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瑛;陶文芳
7年来,作者用Praetorius术治疗25例女性肾上腺性征异常征,其中21-羟化酶缺乏23例,11-羟化酶缺乏及女性男性化各1例.按Prader分型,Ⅰ型1例,Ⅲ型6例,Ⅳ型16例,Ⅴ型2例.18例作泌尿生殖道口造影,如造影失败或Prader Ⅳ-Ⅴ型术前作泌尿生殖窦内窥镜检查,以了解尿道与阴道连接处.
作者:Altwein JE;邵景范 刊期: 1990年第03期
患儿:男,5岁.因下腹部肿块14个月,排便困难2个月入院.体检:下腹正中可触及一新生儿头大肿块,表面光滑,质硬,固定.肛诊裹手感,直肠后皆由瘤块占据,将直肠推向前方,瘤块前缘已贴近耻骨.其硬度和移动性与腹部触到的肿块一致.推压腹块时有对冲性移动感.触不到瘤块上极,下极距肛门3.0cm.
作者:韩福友;陶文芳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16例小婴儿尿路梗阻的诊断与治疗.年龄小4小时,大3个月.16例中,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5例,后尿道瓣膜9例,左侧多房性肾囊性变并发对侧输尿管狭窄1例及左上输尿管囊肿1例.主要表现为腹部肿物、腹水、排尿困难、发热、脓尿及血尿.诊断靠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12例治愈,1例未完成治疗,3例死亡,病死率为18.7%.
作者:陈幼容;黄澄如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通过对1953~1987年间在日本Tohoku大学医院接受矫正手术治疗的245例胆道闭锁患儿手术效果的评价来讨论肝移植手术适应证.
作者:Kasai M;李索林 刊期: 1990年第03期
胃肠肽在调节小肠移植后肠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对肠移植术后胃肠肽的变化以及排斥反应时胃肠肽的组织水平了解甚少.作者应用已建立的动物模型对肠移植后这两方面的病理生理进行了研究.
作者:Teitelbaum DH;夏慧敏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1990年第03期
我校1976~1987年共收治小儿肾胚瘤(WT)100例.二院组50例:晚期未治者16例,余34例施单纯肾切除,少数接受术后放、化疗,获访者21例,除1例存活外,余均于术后1~2年因复发或转移死亡.三院组50例:晚期未治者7例,肾切除3例,放疗+化疗1例,放疗3例,共14例(Ⅰ组),余36例肾切除联合术前和/或术后放、化疗(Ⅰ组).结果:Ⅰ组无存活;Ⅰ组36例均获随访,死亡26例,存活10例.死亡病例存活1年以上者15例,存活2年以上者8例.
作者:江启俊;马玉琳;周建华;赵丕显;蓝芝泰;牛奎武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会阴部胃肠粒膜异位症罕见,我院曾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3岁.出生时即发现右大阴唇有一肿物.体检见右大阴唇有-3.0×4.0cm的肿物,形态不规则,无蒂,表面呈粉红色,为粘膜样组织.入院后,行肿物切除.病理检查报告为阴唇异位胃粘膜和肠粘膜组织.
作者:祁永波;冯家钧;张旗涛;陈淑范 刊期: 1990年第03期
患儿:男,14岁.左大腿被水果刀刺伤,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术后第11天开始创口屡次大出血,每次出血量皆在500ml以上.曾9次因出血而行止血手术,持续54天.而于后一次出血加压包扎后转来我院.
作者:韩福友;冯家钧;林悦信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直肠肛管测压法对41例各种直肠肛管术后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并选择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合临床资料,作者认为排便控制障碍不仅与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发育不良或受损有关,也与肠道功能,尤其是直肠的感觉和贮蓄功能密切相关.测压法可客观地评定大便失禁的程度,有助于分析失禁原因,指导临床治疗,且操作简便,无损伤,是检测肛门直肠功能的可靠方法.
作者:齐宝权;邱凤珍;童尔昌;马春秋;左楚清 刊期: 1990年第03期
近年来,日本小儿恶性实质性肿瘤的疗效提高显著.兹将作者于1989年4月~6月在日本金次医科大学小儿外科研修期间的临床见闻及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江启俊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儿童外伤性尿道狭窄和闭塞4例.年龄小3岁,大12岁.其中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闭塞2例,尿道取石术后1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经膀胱后尿道探杆作为标志,在肛检指引下行尿道扩张,二点放射状切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留管6~8周,有助于防止再狭窄形成.术后随访3~24个月,效果满意.
作者:连保罗;眭元庚;谢叔良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9例小儿胆道穿孔.通过对胆总管的动态观察、胆汁淀粉酶测定、胆管造影和病程观察,认为胆道穿孔的病因为胰胆管连接异常所致的胰液返流,其胰酶被激活而发生急性穿孔.
作者:周以明;金百祥 刊期: 1990年第03期
1980~1985年我院共收治大脑性瘫痪后遗下肢痉挛性畸形57例.其中男40例,女17例.年龄5~12岁.手术方法均采用肌腱切断或延长术,效果满意.18例髋内收挛缩畸形采用内收肌切断及闭孔神经前支切断术.其中5例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坐式稳定,步态改善.10例自理能力不同程度改善,坐式稳定,双拐杖辅助可缓慢步行.3例内收畸形改善,护理比术前方便,但步态无改善.
作者:李达泉 刊期: 1990年第03期
111例患儿因胃-食道返流行了矫治术.男74例,女37例.术前症状:呕吐67例,消化道出血12例,吞咽困难7例,消化性食管炎狭窄1例.外科矫治包括:①胃一食管连接处复原在腹腔内,②食道裂孔以一层或二层关闭;③全部病例均作胃底部分摺叠术,环绕食道下端均超过180°,其中30例经食道后胃底摺叠(Toupet氏术),81例经食道前胃底摺叠(Ribet氏或Thal氏术),部分病例作幽门成形术.
作者:VAYSSE Ph;龚代贤 刊期: 1990年第03期
我院自1980年以来收治肠闭锁30例,3日以上者占15例,本文讨论了周围静脉营养在肠闭锁术后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李敏;郭少华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切开复位方法治疗桡骨近端移位骨折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此类损伤21例,优良率达95.2%.介绍了手法复位的方法,并对其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作者:黄恩申;万增芳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骨闪烁摄影定量分析检测幼犬早期股骨头坏死.分析双侧摄取放射活性与病理所见,头/头比值大于1.0或小于1.0者,均有骨细胞坏死;明显增大者,多同时伴有新生骨样组织;降低者,均为单纯骨坏死;相等者未见骨细胞坏死.作者认为骨闪烁摄影定量分析是预测和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较高的一种方法.
作者:许瑞江;马承宣;赫荣国;房论光;刘贵林;田嘉禾;游联壁 刊期: 1990年第03期
小儿由于佝偻病引起的膝内翻畸形,4岁以下主张手法折骨术;5岁以上由于骨质渐坚硬,折骨困难,多采用截骨矫形术.我院自1985年5月~1988年6月,采用闭合钻孔折骨术治疗由佝偻病或创伤原因引起的膝内翻畸形2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韩明涛;王菊芬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前瞻性定群研究,对自1980年12月~1984年12月治疗的25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进行随访,共发现6例输血后肝炎.本文对其分型、转归等进行了讨论,并就预防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朱德明;陈玲;苏肇伉 刊期: 199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