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实体恶性肿瘤抗癌药物敏感试验

金先庆;汤为学;王珊;伍烽;蒲从伦;谈必龙

关键词:儿童, 恶性肿瘤, MTT法, 化疗
摘要:本文采用MTT法对10例淋巴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实体恶性肿瘤患儿作抗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VP-16、丝裂霉素及顺铂等抗癌药物对儿童实体恶性肿瘤较为敏感.本文讨论了影响试验结果的三个主要因素:肿瘤细胞浓度,培养时间及药物浓度.笔者认为MTT法是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的试验方法,抗癌药物敏感试验应逐渐成为化疗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常见恶性实体瘤多药耐药性蛋白的定位检测

    对49例小儿常见恶性实体瘤冰冻切片进行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免疫组化定位检测.术前化疗肿瘤多药耐药性蛋白阳性率为肾母细胞瘤44%(4/9),神经母细胞瘤100%(7/7),横纹肌肉瘤75%(3/4);术前未化疗肿瘤多药耐药性蛋白的阳性率为肾母细胞瘤23%(3/13),神经母细胞瘤40%(4/10),横纹肌肉瘤33%(2/6).小儿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性检测对揭示肿瘤耐药、复发的原因,估计化疗效果和判断预后以及指导化学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步星耀;金百祥;何志明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原位杂交技术在小儿实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高新技术.自1964年由Perdce创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也称杂交组织化学(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细胞杂交(cytological hybridization)或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作者:董岿然;高解春;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先天性颈前骨软骨瘤一例

    患儿:男,6岁.出生后颈前即发现一小包块,包块随着年龄稍有增大,无任何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颈前甲状软骨上方偏右见一肿块隆起,约2.5cm×2cm×1.5cm大小,稍有活动度,随吞咽上下活动不明显,肿块质偏硬,形状不规则,无压痛.

    作者:余璟;朱元喜;余何之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常温下长时间阻断入肝血供和选择性阻断肝静脉在小儿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小儿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主要危险是大出血,笔者根据小儿肝脏解剖和生理特点,采用长时间阻断入肝血供及选择性阻断肝静脉行肝脏肿瘤切除术15例.该方法便于操作,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患儿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临床观察小儿肝脏温缺血时限可达52分钟.

    作者:王家祥;范应中;杨合英;夏自强;王卫东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纵隔肿瘤27例

    我院自1982年至1994年收治纵隔肿瘤患儿27例,本文就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小儿巨大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进行了重点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0例.3岁以下6例,3~7岁8例,7+~14岁13例.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者23例,脑转移者1例,肺实变体征8例,上腔静脉压迫症状1例,无症状者3例.主要依靠X线、CT、MRI确立诊断.术前误诊为肺炎3例,胸腔包裹性积液1例.肿瘤全部切除26例(2例合并肺叶切除),部分切除1例,术后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

    作者:于法盛;岳洪义;薛峰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肿瘤长期生存的若干问题

    小儿恶性肿瘤(CMT)的治愈率已达70%~80%,但经受肿瘤侵袭、外科手术、强力放疗和化疗等影响恢复、治愈的长期生存者仍面临着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以复发特别是晚期复发、晚期损害和继发肿瘤为重要.

    作者:江启俊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脐膨出伴膀胱外翻一例

    患儿:男,3小时.出生后即发现脐部包块及下腹红色肿物伴溢液,于1993年10月12日急症入院.体检:体重3.7gk,心肺正常.脐部见一囊性包块约5cm×4cm×4cm,表面有一层光泽而透明的囊膜,其内可见肠管.在囊顶偏上方有脐带附着,囊膜下部不完整,与下腹部红色肿物相连,乃外翻的粘膜包块,其中持续溢液.腹壁皮肤与囊膜及粘膜融合.耻骨在中线连合.阴茎和睾丸正常.脐与肛门间距离缩短.肛门正常.

    作者:郑光海;魏孝钰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初探

    采用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对7例Ⅲ、Ⅳ期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术前及术后化疗,使患儿的二年生存率达42.8%,平均生存时间为670天.而传统化疗的患儿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74天,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0.02<P<0.05)(时序检验),且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组并未产生严重的化疗副作用.

    作者:郑修军;董蒨;江布先;黄婉芬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25例临床病理研究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较少见,常因临床缺乏典型症状而易与其他骨囊肿或巨细胞瘤等相混淆,故诊断较困难.我院1981~1993年共收治2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作者:张品南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巨大胸腺瘤一例

    患儿:男,6岁,胸部肿块两月,于1994年10月8日入院.体检:气管居中,左上胸廓稍隆起,无压痛.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叩诊实音,无(口罗)音,右肺呼吸音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2cm.胸片示:左上纵膈明显增宽突向左肺野,心影右移.

    作者:徐宜才;谷兴琳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晚期恶性肿瘤延期和二次手术的指征与时机

    小儿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早期转移和延误诊治,确诊时已为Ⅲ、Ⅳ期晚期肿瘤者可达50%~70%.对于此类晚期患儿,争取原发肿瘤的完整切除和转移灶的满意控制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近年,国内外文献均报道应用延期和二次手术治疗小儿晚期恶性肿瘤,即通过术前化疗使原发肿瘤缩小,为完整切除创造条件,同时能有效地杀灭循环血液中肿瘤细胞微小转移灶,减少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

    作者:高解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膀胱神经纤维瘤一例

    患儿:女,7岁.反复尿痛5年,因近2个月来尿液混浊,夜闻常发热达38℃入院.患儿从2岁说话时起出现间歇性尿痛,无尿频、血尿.入院后B超:膀胱内强回声,左肾积水.IVP:膀胱偏左侧见一充盈缺损灶,左肾不显影.KUB平片:膀胱内一不规则密度增高影.CT:膀胱底部靠左侧壁致密影集合成团块,大小约2cm×2cm×2.8cm,CT值为1151Hu,膀胱左侧壁增厚,并可见一软组织团块,约4cm×4cm,致密影包含其中.

    作者:孙建国;蔡思清;刘为安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325例小儿胚芽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1961~1994年共收治325例小儿胚芽细胞瘤.其中良好280例(86.2%),恶性和潜在恶性45例(13.8%).肿瘤术后复发、恶变和转移13例,死亡20例.笔者强调血清甲胎蛋白在诊断和治疗小儿胚芽细胞瘤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早期诊断(包括产前B超诊断),早期手术,一旦肿瘤恶变、转移,预后极差.笔者推荐近来对恶性胚芽细胞瘤采用CCG-861方案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宋家其;余亚雄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脾脏巨大网状细胞肉瘤二例

    脾脏原发性肿瘤少见,小儿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则更少见,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小儿脾脏巨大网状细胞肉瘤二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10岁.因左季肋下肿物伴疼痛5个月,低热,乏力,消瘦而来院就诊.体检见上腹部明显膨隆.

    作者:刘维藩;曹岫岩;王健;李全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报道小儿恶性血管瘤9例,其中血管内皮瘤5例,血管外皮瘤3例,血管肉瘤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前误诊4例,占44%.结合文献对其发病,诊断要点及治疗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徐泉;张宪生;李恭才;高亚;郭正团;段怡涛;郑百俊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抗癌药物攻击癌细胞的机理涉及到细胞增殖中DNA合成、RNA录制及蛋白质翻译的各个环节,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正常细胞与组织.骨髓和上皮细胞代谢活跃,增殖周期短,容易受到损害.临床上骨髓抑制、粘膜炎、恶心呕吐及脱发等是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抗癌药物对器官的毒副作用主要见于多次或长期化疗的病例.四类抗癌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分述如下.

    作者:金先庆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腹腔内化疗动物实验——阿霉素作为腹腔内化疗药物的组织学观察

    腹腔内化疗(IPC)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治疗腹腔内肿瘤的新途径,优点在于全身毒性反应小,对局部肿瘤接触浓度高.但IPC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笔者采用40只小白鼠动物实验,用不同剂量阿霉素作腹腔内注射,观察小白鼠生存率及腹腔内脏器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提示加倍量组即(DDA)10/10于注后24小时死亡,常量组(SDA)2/10于注后24小时死亡,8/10于注后48小时死亡,减量组(LDA)4/10于注后48小时死亡,4/10于注后72小时死亡.组织学改变为受累组织细胞浊肿→出血→坏死.与IPC注射浓度及时间有关.笔者提出阿霉素作为IPC的一种抗癌剂可行性差;且指出虽然IPC在实验及临床中已被首肯,但选择合适的抗癌剂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施诚仁;鲍南;徐敏;张弛;奚政君;李敏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观察10例小儿恶性肘,瘤患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并与正常儿童对照.恶性肿瘤患者常见染色体断裂、裂隙或双着丝粒染色体,并有6例10个染色体有远端断缺失.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2.1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2%).探讨染色体畸变对肿瘤发病机理、基因突变、遗传研究的意义.

    作者:高解春;倪祖德;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杂志上经常应用的名词,但尚未见有作者给其一个明确的含义.综合文献报告大致可定义为:对术前有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以预防并发症,减少手术病死率,促使早日康复的措施称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蔡威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全国小儿肿瘤学术研讨会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主办的全国小儿肿瘤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5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49篇,交流94篇,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高解春;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