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芬;张丽萍;王权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2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结直肠癌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并根据情况进行术后放化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疗效。为此,本文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谢景泉;何琳;陈搏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进一步认识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既往有呼吸感染史42例(77.7%),10年以上吸烟史22例(40.7%);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主要为肺外周带近胸膜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孤立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桃尖征(24%)和平直征(20.3%)为CT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前误诊率高(75.9%),极易与肺癌相混淆;纤维支气管镜、 PET-CT的诊断价值有限,确诊依据病理检查;全部病例手术治愈,预后良好。结论肺炎性假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依据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欣欣;凌春华;黄振;张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但TURP术后患者的尿路梗阻症状虽然已经解除,由于手术创伤及膀胱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拔除导尿管后几乎都出现压力性或急迫性尿失禁,持续时间因人而异[1]。近年来,作者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术后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及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飞;余龙龙;陈小芳;王红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几年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品种少,稳定性不好,特别是生物制品的价格昂贵,限制了中小实验室室内质控的开展。用低滴度混合血清样本自制室内质控品开展室内质控,对实验室乙肝准确定量检测方便有效[1]。考虑到HBsAg和HBsAb结合而形成复合物会使混合血清中HBsAg定量不稳定,作者选取HBsAb= OmIU/ ML的血清样本作单一模式混合,并与雅培公司提供的HBsAg室内质控品比较,自制一套适合实验室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品,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袁龙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假丝酵母菌属主要寄生于人体口腔、咽喉、肠道、阴道等部位,在对阴道维持菌群生态平衡中起到一定作用,也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当阴道局部环境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导致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发病因素很多,如长期穿紧身裤、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为免疫抑制剂的一种,临床应用广泛,,对于长期应用激素的妇女VVC发病文献未见有报道。本文着重分析长期应用激素妇女VVC的感染特点。
作者:方英;孔宏伟;陆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orrhaphy,LIHR)因其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疼痛不适感轻,同时切口小,可探查对侧疝、隐匿疝和股疝,已成为腹股沟疝修补的主要术式之一,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EP)在疝修补手术中更具优势[1]。但TEP手术因解剖、操作空间等因素,较其他手术难度大,操作技巧要求高,对于初开展此类手术者有一定难度。本院2012年2月开始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至2013年10月完成22例。现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柳阳;沈方敏;钟云;王成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肩关节后脱位临床上较少见,仅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1.5%~3.8%,因此常被临床医师所忽略[1]。肩关节后脱位的漏诊率很高,文献报告达到60%[2]。肩关节后脱位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误诊、漏诊的发生。现将1例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陈小刚;季四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hMLHl、hMSH2两种错配修复(MM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480例结直肠癌中hMLH1、hMSH2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家族史之间的关系。结果480例结直肠癌中,hMLHl表达缺失12例,占2.5%(12/480),hMSH2表达缺失23例,占4.8%(23/480),两者之和占所有结直肠癌病例的6.9%(33/480)。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多原发肿瘤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性。hMLHl表达缺失12例中6例(50.0%)有肿瘤家族史,hMSH2表达缺失23例中8例(34.8%)有肿瘤家族史。结论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且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多原发肿瘤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表明可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筛选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鞠海星;吴伟;胡锦林;刘勇;孙文勇;李德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经典的免疫学理论认为,B淋巴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的应答必须要有Th细胞的辅助[1]。在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分化过程中,Th细胞通过提供第二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来参与B细胞的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2],但Th细胞的本质一直不甚明了,以往认为Th2细胞通过CD40/CD40L、CD28/B7与B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并通过分泌IL-4、IL-2发挥辅助活化B淋巴细胞[3]。近年来发现了一类新的CD4+ T细胞亚群-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Tfh是一群CXCR5+CD4+T细胞,表达多种活化或共刺激分子,如PD1、ICOS、CD69、gp130、CD57、IL-21R及IL-6R,主要通过分泌 IL-2l发挥效应,促进B淋巴细胞完成抗体类别转换,分泌高亲和力抗体,建立长期的体液免疫,是真正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一类T细胞亚群,在人类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4~7]。
作者:杨璟辉;王纪渊;宋少华;傅志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探索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是医师关注的重点,却常忽略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为此,作者选择2013年4月8日至2013年4月20日本院产前检查愿意参加本调查,无精神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的孕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和焦虑自评量表(SAS)[1]进行调查,并与孕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孕周分析,探讨孕妇孕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导致的味觉障碍患者应用药物干预的疗效,并分析常规中耳炎手术中有无保留鼓索神经的必要性。方法选取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神经营养药(甲钴胺)及改善微循环药(复方丹参)治疗组和常用方法即随访观察味觉恢复组(对照组),各3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严格术后随访,随访均终止于术后12个月。参照味觉辨认三分法,治疗组味觉恢复26例,对照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导致的味觉障碍后,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味觉的恢复;中耳手术中勿损伤鼓索神经,尤其是对于双侧中耳疾患的患者,保留鼓索神经有其必要性。
作者:李栋;杜欢乐;尤慧华;冯国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淋巴漏是淋巴管破裂后淋巴液流入组织间或胸腹腔的一种病变,肿瘤阻塞时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可自发性破裂而发生淋巴漏,手术或创伤可致淋巴管直接受损,尤其较粗淋巴管的损伤,也可产生淋巴漏。淋巴漏并不多见,但临床上处理较为困难。本科2002年8月至2012年8月发生术后淋巴漏26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术后淋巴漏的认识和处置水平。
作者:陈广平;支福祥;苗华;翁辞海;俞振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之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一组严重的急性缺血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但ACS患者PCI术后仍有再发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的可能,因此围手术期需应用抗血小板措施。替罗非班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特异性的非肽类小分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形成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4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缘癌残留24例,对肺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切缘癌残留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低于低分化组(P<0.05);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肺癌的分化程度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主要因素。
作者:翟更新;王晓静;孟宪春;冯树东;赵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血糖升高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影响其预后[1]。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能准确反映患者近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血糖临时变动及急性改变影响[2]。本文旨在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GS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复发的关系,以期了解GSP与脑梗死的内在联系。
作者:单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突发性耳聋(S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S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已有资料表明,耳蜗微循环功能异常是SD主要的病因[2]。血管内皮细胞是影响微循环功能的重要因素,因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SD的发病可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观察SD患者治疗前后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在SD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吴仲茱;张琴;孙华;王力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宫颈癌在女性易患的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化疗是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一直以来,宫颈癌的化疗方案均是以铂类为核心的联合化疗方案,如顺铂加紫杉醇联合化疗[1]。但现有化疗方案长久以来都受到治愈率低、易发生肿瘤转移、耐药等的困扰,急需研究新的更有效的化疗方案。近年来针对宫颈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并在多个研究方向研发出了多种新型的化疗药物,有的已在临床或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袁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阴茎背神经阻滞常被用于包皮环切术的麻醉,由于小儿患者不能配合,常需要使用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啶是新型高选择性肾上腺α2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镇静、抗焦虑和镇痛作用,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1]。本文拟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啶镇静下行阴茎背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影响,评价其在该类手术中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吴祎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且病死率高[1]。COPD患者由于呼吸肌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导致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改善呼吸肌疲劳,避免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已成为呼吸衰竭第一线的治疗手段[2]。但出院停止无辅助通气后症状极易反复,尤其是某些重度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即便在稳定期亦会有明显的缺氧及CO2潴留。作者对此类患者实施家庭无创呼吸机作康复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舒彩敏;季巧英;冯兰芳;杨琼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胸腔积液是呼吸科接诊患者中常见的临床体征。胸腔积液病因多种多样,而结核性胸膜炎是我国渗出性胸腔积液中常见的病因。本文收集90例胸腔积液患者资料,通过胸水常规检查各个指标含量分析,旨在探讨其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齐见旭;李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