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母细胞瘤的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初探

郑修军;董蒨;江布先;黄婉芬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序贯化疗, 多方案联合
摘要:采用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对7例Ⅲ、Ⅳ期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术前及术后化疗,使患儿的二年生存率达42.8%,平均生存时间为670天.而传统化疗的患儿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74天,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0.02<P<0.05)(时序检验),且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组并未产生严重的化疗副作用.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母细胞瘤的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初探

    采用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对7例Ⅲ、Ⅳ期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术前及术后化疗,使患儿的二年生存率达42.8%,平均生存时间为670天.而传统化疗的患儿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74天,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0.02<P<0.05)(时序检验),且多方案联合序贯式化疗组并未产生严重的化疗副作用.

    作者:郑修军;董蒨;江布先;黄婉芬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新生儿腹腔睾丸畸胎瘤一例

    患儿:男,1月.以腹部包块2天之主诉于1993年4月24日入院.2天前患儿哭闹时,无意中发现在下腹有桃子大小包块,活动,无压痛,无发热及哭闹不安.大小便正常.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家中无遗传及类似病史.

    作者:徐泉;李恭才;张宪生;郭正团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报道小儿恶性血管瘤9例,其中血管内皮瘤5例,血管外皮瘤3例,血管肉瘤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前误诊4例,占44%.结合文献对其发病,诊断要点及治疗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徐泉;张宪生;李恭才;高亚;郭正团;段怡涛;郑百俊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先天性颈前骨软骨瘤一例

    患儿:男,6岁.出生后颈前即发现一小包块,包块随着年龄稍有增大,无任何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颈前甲状软骨上方偏右见一肿块隆起,约2.5cm×2cm×1.5cm大小,稍有活动度,随吞咽上下活动不明显,肿块质偏硬,形状不规则,无压痛.

    作者:余璟;朱元喜;余何之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常见恶性实体瘤多药耐药性蛋白的定位检测

    对49例小儿常见恶性实体瘤冰冻切片进行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免疫组化定位检测.术前化疗肿瘤多药耐药性蛋白阳性率为肾母细胞瘤44%(4/9),神经母细胞瘤100%(7/7),横纹肌肉瘤75%(3/4);术前未化疗肿瘤多药耐药性蛋白的阳性率为肾母细胞瘤23%(3/13),神经母细胞瘤40%(4/10),横纹肌肉瘤33%(2/6).小儿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性检测对揭示肿瘤耐药、复发的原因,估计化疗效果和判断预后以及指导化学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步星耀;金百祥;何志明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晚期恶性肿瘤延期和二次手术的指征与时机

    小儿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早期转移和延误诊治,确诊时已为Ⅲ、Ⅳ期晚期肿瘤者可达50%~70%.对于此类晚期患儿,争取原发肿瘤的完整切除和转移灶的满意控制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近年,国内外文献均报道应用延期和二次手术治疗小儿晚期恶性肿瘤,即通过术前化疗使原发肿瘤缩小,为完整切除创造条件,同时能有效地杀灭循环血液中肿瘤细胞微小转移灶,减少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

    作者:高解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美日联合癌症研究会第3届会议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第86届年会概况简介

    1995年2月13~18日,笔者出席了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美日联合癌症研究会第3届会议,及3月18~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第86届年会.现将有关小儿癌症研究方面重点介绍如下:

    作者:刘唐彬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关系,心理和生理的关系的重要性,已被临床医学所认识.个体的生理活动经常是与其心理活动同时存在和进行的,不论疾病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或器官,都会影响到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引起心理的、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种种变化,从而使其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并且可以影响疾病的进程.由此可见,单纯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来治疗疾病已远远不够,还应从患儿的精神状况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治疗问题.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PCR-LOH检测神经母细胞瘤1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1号染色体短臂(1p)缺失和N-myc基因扩增是神经母细胞瘤(NB)的特征性基因改变,特别是1p缺失,Ⅲ、Ⅳ期的NB 80%~100%有1p缺失,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基因标志物.既往的检测方法复杂,不能将1p缺失作为评估预后的常规指标.我们利用PCR-LOH(聚合酶链反应-杂合性缺失)成功地检测了8例Ⅲ、Ⅳ期Nb,6例有1p缺失.PCR-LOH具有简单、快速、特异等优点,为临床从分子水平评估NB的预后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武君;王慧贞;吉士俊;高红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手术前液体管理

    小儿术前液体管理的目的为在手术前尽量短的时间内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及电解质的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和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使机体能够很好地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打击,并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由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功能不尽完善,因此,小儿的术前准备中,液体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以下对小儿手术前液体管理的一些原则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董蒨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实体肿瘤与营养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恶性肿瘤的治愈范围日益扩大,目前肿瘤的治疗已趋于综合治疗,这对延长无瘤生存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配合采用高能营养疗法在小儿尤为明显.

    作者:李恭才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肾上腺巨大无功能腺瘤一例

    患儿:女,2岁.因左上腹包块1个月于1986年2月18日收住院.体检:BP 10/7 kPa,发育正常,无肥胖,性征无异常.左上腹饱满,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质硬固定,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血、尿常规正常.

    作者:朱干启;陈福连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观察10例小儿恶性肘,瘤患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并与正常儿童对照.恶性肿瘤患者常见染色体断裂、裂隙或双着丝粒染色体,并有6例10个染色体有远端断缺失.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2.1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2%).探讨染色体畸变对肿瘤发病机理、基因突变、遗传研究的意义.

    作者:高解春;倪祖德;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颈纵隔神经母细胞、神经节细胞瘤一例

    患儿:女,5岁.咳嗽、气喘伴颈右侧隆起1年于1995年3月11日入院.1年前出现阵发性咳嗽、气喘,咳嗽呈刺激性干咳.偶伴发热,经青、链霉素肌注可缓解.同时发现颈右侧隆起,咳嗽时明显增大,过正中线至对侧,咳嗽停止时,即可恢复原来大小.睡眠时可闻及气喘声.体检:体温36.7℃、呼吸27次/分,脉搏108次/分,体重14 kg.发育、营养略差,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

    作者:徐泉;李恭才;张宪生;高亚;郭正团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围手术期的循环管理

    外科围手术期循环系统的监测项目繁多,但其基本的指标是以心排血量(心排量)为中心的各种直接或间接指标.正常儿童心排量为2.4~3.0L·(m2)-1·min-1.目前心排量的测定仍以SWANGANZ温差稀释漂浮导管方法为正确和方便.唯因此种心导管价格昂贵,又为创伤性,仅应用于研究工作上.

    作者:苏肇伉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重复阴茎一例

    患儿:男,9岁.生后发现赘生阴茎和阴囊,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体检:阴茎睾丸正常,肛门位置正常.在正常阴茎阴囊与肛门连线之间有一赘生阴茎阴囊(附图).赘生阴茎长3cm,直径0.8cm,可见阴茎头,冠状沟,包皮及包皮系带,无尿道口.触及阴茎体有海绵体样组织感觉,刺激能勃起.阴囊较正常阴囊稍大,饱满感,皮肤皱襞不明显,内无睾丸.正常阴囊与赘生阴茎阴囊皮肤相延续.作排尿性尿道造影,正常阴茎尿道正常,赘生阴茎无尿道.诊断异位重复阴茎.

    作者:徐德利;高唯唯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提高小儿肿瘤的诊治水平与生活质量

    癌症发病逐年增加,在小儿亦不例外.据上海市的发病数与人口比率的推算,全国每年至少有2万至3万新病例发生,加以临床就诊时大多已非早期,从而成为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疾病.在发达国家中,继意外伤亡之后,恶性肿瘤已是第二位死亡原因.为此引起普遍关注,小儿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应该有更多的学者从事这一课题.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325例小儿胚芽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1961~1994年共收治325例小儿胚芽细胞瘤.其中良好280例(86.2%),恶性和潜在恶性45例(13.8%).肿瘤术后复发、恶变和转移13例,死亡20例.笔者强调血清甲胎蛋白在诊断和治疗小儿胚芽细胞瘤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早期诊断(包括产前B超诊断),早期手术,一旦肿瘤恶变、转移,预后极差.笔者推荐近来对恶性胚芽细胞瘤采用CCG-861方案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宋家其;余亚雄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巨大胸腺瘤一例

    患儿:男,6岁,胸部肿块两月,于1994年10月8日入院.体检:气管居中,左上胸廓稍隆起,无压痛.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叩诊实音,无(口罗)音,右肺呼吸音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2cm.胸片示:左上纵膈明显增宽突向左肺野,心影右移.

    作者:徐宜才;谷兴琳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围手术期的体温管理

    小儿围手术期管理中,体温是重要环节之一.新生儿、婴幼儿期,体温受外环境影响很明显,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要求的中性环境温度较高,体温调节限度又显然较成人差.其代偿性产热主要依靠增加氧耗和提高代谢率.减少热量损失也主要依赖血管收缩,同时提高热量产生.高热、低温都严重干扰机体的内环境,直接关系患儿术中安全及术后的恢复.

    作者:刘润玑 刊期: 1995年第05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