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雪萍;郑贞苍;余方宇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对儿童是一种严重创伤,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感染及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影响患儿肢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本科应用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儿童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邹小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以缺铁性贫血常见[1]。产后贫血不仅影响孕妇健康,而且对胎儿及婴儿生长发育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因此孕产期补血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药物有乳酸亚铁胶囊、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琥珀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针、蔗糖铁针剂等,而蔗糖铁针剂静脉给药,可替换体内网状系统中无法利用的铁,短期内补充足量铁元素,大部分病例可避免输血。本文就蔗糖铁对贫血孕产妇补血效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储慧霞;徐仙风;李子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其中包括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口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繁殖,过度的免疫反应。囊肿性痤疮由于其微生物的感染而加重了病情,治疗更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本科应用阿维A胶囊联合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治疗囊肿性痤疮,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一旦出现感染,可发生呼吸衰竭。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多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方法,但是机械通气治疗后拔管成功率很低。近年来,多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即开始治疗时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后改为无创机械通气,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1]。作者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也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由于细胞壁缺失使抗原结构变化,致使体液或细胞免疫不能有效地作用于L型细菌,从而使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形成免疫耐受状态而在宿主体内存活,一旦停止用药仍可返祖为原菌,重新对人体致病,引起临床症状[1]。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时具有高选择性,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直接相关[2]。本文通过新生儿患儿的血培养及PCT变化分析,探讨L型细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所起的作用及PCT的应用。
作者:邵亚望;张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对合并有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合理用药,已经不仅是肾科医师,也越来越引起其它临床科室医师的关注。药物与肾脏关系,不仅药物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而且在有慢性肾损害基础上的用药,药物对其它脏器的损害作用也大为增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副作用小而广泛使用,但其相关性脑病也时有发生。本文对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相关性脑病资料作一分析,旨在探讨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药物性脑病的临床途径和方法。
作者:吴国仲;韩久怀;张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由于免疫因素致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1],计数血小板对该病治疗效果监测非常重要,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疾病病情的正确判断和治疗措施的调整。目前血小板检查普遍采用机测法,简便迅速,但在ITP治疗中,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与人工计数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出现偏差。本文对11例ITP患者二种血小板计数结果作一比较,旨在提示ITP治疗中人工计数血小板的重要性。
作者:郭玉琳;张家强;张庆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是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严重的细菌感染是影响骨科住院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现就本院骨科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2547份各种标本的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作者:潘翔军;熊利华;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传统医学认为,不良心理可导致胆气郁积,容易形成胆石症,相反,胆石症患者胆气受损,也容易导致心理疾患[1]。研究表明胆石症患者睡眠质量下降明显[2]。然而,哪些心理因素与胆石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相关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96例胆石症患者资料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胆石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心理因素,为临床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参考。
作者:蔡琪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行PFNA治疗23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Ⅳ型7例),行LPEP治疗19例(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Ⅳ型5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X线复查。结果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PFNA组优良率95.6%,LPEP组优良率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PFP系统与PFNA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从力学角度分析,由于髓内钉系统力臂短,固定更为稳固。
作者:张善征;钱军;方美园;罗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电子胃镜检查已成为消化科越来越普遍的检查方式,但因其属侵入性操作,患者会有咽喉不适、恶心、呕吐、甚至躁动、呼吸困难等表现。本院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并结合耳穴压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小儿肺炎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对小儿肺炎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现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6例小儿肺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素梅;齐旭升;潘同国;许丽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性肾炎33例,无肾炎31例),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ET-1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期均明显下降。紫癜性肾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缓解期虽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F=4.973,P<0.05),血清IL-6、IL-2及血浆vWF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肾炎组患儿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浆ET-1水平在急性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评分与vWF、TNF-α呈正相关(rho=0.73,rho=0.92,P均<0.01)。结论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TNF-α、vWF有望作为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琳琼;陈善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目前已广泛开展,但腹腔镜手术对于复杂性阑尾炎(包括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合并腹膜炎及病程超过3d)的治疗仍存在争议[1],合并腹膜炎的阑尾炎腹腔镜手术腹腔脓肿发病率高[2]。本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阑尾炎356例,其中复杂性阑尾炎117例,采用腹腔镜(LA)治疗58例,常规手术(OA)治疗59例。现对两种术式作一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的疗效。方法药源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硫普罗宁治疗(27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2例)两组。硫普罗宁组静脉滴硫普罗宁0.2g/次,1次/d,持续4周。还原型谷胱甘肽组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5g/次,1次/d,持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肝脾B超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肝功能指标和肝脾大小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疗效相当。
作者:夏筱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常遇到一些仅靠HE染色难以明确诊断,但由于组织微小,无法再次多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细胞学诊断中由于送检细胞量较少,难以做细胞蜡块包埋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病例。此时需要对现有HE玻片进行褪色后再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明确诊断。在众多的褪色方法中,作者参考相关资料对比选用操作简便的高锰酸钾-草酸法,进行试验操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院感染可延误患者康复时间,给本人、家庭、医院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精神病院患者大多长期住院,且由于精神科病房多为封闭式管理,其特殊性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期为精神病医院院感的防治提供一个思路。
作者:林翠绿;程航;孙继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的产妇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逐渐增加,妊高征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妊高征产妇大多需要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前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者出现头晕、头痛、眼花、黄疸,甚至抽搐昏迷,麻醉后和术中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因此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维持循环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之前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对妊高征产妇循环的影响。
作者:刘晓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病死率极高的主动脉疾病。其年发病率约为2~3.5/10万人[1]。AAD亦是一误诊率极高的疾患,国外一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40%[2]。如果能给予及时诊治则可明显降低AAD的病死率。现对AAD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石建平;陈海鱼(综述);赵梦华(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行早期肠内营养目前已成为共识[1],经鼻-空肠肠管肠内营养因能够减少肠内胰腺分泌液,减少肠细菌移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并早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2]。置管方法目前有盲置法、胃镜及X线引导法等,置管方法不同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也不一样。盲置法因导管置入位置不确切目前已基本不采用。胃镜和X线引导置入方法各有利弊。本文比较两种不同置管方法对其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的影响。
作者:宋勇罡;王崇高;邾根栩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