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隐睾的手术年龄及手术方法探讨

王德中;赵志忠;陈建设;张发智;张玉海

关键词:
摘要:通过小儿隐睾64个的手术治疗,34个体积测定,11个活体组织病理观察,27个术后随访,对隐睾手术年龄和手术方法进行了探讨.2岁前,隐睾发育障碍不明显,病理改变轻,手术效果好.3岁后,隐睾发育明显受限,病理改变重,手术效果差.因此,手术宜在2~3岁进行.低位隐睾选用一期阴囊肉膜下固定手术效果好.高位隐睾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手术方法,自体睾丸移植的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附八例报告)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临床上较少见,可因症状不典型或对本症缺乏认识而误诊.本文报道8例,其中4例为2个月内婴儿.以下颌骨、锁骨及肩胛骨累及多见.重点讨论了病因、临床特征及X线分期.

    作者:宣桂林;苏昌祺;闵若良;李国平;王康安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小儿伤寒肠穿孔35例报告

    近年来河南几个县流行肠伤寒,我院自1976年以来共收治小儿伤寒肠穿孔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发病年龄4~14岁,以9~1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共22例.9~11月份发病占74%.70%的患儿在1~2周高热之时,进食后出现剧烈腹痛;30%的患儿无任何诱因,突然剧烈腹痛,逐渐加重,呈典型的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作者:王家祥;霍玉琴;杨合英;张明宇;李苏宁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先天性尿道重复症(上裂型)三例报告

    我院泌尿外科近二年内收治上裂型尿道重复症三例,报告如下:例1:男,12岁.因阴茎背部距冠状沟以近0.5cm处有小孔,偶有少量脓性排液而住院.体检:阴茎背部中线处冠状沟以近0.5cm处有小孔,挤压小孔近端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由小孔排出.龟头口有正常尿道开口.手术所见:阴茎背部皮下沿中线解剖出直径为2mm的管状结构,长约3 cm,至阴茎根后渐变细闭塞.切除全部管道.术后病理报告管内衬以移行鳞状上皮.

    作者:孙文榕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小儿良性颅内压增高

    报道26例小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病因以头部外伤、病毒或细菌感染较常见(73.1%);其次为内分泌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贫血.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及眼部征象.采用利尿与脱水剂、类固醇药物、反复腰穿、脑室持续引流或行颞肌下减压术治疗,23例(88.5%)获治愈或好转,无死亡.作者主张对本病应早期诊断和治疗,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作者:章翔;易声禹;吴声伶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位锁肛伴发结肠闭锁二例报告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是婴儿消化道中常见的外科先天性疾病,常伴发其他畸形,特别是高位型伴发率达70%以上,然而伴发结肠闭锁极罕见.

    作者:陈丽燕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小儿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

    寰枢椎半脱位系指继发于头颈部感染的颈椎1、2关节单侧或双侧半脱位.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性斜颈.本组87例中,62例轻型患儿在门诊采用平卧、去枕、肩下置薄垫加用抗生素和镇静剂治疗,均获满意效果,25例重症患儿采用颅骨牵引,3例并发四肢瘫,除1例来院后死于呼吸麻痹外,2例经颅骨牵引等治疗后神经症状完全恢复.

    作者:潘少川;田世林;于凤章;贾和庚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膀胱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报告

    膀胱海绵状血管瘤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儿:女,14个月,因反复肉眼血尿4月余入院.体检:面色苍白,膀胱区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数1.53×10~(12)/L.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晨尿找癌细胞3次均为阴性,IVP:双肾、输尿管形态及大小正常,膀胱上方有一约0.3×1.0cm之充盈缺损.膀胱充气造影:膀胱顶壁内缘隐约可见一指头大小软组织影.膀胱区B超检查:膀胱内占位性病变.

    作者:杨慈元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儿童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1982~1988年,收治儿童闭合性腹外伤合并脾破裂40例,其中男33例,女7例;3~5岁11例,5~10岁29例.分型:脾包膜下破裂出血5例,单纯型20例,粉碎型15例.

    作者:蒋嘉萍;谷兴琳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阑尾术后腹痛、便血

    病史摘要:患儿,女,6岁,拟诊为消化道出血,于1988年12月25日收入院.入院前12天因腹痛、呕吐2天,在当地医院就诊,以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4天又出现腹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腹胀.术后第6天因排柏油样大便转本院.患儿平素食少、体瘦,无特殊病史.

    作者:华北、西北地区编辑组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儿童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一例报告

    患儿:男,12岁.半年前发现左乳大并有肿块逐渐长大.3个月前左睾丸增大、变硬,稍有隐痛.半月来咳嗽、咯血痰,明显消瘦.体检:左乳腺增大,可触及3×4 cm大小肿块,质硬,与皮肤无粘连.左睾丸增大3×4×3 cm,质硬表面不光滑,右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均可触及花生米大小多个淋巴结.

    作者:朱保翰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可吸收脾网、肾网的临床应用

    第32届国际外科学术会上西德代表介绍用可吸收脾网治疗脾损伤9例,其中小儿6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我们进行研究与摸索,已用于小儿脾外伤3例,肾破裂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褚先秋;胡月光;方勇;呙连胜;金燕;卢文英;都定元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小儿肝肿瘤及囊肿

    本文报道了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肝肿瘤及囊肿,包括肝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及囊肿各7例.行肝切除术17例,3例术后死亡.随访25例,23例(92%)获访.恶性肿瘤8例肝切除者5例(62.5%)存活4年以上.对诊断、肝切除、肝囊肿的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对婴儿行定期体检及B超检查可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振东;牟弦琴;张道荣;孙静生;林文举;赵莉;李索林;李明红;李洁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小儿尿流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总结了88名正常儿(男56名,女32名)及8名有明显排尿障碍患儿的尿流检查结果,发现正常儿男、女大尿流率分别为14±4.55ml/sec和15.73±7.52ml/sec.对不同年龄、尿量的正常儿尿流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了用年龄、尿量推算大尿流率的回归方程.对正常儿、排尿障碍患儿尿流测定结果比较,显示尿流测定是判断小儿下尿路功能的有效方法,大尿流率、尿流曲线形状是判断下尿路是否梗阻的重要指标.讨论了尿流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作者:文建国;童尔昌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新生儿和幼婴巨结肠症根治术

    我科应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新生儿和60天内婴儿巨结肠症,疗效和婴幼儿期根治术相似.本文介绍适应证的选择,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注意点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韩湘珍;陈博渊;唐伟椿;丛林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术17例随访

    自1974~1987年,我院对22例肱骨髁上骨折经闭合复位失败或有缺血症状的患儿采用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到17例占77%,随访时间短术后10个月,长14年,平均33个月.年龄小19个月,大10岁,平均为6岁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周.术后并发症:肘内翻畸形、神经损伤(手术引起)、手臂肌肉萎缩、肘关节活动受限.本文对手术治疗结果和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杨根兴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临床诊断与分型的探讨(附145例报告)

    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145例.按病情程度分:轻型48例、中型62例、重型35例.对分型方法和依据进行了探讨.拟定了临床诊断与分型标准.提出标准在流行病学调查、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意义.

    作者:孙新一;朱廷赓;王东;鲜于剑波;郑宝玲;彭明惺;周素华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访捷克MOTOL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1987年9月至1988年9月,笔者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布拉格MOTOL儿童医院进修小儿外科一年,该院是布拉格查理大学儿科系的教学医院.医院漂亮优美的建筑群由4栋11层大楼、2栋7层大楼及1栋4层的教学行政楼相连而成.楼内终年保持22℃的室温,由中央空调控制.总计病床800余张,其中外科系统250余张,后者包括小儿外科、矫形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五官科、心血管中心等,各科均有独立的手术室,此外尚设有小儿妇科.

    作者:顾建章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临床病理变化

    根据作者对112例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手术中的观察,此症主要病理变化如下:大体所见:全组112例患者,在手术时均证明,纤维疤痕化挛缩带,位于臀大肌上部肌肉组织内.其走行方向与臀大肌纤维走行一致.挛缩带宽度2~7cm,与正常肌肉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截然分明,而是互相交错,厚度占据臀大肌全层.

    作者:马承室;许瑞江;房论光;刘贵林;王亚琴;韦立新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

    软骨的作用及其对骨的形成、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异常重要.由于软骨组织几乎没有自身修复能力~(1),各种关节表面疾患及儿童骨骺生长板的损伤、早闭、坏死等在临床上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一些补救性措施,如人工关节置换、畸形骨的矫正等.近一个世纪来,临床骨科医生为探索解决这些难题,提出了关节软骨移植、骨骺移植等方法,但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直到1968年~(2)Chesterman等首次报道应用游离的软骨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报道,才出现了一种有希望的新方法.

    作者:徐皓;马承宣 刊期: 1990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美克耳憩室炎24例分析

    急性美克耳憩室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美克耳憩室并发症,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近30年来经手术治疗24例,现予总结以供借鉴.

    作者:钟麟;胡延泽;郎诗民 刊期: 1990年第01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