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敏
目的 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的l临床内镜特点及病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6例口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 (1)EP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中下段并且与食管炎相关,易被误诊为息肉及白斑.(3)治疗后15例患者随访3个月正常,11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1例2年后在原来不同部位再发EP.结论 (1)EP是否并发临近脏器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2)黏膜慢性炎在EP发病中起一定作用.(3)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EP的发病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4)EP的发病是否与遗传基因相关也值得关注.
作者:朱伟青;苏慧;陈芝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院自1990年3月至2006年1月开放手术致胆管损伤13例患者,作者分析其致伤原因,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13例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1~26岁.急症手术3例,择期手术10例.损伤原因:术前拟作胆囊切除10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行胆囊切除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误切1例.损伤部位和类型:肝总管4例,胆总管上段7例,胆总管下段1例,肝总管、胆总管联合损伤1例;部分切除5例,完全离断8例,其中1例肝总管、胆总管大段切除.
作者:詹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发生率迅速增加,其病死率高达20%~30%.随着多层螺旋Cr的广泛应用于急诊病人的检查,CT早期诊断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已日益成熟.作者用术前CT征像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CT征像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提出CT检查漏诊、误诊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作者:顾伯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研究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有密切的关系[1].心肌细胞消耗能量的60%~70%是氧化游离脂肪酸(FFA)供给的.而心肌缺血缺氧时脂肪酸的β-氧化受阻,使血中的FFA浓度升高,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2].脑钠肽(BNP)是一个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主要来源于心室,是心功能紊乱时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3].为探讨hs-CRP、BNP、FFA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关系,作者用缬沙坦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方;张琍萍;金悦;李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氨磷汀(Amifostine,又称WR22721),原是冷战时期美国研制的放射保护剂的一种,也是FDA批准上市的第1个泛细胞保护剂[1],即广谱的选择性细胞保护剂,它是一种有机硫代磷酸化合物,它在组织中被细胞膜结合的碱性磷酸酶水解脱磷酸后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WR 21065.氨磷汀能选择性地保护正常组织免受化、放疗的细胞损伤,而不影响疗效[2].奥沙利铂联合其它化疗药,成为消化道肿瘤化疗的常用方案,但奥沙利铂的肾毒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疗用量和疗效,氨磷汀可以减轻奥沙利铂的肾毒性,对肾有保护作用,但也有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低血钙等[3].本科从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其它药物化疗前使用氨磷汀,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现将使用氨磷汀后副反应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曾和英;江金燕;林蓉;赵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节育措施,一般应在绝经后1年内取器.农村妇女因缺乏医学知识,惧怕取器疼痛及经济、交通不便利等原因,常绝经后未予取出.为提高绝经后妇女取器率,作者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下乡服务时采用B超引导、米索前列醇阴道内置入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146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娇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十二指肠占位病变临床较少见,教科书描述的十二指肠肿瘤发病率较低,其中部分原因与小肠的解剖部位特殊使其难以被发现有关[1].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作者自2003年4月至2007年1月收集分析了34例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则伟;王新保;郭剑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是治疗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存在椎旁肌的广泛剥离从而形成瘢痕组织,容易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自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本科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加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不需要行椎管减压的腰椎骨折2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兆光;祝介明;范顺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以穿支为基础的皮瓣在临床应用与解剖学研究发展较快,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行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1~3],作者在临床应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基础上[4],改进了术式,采用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行带蒂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玉祥;张灵芝;蔡国荣;郭翱;伍辉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 microangiopathy,DMAP)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在临床上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1],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判断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是临床上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Ozmen等[2]研究发现DMAP发病机制与同型半胱氨酸(homcysteine,HCY)水平增高有关.为观察DMAP患者血浆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作者对本院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上述项目测定,以判断其临床价值,探讨相互间的关系.
作者:方玉才;邢小中;黄小培;蒋洪平;钱健;黄水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和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随着病人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将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2].本院自2004年7月搬迁至全新洁净手术室,手术间扩至14间,设上下二层.手术场所的扩大,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夜间,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急诊手术有时又很多,人员进出复杂、频繁.如何做好夜间安全管理,作者自身认知作一叙述.
作者:翁冬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科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鼻出血鼻内镜下的二联治疗在门诊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蛋白,临床上常用于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轮状病毒(RV)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1].大多数病毒感染的患者,CRP值较低,有时可升高[2].作者通过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CRP的检测,旨在了解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CRP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好妹;陈益平;李伟;何时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也是呼吸科、急诊科医生诊治需要掌握的危重病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普及,机械通气技术日益完善,呼吸监护水平的提高,采用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ARF的病人已经是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作者回顾性分析两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24例COPD并发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衍亮;何薇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eliac plexus block)是治疗上腹部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一般在X线荧光屏或CT引导下进行.为探讨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本院麻醉科与超声科合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并与X线荧光屏引导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志华;吕雄英;张和峰;杨守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畸形,手术治疗是矫正畸形的唯一方法,麻醉过程中既要施行控制性降压又要不使血压降得过低,避免发生截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麻醉处理较为复杂.作者对本院2007年1至11月5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在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施行矫正手术,现将麻醉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赵有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对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卡维地洛作为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治疗效果,具有稳定易损斑块作用[1].立普妥通过对脂质代谢的干预,降脂治疗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并稳定斑块.为此作者采用立普妥联合卡维地洛对颈动脉彩色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临床意义.
作者:程鹏;舒晓兰;林伟仁;颜安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喉罩(LMA)开创了一种新的无创通气模式,具有对咽喉部损伤小、麻醉效果可靠、手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LM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一直存在争议.作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采用LMA并与传统气管内插管方法进行临床应用对比研究,以探讨LMA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爱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仅占胃肠道肿瘤之1%~3%[1],以恶性为主,国内报道小肠肿瘤良、恶性为1:2.6~4.6[2].小肠肿瘤常见于空、回肠,发现临床症状时,多属中晚期,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本院自2003年4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空、回肠恶性肿瘤13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俞丹松;梅绍前;李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采用错位肛管皮肌松解术及单纯侧位皮下内括约肌潜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04例,现将疗效观察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周曙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