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福友;陶文芳
作者: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9例小儿胆道穿孔.通过对胆总管的动态观察、胆汁淀粉酶测定、胆管造影和病程观察,认为胆道穿孔的病因为胰胆管连接异常所致的胰液返流,其胰酶被激活而发生急性穿孔.
作者:周以明;金百祥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选用无消化道畸形的胎儿、新生儿及婴儿尸体23例,在光镜下观察食管下端肌层发育情况.发现该处环肌有限局性增厚,且在胃食管交界上方2~4mm处厚,由此向两侧呈锥形变薄,胃大弯侧较其它处更厚;环肌增厚的程度及长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作者:王练英;李正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前瞻性定群研究,对自1980年12月~1984年12月治疗的25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进行随访,共发现6例输血后肝炎.本文对其分型、转归等进行了讨论,并就预防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朱德明;陈玲;苏肇伉 刊期: 1990年第03期
甲胎蛋白(AFP)由肝脏和卵黄囊产生.当肝脏或含有卵黄囊组织的器官发生病变时,血清中AFP值就会升高.作者应用新技术,即敏感的外源凝集素亲和力免疫电泳法测定血清中AFP的含量及其来源,作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这一种新的免疫电泳法可在24小时内测出血清中AFP的低值为910μg/L.
作者:Tsuchida Y;鲍南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自1980年11月~1989年6月47例囊肿切除术中,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4例须再次手术.本文就其发生原因,讨论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唐伟椿;陈博渊;张鸿毅;景东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通过对1953~1987年间在日本Tohoku大学医院接受矫正手术治疗的245例胆道闭锁患儿手术效果的评价来讨论肝移植手术适应证.
作者:Kasai M;李索林 刊期: 1990年第03期
联体胎的发生率为0.001~0.002%,占双胞胎的1/(650~900),女性占66~75%.联体胎按部位分胸(40%)、剑突及脐带(二者占34%)、臀(18%)、坐骨(6%)及颅骨联体胎(2%).
作者:佐藤章;周建华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根据婴幼儿乳糜管纤细及其在解剖、分型、走行上的特点,采用主动脉裂孔上方2 cm脊柱前缘组织缝扎法治疗5例损伤性乳糜胸,获得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14年无复发.
作者:范茂槐;薛峰 刊期: 1990年第03期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骨盆截骨术常采用线锯截骨.我们于1983年研制了推进式骨盆截骨刀,代替线锯截骨,治疗先天性髋脱位210例,疗效较满意.
作者:王瑞琨;李长德;周成福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自1959~1988年治疗小儿卵巢肿瘤77例.其中,生殖细胞肿瘤68例(88.3%),恶性肿瘤21例(27.3%).77例中75%发生于学龄期儿童,22.6%发生卵巢肿瘤扭转.本文强调了小儿卵巢肿瘤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上的特点.
作者:高解春;金百祥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缝匠肌代股四头肌手术治疗34例小儿脊髓灰质炎股四头肌瘫痪.术后平均随访16年,优良率达87%.介绍了缝匠肌的应用解剖,提出小儿5~10岁为手术佳时机.在腘绳肌肌力3级以下,缝匠肌为4级以上时选择此手术是理想的方法.说明了矫正髋、膝、足畸形的重要性和先后次序,评价了获得优良效果的买践经验.
作者:王庆良;陆裕朴;林勇胜 刊期: 1990年第03期
病例介绍患儿:男,5岁.发热、右上腹部疼痛2个月余.患儿于1988年5月28日突然发热,体温达39~41℃,3天后右上腹部疼痛,尤以晚间入睡时疼痛加剧而哭闹不止,呼吸急促.患儿被动左侧卧位.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1周,体温降至正常.后不久体温又持续升高达39.0℃以上,伴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故来我院求治.
作者:胡孟瑛;陶文芳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介绍67例小儿急性骨髓炎治疗后X线远期改变.乎均随访6年3个月,45侧完全恢复正常;22例异常X线改变分为四型,一、二型为小儿急性骨髓炎所特有,三、四型在小儿和成人均可见到.根据小儿骨骺和骺板具有的特殊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讨论了各型产生的原因及正确治疗方法.
作者:刘卫东;吉士俊;周永德;刘东风;张希达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会阴部胃肠粒膜异位症罕见,我院曾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3岁.出生时即发现右大阴唇有一肿物.体检见右大阴唇有-3.0×4.0cm的肿物,形态不规则,无蒂,表面呈粉红色,为粘膜样组织.入院后,行肿物切除.病理检查报告为阴唇异位胃粘膜和肠粘膜组织.
作者:祁永波;冯家钧;张旗涛;陈淑范 刊期: 1990年第03期
患儿:男,13岁.2年来排尿时及排尿后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心悸及多汗,持续2~4分钟后缓解.近年来症状加重,发作频繁,食欲下降,极度乏力,逐渐消瘦,视力减退.排尿前血压21.3/17.3kPa,排尿后29.3/22.7kPa.口服多种降压药物后症状无改善.患儿发病后无血尿、排尿困难及尿路刺激征.体检:贫血外貌,消瘦,血压21.3/17.3kPa.
作者:尹明;陶文芳;高治忠 刊期: 1990年第03期
我院自1980年以来收治肠闭锁30例,3日以上者占15例,本文讨论了周围静脉营养在肠闭锁术后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李敏;郭少华 刊期: 1990年第03期
小儿由于佝偻病引起的膝内翻畸形,4岁以下主张手法折骨术;5岁以上由于骨质渐坚硬,折骨困难,多采用截骨矫形术.我院自1985年5月~1988年6月,采用闭合钻孔折骨术治疗由佝偻病或创伤原因引起的膝内翻畸形2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韩明涛;王菊芬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切开复位方法治疗桡骨近端移位骨折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此类损伤21例,优良率达95.2%.介绍了手法复位的方法,并对其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作者:黄恩申;万增芳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直肠肛管测压法对41例各种直肠肛管术后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并选择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合临床资料,作者认为排便控制障碍不仅与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发育不良或受损有关,也与肠道功能,尤其是直肠的感觉和贮蓄功能密切相关.测压法可客观地评定大便失禁的程度,有助于分析失禁原因,指导临床治疗,且操作简便,无损伤,是检测肛门直肠功能的可靠方法.
作者:齐宝权;邱凤珍;童尔昌;马春秋;左楚清 刊期: 199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