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崔红生

关键词:哮喘/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探讨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肺功能测定是支气管哮喘疾病诊断、疗效判定和病情预后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理气降逆,抗炎解痉是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环节;扶正祛邪,预防复发是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防治的目标重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支气管哮喘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必经之路.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土茯苓仙人掌外敷治疗急性睾丸炎

    笔者应用土茯苓外敷治疗急性睾丸炎2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患者年龄3~14岁10例,15~50岁16例.病程3~7天.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阴囊内红肿热痛,睾丸肿大,压痛明显,穿刺无脓液.治疗方法:将土茯苓研碎,与仙人掌按2∶1比例捣烂加少许鸡蛋清混匀成膏状,敷于睾丸红肿部位,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选择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同时依据不同病因和临床用药经验,辨证治疗60例SOM,并与50例采用中医传统分类辨证治疗方法作对照.结果:中医听力分型组在听阈恢复、综合疗效评定方面均具有较好疗效(P<0.01).结论:提示配合西医检查方法分型有助于提高中医辨证准确性、客观性,更好发挥中医辨证施治优势.

    作者:宣伟军;蓝茵茵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42例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缠绵难愈.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中医学治疗失眠的经典名方,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肝血不足,血不养心之证.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加减治疗虚证失眠,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蓓;黄育平;苗凌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探讨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肺功能测定是支气管哮喘疾病诊断、疗效判定和病情预后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理气降逆,抗炎解痉是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环节;扶正祛邪,预防复发是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防治的目标重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支气管哮喘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必经之路.

    作者:崔红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土茯苓擅治痰喘

    对于痰多咳喘,痰黄粘稠如脓,咯吐不爽者,先父推崇用土茯苓治疗.或在辨证用药基础上配以本品;或以本品伍车前子、浙贝母;或径用土茯苓一味50~70g,药专力宏,皆辄效.如患者王某某,素有喘疾,遇外感诱发,则引动夙根,致咳嗽频作,咯出大量白色粘痰,且咯吐不爽,喘促憋闷,伴咽部痰滞感,或痒或干痛不适.初时,先父常予健脾化痰宣降肺气之方,虽效但缠绵.一次方中因茯苓无货易为土茯苓,然取效较前为捷.之后,经反复观察体会,遂于方中恒用本品.后则单用土茯苓50~70g,水煎分早晚2次服,一般3~7天愈.

    作者:张子臻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加味熏洗方治疗痔疮46例

    痔病为多发病常见病.尤以痔嵌顿,临床上常以手术治疗,病家痛苦,还易并发后遗症.我科根据上海市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肛肠科柏连松教授的经验方,拟定了加味熏洗方.并与西药高锰酸钾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标准>和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84例痔病患者,男53例,女31例,年龄25~75岁,平均43.2岁.病程3天~20年,平均3~4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便血、痔脱出、疼痛、肿胀、痔粘膜充血糜烂坏死,中医辨证分型为风伤肠络型和湿热下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8例,各组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张平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土茯苓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土茯苓,味甘淡而平.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脾、胃,通肝、肾,使土旺湿除.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土茯苓治疗腮腺炎取得了满意效果.其方法是在瓷碗内倒适量食醋,将土茯苓1枚磨醋成浓汁,浸湿纱布块敷于肿胀的腮腺部位,每日换药4次.一般早期及症状较轻者,2~3天即可痊愈,对症状较重者和有并发症的患儿可同时服用荆防败毒散或对症处理.注意休息及口腔卫生,多饮水,忌酸辣煎炸食物.

    作者:曾仁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口疮治火5法

    口疮(现代医学称口腔粘膜溃疡),实者多为心、肝、胃之火有余;虚者每因脾、肾之虚.笔者在临床以清心凉血、泄木解毒、清胃泄热、清利湿热、滋阴潜火5法治疗甚佳.现举例如下.1 清心凉血法李某,女,39岁,1996年8月16日初诊.舌尖、舌下溃疡反复发作已半年多.曾间断服维生素类药有好转,但愈后不久又发.现舌尖、舌下溃疡点日多,疼痛难忍,进食加重,伴口苦,欲冷饮,溲赤便干,心烦不寐. 查: 舌尖周围有赤色点状物, 舌下右侧、唇内左侧下缘约2~3mm溃疡多处, 外周红晕, 底部凹陷色白,舌红、苔薄黄, 脉数. 证属心火亢盛, 上灼口舌. 治宜清心凉血, 解毒散郁. 处方: 生地黄15g, 木通9g, 竹叶6g, 炒栀子9g, 豆豉6g, 金银花20g, 连翘15g,滑石6g,龙骨、牡蛎各15g,牡丹皮15g,大黄6g,甘草6g.服药2剂后大便通,小便畅,口干苦减,夜能寐, 口腔内溃疡见敛. 以上方去栀子、淡豆豉、大黄, 加芦根15g, 麦冬12g, 继服3剂. 药后溃疡已愈大半, 上方加生黄芪12g, 白及6g, 又服5剂后诸症愈. 随访半年,未复发.

    作者:孔祥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健脾泄浊合剂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25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多呈进行性恶化,终发展为尿毒症,需行替代治疗.CRF早中期阶段的中药治疗,对延缓肾功能衰竭,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本文采用中药健脾泄浊合剂治疗早中期CRF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50例,均为1999年2月~2000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入选前均经内科保守治疗,血压、水电解质、酸碱度等已处于较为平稳状态.治疗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0~68岁,平均45.38±12.17岁.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6~72岁,平均42.95±17.34岁.导致CRF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7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狼疮性肾炎6例,尿酸性肾病1例,多囊肾1例.肾功能分期以<1992年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为标准.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9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4例,肾功能衰竭期17例,均为CRF早中期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CRF病因、CRF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作者:殷苏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郁不宜皆疏肝

    对于肝气郁结的治疗,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大多能取得较好疗效,但也并非尽皆如此.有些肝气郁结证或肝胃不和证,屡用疏肝之品初则小效,继则无效.究其因,此乃为成说所囿,未能细究病因及整体辨证之故,现举3例予以说明.

    作者:关风岭;关思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乐尔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功能障碍61例临床观察

    选择男性糖尿病性功能障碍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乐尔胶囊,两组均治疗30天.评价服药前后阳痿、早泄、性欲减退等主要性行为障碍变化情况,同时测定服药前后血浆睾酮、空腹血糖、血清C肽、血红蛋白、心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阳痿、早泄、性欲减退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能明显提高血浆睾丸酮、血清C肽、血红蛋白及心功能(P<0.05或P<0.01).提示乐尔胶囊对糖尿病性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多方面治疗作用.

    作者:高雅;李更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医药介入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动脉灌注化疗可以大大提高肿瘤内的药物浓度,较全身化疗疗效明显提高,副作用少。它已得到广泛的认同[1,2]。但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因此在进行介入化疗栓塞时使用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及介入前后的辅助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张闽光;耿坚;丁乃时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辨证治疗原发性痛风36例

    笔者自1996年12月~2000年7月,治疗原发性痛风36例,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1例;年龄16~74岁,新确诊但无明显症状无法判定病程者8例,其余病程3日~4年,平均192日.可溯及阳性家族史者7例.

    作者:张笑平;张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不同针灸法治疗急性腰痛疗效观察

    为了确切观察不同针灸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将就诊的急性腰痛患者按双盲随机分组法分成4组:A组(毫针治疗组)、B组(毫针加拔罐组)、C组(毫针加刺络拔罐组)、D组(毫针加刺络拔罐艾灸组).分别治疗5次、10次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C、D二组分别与A、B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刺络拔罐法和艾灸法与毫针刺法的组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单纯拔罐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意义不大.

    作者:曹文忠;冯秀河;杜艳玲;王建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补肾生血中药血管生成活性整体效应的初步探讨

    以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鸡胚CAM)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补肾生血中药对血管生成活性的影响,并用IPP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新生血管.结果表明,补肾生血中药含药血清可促进鸡胚CAM的血管增加,并以细小血管为主,这符合新生血管特征.提示补肾生血中药有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活性样作用.提出中医肾生髓理论可能与血脉生成有关,补肾生血与血脉生成的关系值得探讨.

    作者:王蕾;吴志奎;张树成;吕新霞;王介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常见脉象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的参数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作者:袁肇凯;黄献平;李跃南;范伏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土茯苓善治日晒疮

    昆明地处高原,日光照射强烈,日晒疮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笔者在治疗此类疾病过程中,以重用土茯苓30~100g组方,临床尚称应手.如治王某,男,70岁.症见头面、颈、背、双手臂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肿胀、丘疹、苔藓样皮炎10余年,日晒加重2周入院.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伴见皮疹灼热,全身痒甚,大便干结4~5日一行.中医辨证为热毒郁肤,气血失和,治以清热解毒,调理气血.处方:土茯苓50g,青蒿15g,滇重楼30g,白花蛇舌草30g,生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5g,丹参30g,赤芍30g,秦艽30g,昆明山海棠30g,乌梢蛇30g,地龙15g,每日1剂.调治1月,皮损消退4/5而出院.嘱其避光,坚持每日煎服50g土茯苓200ml,兑服生脉饮30ml,大黄虫丸1袋以善后.3个月后来信告病已痊愈.

    作者:欧阳晓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肺通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间质性肺疾病

    以肺通口服液治疗30例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导致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并设激素治疗对照组15例.结果表明,肺通治疗组在缓解与改善呼吸困难、咳嗽、呼吸频率、紫绀、胸X线片、CT、动脉血氧分压及肺功能测定的大呼气量(FVC)、肺活量(VC)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经用CRP综合积分法与激素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83.33%.

    作者:陶凯;周晓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引起顽固性咯血病案

    1 病历摘要马某某,男,32岁,1987年6月12日入院,住院号43710.有心脏病史24年,15天前受凉,出现发热,微恶寒,咳嗽,按感冒论治,无明显效果.1周后到某医院行X线胸透示:右上大叶性肺炎,即住院予以抗感染治疗.6月4日突然咯血,色鲜红,咳嗽,气急,不能平卧,予止血、抗感染、解痉、输血等治疗,咯血仍不止,咯血量每天约200ml,血压下降,经急诊,转入我院内科.

    作者:杨德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医辨治遗传性共济失调3例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大多有遗传家族史,病因未明,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对此病治疗的报道亦很少见到.笔者曾用中药治疗3例,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