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翔;易声禹;吴声伶
本文报道113例无肛患儿伴腰骶椎异常的情况,97例腰骶椎完整的X线片上,有异常者52例(53.6%),对照组仅2例(9.5%).在113例骶椎X线片上,57例(50.4%)有各种异常共94例次,其中23例有2个以上异常.无肛畸形位置越高,骶骨异常,特别是多发性异常越多.
作者:李正;王练英 刊期: 1990年第01期
全肠道外营养(TPN)近年来在小儿外科推广.使用TPN过程中必须注意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肝脏损害、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IC等,重者可致死亡.本文对1987年内20例患儿在血液学变化与脂肪乳剂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李衷初;蔡威;余亚雄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我院自1978~1988年间收治肺动脉瓣狭窄42例,占同期心脏外科手术病例的3.9%,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陈张根;张善通 刊期: 1990年第01期
腹股沟疝手术是小儿门诊外科的典型手术,因此比较深入讨论可以反映一些门诊外科的原则问题.一、各种手术方法与选择:疝手术方法很多,术者各有偏爱,熟能生巧,但也不是全凭主观,一般可分三大途径.
作者:张金哲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我院自1987年以来诊治6例胆总管结石患儿,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6岁2例、7岁1例、13岁2例、15岁1例.发病时间1:15天~5年.其中1例生后2月因先天性胆道畸形曾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作者:张源;张慧玲;张绍锦;易杨 刊期: 1990年第01期
1987年9月至1988年9月,笔者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布拉格MOTOL儿童医院进修小儿外科一年,该院是布拉格查理大学儿科系的教学医院.医院漂亮优美的建筑群由4栋11层大楼、2栋7层大楼及1栋4层的教学行政楼相连而成.楼内终年保持22℃的室温,由中央空调控制.总计病床800余张,其中外科系统250余张,后者包括小儿外科、矫形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五官科、心血管中心等,各科均有独立的手术室,此外尚设有小儿妇科.
作者:顾建章 刊期: 1990年第01期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是婴儿消化道中常见的外科先天性疾病,常伴发其他畸形,特别是高位型伴发率达70%以上,然而伴发结肠闭锁极罕见.
作者:陈丽燕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本文总结了88名正常儿(男56名,女32名)及8名有明显排尿障碍患儿的尿流检查结果,发现正常儿男、女大尿流率分别为14±4.55ml/sec和15.73±7.52ml/sec.对不同年龄、尿量的正常儿尿流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了用年龄、尿量推算大尿流率的回归方程.对正常儿、排尿障碍患儿尿流测定结果比较,显示尿流测定是判断小儿下尿路功能的有效方法,大尿流率、尿流曲线形状是判断下尿路是否梗阻的重要指标.讨论了尿流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作者:文建国;童尔昌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急性美克耳憩室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美克耳憩室并发症,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近30年来经手术治疗24例,现予总结以供借鉴.
作者:钟麟;胡延泽;郎诗民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本文对骨骼肌游离移植后血管再生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游离移植后一天,肌肉处于广泛缺血状态,原有血液循环遭到内源性破坏.随着时间推移,受区毛细血管长入移植肌,并与移植肌原有血管实现某种形式的吻合.移植后1周,移植肌中心坏死区边缘即见有新生毛细血管.移植后15天,该区可见有小动脉及小静脉.移植后120天各区内可见到大量血管分布.随着血液循环的重建,移植肌的中心坏死区不断缩小,肌容积不断得以恢复,说明血管再生是肌肉在移植后成活的关键.
作者:刘贵林;李力军;王德文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本文报道小儿伤寒的外科并发症13例.肠穿孔9例,胆囊炎2例,脾脓肿及肠道大出血各1例.临床表现、wi dal试验、大便、血、脓液或胆汁培养是主要诊断依据.均手术治疗,死亡3例.强调全面实验室检查及早期手术.
作者:董蒨;金百祥 刊期: 1990年第01期
作者通过对64例各类血管瘤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生长期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的内皮细胞具有胚胎血管内皮的特征,随着其分化成熟,血管瘤可出现退化,而葡萄酒色斑、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内皮细胞均为成熟的血管内皮,不能自行退化.据此可将血管瘤分为二类.
作者:郑勤田;李恭才;顾建章;张宪生;陈金典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本院对788例足月健康新生男婴(38~42周),体重2500~4000g,且无隐睾及其他外生殖器畸形,作阴茎长度及直径测量.全部测身高、体重.全部新生婴儿在出生后三天测量,室温20~25℃,阴茎静止状态下,按Flatau法用游标卡尺测量阴茎根部边缘(不含包皮长度),并在阴茎中点处测量阴茎直径.
作者:黄婉芬;李思聪;刘玉臣;高春光;江布先;王春喜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本院自1986年12月~1988年2月对135例患便秘儿和100例正常儿进行直肠肛管测压观察.以直肠粘膜组化检查和钡灌肠为对照检查.正常儿全部存在直肠肛管松弛反射(RAIR),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HD)的62例均无RAIR.便秘儿虽存在RAIR,但常有不同形式的异常波形出现.40.3%的HD儿可测得同步发生的多节段泛发性收缩.测试时发生排便的19例HD中,18例未测得推进性蠕动波;另9例可见乙状结肠高大的蠕动波不能通过病变直肠.此外,HD病变直肠的顺应性(1.1~2.7ml/mmHg),明显低于正常儿(2.4~7.4ml/mmHg).
作者:齐宝权;邱凤珍;童尔昌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我院泌尿外科近二年内收治上裂型尿道重复症三例,报告如下:例1:男,12岁.因阴茎背部距冠状沟以近0.5cm处有小孔,偶有少量脓性排液而住院.体检:阴茎背部中线处冠状沟以近0.5cm处有小孔,挤压小孔近端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由小孔排出.龟头口有正常尿道开口.手术所见:阴茎背部皮下沿中线解剖出直径为2mm的管状结构,长约3 cm,至阴茎根后渐变细闭塞.切除全部管道.术后病理报告管内衬以移行鳞状上皮.
作者:孙文榕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患儿:男,12岁.半年前发现左乳大并有肿块逐渐长大.3个月前左睾丸增大、变硬,稍有隐痛.半月来咳嗽、咯血痰,明显消瘦.体检:左乳腺增大,可触及3×4 cm大小肿块,质硬,与皮肤无粘连.左睾丸增大3×4×3 cm,质硬表面不光滑,右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均可触及花生米大小多个淋巴结.
作者:朱保翰 刊期: 1990年第01期
软骨的作用及其对骨的形成、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异常重要.由于软骨组织几乎没有自身修复能力~(1),各种关节表面疾患及儿童骨骺生长板的损伤、早闭、坏死等在临床上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一些补救性措施,如人工关节置换、畸形骨的矫正等.近一个世纪来,临床骨科医生为探索解决这些难题,提出了关节软骨移植、骨骺移植等方法,但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直到1968年~(2)Chesterman等首次报道应用游离的软骨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报道,才出现了一种有希望的新方法.
作者:徐皓;马承宣 刊期: 1990年第01期
先天性肠闭锁是严重的消化道畸形,随着新生儿外科专业的发展,国内治愈率提高到60%左右,我科自1985年8月以来收治18例,术后应用中药治疗者,治愈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湘珍;陈博渊;丛林 刊期: 1990年第01期
1957年Salter设计了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三十多年来,根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手术方法有它的优越性,保留了股骨头与髋臼的完整性,增加了股骨头的复盖面,增强了股骨头复位后的稳定性,因而这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已被国内外矫形骨科医师所接受,然而手术后的结果,可因不同作者而显示出差异,笔者1988年在多伦多儿童医院多次参加Salter教授的手术,对手术中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及我科收治几名在院外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够理想的病例加以分析和讨论,供同道参考:例1:男,8岁.
作者:房论光 刊期: 1990年第01期
我科应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新生儿和60天内婴儿巨结肠症,疗效和婴幼儿期根治术相似.本文介绍适应证的选择,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注意点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韩湘珍;陈博渊;唐伟椿;丛林 刊期: 199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