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母细胞瘤S-100蛋白免疫组化研究及图象分析DNA倍体的预后价值

周鹏飞;周蓉儿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S-100蛋白, DNA倍体
摘要:本文对32例病理确诊的神经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有病理标本重新进行组织学分型,同时进行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其中28例进行了瘤细胞DNA定量测定及倍体分析.结果表明: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反映神经母细胞瘤分化程度,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出现是该肿瘤分化成熟及预后良好的表现,DNA异倍体是预后良好的可靠标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颈前骨软骨瘤一例

    患儿:男,6岁.出生后颈前即发现一小包块,包块随着年龄稍有增大,无任何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颈前甲状软骨上方偏右见一肿块隆起,约2.5cm×2cm×1.5cm大小,稍有活动度,随吞咽上下活动不明显,肿块质偏硬,形状不规则,无压痛.

    作者:余璟;朱元喜;余何之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脐膨出伴膀胱外翻一例

    患儿:男,3小时.出生后即发现脐部包块及下腹红色肿物伴溢液,于1993年10月12日急症入院.体检:体重3.7gk,心肺正常.脐部见一囊性包块约5cm×4cm×4cm,表面有一层光泽而透明的囊膜,其内可见肠管.在囊顶偏上方有脐带附着,囊膜下部不完整,与下腹部红色肿物相连,乃外翻的粘膜包块,其中持续溢液.腹壁皮肤与囊膜及粘膜融合.耻骨在中线连合.阴茎和睾丸正常.脐与肛门间距离缩短.肛门正常.

    作者:郑光海;魏孝钰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围手术期的体温管理

    小儿围手术期管理中,体温是重要环节之一.新生儿、婴幼儿期,体温受外环境影响很明显,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要求的中性环境温度较高,体温调节限度又显然较成人差.其代偿性产热主要依靠增加氧耗和提高代谢率.减少热量损失也主要依赖血管收缩,同时提高热量产生.高热、低温都严重干扰机体的内环境,直接关系患儿术中安全及术后的恢复.

    作者:刘润玑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脾脏巨大网状细胞肉瘤二例

    脾脏原发性肿瘤少见,小儿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则更少见,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小儿脾脏巨大网状细胞肉瘤二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10岁.因左季肋下肿物伴疼痛5个月,低热,乏力,消瘦而来院就诊.体检见上腹部明显膨隆.

    作者:刘维藩;曹岫岩;王健;李全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流式细胞术分析及其与肾母细胞瘤的比较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96例肾母细胞瘤和27例正常肾石蜡包埋组织进行了DNA含量和增殖活性分析.同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无论在出现非整倍体细胞峰上,还是DI值、S%、PI值上,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与肾母细胞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由此提出了肾母细胞瘤流式诊断标准与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相鉴别.同时分析了临床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结合随访认为对出现DNA非整倍体的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以单纯切除及定期复查为好.

    作者:周晓岩;王琳;冯畹兰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实体肿瘤与营养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恶性肿瘤的治愈范围日益扩大,目前肿瘤的治疗已趋于综合治疗,这对延长无瘤生存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配合采用高能营养疗法在小儿尤为明显.

    作者:李恭才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当前儿童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

    基于对儿童肿瘤病理生理的认识提高和各种诊治手段的不断更新,儿童肿瘤的化疗原则和处理概念亦已有很大变更,治疗目的不仅满足于生存率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而且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治疗原则已由过去的安全、根治变迁为肿瘤根治、功能维持、心理健康的三者有机结合.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腹腔内化疗动物实验——阿霉素作为腹腔内化疗药物的组织学观察

    腹腔内化疗(IPC)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治疗腹腔内肿瘤的新途径,优点在于全身毒性反应小,对局部肿瘤接触浓度高.但IPC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笔者采用40只小白鼠动物实验,用不同剂量阿霉素作腹腔内注射,观察小白鼠生存率及腹腔内脏器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提示加倍量组即(DDA)10/10于注后24小时死亡,常量组(SDA)2/10于注后24小时死亡,8/10于注后48小时死亡,减量组(LDA)4/10于注后48小时死亡,4/10于注后72小时死亡.组织学改变为受累组织细胞浊肿→出血→坏死.与IPC注射浓度及时间有关.笔者提出阿霉素作为IPC的一种抗癌剂可行性差;且指出虽然IPC在实验及临床中已被首肯,但选择合适的抗癌剂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施诚仁;鲍南;徐敏;张弛;奚政君;李敏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腹部肿块下肢浮肿腹水腹泻

    病史摘要患儿:男,6岁.于1994年1月21日,因食欲减退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腹部肿块转入本院.发病以来无发热、黄疸、腹痛史,稀便2次/天,腹部膨胀较病初明显增加,无明显消瘦.体检:精神稍差,全身皮肤无黄疸,无瘀斑及出血点.

    作者:上海小儿外科学会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膀胱神经纤维瘤一例

    患儿:女,7岁.反复尿痛5年,因近2个月来尿液混浊,夜闻常发热达38℃入院.患儿从2岁说话时起出现间歇性尿痛,无尿频、血尿.入院后B超:膀胱内强回声,左肾积水.IVP:膀胱偏左侧见一充盈缺损灶,左肾不显影.KUB平片:膀胱内一不规则密度增高影.CT:膀胱底部靠左侧壁致密影集合成团块,大小约2cm×2cm×2.8cm,CT值为1151Hu,膀胱左侧壁增厚,并可见一软组织团块,约4cm×4cm,致密影包含其中.

    作者:孙建国;蔡思清;刘为安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PCR-LOH检测神经母细胞瘤1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1号染色体短臂(1p)缺失和N-myc基因扩增是神经母细胞瘤(NB)的特征性基因改变,特别是1p缺失,Ⅲ、Ⅳ期的NB 80%~100%有1p缺失,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基因标志物.既往的检测方法复杂,不能将1p缺失作为评估预后的常规指标.我们利用PCR-LOH(聚合酶链反应-杂合性缺失)成功地检测了8例Ⅲ、Ⅳ期Nb,6例有1p缺失.PCR-LOH具有简单、快速、特异等优点,为临床从分子水平评估NB的预后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武君;王慧贞;吉士俊;高红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神经母细胞瘤S-100蛋白免疫组化研究及图象分析DNA倍体的预后价值

    本文对32例病理确诊的神经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有病理标本重新进行组织学分型,同时进行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其中28例进行了瘤细胞DNA定量测定及倍体分析.结果表明: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反映神经母细胞瘤分化程度,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出现是该肿瘤分化成熟及预后良好的表现,DNA异倍体是预后良好的可靠标志.

    作者:周鹏飞;周蓉儿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原位杂交技术在小儿实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高新技术.自1964年由Perdce创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也称杂交组织化学(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细胞杂交(cytological hybridization)或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作者:董岿然;高解春;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晚期恶性肿瘤延期和二次手术的指征与时机

    小儿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早期转移和延误诊治,确诊时已为Ⅲ、Ⅳ期晚期肿瘤者可达50%~70%.对于此类晚期患儿,争取原发肿瘤的完整切除和转移灶的满意控制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近年,国内外文献均报道应用延期和二次手术治疗小儿晚期恶性肿瘤,即通过术前化疗使原发肿瘤缩小,为完整切除创造条件,同时能有效地杀灭循环血液中肿瘤细胞微小转移灶,减少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

    作者:高解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儿童巨大胸腺瘤一例

    患儿:男,6岁,胸部肿块两月,于1994年10月8日入院.体检:气管居中,左上胸廓稍隆起,无压痛.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叩诊实音,无(口罗)音,右肺呼吸音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2cm.胸片示:左上纵膈明显增宽突向左肺野,心影右移.

    作者:徐宜才;谷兴琳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观察10例小儿恶性肘,瘤患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并与正常儿童对照.恶性肿瘤患者常见染色体断裂、裂隙或双着丝粒染色体,并有6例10个染色体有远端断缺失.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2.1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2%).探讨染色体畸变对肿瘤发病机理、基因突变、遗传研究的意义.

    作者:高解春;倪祖德;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25例临床病理研究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较少见,常因临床缺乏典型症状而易与其他骨囊肿或巨细胞瘤等相混淆,故诊断较困难.我院1981~1993年共收治2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作者:张品南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全国小儿肿瘤学术研讨会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主办的全国小儿肿瘤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5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49篇,交流94篇,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高解春;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颈纵隔神经母细胞、神经节细胞瘤一例

    患儿:女,5岁.咳嗽、气喘伴颈右侧隆起1年于1995年3月11日入院.1年前出现阵发性咳嗽、气喘,咳嗽呈刺激性干咳.偶伴发热,经青、链霉素肌注可缓解.同时发现颈右侧隆起,咳嗽时明显增大,过正中线至对侧,咳嗽停止时,即可恢复原来大小.睡眠时可闻及气喘声.体检:体温36.7℃、呼吸27次/分,脉搏108次/分,体重14 kg.发育、营养略差,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

    作者:徐泉;李恭才;张宪生;高亚;郭正团 刊期: 1995年第05期

  • 提高小儿肿瘤的诊治水平与生活质量

    癌症发病逐年增加,在小儿亦不例外.据上海市的发病数与人口比率的推算,全国每年至少有2万至3万新病例发生,加以临床就诊时大多已非早期,从而成为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疾病.在发达国家中,继意外伤亡之后,恶性肿瘤已是第二位死亡原因.为此引起普遍关注,小儿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应该有更多的学者从事这一课题.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5年第05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