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民;刘长正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之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一组严重的急性缺血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但ACS患者PCI术后仍有再发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的可能,因此围手术期需应用抗血小板措施。替罗非班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特异性的非肽类小分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肩关节后脱位临床上较少见,仅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1.5%~3.8%,因此常被临床医师所忽略[1]。肩关节后脱位的漏诊率很高,文献报告达到60%[2]。肩关节后脱位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误诊、漏诊的发生。现将1例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陈小刚;季四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围手术期是21世纪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创新领域。正确的手术决策是手术成功的前提,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周到而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则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手术患者的死亡原因大部分源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处理不当,仅少数患者死于手术操作不当。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已显示出优势。胃肠手术患者常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进一步影响胃肠功能,影响预后[1]。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治病求本”,中医的“脾为后天之本”、 “有胃气则生”脾胃学说与现代医学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学观点高度一致[2]。现就胃肠手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孙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急诊科是医院窗口科室,综合性强,疾病种类多,病情重,病情复杂多变和病死率高,救治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1]。为此,学者们和护理人员一直致力于优化急诊科留观患者护理措施[2,3]。本科借鉴质量管理小组的管理思路,成立危重症护理小组,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凯先;叶珍;丘文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抗焦虑及预防术后谵妄等作用[1],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妇科手术的麻醉,但其使用剂量一般低于临床负荷量(1μg/kg)。本文旨在探讨单次缓慢静脉注射剂量1μg/kg右美托咪定在妇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彭晓静;刘海;张辉;王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目的是大限度地恢复桡骨远端生理形态和腕关节功能,保守治疗难以奏效。DVR系统是美国强生公司生产,一种全新的内固定系统,其解剖型设计与桡骨远端解剖结构高度匹配,远端多角度排钉可以更好固定,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本科采用切开复位DVR系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程杭清;陈冰;贾万贵;蔡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16例,自体髂骨获取其BMSCs后进行培养,经皮注射于骨不连部位。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骨折断骨痂生长情况。结果15例愈合。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0~18个月,骨痂出现时间(8.2±2.5)周,骨折愈合时间(4.5±1.6)个月;上肢骨折按照临床上肢评分系统标准,胫骨骨折按照Johner-Wruhs 功能分级法评定标准,股骨骨折按照Schatzker-Lambert疗效评分系统等评估患肢恢复情况,优12例、良2例、可2例。均未发生注射创口化脓性感染、血肿、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腱损伤、神经损伤以及固定材料失效与断裂等不良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自体BMSCs移植治疗非感染性四肢骨折不愈合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牟哲飞;倪跃平;叶秀云;唐少华;林帆;郑钧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国家之一,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高[1,2]。手术仍是治疗老年胃癌的主要方法。麻醉对手术有重大影响,如何选择有效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非常重要。有文献报道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胃癌根治术麻醉诱导中的效果明显。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岱鹏;王磊;朱君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踝部骨折中的外踝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预后不佳。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丰;顾千里;梁冰;黄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一般由胆囊结石嵌顿导致胆管梗阻,引起的炎症反应[1]。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日臻成熟,它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多项优点,如操作简单、无痛、术后恢复快等[2~5]。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科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103例,并与同期经开腹手术治疗的85例进行比较,表明LC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报告如下。
作者:张子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86.73%,核素显像诊断符合率90.82%,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两者结合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和核素显像联合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中可减少漏诊及误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金剑虹;张正贤;姜远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和免疫功能失衡,致使红髓被脂肪髓所替代,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依据临床表现归属中医学“虚劳”、“髓枯”等范畴,多因精液亏损、脾胃失调、禀赋不足、邪毒入内等使骨髓生化乏源,髓海空虚,以致不能生血。本科使用加减右归饮联合西药治疗肾阳亏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罗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小儿结直肠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常是长期慢性便血发生的原因之一,易引起贫血,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相当必要。通过电子结肠镜行息肉切除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治疗手段。为进一步了解小儿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现对近7年来本科通过电子结肠镜诊治结直肠息肉患儿34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顺治;杜宇英;骆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十二指肠乳头癌临床较少见,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1%,临床诊断及尸检病理诊断的肿瘤中分别占0.01%及0.2%[1]。以往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一般认为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表现,但是,显性黄疸出现已经不是早期[2]。由于十二指肠乳头癌相对于发生于同区域的胰腺癌及胆管下端癌恶性程度较低,早期得到治疗疗效较好。为此对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41例资料,就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式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庆;周俊;吴晓俊;闵捷;于费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胸科手术常需单肺通气,大多通过一些气道管材来实旋,常用的有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由于插管和定位比较方便,对肺的损伤小,以及双肺隔离较彻底且可选择性阻塞一侧肺或肺叶[1],而被广泛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须从单腔气管导管内置入到需萎陷侧肺支气管内,为保证单肺通气时准确对位的效果,常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来定位[2]。作者采用盲探法完成多例麻醉,并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漆勇;任利远;潘志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Barton骨折较少见,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3%,多见于成年男性,常为交通伤和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所致。伤后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Barton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稳定性较差,特别是掌侧Barton骨折复位后易发生再移位,常需手术治疗。本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 2.4 mm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11例掌侧型Barton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朱大安;王勇刚;周明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间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改善透析相关性肌痉挛的疗效和探讨可能机制。方法32例血液透析中频发肌痉挛患者随机均分为血液透析治疗(A组)和血液透析治疗联合间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B组)两组,于3个月的治疗期内记录其透析相关性肌痉挛的发作次数,并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的第3个月于透析间期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ndothelium dependent dilation,EDD)、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另随机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检测EDD、vWF。结果在治疗期内,A组患者透析相关性肌痉挛发作次数变化不明显,B组显著减少(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DD、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正常对照相比较EDD均明显下降、vWF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A组EDD水平显著低于B组、vWF水平则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联合间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透析相关性肌痉挛,其机制可能与患者的内皮功能得到改善有关。
作者:刘滇军;刘辉辉;沈建明;田少江;王黎萍;李骏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常见的炎症性感染,其中以腹部手术常见。腹部切口感染原因多种多样。现对本科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61例腹部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以便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以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炎症,临床症状主要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1]。RE具有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动力药在临床的使用,RE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但是复发率仍然很高[2]。为了验证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联合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RE,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莉;魏艳;王键;廖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输卵管性不孕症是指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引起的女性不孕症,占女性不孕因素的33.3%[1]。目前中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疗效确切,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则需接触射线,并可能发生碘过敏反应及可能加重粘连,应用受到限制。本院应用中药灌肠联合经阴道超声下过氧化氢溶液子宫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娅珍;邵竞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