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颉;王昌甍;韦燕燕;李黔生
患儿:女,3岁.因腹腔肿物于1977年8月8日入院.生后不久家长发现右下腹有一卵黄大肿物,生长缓慢,对小儿无何影响.家族史无特殊.体检:营养中等,体温36.8℃,脉搏120次,头颅五官端正,颈软,心肺正常.脊柱、四肢、肛门及外生殖器均无异常.腹部平坦,柔软,肝脾不大,右侧腹部可触及成人拳大囊性肿物,形状不整,界限清楚,固定在腹后壁,无压痛.超声波探查肿物见6 cm液平反射.临床诊断:右腹后壁囊性肿物.囊性畸胎瘤或肾积水.
作者:王夫;李冠群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患儿:孙××,男,9个月,因高热不退1月入院.患儿出生后发现右下腹有一拳头大包块,软.随之肿物日渐增大.体检:体温41℃,心率140次,呼吸40次,生长发育欠佳,中度脱水.腹部明显膨隆,外观似见胀大肠袢状物纡曲满腹.实验室检查:自细胞24,000,中性90%.尿常规:脓球3~4,蛋白(+).钡灌肠正常.入院诊断;(1)腹腔巨大囊性肿物;(2)泌尿系感染;(3)重度营养不良,中度脱水.
作者:杨淑贞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小儿臀部因反复多次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可引起臀肌纤维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功能障碍,表现有特殊的步态和体征,过去未引起重视,常发生误诊.近年来国外文献陆续报道55例(1~7),国内马氏(8)、吴氏(9)报告23例.我院近4年来共收治此症6例,特提出报告并加以讨论.
作者:李承球;韩祖斌;孙贤敏;邵震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患儿:男,8岁,维吾尔族.头痛4月,恶心、呕吐2月,失明1月,於1977年1月18日入院.4个月前发生头痛,里持续性,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逐渐频繁,不能进食.1个月来,双眼视力模糊,逐渐失明.发病以来不发热,无抽搐.既往健康.体检:血压120/90,脉搏70次.神志清楚,检查合作.
作者:鲍吉光 刊期: 1984年第02期
1982年3月底至10月初,我们对天回地区26所中小学、托儿所的5,433名男性少年儿童进行了外生殖器普查,共查出包皮过长2,195例,占40.4%,包茎560例,占10.3%,隐睾125例,占2.3%,其中双侧隐睾28例,占0.51%,腹内隐睾15例,占0.276%,腹股沟斜疝87例,占1.6%,鞘膜积液39例,占0.71%,尿道口囊肿9例,占0.165%,尿道下裂和附睾囊肿各3例,占0.05%,多睾症1例.此外,在12岁以上的中学生中有精索静脉曲张72例(精索静脉曲张发病小年龄为12岁),占该年龄组的3.1%.
作者:陈昭颉;王昌甍;韦燕燕;李黔生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患儿:男,4岁.因前胸壁隆起伴咳嗽1月于1982年6月14日入院.体检:发育养营正常,神清,体温37℃(肛),脉搏90次,浅表淋巴结不大.前胸壁隆起,心音无改变,心率90次,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左肺(一).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检查无异常.
作者:缪维洲;朱征一;吴容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我们对1960~1982年2月,22年间治愈出院的165例胎粪性腹膜炎,普遍进行了随访,获随访84例,随访率为50.90%,其中男66例,女18例.腹膜炎型14例,肠梗阻型70例,治疗方法见(附表).
作者:王慧贞;李正;陈丽英;潘恩源;曲成志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患儿:王×,男,10个月.发烧、腹胀4天,于1982年7月18日入院.4天前患儿突然哭闹不止,高烧39℃以上.呕吐二次,为胃内容物,量不多.腹胀,于发病第2天便血一次,棕红色,量约20克,以后未排便,尿少.因腹胀持续加重转我院.
作者:詹祯祥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我院曾收治1例儿童左中指第一节指骨巨细胞瘤.患儿在外院作过刮除、植骨术,3个月后肿瘤复发,病变累及整节指骨及骨骺.经采用病变指骨切除,自体骨带髂嵴软骨的全层骨片游离移植、指再造术.随访四年余,再造的指骨不仅生长良好,塑型清晰,手指功能满意,无肺转移,且有骨骺出现.骨骺的再生问题目前尚未解决,骨骺游离移植屡见失败,国内外文献未见骨骺再生的报道.现将本病例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龚代贤;吕丽娟;夏毓华;严肃;马元璋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双侧唇裂约占各种唇裂的15%(1).类型复杂,修复方法繁多,但修复的效果不一致,目前仍然是修复外科上的一个难题.治疗上对前颌前突的处理;前唇的利用等,尚存在意见分歧.我科在应用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效果较好的基础上,试用旋转推进原则一期修复双侧唇裂,与同期应用其它手术方法修复之双侧唇裂对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桂成;孙吉烨 刊期: 1984年第02期
近年来,小儿血液病的治愈率和缓解率明显提高,因此在血液病基础上发生外科并发症也相应增加,这类疾病的外科治疗和手术前、后的处理已引起重视,现将与小儿外科的有关问题概述于下:血液病和脾切除的适应症(1)
作者:张善通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患儿:女,3岁.因颈,背及双上肢出现肿块,于1980年12月11日入院.患儿于生后8个月时,两臀部作肌肉注射后,逐渐出现坚硬的肿块,到某院检查诊为局部损伤性钙化,至1980年4月,又出现低烧和全身散发性肿块,颈部及肩、肘部的关节运动逐渐障碍.患儿第2胎足月顺产,1岁能走,智力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体健.无类似家族史.
作者:秦泗河;李开贤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小儿肱骨髁上因解剖的特殊性,一是易发生骨折;二是发生骨折后并发症多.现仅对我院1975年1月至1981年12月,因局部肿胀明显而收住院治疗的5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加以分析.重点就预防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畸形提出几点看法.
作者:孙本修;徐君友;王纪湘;王新华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儿童跟腱铲割伤较少见,易被误当单纯性皮肤裂伤处理,漏诊跟腱断裂伤,错过修补机会,常因提踵无力和跛行而再次手术.倘能伤时发现,手术简便,疗效亦佳.
作者:陈汉威 刊期: 1984年第02期
例1:吕×,男,5天,因腹胀呕吐两天于1971年3月3日入院.患婴足月顺产,出生后第2天开始稀饭加柿饼喂养,6~7次/日,每次小半碗(约80~150ml),柿饼1/3~1/2只(约10~15g),第3天出现腹胀,无吐,继续给予喂食3次,第4天腹胀加剧,伴呕吐、烦躁,开始不排大便,经当地卫生院治疗无效而转本院.体检:体温35.2℃,心率182次,呼吸52次,脉搏数不清,口唇,指<趾>端轻度发绀,呈急重病容,轻度失水征.两肺少量干性啰音,腹胀明显,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上腹及两侧叩诊浊音,肠鸣消失.
作者:李其镍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寄生胎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我院1980年至1981年两年内收治3例,均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黎×,女,3个月.因生后腹胀,腹部肿物入院.入院诊断腹膜后畸胎瘤.1980年10月3日手术,见肿物位于腹膜后;肿物巨大,先切开肿物放出黄色液约1,000ml.放液后见肿物之实质部有皮肤、毛发及肢体雏形,切除之实体瘤净重1.5kg.病理检查:有椎骨、软骨和脑组织.病理诊断:寄生胎.术后16天痊愈出院.
作者:吴淑臣;张惠东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化脓性心包炎现多采用抗生素及穿刺抽液的方法治疗,必要时手术引流,但死亡率及后期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仍较高.采用心包一期切除术治疗化脓性心包炎,不仅及时解除了心脏的机械压迫,并能迅速控制感染,效果好、疗程短,无缩窄性心包炎发生者.
作者:张新生 刊期: 1984年第02期
直肠肛管测压不仅用于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也用于检查直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为了解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远期的排便功能及肛门内压力,对术后一年以上患儿进行了临床检查和直肠肛管测压.
作者:王夫;李正;王慧贞;康恩光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应用成人纤维结肠镜检查小儿肠道疾病,迄今国内尚无报导.我院内窥镜室自1978年6月至1982年12月应用Olympus厂制造的CF-MB/LB型纤维结肠镜对34例便血小儿进行了检查,并成功地在纤维镜下切除30颗息肉.未发生并发症,经近期观察和信访,亦无再次便血者.现将初浅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福才;张子其;周殿元;黄爱浔;潘德寿;杨利生 刊期: 1984年第02期
严重广泛粘连、肿瘤或炎症引起的单纯性完全性肠梗阻,如果术中不能解除梗阻病变,常将梗阻上、下端肠袢作侧侧吻合,以恢复肠道的连续性.但是,由于梗阻近端旷置一段盲袢,术后可能引起肠内容物淤积,细菌过度繁殖,出现不全梗阻、腹泻、营养吸收障碍等症状,统称为盲袢综合征.
作者:王义;张金哲;陈晋杰 刊期: 198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