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南地区儿童恙虫病55例临床分析

刘晟;潜丽俊;方静

关键词:浙南地区, 儿童, 恙虫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现报道如下, 散发病例, 临床分析, 临床表现, 立克次体, 并发症, 浙江, 云南, 误诊, 漏诊, 患者, 广西, 广东, 感染, 福建, 儿科
摘要: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区都有地方流行或散发病例存在.近年来恙虫病发病有增高趋势,且因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本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恙虫病5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在I临床中并不少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一直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是牵引复位加石膏固定.近20年来随着对其他固定方法优点的认识,同时减少患儿的骨折治疗时间,直接从成人骨科中引入外固定支架,接骨钢板和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的股骨干骨折.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发生骨骺生长异常,钢针感染,外固定护理困难,再骨折等并发症[1].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采用弹性髓内针(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英;徐杰;张永进;王维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附5例报告)

    本院从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对5例确诊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患者,经后腹腔途径施行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dismembered Anderson-Hynes pyeloplasty),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剑锋;郑典宝;荆志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免疫排斥反应是引起实体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T、B、NK细胞水平有关.为了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作者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临床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进行测定,同时对不同的分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邬露丹;徐炜峰;丁金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拉莫三嗪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35例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拉莫三嗪联合治疗3~14岁的难治性癫痫儿童35例.方法 对于全身性发作,无论原发性或是继发性,联合应用拉莫三嗪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结果 拉莫三嗪尤其适用治疗复杂部分性发作等伴有精神障碍的难治性癫痫,疗效确切.结论 多药联合治疗Lennox综合征时应首选拉莫三嗪.拉莫三嗪的毒副反应小,但皮疹是其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等酶诱导剂合用时可适当加大剂量;临床应用拉莫三嗪时应考虑本国人群的特质,并加强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陈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研究髓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33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全麻组(G组,静吸复合全麻)和腰硬组(E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均未麻醉前用药,术中收缩压的变化维持在基础值±25%之内,SpO2≥95%.术后采用0.001%芬太尼(2ml/h)静脉48h镇痛.评估患者麻醉前,术后3、6h,1d和3d的MMSE评分.分别在麻醉前、术后3、6h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 老年患者术后3、6h,1d的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3d基本恢复正常.G组术后3h点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67% vs 22%,P<0.05),术后6h、1d点POCD发生率与E组相似(27% vs 17%、20% vs11%,P>0.05).两组术后3、6h点IL-6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G组明显高于E组(P<0.01),且14例POCD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POCD者(P<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麻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IL-6的升高有关.

    作者:黄志莲;李军;连庆泉;朱丽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心病与IL-1 IL-6的关系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研究表明,在AS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因此,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成为关注的课题.IL-1和IL-6是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作者重点观察了这两种细胞因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IL-1、IL-6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屈音波;陈黎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严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和临床分析

    本院骨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28例各类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猛;蒋雪生;詹碧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Barrett食管色素内镜与组织学的一致性观察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在色素内镜下与组织学的一致性研究,揭示色素内镜在诊断Barrett食管的优越性.方法 对125例临床诊断为食管病变的患者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常规内镜组在齿状线2cm以上病变处取活检,色素内镜组用2%Lagol's液进行染色,根据染色发现的病变取活捡,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 色素内镜组的敏感性和漏诊率分别为73%、27%,常规内镜组为4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色素内镜在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组织学较常规内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方法 简单、实用.

    作者:金海;翁浩波;於云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型肝炎34例

    作者对34例重型肝炎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前列地尔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选67例重型肝炎均为本科住院患者.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和分型标准[1].治疗组34例为2004年11月至2006年7月住院患者,男30例,女4例.

    作者:汪小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对肾错构瘤的诊断及探讨外科治疗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属于良性肿瘤,临床多发.按是否伴发结节性硬化将肾错构瘤分为两型,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多脏器发生错构瘤为特征.肾脏AML合并TSC在国内仅占3.9%,远低于国外[1].作者对本院2004年11月至2007年3月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错构瘤20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MSCT、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SCT对于诊断及治疗肾错构瘤的价值.

    作者:沈起钧;陈文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及治疗对策

    股骨干骨折(fractures of femoral shaft)约占全身骨折的6%.骨折后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骨不愈合.本院自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26例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康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5例大Y染色体核型的临床效应分析

    目的 研讨大Y染色体核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技术对不育者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95例大Y染色体核型患者中无精子14例、少精子5例、偶见精子3例、死精子2例、畸形精子4例、睾丸发育不良3例、附睾发育不良2例、前列腺和精囊发育不良3例、隐睾1例、输精管缺如2例、尿道下裂1例、不育21例、其妻子有不良孕产史29例、生育缺陷儿5例.结论 大Y染色体核型显示出一定临床效应.

    作者:夏爱丽;周惠耕;周黎明;赵雅云;孙亦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孕产妇血清HCY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9.4%,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1],并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拟测定孕产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作者:冯掌凤;钟磊;许翠红;祝建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5例Barrett食管临床病理分析

    Barrett食管(BE)指食管下段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改变.是由于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由于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引起高度关注.作者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BE患者45例,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君红;张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2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特征为免疫介导的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炎症性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肝纤维化、肝硬化,终肝衰竭[1,2].过去认为国内罕见,近年来开展了抗线粒体抗体(AMA)的检测,确诊病例渐多,但多在症状期确诊,而国外目前确诊者60%在无症状期[2].作者对12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新茂;练祥;马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出血鼻内镜下二联治疗的疗效观察

    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科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鼻出血鼻内镜下的二联治疗在门诊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物理疗法治疗胰腺假性囊肿20例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胰腺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科2002年3月至2007年6月,对20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采取物理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董海欣;石娜;吴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麻醉深度监测小剂量肌松诱导喉罩通气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介绍一种基于脑电的镇静深度即-脑电熵指数(Entropy)监测方法,探讨不同剂量肌松剂阿曲库胺诱导,全凭靶控TCL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乳腺手术患者的镇静深度的可行性.

    作者:肖萍;张蔚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与预后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并分析糖尿病足分级、其缺血与否与感染细菌的菌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取5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52例糖尿病足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获阳性结果 46例,阴性结果 6例.共检出需氧菌20种,菌株61株,革兰阳性球菌3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见,分别为12、6、5株;革兰阴性杆菌24株,以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多见,分别为8、6、4株;革兰阳性杆菌5株,念珠菌2株.其中有15份标本为混合性细菌感染,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混合存在.本组糖尿病足分级与感染细菌的菌种无明显相关,与预后明显相关,其缺血与否与预后明显相关,但与菌群无明显相关.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以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分别对万古霉素、亚胺堵南敏感.重视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 ,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糖尿病足感染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徐灵芝;杨叶虹;叶红英;应素芬;何斐;鲍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育龄妇女是主要易感人群,症状时好时坏,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表现为下腹胀痛及腰部酸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月经不调和白带增多,严重者甚至继发痛经、不孕、异位妊娠等[1].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作者采用中药灌肠与抗生素配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