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胎儿多发畸形2例

方向东

关键词:超声诊断, 断胎儿, 足内翻, 终止妊娠, 孕妇, 优生优育, 羊水指数, 羊水过多, 近亲婚配, 计划生育, 畸形, 超声显示, 病例资料, 爪形手, 右位心, 遗传病, 宫内孕, 孕期, 应用, 引产
摘要:优生优育在计划生育中占突出位置.作者应用B超诊断胎儿多发畸形2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病例1 孕妇28岁,农民,孕1产025孕周.夫妇健康,非近亲婚配,孕期无殊,夫妻双方家庭均无遗传病史.孕24周超声显示:左足内翻(图2)、左手腕极度屈曲不能伸直,径腓骨可见、心尖指向右侧胸腔(图1),羊水指数24 cm.余未见异常.超声诊断:(1)宫内孕单活胎;(2)胎儿多发畸形(右位心、左爪形手、左侧足内翻);(3)羊水过多.孕妇要求终止妊娠.引产一死胎,外观体征与超声相符(图3).解剖心脏位于右侧与超声相符.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9例婴儿前囟隆起病因分析

    婴儿前囟隆起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轻者呈良性经过,重者可危及生命.对这类病例必须查明原因,区分急性或慢性,原发或继发,恶性或良性,以便得到及时正确诊疗.现收集本院1997年至2006年89例囟前隆起患儿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兰秀聪;樊慧苏;吴静;李慧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TXA2和PGI2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PB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UTI 1.2万U/kg稀释于10 ml生理盐水中和等量生理盐水中,一次性加入CPB预充液中,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开放30 min(T2)、术毕(T3)及术后6h(T4)4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XB2/6-keto-PGF1α浓度.结果 CPB后两组患者T2、T3、T4血浆TXB2、TKG 6-keto-PGF1α浓度均较T1浓度增加(P<0.05),但实验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6 h TXB2、6-keto-PGF1.浓度己降到或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血浆TXA2和PGI2比值升高,可能是CPB后肺损伤的机制之一.乌司他丁对CPB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抑制TXA2/PGI2比值升高有关.

    作者:林学正;周春莲;林仙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成药泽桂癃爽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综合征

    慢性前列腺综合征是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净、排尿困难和会阴、下腹部、阴茎、阴囊、腰骶等部位疼痛为独特形式的综合征.在门诊泌尿外科就诊患者中占25%,比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就诊者多.由于其病因复杂、病情多样化及反复多变,治疗显得甚为棘手.本科近几年对32例慢性前腺炎综合征患者采用纯中药制剂配合西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志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酚妥拉明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50%[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特异疗法.作者应用酚妥拉明联合丹参酮对DPN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志坤;陈一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45例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观察与护理

    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的方法治疗心包积液因其安全方便有效,近年来已在临床开展应用.本院2001年2月至2005年8月,Seldnger法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45例,现着重就护理心得作一报告.1 临床资料

    作者:张小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MS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较快增长,对高危人群的频繁筛查可以提高该疾病的早期检出率.临床常用的HCC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以及超声、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等.Bialecki等报告,在HCC的诊断方法中,肝活检的敏感性优于无创诊断技术,尤其是对于直径较小的肿瘤.肝脏穿刺活检术(简称肝穿术),是目前普遍采用诊断肝病的方法,通过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电镜检查,能够明确肝组织的基本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科自2004年起对68例影像上难以诊断的肝脏小结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立体定位行肝穿刺活检术,现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朱剑锋;陈文辉;王楚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特利加压素在脓毒血症难治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旨在探讨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对脓毒血症难治性休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无效的脓毒血症休克患者改用特利加压素2 μg/(kg·h),并分别观察用药后6、12、24 h心率、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和尿量变化.结果 特利加压素使用6 h后平均动脉压明显上升、休克指数明显下降,使用12 h后心率、尿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严重脓毒血症难治性休克,特利加压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永科;刘长文;朱克毅;陆俊;胡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肠道间质瘤11例CT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具有非定向分化的间叶组织肿瘤,以往作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将经CT检查、免疫组化并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其CT特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3~81岁(中位年龄57岁),均为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病例.发病时间7 d~22个月(平均61 d).主要临床表现:腹部疼痛8例;消化道出血5例;体检B超发现盆腔肿块1例.1.2 检查方法 7例采用Somaton Plus 4螺旋CT机,3例采用16层CT机,1例采用Siemens AR型CT机.层厚、层距均各为10 mm,病灶区作5 mm薄扫.

    作者:陈本宝;王善军;张文奇;陶云年;方金忠;王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腰椎CD2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本院共做胸腰椎CD2内固定术32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8~69岁(平均42.94岁).损伤节段:T123例、L1 12例、L24例、L34例、L43例、T12L11例、L1L23例、L1L2L31例、L1L31例.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伤6例,其它伤8例;屈曲压缩型19例,爆裂型10例,骨折脱位型3例.脊髓神经功能受损:B级2例,C级4例,D级10例,E级16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内1例,~7 d 29例,~10 d 2例,平均4.28 d.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单纯骨折复位CD2内固定术12例,经椎板间、横突间、椎体间或经椎弓椎体内植骨+CD2内固定术14例,椎管减压+植骨+CD2内固定术6例.手术顺利,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周武英;潘群英;孙兰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液常规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系或多系细胞质和量的异常,骨髓有病态造血表现,临床治疗反应差,高风险,并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MDS的诊断依据是骨髓病态造血,但病态造血并非MDS所特有,所以在诊断前要排除其他伴有病态造血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MA、HA(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L)、骨髓纤维化等.本文就MDS血液常规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量的变化与MA作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玉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修复

    目的 探索周围神经损伤早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应用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具体方法为神经探查、神经松解、神经外膜修补、神经外膜端端吻合、神经束膜端端吻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神经植入等.结果 共修复周围神经118例12条166处,获随访72例12条98处,运动功能恢复达M3以上31.82%,感觉功能恢复达S3以上67.74%,其中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均达到S3,28处指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达S3以上占82.14%,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功能无一例恢复,桡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理想.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良好,但应注意修复时机及方式.

    作者:邓红平;王之宇;林格生;方基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儿童骨折中常见的骨折之一,对于6~14岁的大龄儿童以何种治疗方法为首选,争论较多.本科自2004年以来,以钛弹性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股骨干骨折1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6~14岁(平均10.6岁);11例闭合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2例伴有颅脑、胸部损伤,均应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

    作者:项大业;连永生;巨纪清;刘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手术中不同降压方式对出血的影响

    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是鼻内窥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本文就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控制性减压与硝酸甘油控制性减压两种方式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对出血影响作一对比分析.

    作者:朱伟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mad4蛋白和TGF-β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mad4蛋白和TGF-β及其Ⅱ型受体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Smad4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5%和6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mad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GF-β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42.1%,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ⅡR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8.4%和21.1%,差异无显著性(P>0.05);Smad4、TGF-β、TGF-βⅡR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有无瘤栓、组织类型、大体类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Smad4、TGF-β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且Smad4低表达的结直肠癌大多分期较迟、淋巴结转移较多,而TGF-β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GF-βⅡR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亦无显著性.

    作者:陈伟平;李德川;范永田;楼荣灿;朱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子宫切除手术方式的个性化选择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本院两年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子宫切除方式,既能达到切除病灶治疗目的,又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盆底解剖结构,促进术后妇女的生殖道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本院因妇科良性疾病做子宫切除331例(子宫肌瘤245例,子宫腺肌症51例,顽固性功血19例,子宫脱垂16例),平均年龄(45.6±5.2)岁,均无生育要求.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如有可疑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有阴道异常出血者行子宫分段诊刮.

    作者:周少飞;付林风;毛丹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附28例报告)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婴儿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用维生素K1治疗后,出血症状可迅速得以缓解,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部分患儿即使渡过危险期,也可留下永久性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1998年至今收治的2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作一分析报告.

    作者:张霞平;沈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间歇疗法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12例疗效观察

    随着糖尿病(DM)和肺结核患病率的上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病人亦增多,当前临床治疗以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为主,并取得83.6%的治愈率[1,2].有关间歇疗法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报告少见,作者试图了解本疗法的治疗效果,以评价其在肺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现将本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1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莹;杨年忠;郑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瘤

    目的 探讨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结合放疗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的疗效.方法 对6例脊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共8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椎体穿刺,椎进~特殊高压球囊,扩张形成一小空腔,注入聚醛丙烯酯填充;手术2周后,应用局部放疗外照射.结果 6例(8个椎体)一次性穿刺、灌注均成功,CT显示灌注剂充填满意,无椎管内或椎间孔渗漏;术后随访3~22个月,1例死亡,余5例腰背部活动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安全可行,方法简单,术后立即缓解疼痛,结合放疗,效果满意.

    作者:徐跃根;杨亚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氢氧化钙用于乳牙根管消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儿童乳牙对将来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恒牙列的形成都有重耍意义,因此乳牙的牙髓治疗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观察氢氧化钙作为乳牙根管消毒剂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4~8岁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儿童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乳前牙12例,乳磨牙48例,X线均显示根尖区大小不等的透亮区.

    作者:姚征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施普善与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

    血管性痴呆(VaD)是在脑血管壁病变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或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脑出血或缺血,导致认知功能等方面出现障碍,患者的记忆、语言、注意、知觉、逻辑思维障碍和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通常伴有人格和情感改变[1].一般进展较缓慢,病程波动(呈阶梯式进展),常因卒中引起病情急性加剧,代偿良好时症状可缓解.本文旨在比较施普善和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改善方面的作用.

    作者:张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