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思他宁改良用药方法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

陶茂根

关键词:思他宁, 用药方法, 出血治疗, 肝硬化, 止血效果, 静脉曲张破裂, 现报告如下, 总有效率, 食管胃底, 大出血, 疗效, 患者
摘要:近年来,思他宁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止血总有效率约85%左右,但仍有一部分大出血患者达不到止血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思他宁的止血效果,本院改变思他宁的常规用药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思他宁改良用药方法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

    近年来,思他宁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止血总有效率约85%左右,但仍有一部分大出血患者达不到止血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思他宁的止血效果,本院改变思他宁的常规用药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茂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术物品集中供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为减轻手术室护士的非专业性工作,以便集中精力为病人服务,本院从2004年8月起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手术物品.现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俞丽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院内院外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评价

    近年来,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已从简单的传统治疗、综合治疗发展到联合治疗,但综合治疗依然是儿童弱视治疗的主流方法.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都需要在院内进行.本院自2000年开始采用同视机联合多功能近视弱视治疗仪或多功能弱视治疗协调器对部分弱视儿童进行院外综合治疗.现对院内院外治疗作一初步评价.

    作者:陈玲;池珍儿;胡美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复方盐酸麻黄碱滴眼液的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及临床应用

    复方盐酸麻黄碱滴眼液中主要成分为盐酸麻黄碱与氢溴酸后马托品,为本院自制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假性近视.原来采取的化学鉴别与化学滴定法,二个主要成分之间测定有干扰.本科参考国内文献[1],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盐酸麻黄碱滴眼液盐酸麻黄碱含量,旨在对药物含量监控,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骆瑛;俞建;盛一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35例报告

    随着肿瘤发病率升高,由恶性肿瘤本身浸润、转移、代谢异常或治疗过程中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逐年增多.肿瘤患者一旦并发肾功能损害,病情常迅速加重,预后差.现对35例恶性肿瘤并发肾功能不全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杜红卫;马大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处骨折36例

    胫骨多处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胫骨骨折复杂类型之一,一般的治疗方法如石膏外固定和骨牵引钢板内固定等,有较多并发症,目前已被带锁髓内钉所取代[1].本院2000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带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多处骨折36例,疗效满意.

    作者:朱曙光;王殷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采用33℃~35℃亚低温下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结果 亚低温组20例恢复良好6例(30.00%),死亡6例(30.00%);对照组恢复良好3例(15.00%),死亡9例(45.00%).亚低温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预后.

    作者:陈飞;邵高峰;何玉领;陈江利;杨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包括胃术后胃瘫在内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特点是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所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症候群,属功能性疾患.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本科共收治42例胃术后胃瘫及2例其他腹部手术后发生的胃瘫,报告如下.

    作者:孙洪明;蒋阳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鲑鱼降钙素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

    本院疼痛门诊近两年共收治慢性疼痛患者380例,7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下降,采用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钠等药物综合治疗后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振宁;胡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外科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就医时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如在工作中稍有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就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而引发医疗纠纷.面对脑外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如何化解防范,保证医疗安全,已成为临床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毛美琴;项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儿疱疹性咽炎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 研讨小儿疱疹性咽炎的病原.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6种病原IgM.以住院的98例小儿疱疹性咽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96例非疱疹性咽炎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病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柯萨奇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比对照组高,χ2值分别为24.60、11.31、5.1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疱疹性咽炎的病原并不全是柯萨奇病毒,也可以是EB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作者:范铮;沈丽萍;姚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肠埃希菌抗菌药敏感性趋势分析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1].大肠埃希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现对本院分离的199株大肠埃希菌的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作一分析,旨在提供抗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对策.

    作者:何尚运;钱国晓;周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绞痛80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80例因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绞痛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结果 1例因结石上移至肾盂,1例因输尿管下段狭窄使输尿管镜无法到达结石部位手术失败,其余78例均碎石成功,术后当天肾绞痛缓解,碎石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肾绞痛缓解率均为97.5%.结论 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及其引起的肾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泮毅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合用脑活素治疗酒精所致震颤谵妄的疗效观察

    震颤谵妄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重症类型之一,急性期易并发感染、外伤、心衰等而危及生命,缓解后常留下不同程度的智能损害.本科采用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合用脑活素治疗酒精所致震颤谵妄,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吕斌军;张招萍;丁坚伟;王旭东;袁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常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抢救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机械通气并发症较多且费用大,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使用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已逐渐增多.本院2005年6月至2007年4月,对COPD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50例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邓银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清烯醇化酶浓度检测在急性脑卒中诊疗中的作用

    烯醇化酶(NSE)是一种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是神经元损伤为敏感的生化指标[1].神经元损伤时,NSE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外周血液使其浓度升高,所以测定其浓度可了解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2].本文通过测定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NSE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在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史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用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3例临床分析

    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6.62%,占胆石症的52.8%,是外科的常见疾病[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院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完成不用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35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杰锋;叶成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37例临床特点及转归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952年由Farquhar等首次报道.目前已发现HPS患者的T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功能降低或缺如,体内免疫功能失衡,体内存在高细胞因子血症,从而引起HPS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迅速,病程凶险,而且常伴随其它疾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现将本院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7例HPS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赵瑞雪;贺孝良;潘国权;李昌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强粘结剂在V类洞充填中的应用

    V类洞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缺损.近年来,光固化树脂已广泛用于牙体V类洞的充填.但光固化树脂充填后的脱落、微渗漏、牙齿敏感症等时有发生.作者自2005年以来,试用日进公司的super-bond C&B充填V类洞184颗,并进行近2年多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程国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阿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伐他汀局部注射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去势方法模拟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建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实验组于骨折端皮下注射阿伐他汀(10mg·kg-1·d-1×5d),对照组注射无阿伐他汀的溶剂.骨折后1、2、4周取标本,通过X线片、生物力学、组织病理学以及组织形态计量学等评价两组骨折愈合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痂横截面积在骨折后1周、2周分别增加24.3%(P<0.05)和33.2%(p<0.05);骨痂大载荷在骨折后2周、4周分别增加43.1%(p<0.05)和69.8%(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新生编织骨较对照组多且排列致密.结论 局部应用阿伐他汀可促进去势大鼠骨折愈合.

    作者:王慧;王大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