的无创方法,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作者:杨福平;王艳;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FH ELN基因多态性与PCV及隐匿性CNV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补体因子H(CFH) Y402Hrs3753394基因多态性、弹性蛋白(ELN) rs230199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及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PCV患者25例(PCV组)和隐匿性CNV患者22例(CNV组)及健康体检者23例(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提取DNA,通过聚合酶联(PCR)技术扩增后测序,检测CFH与ELN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变异结果与PCV及隐匿性CNV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PCV组和CNV组的CFH Y402H基因SNP rs3753394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的ELN基因SNP rs2301995位点TT基因型及T、C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NPrs2301995与PCV具有相关性,而与隐匿性CNV无相关性.结论 中国北方人群CFH Y402H基因SNP rs3753394位点与ELN基因SNP rs2301995位点基因分布频率的检测可作为PCV和隐匿性CNV疾病的鉴别诊断,并为这两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帅;宋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腕管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进展

    腕管是骨性的纤维管道结构,由掌侧的腕横韧带和手舟骨、月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豌豆骨、钩骨、头状骨构成.其内走行有9条肌腱和正中神经,任何因结构异常引起的直接或间接腕管容积的减少均可压迫正中神经引发腕管综合征.其病因主要有:(1)腕管容积减小:管腔狭窄,腕骨、掌骨骨折、脱位,桡骨远端骨折等.(2)腕管内容物增加:腱鞘囊肿、滑膜炎、肿瘤、血肿等.(3)腕管内容物病变或异常:如指浅、深屈肌腱炎、屈指肌腱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及水肿等.腕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手指感觉异常,早期症状包括手部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等,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是其特征性症状,是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中常见的一种[1].

    作者:杨虎;卢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背景音乐对初产妇剖宫产手术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性较强的医疗区,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剖宫产对于初产妇难免会紧张、焦虑.手术室背景音乐的应用,能分散初产妇的紧张、焦虑,从而减轻术中的不适.其主要作用是掩盖噪音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在酒店、商场、健身房等均有广泛的应用[1].本文探讨背景音乐在初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琴娟;陈淑琼;吴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小板反应性增多在儿童肺炎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儿童肺炎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2252例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分析普通肺炎、重症肺炎、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等血小板参数以及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分析这些参数在评估肺炎病情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普通肺炎患者占95.4%(2148/2252),重症肺炎患者占4.6%(104/2252).重症肺炎中喘息、败血症、脓毒血症、慢性肺疾病、颅内感染、呼吸衰竭、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P<0.05).重症肺炎组PLT、PCT、IPF与普通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在普通肺炎和重症肺炎患儿中依次明显升高,可以作为提示小儿肺炎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林淑仪;刘海英;黄钰君;陈丽芳;陈卓瑶;顾晓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养胃颗粒联合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伴Hp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养胃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 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Hp根除率72.9%,治疗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83%,治疗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痛、胃胀和嗳气等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养胃颗粒联合三联疗法对Hp相关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Hp根除等方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学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