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计数血小板在观察ITP疗效中的重要性

郭玉琳;张家强;张庆国

关键词:人工计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效果, 血细胞分析仪, 骨髓巨核细胞, 血小板计数, 出血性疾病, 准确与否, 治疗措施, 免疫因素, 疾病病情, 患者, 出现偏差, 成熟障碍, 免疫性, 临床, 检查, 监测, 测法, 板结
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由于免疫因素致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1],计数血小板对该病治疗效果监测非常重要,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疾病病情的正确判断和治疗措施的调整。目前血小板检查普遍采用机测法,简便迅速,但在ITP治疗中,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与人工计数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出现偏差。本文对11例ITP患者二种血小板计数结果作一比较,旨在提示ITP治疗中人工计数血小板的重要性。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胆石症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

    传统医学认为,不良心理可导致胆气郁积,容易形成胆石症,相反,胆石症患者胆气受损,也容易导致心理疾患[1]。研究表明胆石症患者睡眠质量下降明显[2]。然而,哪些心理因素与胆石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相关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96例胆石症患者资料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胆石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心理因素,为临床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参考。

    作者:蔡琪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的疗效。方法药源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硫普罗宁治疗(27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2例)两组。硫普罗宁组静脉滴硫普罗宁0.2g/次,1次/d,持续4周。还原型谷胱甘肽组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5g/次,1次/d,持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肝脾B超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肝功能指标和肝脾大小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疗效相当。

    作者:夏筱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2例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逐年增多,肺炎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老年重症肺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2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张文艳;陈希胜;崔丽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ook球囊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孕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观察

    目的:利用Cook球囊对足月孕妇进行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以评价其用于足月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的可行性和护理对策。方法50例孕妇按其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Cook球囊引产,对照组24例采用普通催产素引产,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出血量和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72h内引产成功22例(84.6%),72h后引产成功2例(7.7%),转剖宫产2例(7.7%);对照组72h内引产成功17例(70.8%),72h后引产成功3例(12.5%),转剖宫产4例(16.7%)。两组72h引产成功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2.3%,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15,P=0.000)。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分娩时、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ok球囊引产可提高产妇宫颈成熟度、提高引产成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章萍;于建萍;李晓萍;赵彩珍;赵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高居中国女性肿瘤发病率首位[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所在。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新型对比剂的出现能更清晰地显示乳腺肿块的增强模式、血流灌注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明显提高了超声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本文通过实时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龚元淑;梁柏松;薛袁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虽然随着对已婚妇女筛查、HPV疫苗应用及预防工作的加强,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我国仍是主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6/10万[1],因此宫颈癌的治疗仍是妇产科医生的一大重任。对于宫颈癌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如何既达到治疗目的,又能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甚至保留生育功能,越来越成为妇产科医生关注的焦点。宫颈癌的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现对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梁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小儿糖尿病营养干预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糖尿病营养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分营养饮食组与非营养饮食组,比较头围、体重、身高的差异性,并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控制的优良率。结果营养饮食组糖尿病患儿的头围、身高、体重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儿糖尿病患儿给予营养饮食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非营养饮食组糖尿病患儿。结论小儿糖尿病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临床上应进行营养饮食,以改善患儿症状。

    作者:柴艳婷;邹海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种引导法置鼻-空肠肠管作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行早期肠内营养目前已成为共识[1],经鼻-空肠肠管肠内营养因能够减少肠内胰腺分泌液,减少肠细菌移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并早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2]。置管方法目前有盲置法、胃镜及X线引导法等,置管方法不同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也不一样。盲置法因导管置入位置不确切目前已基本不采用。胃镜和X线引导置入方法各有利弊。本文比较两种不同置管方法对其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的影响。

    作者:宋勇罡;王崇高;邾根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地佐辛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单次应用地佐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并和氯诺昔康作比较。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A组术毕前30min给予地佐辛10mg,B组给予氯诺昔康16mg。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h、2h 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4h、8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h两组均未发生循环抑制,头痛头晕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低(<3.5%),但A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而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术毕前30min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氯诺昔康(16mg),均可使LC患者术后得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术后2h内地佐辛较氯诺昔康镇痛作用更强,且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

    作者:邓康;肖纯;袁孝忠;陆雅萍;孙建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应用时机的临床对照研究

    营养不良可导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严重影响预后[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该主要通过肠内途径来进行营养支持,因为其他途径的营养支持可导致并发症的增加[2,3],但对肠内营养(EN)时机的选择尚有不同意见[3]。为此,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ICU78例机械通气危重病需EN支持的患者,分早期EN组和晚期EN组,应用对比方法,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樊宇荣;李小青;杨绮虹;徐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我效能理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严重,可导致患者完全或不全性瘫痪,伤椎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是目前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的患者由于严重创伤打击,自我效能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术后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大程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减轻腰背部疼痛,是广大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科将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育琴;吴水团;林志玲;陈媛;刘喜梅;龚国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Narcotrend在老年骨科手术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评价

    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仪(narcotrend,NT)是一新型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能将麻醉/镇静下的脑电图自动分析并分级,从而显示麻醉/镇静深度。NT能很好反映意识状态,麻醉镇静程度与麻醉药物的用量,与镇静药的血药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减少丙泊酚用量[1],对围手术期麻醉安全,减轻疼痛,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骨科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舒芬太尼及七氟醚全麻过程中NT的监测与变化,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杂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目前已广泛开展,但腹腔镜手术对于复杂性阑尾炎(包括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合并腹膜炎及病程超过3d)的治疗仍存在争议[1],合并腹膜炎的阑尾炎腹腔镜手术腹腔脓肿发病率高[2]。本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阑尾炎356例,其中复杂性阑尾炎117例,采用腹腔镜(LA)治疗58例,常规手术(OA)治疗59例。现对两种术式作一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毒症患者应用头孢菌素发生相关性脑病20例分析

    对合并有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合理用药,已经不仅是肾科医师,也越来越引起其它临床科室医师的关注。药物与肾脏关系,不仅药物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而且在有慢性肾损害基础上的用药,药物对其它脏器的损害作用也大为增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副作用小而广泛使用,但其相关性脑病也时有发生。本文对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相关性脑病资料作一分析,旨在探讨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药物性脑病的临床途径和方法。

    作者:吴国仲;韩久怀;张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21例分析

    蜂毒属生物毒素,蜂蜇伤可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症状,轻者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可表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本院肾内科共收治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21例,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为主的综合治疗,治愈18例,2例因经济因素好转后自动出院,1例肾功能未完全恢复。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锦华;曹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全视网膜光凝(PRP)是公认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有效疗法[1]。随着DR 发病率的增高,接受PRP 的患者日渐增多。提高PRP 的治疗技术,减少并发症已成为眼科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PRP 后黄斑水肿加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并发黄斑水肿的防治水平。

    作者:刘凌;陈国海;詹海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近期呈增加趋势,过去30年中COPD病死率增加近1倍[1]。COPD是一种身心并存疾病,包括无意识体质量减轻、骨骼肌障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等[2]。其中抑郁症的高发已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COPD患者的心理状况,作者对120例COPD患者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莲;陈建波;王兰;赵洪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GnRHa延长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容易复发,治疗有药物和手术二种方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控制痛经症状、减小病灶体积、使不孕患者生育情况得到改善,且不损害肝功能、是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主要药物[1],但价格较高,曲普瑞林是GnRHa类药物,给药1次,抑制卵泡刺激素(FSH)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分泌的作用分别可达3~4周、8周和7~8周[2]。本文应用曲瑞普林,探讨GnRHa延长周期疗法这一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作者:杨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内服桃红四物汤及五苓散对切口愈合作用的观察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创伤,以青壮年居多,严重创伤治疗后易遗留伤残。由于跟骨外侧皮肤张力高,软组织薄、血液供应不稳定、术后软组织水肿等原因,术后切口不愈合率5%~27%[1],并常伴有骨质内固定物外露,治疗比较棘手。本科对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采用负压引流联合中药桃红四物汤及五苓散内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银星;朱振康;盛娟娟;闵重函;赵革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颅脑增强扫描对颅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行常规MRI增强检查时,如先行3DCE-MRA(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可获得更多关于病变与血管的诊断信息,然后行常规增强扫描,不仅扫描时间和对比剂药量均可行,还可减少MRI检查次数和患者经济负担。现对本院53例颅脑增强扫描的病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惠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