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巨结肠一氧化氮的组织化学观察

夏谷良;王果;翁一珍;曹福元;茹立强

关键词:一氧化氮, 巨结肠, 先天性
摘要:采用NADPH二磷酸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NANC抑制性神经系统.结果提示狭窄段肠管缺乏NOS阳性神经丛,肌层内有散在神经纤维,有时可见到粗纤维或小神经干;正常结肠和巨结肠正常段富含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提示NO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理有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内化疗动物实验——阿霉素作为腹腔内化疗药物的组织学观察

    腹腔内化疗(IPC)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治疗腹腔内肿瘤的新途径,优点在于全身毒性反应小,对局部肿瘤接触浓度高.但IPC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笔者采用40只小白鼠动物实验,用不同剂量阿霉素作腹腔内注射,观察小白鼠生存率及腹腔内脏器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提示加倍量组即(DDA)10/10于注后24小时死亡,常量组(SDA)2/10于注后24小时死亡,8/10于注后48小时死亡,减量组(LDA)4/10于注后48小时死亡,4/10于注后72小时死亡.组织学改变为受累组织细胞浊肿→出血→坏死.与IPC注射浓度及时间有关.笔者提出阿霉素作为IPC的一种抗癌剂可行性差;且指出虽然IPC在实验及临床中已被首肯,但选择合适的抗癌剂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施诚仁;鲍南;徐敏;张弛;奚政君;李敏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实体恶性肿瘤抗癌药物敏感试验

    本文采用MTT法对10例淋巴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实体恶性肿瘤患儿作抗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VP-16、丝裂霉素及顺铂等抗癌药物对儿童实体恶性肿瘤较为敏感.本文讨论了影响试验结果的三个主要因素:肿瘤细胞浓度,培养时间及药物浓度.笔者认为MTT法是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的试验方法,抗癌药物敏感试验应逐渐成为化疗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

    作者:金先庆;汤为学;王珊;伍烽;蒲从伦;谈必龙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先天性巨结肠一氧化氮的组织化学观察

    采用NADPH二磷酸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NANC抑制性神经系统.结果提示狭窄段肠管缺乏NOS阳性神经丛,肌层内有散在神经纤维,有时可见到粗纤维或小神经干;正常结肠和巨结肠正常段富含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提示NO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理有关.

    作者:夏谷良;王果;翁一珍;曹福元;茹立强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围手术期的循环管理

    外科围手术期循环系统的监测项目繁多,但其基本的指标是以心排血量(心排量)为中心的各种直接或间接指标.正常儿童心排量为2.4~3.0L·(m2)-1·min-1.目前心排量的测定仍以SWANGANZ温差稀释漂浮导管方法为正确和方便.唯因此种心导管价格昂贵,又为创伤性,仅应用于研究工作上.

    作者:苏肇伉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关系,心理和生理的关系的重要性,已被临床医学所认识.个体的生理活动经常是与其心理活动同时存在和进行的,不论疾病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或器官,都会影响到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引起心理的、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种种变化,从而使其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并且可以影响疾病的进程.由此可见,单纯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来治疗疾病已远远不够,还应从患儿的精神状况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治疗问题.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颈纵隔神经母细胞、神经节细胞瘤一例

    患儿:女,5岁.咳嗽、气喘伴颈右侧隆起1年于1995年3月11日入院.1年前出现阵发性咳嗽、气喘,咳嗽呈刺激性干咳.偶伴发热,经青、链霉素肌注可缓解.同时发现颈右侧隆起,咳嗽时明显增大,过正中线至对侧,咳嗽停止时,即可恢复原来大小.睡眠时可闻及气喘声.体检:体温36.7℃、呼吸27次/分,脉搏108次/分,体重14 kg.发育、营养略差,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

    作者:徐泉;李恭才;张宪生;高亚;郭正团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常温下长时间阻断入肝血供和选择性阻断肝静脉在小儿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小儿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主要危险是大出血,笔者根据小儿肝脏解剖和生理特点,采用长时间阻断入肝血供及选择性阻断肝静脉行肝脏肿瘤切除术15例.该方法便于操作,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患儿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临床观察小儿肝脏温缺血时限可达52分钟.

    作者:王家祥;范应中;杨合英;夏自强;王卫东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观察10例小儿恶性肘,瘤患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并与正常儿童对照.恶性肿瘤患者常见染色体断裂、裂隙或双着丝粒染色体,并有6例10个染色体有远端断缺失.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2.1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2%).探讨染色体畸变对肿瘤发病机理、基因突变、遗传研究的意义.

    作者:高解春;倪祖德;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抗癌药物攻击癌细胞的机理涉及到细胞增殖中DNA合成、RNA录制及蛋白质翻译的各个环节,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正常细胞与组织.骨髓和上皮细胞代谢活跃,增殖周期短,容易受到损害.临床上骨髓抑制、粘膜炎、恶心呕吐及脱发等是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抗癌药物对器官的毒副作用主要见于多次或长期化疗的病例.四类抗癌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分述如下.

    作者:金先庆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单纯性肾囊肿二例

    例1:男,13岁,因腰痛,腹胀伴左上腹肿块2个月入院.体检:除左中上腹部触及表面光滑、拳头大小肿块外,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正常.IVP:左肾无功能,右肾正常.B超:左肾重度积水,右肾正常.术前诊断为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能.

    作者:张顺兴;卜强;张克贤;陈向东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25例临床病理研究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较少见,常因临床缺乏典型症状而易与其他骨囊肿或巨细胞瘤等相混淆,故诊断较困难.我院1981~1993年共收治2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作者:张品南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325例小儿胚芽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1961~1994年共收治325例小儿胚芽细胞瘤.其中良好280例(86.2%),恶性和潜在恶性45例(13.8%).肿瘤术后复发、恶变和转移13例,死亡20例.笔者强调血清甲胎蛋白在诊断和治疗小儿胚芽细胞瘤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早期诊断(包括产前B超诊断),早期手术,一旦肿瘤恶变、转移,预后极差.笔者推荐近来对恶性胚芽细胞瘤采用CCG-861方案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宋家其;余亚雄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重复阴茎一例

    患儿:男,9岁.生后发现赘生阴茎和阴囊,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体检:阴茎睾丸正常,肛门位置正常.在正常阴茎阴囊与肛门连线之间有一赘生阴茎阴囊(附图).赘生阴茎长3cm,直径0.8cm,可见阴茎头,冠状沟,包皮及包皮系带,无尿道口.触及阴茎体有海绵体样组织感觉,刺激能勃起.阴囊较正常阴囊稍大,饱满感,皮肤皱襞不明显,内无睾丸.正常阴囊与赘生阴茎阴囊皮肤相延续.作排尿性尿道造影,正常阴茎尿道正常,赘生阴茎无尿道.诊断异位重复阴茎.

    作者:徐德利;高唯唯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新生儿消化道毛霉菌病二例

    例1男,10天.第1胎足月产,产时合并呼吸窘迫,经面罩给氧症状缓解.第2天出现腹胀、呕吐、便血.行禁食、抗炎、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腹胀减轻,于生后第9天开始进奶后腹胀加剧.摄立位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广泛游离气体.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作者:张鲁东;陶强;邹音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美日联合癌症研究会第3届会议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第86届年会概况简介

    1995年2月13~18日,笔者出席了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美日联合癌症研究会第3届会议,及3月18~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第86届年会.现将有关小儿癌症研究方面重点介绍如下:

    作者:刘唐彬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实体肿瘤与营养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恶性肿瘤的治愈范围日益扩大,目前肿瘤的治疗已趋于综合治疗,这对延长无瘤生存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配合采用高能营养疗法在小儿尤为明显.

    作者:李恭才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全国小儿肿瘤学术研讨会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主办的全国小儿肿瘤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5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49篇,交流94篇,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高解春;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巨大胸腺瘤一例

    患儿:男,6岁,胸部肿块两月,于1994年10月8日入院.体检:气管居中,左上胸廓稍隆起,无压痛.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叩诊实音,无(口罗)音,右肺呼吸音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2cm.胸片示:左上纵膈明显增宽突向左肺野,心影右移.

    作者:徐宜才;谷兴琳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DNA含量、N-myc基因扩增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本文比较分析了18例神经母细胞瘤的DNA含量、N-myc基因扩增、临床分期、原发部位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有N-myc基因扩增的死亡率(7/10)明显高于无扩增的(1/8);DNA含量增高与肿瘤的恶性度成正比;临床分期与N-myc基因扩增情况相结合与病死率的关系极为密切.

    作者:刘获;吴建新;呼守生;马汝柏;林久治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外科手术前后的呼吸道准备及处理

    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呼吸道准备尤为重要.除紧急手术(抢救生命)外,一般均需仔细、全面地进行全身各系统检查,而了解患儿呼吸道情况应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临床常遇到的情况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特别是冬春季发病率更高.在新生儿、早产儿及危重婴儿,因咳嗽反射不健全,吞咽反射功能差,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吸入性肺炎等.

    作者:谷兴琳 刊期: 1995年第05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