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先庆
小儿术前液体管理的目的为在手术前尽量短的时间内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及电解质的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和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使机体能够很好地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打击,并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由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功能不尽完善,因此,小儿的术前准备中,液体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以下对小儿手术前液体管理的一些原则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董蒨 刊期: 1995年第05期
采用NADPH二磷酸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NANC抑制性神经系统.结果提示狭窄段肠管缺乏NOS阳性神经丛,肌层内有散在神经纤维,有时可见到粗纤维或小神经干;正常结肠和巨结肠正常段富含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提示NO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理有关.
作者:夏谷良;王果;翁一珍;曹福元;茹立强 刊期: 1995年第05期
患儿:女,7岁.反复尿痛5年,因近2个月来尿液混浊,夜闻常发热达38℃入院.患儿从2岁说话时起出现间歇性尿痛,无尿频、血尿.入院后B超:膀胱内强回声,左肾积水.IVP:膀胱偏左侧见一充盈缺损灶,左肾不显影.KUB平片:膀胱内一不规则密度增高影.CT:膀胱底部靠左侧壁致密影集合成团块,大小约2cm×2cm×2.8cm,CT值为1151Hu,膀胱左侧壁增厚,并可见一软组织团块,约4cm×4cm,致密影包含其中.
作者:孙建国;蔡思清;刘为安 刊期: 1995年第05期
患儿:女,5岁.咳嗽、气喘伴颈右侧隆起1年于1995年3月11日入院.1年前出现阵发性咳嗽、气喘,咳嗽呈刺激性干咳.偶伴发热,经青、链霉素肌注可缓解.同时发现颈右侧隆起,咳嗽时明显增大,过正中线至对侧,咳嗽停止时,即可恢复原来大小.睡眠时可闻及气喘声.体检:体温36.7℃、呼吸27次/分,脉搏108次/分,体重14 kg.发育、营养略差,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
作者:徐泉;李恭才;张宪生;高亚;郭正团 刊期: 1995年第05期
小儿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主要危险是大出血,笔者根据小儿肝脏解剖和生理特点,采用长时间阻断入肝血供及选择性阻断肝静脉行肝脏肿瘤切除术15例.该方法便于操作,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患儿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临床观察小儿肝脏温缺血时限可达52分钟.
作者:王家祥;范应中;杨合英;夏自强;王卫东 刊期: 1995年第05期
1号染色体短臂(1p)缺失和N-myc基因扩增是神经母细胞瘤(NB)的特征性基因改变,特别是1p缺失,Ⅲ、Ⅳ期的NB 80%~100%有1p缺失,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基因标志物.既往的检测方法复杂,不能将1p缺失作为评估预后的常规指标.我们利用PCR-LOH(聚合酶链反应-杂合性缺失)成功地检测了8例Ⅲ、Ⅳ期Nb,6例有1p缺失.PCR-LOH具有简单、快速、特异等优点,为临床从分子水平评估NB的预后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武君;王慧贞;吉士俊;高红 刊期: 1995年第05期
例1:男,13岁,因腰痛,腹胀伴左上腹肿块2个月入院.体检:除左中上腹部触及表面光滑、拳头大小肿块外,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正常.IVP:左肾无功能,右肾正常.B超:左肾重度积水,右肾正常.术前诊断为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能.
作者:张顺兴;卜强;张克贤;陈向东 刊期: 1995年第05期
小儿恶性肿瘤(CMT)的治愈率已达70%~80%,但经受肿瘤侵袭、外科手术、强力放疗和化疗等影响恢复、治愈的长期生存者仍面临着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以复发特别是晚期复发、晚期损害和继发肿瘤为重要.
作者:江启俊 刊期: 1995年第05期
病史摘要患儿:男,6岁.于1994年1月21日,因食欲减退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腹部肿块转入本院.发病以来无发热、黄疸、腹痛史,稀便2次/天,腹部膨胀较病初明显增加,无明显消瘦.体检:精神稍差,全身皮肤无黄疸,无瘀斑及出血点.
作者:上海小儿外科学会 刊期: 1995年第05期
我院自1982年至1994年收治纵隔肿瘤患儿27例,本文就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小儿巨大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进行了重点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0例.3岁以下6例,3~7岁8例,7+~14岁13例.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者23例,脑转移者1例,肺实变体征8例,上腔静脉压迫症状1例,无症状者3例.主要依靠X线、CT、MRI确立诊断.术前误诊为肺炎3例,胸腔包裹性积液1例.肿瘤全部切除26例(2例合并肺叶切除),部分切除1例,术后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
作者:于法盛;岳洪义;薛峰 刊期: 1995年第05期
患儿:男,9岁.生后发现赘生阴茎和阴囊,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体检:阴茎睾丸正常,肛门位置正常.在正常阴茎阴囊与肛门连线之间有一赘生阴茎阴囊(附图).赘生阴茎长3cm,直径0.8cm,可见阴茎头,冠状沟,包皮及包皮系带,无尿道口.触及阴茎体有海绵体样组织感觉,刺激能勃起.阴囊较正常阴囊稍大,饱满感,皮肤皱襞不明显,内无睾丸.正常阴囊与赘生阴茎阴囊皮肤相延续.作排尿性尿道造影,正常阴茎尿道正常,赘生阴茎无尿道.诊断异位重复阴茎.
作者:徐德利;高唯唯 刊期: 1995年第05期
患儿:男,3小时.出生后即发现脐部包块及下腹红色肿物伴溢液,于1993年10月12日急症入院.体检:体重3.7gk,心肺正常.脐部见一囊性包块约5cm×4cm×4cm,表面有一层光泽而透明的囊膜,其内可见肠管.在囊顶偏上方有脐带附着,囊膜下部不完整,与下腹部红色肿物相连,乃外翻的粘膜包块,其中持续溢液.腹壁皮肤与囊膜及粘膜融合.耻骨在中线连合.阴茎和睾丸正常.脐与肛门间距离缩短.肛门正常.
作者:郑光海;魏孝钰 刊期: 1995年第05期
小儿围手术期管理中,体温是重要环节之一.新生儿、婴幼儿期,体温受外环境影响很明显,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要求的中性环境温度较高,体温调节限度又显然较成人差.其代偿性产热主要依靠增加氧耗和提高代谢率.减少热量损失也主要依赖血管收缩,同时提高热量产生.高热、低温都严重干扰机体的内环境,直接关系患儿术中安全及术后的恢复.
作者:刘润玑 刊期: 1995年第05期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恶性肿瘤的治愈范围日益扩大,目前肿瘤的治疗已趋于综合治疗,这对延长无瘤生存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配合采用高能营养疗法在小儿尤为明显.
作者:李恭才 刊期: 1995年第05期
小儿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早期转移和延误诊治,确诊时已为Ⅲ、Ⅳ期晚期肿瘤者可达50%~70%.对于此类晚期患儿,争取原发肿瘤的完整切除和转移灶的满意控制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近年,国内外文献均报道应用延期和二次手术治疗小儿晚期恶性肿瘤,即通过术前化疗使原发肿瘤缩小,为完整切除创造条件,同时能有效地杀灭循环血液中肿瘤细胞微小转移灶,减少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
作者:高解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本文采用MTT法对10例淋巴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实体恶性肿瘤患儿作抗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VP-16、丝裂霉素及顺铂等抗癌药物对儿童实体恶性肿瘤较为敏感.本文讨论了影响试验结果的三个主要因素:肿瘤细胞浓度,培养时间及药物浓度.笔者认为MTT法是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的试验方法,抗癌药物敏感试验应逐渐成为化疗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
作者:金先庆;汤为学;王珊;伍烽;蒲从伦;谈必龙 刊期: 1995年第05期
癌症发病逐年增加,在小儿亦不例外.据上海市的发病数与人口比率的推算,全国每年至少有2万至3万新病例发生,加以临床就诊时大多已非早期,从而成为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疾病.在发达国家中,继意外伤亡之后,恶性肿瘤已是第二位死亡原因.为此引起普遍关注,小儿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应该有更多的学者从事这一课题.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杂志上经常应用的名词,但尚未见有作者给其一个明确的含义.综合文献报告大致可定义为:对术前有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以预防并发症,减少手术病死率,促使早日康复的措施称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蔡威 刊期: 1995年第05期
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主办的全国小儿肿瘤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5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49篇,交流94篇,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高解春;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观察10例小儿恶性肘,瘤患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并与正常儿童对照.恶性肿瘤患者常见染色体断裂、裂隙或双着丝粒染色体,并有6例10个染色体有远端断缺失.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2.1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2%).探讨染色体畸变对肿瘤发病机理、基因突变、遗传研究的意义.
作者:高解春;倪祖德;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