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目的:观察保元排毒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血透、降压、纠正贫血、补钙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元排毒丸治疗.使用KDQOL-SFTM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检测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保元排毒丸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排毒丸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身菊;陈岱;张福产;张志坚;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也称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SMA)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1950年El-Sadr和Mina首先描述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当时未引起注意.当1972年Deschepper首报告NCS引起左肾出血后,该病才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NCS引起血尿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分为湿热型、气虚型、阴虚火旺型及脾肾两虚型,强调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陈以平教授[2]认为其形成机制符合祖国医学血瘀而致出血,治疗应以活血止血为主.本科2005年7月13日收治NCS 1例,采用左肾静脉狭窄处血管支架置放术(ES),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特报道于下.
作者:陈惠;李少坤;彭雪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HPA轴所属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衰老大鼠为肾虚证动物模型,HE染色,光镜观察HPA轴所属组织结构的增龄性变化,以及补肾方药(左、右归丸)的改善作用.结果:老年大鼠垂体、下丘脑、肾上腺皮质组织形态结构呈现明显的老年性退化,左归丸、右归丸能不同程度改善这些组织结构.结论:左归丸、右归丸能从组织结构形态方面延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老年性变化.
作者:龚张斌;姚建平;金国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刘荣辉;李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传染病的逐年被控制,恶性肿瘤--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增大.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各地区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世界人口资料估计:2020年全球肿瘤病人将增加到1470万人.我国每年有160万人患肿瘤,近130万人死于肿瘤,肿瘤死亡率已占死亡人口的1/5,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黄保中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倡导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想,提倡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经典著作的反复学习,临证中思路独特,遣方精简,疗效显著,善治急慢性肝病及内科疑难杂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举几例与同仁共析.
作者:吕文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疗法三者结合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中药、穴位注射、饮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46例,通过中药二乌革薢汤、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血沉、类风湿因子等血生化检测,分析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二乌草薢汤、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能显著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恢复关节功能,降低血沉,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77.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综合疗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而病、症、证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贯穿其中,正确认识病、证、症是准确辨证的关键.病,是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由于某一部分阴阳失调产生的特殊本质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证、症两字的含义有互通之处,在医学上都是指疾病的征象、特征、证据、验证,故在医学中常混淆使用,然而,在近代中医学中已逐渐界定证、症的各自含义.
作者:陈凤春;侯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风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便秘者甚多,且类型也较多,但临床上多见于热秘和虚秘.对此类型的便秘患者实施了辨证的饮食护理,采取了针灸按摩等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朱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威灵仙性辛咸温,有祛风湿、治骨鲠之功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辨证使用于便秘和咳嗽等病证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金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蹻之会,是临床常用的腧穴之一.但其针刺方法,各家经验不一:有向鼻尖方向斜刺者,有向对侧眼眶刺者,有向同侧眼眶刺者,有向咽喉方向刺者,更有横刺透风府等多种针刺方向,且进针深度亦因人因病而异.气至病所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本文就风池穴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林翠茹;张金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小儿止汗液(黄芪、太子参、白术、防风等)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自拟方小儿止汗液治疗,对照组用谷维素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自拟方小儿止汗液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孙晓静;胥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COPD稳定期的中医病机进行了讨论.认为,病机特点为虚实并见,互为因果;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胶固难解;病位首先在肺,渐至脾胃,病久及肾.以期为中医治疗COPD稳定期提供依据.
作者:陈宪海;崔荣珍;刘兆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舒萎逍遥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患者随机分成舒萎逍遥膏观察组与延参健胃胶囊对照组各102例,运用胃镜与活检进行疗效评定,并采用快速尿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病理有效率为73.53%,总有效率为94.12%,前后比较,P<0.01;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6.2%.对照组病理有效率为36.27%,总有效率为66.67%,前后比较,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62.4%.组间比较:病理有效率、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舒萎逍遥膏可有效改善CAG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症状,起效快,疗程短,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阮鹏;彭成静;阮浩然;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导师陆德铭师承名老中医顾伯华,得其心传,擅长治疗外科疑难杂病,对中医扶正法治疗癌症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及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的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跟随陆师学习,体会颇深,兹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梅;张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当归补血汤是一首补气生血的经典方剂,中医临床多将之用于血虚证,因其疗效确切,自问世以来广为使用.从目前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出中、西医学对其所涉及病证、治疗机理等认识存在着某些共性,为寻找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切入点,从中、西医学两方面对当归补血汤进行探索研究,以便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内在规律及联系.
作者:范颖;陈信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邓照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将符合药物流产指征220例早孕妇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样方法服用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其妊囊排出后阴道出血的时间,出血血量,转经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妊囊排出后阴道出血总有效率为87.5%.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出血天数(9.76±7.8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6.40)天.对药物流产后10天左右复查B超检查,治疗组宫内异常改变少于对照组.结果:加味生化汤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血量疗效显著,分析如下.
作者:任秀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