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掌振法对局部皮肤温度场红外热像的影响

赵毅;孙鹏;郑娟娟;程珂;安光辉

关键词:推拿, 振法, 温度, 红外热像
摘要:目的: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分析确定振法的热效应及操作时间的客观化标准.方法:利用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初学者、低年资医师及高年资医师三组操作者采用的空置、掌振及空振法所得的相应红外热像数据,比较不同组别的温度差异.结果:三组操作者在空置后3min,心俞穴和大杼穴处温度均出现变化,且与操作前温度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置3 min后,被操作者的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呈自然下降趋势;而在行掌振法时,被操作者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变化,不仅发生在3min后,而且可延续到振法停止后的1min到3min内,与操作前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振中,高年资医师的劳宫处和中冲处温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振法进行到90 s时,中冲处温度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而劳宫处的温度则是在120s时,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推拿手法有一定的热传导作用,但振法产热不仅仅是热传导作用,还有可能是激发了受试者体内的某种产热机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空振试验模块推拿医师手部的升温现象分析,振法的持续操作时间至少应该达到90 s,佳操作时间可能在3 min以上.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冯维斌治疗糖尿病经验

    对冯维斌主任治疗糖尿病以阴虚立论、分期论治、灵活遣方的经验加以整理、归纳.

    作者:汪峰;石传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脉泰颗粒配合针刺择时施治对脑卒中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降浊通脉方并采取择时施治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用常规给药并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治疗;观察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研中药制剂脉泰颗粒并于辰时、戌时各给药1次,配合辰巳针法,观察有关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2.5%;治疗后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下降(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1);凝血、纤溶指标中APTT、PT、TT延长、VOT前及VOT时tPA活性均增高(P<0.05),FG明显降低、PAI-1活性明显下降(P<0.01).提示:脉泰颗粒配合针刺并采用择时施治的方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达到降脂、抗凝,防治脑卒中的治疗目的.

    作者:张慧玲;张芬梅;樊锡凤;曾奕;王娟;陈雪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秦家泰治疗小儿杂病验案举隅

    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教授,著名儿科专家--秦家泰教授(1919-2005),行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恩师晚年侍诊10年余,深有所获,恩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致病容易,传变迅速,但脏器清灵,易趋康复,在治疗上应准确掌握先天禀赋不足还是后天失养感邪而成,若前者则宜长时间守方治疗,不轻宜改方,而今之人往往在中途被表象所惑而改方,结果药力未到而前功尽弃.而后者则宜随症调整.兹将恩师治疗小儿杂病的验案整理如下.

    作者:林才志;邓远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归律汤治疗室性早搏合并心力衰竭或/和陈旧性心梗50例

    目的:观察归律汤对室性期前收缩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Ⅱ~Ⅴ级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或/和陈旧性心梗、心功能Ⅰ~Ⅲ级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归律汤结合西药组(简称治疗组,50例)和西药组(简称对照组,50例)对室性早搏合并心力衰竭或/和陈旧性心梗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射血分数(EF)、左心室终末舒张容积(LVEDV)]及室性早搏(Lown分级法)各级例数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则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室性早搏各级例数的分布较对照组室性早搏各级例数的分布有好的转化.结果:归律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性心律失常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或/和陈旧性心梗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指标,并使室性早搏各级例数向好的一级转变.

    作者:田波;张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泽丹汤治疗湿瘀型慢性盆腔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利湿化瘀药组成的利湿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并以中药妇乐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的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0.00%、36.67%;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使异常升高的血流变学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谷风;宋卓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平颗粒对IgA肾病小鼠肾组织病理及TGF-β1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平颗粒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免疫复合法诱发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肾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组.观察治疗前后IgA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中的沉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在肾小球系膜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无IgA沉积,治疗组IgA在肾小球的沉积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中TGF-β1的表达增加,治疗组TGF-β1在肾小球的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在肾平颗粒各治疗组中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肾平颗粒能降低IgA肾病小鼠肾小球TGF-β1的表达,表明肾平颗粒对IgA肾病纤维化有抑制作用,能减轻细胞外基质增生,是延缓IgA肾病的有效方剂.

    作者:沈莲莉;邓跃毅;陈以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益气温阳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益气温阳法治疗面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温阳药敷治疗组60例、针刺对照组60例和针刺加药敷组60例,疗程均为40天.结果:对总体疗效而言,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结果显示3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0.00%和95.00%,方案数据分析(per-protocol population,PP)结果显示3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90.91%和96.55%,总体疗效差异具有临床和统计学意义(P<0.05).但益气温阳药敷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组的疗效具有临床上的非劣性(P<0.05).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一致.临床观察中未发现益气温阳药敷治疗组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温阳法治疗面瘫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贤刚;钟渠;吴俊;杨闯;杨丽霞;杨作英;罗洪顺;许明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痛证从肝论治

    介绍痛症从肝论治验案四则:牙痛治以清肝解郁;胸痛治以疏肝活血;尿痛治以泻肝通淋;胁痛治以暖肝通络,效果满意.

    作者:朱英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通塞脉片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病例随机分为通塞脉片组(35例),血脂康组(31例),对照组(30例),通塞脉片组予通塞脉片,血脂康组血脂康片,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结果:3组均完成了6个月的随诊观察.3组间血脂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各组自身用药前后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性(P<0.05),而颈动脉斑块积分在研究6个月时通塞脉片组积分下降,对照组积分增加(P<0.05),血脂康组斑块积分无明显变化.通塞脉片组、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随诊6个月后)与初诊结果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血脂康组与初诊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塞脉片组、血脂康组均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提示:通塞脉片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同时还能延缓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可长期安全的用药.

    作者:伊红丽;杜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健脾柔肝法治疗小儿眨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健脾柔肝中药治疗小儿眨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85例小儿眨眼患者口服健脾柔肝中药;对照组81例口服氟哌啶醇.结果:观察组中治愈19只眼,好转49只眼,有效率76.4%;对照组中治愈13眼,好转45眼,有效率71.6%.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健脾柔肝中药治疗小儿眨眼有显著疗效,并且副作用少.

    作者:朱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辨治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严重失代偿的表现,是呼吸功能严重衰竭的结果,属急危重症,病势凶险,病死率颇高.本院自1997年2月-2006年10月总共收治本病106例,治疗上进行了单纯西医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治疗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简要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火树华学术思想探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至今已3年,对光大中医学术,培养中医人才的效果彰明显著.有幸师从于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专家火树华教授,受益匪浅.火师在采撷众家精华的基础上,既注重运用传统理法,又注重现代医学诊断技术;既深谙辨证论治,又晓权衡论治策略;既总结自己的临床得失,也借鉴同道的经验心得.其治学之道博而不乱,广而不杂,更融入了对西北边陲风土人情、天时、地理之理解,已自成一家,成为新一代中西合璧的医学专家.

    作者:林雪;何佳;杜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HIFU合中药对胰腺癌镇痛疗效及临床受益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对胰腺癌患者镇痛作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群体队列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接受HIFU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53.3%,P<0.01;观察组临床受益率74.2%,对照组33.3%,P<0.01.提示:高能聚焦热疗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能加强对胰腺癌的镇痛作用,提高临床受益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瑾碧;葛信国;王缨;孙文辉;曹杰;周俭;蒋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马居里治疗血尿的思路与经验

    马居里教授辨治血尿,注重病证结合,强调审因辨治,瘀血贯穿整个疾病始终.临证辨证分型与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严晓华;袁莹;马居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药配合腹腔镜保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的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腹腔镜保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病例中随机选择72例采用中药配合腹腔镜治疗,并与单纯应用腹腔镜治疗65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可以减少输卵管的粘连堵塞,帮助恢复患侧输卵管的功能,减少重复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的发生,提高宫内妊娠的成功率.

    作者:严英;柴洪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创配合清开灵血塞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微创穿刺术配合清开灵、血塞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通过头颅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出血11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创穿刺术和清开灵、血塞通静脉滴注;对照组58例,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2组均以12天为1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5%,总显效率达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总显效率为51.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运用微创穿刺术配合清开灵、血塞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较好.

    作者:王新民;王琦;李友仁;周新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申春悌从痰瘀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呈持续进展,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预后差.西医主要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期使用全身副作用多,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申春悌教授从医多年,对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颇有心得,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具体论述其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经验.

    作者:陆炜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论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干预过度现象

    在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常常用药不当出现干预过度现象,笔者曾经在辽宁中医杂志撰文论述过.但近年来在肿瘤专科治疗实践中,发现该类问题更为突出.由于肿瘤治疗有其特殊性,所以笔者单独撰文加以阐述.从中医理论、古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中药的治则和药性,再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加以论述,终阐明中医在治疗肿瘤疾病中的正确方法.就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及药物,既收到满意疗效,又将药物副作用降到低.可供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谢仁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药诱导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研究现状与探讨

    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从中药复方制剂、单味药、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含药血清四方面分析其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探讨和展望.

    作者:胡向阳;张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黄芪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血栓素A2及肺血管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腺泡内肺动脉结构重建及肺组织血栓素(TXA2)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对照组:室内空气正常饲养;低氧组:在常压低氧舱内(10±0.5)%饲养;治疗组:缺氧+黄芪(12 g/kg).低氧30天分别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中TXA2含量,计算MA、PMA、NMA比例及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与相对中膜面积(RMA).结果:低氧组mPAP、RVHI、TXA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治疗组较低氧组明显减少(P<0.05).低氧组肺小动脉肌化程度、RMT(%)、RMA(%)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较低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慢性低氧可引起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黄芪注射液可降低肺组织TXA2含量,可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降低肺动脉高压.

    作者:安昌善;柳济承;朴红梅;金元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