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钱永清;施红旗

关键词:胃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的基因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距癌灶5cm以上)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96/17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P<0.01)。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25.53,P<0.01)、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χ2=24.99,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χ2=11.20,P<0.01)、与肿瘤坏死呈正相关(χ2=30.35,P<0.01)。GLUT1蛋白在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106/17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1)。胃癌组织中,GLUT1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25.43,P<0.01)、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χ2=13.13,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χ2=11.31,P<0.05)、与肿瘤坏死呈正相关(χ2=23.29,P<0.01)。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无相关性。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IF-1α与GLUT1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636,P<0.01)。结论 HIF-1a、Glutl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且这些指标的表达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近期呈增加趋势,过去30年中COPD病死率增加近1倍[1]。COPD是一种身心并存疾病,包括无意识体质量减轻、骨骼肌障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等[2]。其中抑郁症的高发已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COPD患者的心理状况,作者对120例COPD患者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莲;陈建波;王兰;赵洪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IV感染患者的手术期护理配合及职业防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l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期和有症状感染期,到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无症状感染期的HlV感染者,外科疾病的发病率与普通人群无区别,需要手术者每年在增加;而对HlV感染者,不管是普通人群,还是医务工作者都有所恐惧。有关HlV感染者手术的护理配合及职业防护报道少见。HIV感染者手术期间的防护是重点,本院制定了一整套自我防护和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制度,实施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孙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骨折患者便秘防治的护理对策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卧床,全身代谢降低,排便姿势的改变,骨折引起的损伤性疼痛,胃肠活动功能减弱,饮食质量减少和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常会发生便秘[1]。便秘所造成的痛苦有时甚于创伤本身,轻者影响病人的饮食、睡眠,重者影响骨折的治疗与康复,甚至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2]。为探求合适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缩短便秘时间,本科对老年骨折患者在综合实施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通便药,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芳;徐姬妍;占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1例治疗分析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对儿童是一种严重创伤,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感染及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影响患儿肢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本科应用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儿童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邹小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金属钛夹在内镜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上金属钛夹首先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随着金属钛夹制作的改进和临床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金属钛夹已被应用到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中,包括在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现将作者在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联合应用金属钛夹治疗的一组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乾能;周辛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的疗效比较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小儿肺炎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对小儿肺炎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现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6例小儿肺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素梅;齐旭升;潘同国;许丽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高居中国女性肿瘤发病率首位[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所在。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新型对比剂的出现能更清晰地显示乳腺肿块的增强模式、血流灌注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明显提高了超声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本文通过实时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龚元淑;梁柏松;薛袁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脑溢血合并脑疝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与传统单纯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死亡率及伤残程度。结果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组死亡率15.0%(6/40),传统单纯开颅组死亡率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既能迅速降低颅压,又能用以小的创伤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能降低脑溢血合并脑疝的死亡率,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较好方法。

    作者:孙坚钧;郑东红;郭雷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瞬目反射在脑干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SEP)联合瞬目反射(BR)对脑干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64例梗死患者,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根据CANT分级标准将脑干BAEP及SEP分为I、II、III 3级,将BR分为正常者和异常者,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死亡患者所占比例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19.44%。BAEP、SEP表现为Ⅲ级者死亡率分别为57.69%、58.82%,明显高于I、II、III级患者;BR异常者死亡率48.38%,明显高于BR正常者。结论 BAEP、SEP、BR能评价脑干梗死患者的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

    作者:闫明坤;林杰;武一平;王智敏;夏文静;张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出血性水痘死亡2例报告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强化疗方案的应用,ALL的诱导缓解率及5年生存率已有明显提高,但白血病本身及化疗周期长,骨髓受抑制,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严重的感染[1]。其中,并发水痘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出现肺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而致致死亡。现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出血性水痘致肺出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2例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雪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和L型细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相关性分析

    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由于细胞壁缺失使抗原结构变化,致使体液或细胞免疫不能有效地作用于L型细菌,从而使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形成免疫耐受状态而在宿主体内存活,一旦停止用药仍可返祖为原菌,重新对人体致病,引起临床症状[1]。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时具有高选择性,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直接相关[2]。本文通过新生儿患儿的血培养及PCT变化分析,探讨L型细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所起的作用及PCT的应用。

    作者:邵亚望;张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泵输注肠内营养中出现报警的分析与对策

    机械通气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可以引起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降低,损害通气驱动功能,同时可使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撤机困难,甚至死亡[1]。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提供能量及多种营养物质,并能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细胞的代谢与功能[2]。营养支持中首选肠内营养(EN)[3],但使用中易出现厂家报警提示以外的一些情况,本科由于及时分析并处理,38例患者仅1例出现胃潴留(暂停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胃肠道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马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地佐辛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单次应用地佐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并和氯诺昔康作比较。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A组术毕前30min给予地佐辛10mg,B组给予氯诺昔康16mg。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h、2h 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4h、8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h两组均未发生循环抑制,头痛头晕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低(<3.5%),但A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而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术毕前30min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氯诺昔康(16mg),均可使LC患者术后得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术后2h内地佐辛较氯诺昔康镇痛作用更强,且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

    作者:邓康;肖纯;袁孝忠;陆雅萍;孙建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锰酸钾-草酸法在HE染色褪色后行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常遇到一些仅靠HE染色难以明确诊断,但由于组织微小,无法再次多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细胞学诊断中由于送检细胞量较少,难以做细胞蜡块包埋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病例。此时需要对现有HE玻片进行褪色后再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明确诊断。在众多的褪色方法中,作者参考相关资料对比选用操作简便的高锰酸钾-草酸法,进行试验操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21例分析

    蜂毒属生物毒素,蜂蜇伤可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症状,轻者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可表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本院肾内科共收治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21例,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为主的综合治疗,治愈18例,2例因经济因素好转后自动出院,1例肾功能未完全恢复。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锦华;曹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关系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过度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已日益成为重症医学的主要难题。脓毒症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及支持疗法为主。甲状腺激素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对于维持机体脏器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甲状腺功能与脓毒症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1,2]。本文通过对58例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观察,旨在探讨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徐俊龙;张剑;朱红俊;张宁;何许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中止血带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手术中使用止血带可提供清晰、无血的手术视野,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但止血带充气、放气过程中可能导致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加重老年患者的心脏负担,严重者可引发止血带反应,甚至休克[1]。本文旨在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中老年患者使用止血带行膝关节置换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术中患者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黄小彬;梁宁;黄中华;罗肇孟;黄国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虽然随着对已婚妇女筛查、HPV疫苗应用及预防工作的加强,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我国仍是主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6/10万[1],因此宫颈癌的治疗仍是妇产科医生的一大重任。对于宫颈癌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如何既达到治疗目的,又能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甚至保留生育功能,越来越成为妇产科医生关注的焦点。宫颈癌的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现对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梁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佩尔地平与硝酸甘油输液泵输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佩尔地平与硝酸甘油用输液泵输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佩尔地平组和硝酸甘油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微量泵静脉输注降压药。佩尔地平组:20mg佩尔地平稀释于生理盐水至50ml,起始剂量4ml/h。硝酸甘油组:50mg硝酸甘油稀释于生理盐水至50ml,起始剂量3ml/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5、10、30、60min后的血压、心率,据此调整药液泵入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起效时间,用药60min后降压有效率及心率变化。结果佩尔地平较硝酸甘油起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0 min后,佩尔地平组全部患者血压降至目标值,硝酸甘油组48例患者血压降至目标值,降压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有增加,但佩尔地平组心率在30min时开始逐渐恢复,用药后60min后心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硝酸甘油组用药后60 min心率尚未恢复至用药前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尔地平输液泵输注治疗高血压急症起效迅速、降压平稳、疗效确切,且对心率的影响较小,为急诊科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理想药物。

    作者:杨华蓉;刘生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肋悬空仰卧位下mPCNL治疗老年患者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常用方法,由于扩张工作通道大,术中出血比较多和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且由于镜体粗大,一般只能处理L3以上的结石[1],近年来已很少应用,代之以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mPCNL目前一般采取患者俯卧位,但俯卧位会干扰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特别是老年人[2]。本科改用腰肋悬空仰卧位mPCNL治疗老年患者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家;洪诗哲;李家仁;林尔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