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玉新内治法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苏继承;李铭雄;张广智

关键词:骨折治疗, 内治法, 中医药疗法, 苏玉新
摘要:苏玉新治疗骨伤科疾患,内治法中以活血化瘀、接骨续筋和补肾壮骨为主.他认为在辨证用药时,要注意损伤部位经络的不同,适当加减,灵活运用,正确掌握三期用药方能获得预想的结果.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防风通圣散验案三则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为解表攻里的代表方剂,后世医家采用者不乏其人.本方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黑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十六味药物组成,全方有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功,笔者每遇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以此方化裁主之甚效,择举三案例如下.

    作者:刘桂枝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冰茶栓对吗啡依赖大鼠蓝斑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冰茶栓对吗啡依赖大鼠蓝斑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15dSC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分成3组:造模组、NS组和冰茶栓组.各组用纳洛酮促瘾后,取桥脑蓝斑切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吗啡依赖大鼠经冰茶栓干预后,蓝斑Fos蛋白免疫反应活性明显低于造模组.结论:冰茶栓能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蓝斑Fos蛋白的表达.

    作者:饶芳;杨午鸣;楼航芳;王泽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便秘的辨证施护探析

    中医治疗疾病与临床疗效,既取决于辨证施治是否正确,又与辨证施护是否得当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对便秘实行辨证分型后施护,以配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金梅;张培芹;王艳波;韩凤云;马瑞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医辨治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共观察面部脂溢性皮炎265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78例,西药对照组87例,治疗组中医辨证分3型治疗,对照组用维胺脂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竺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6例

    对较严重的跟骨骨折单纯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后期常有疼痛、扁平足、跟骨畸形等后遗症而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近年来,随着对跟骨生物力学、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CT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以及内固定器材和技术的改进,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笔者自1999年6月以来,对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国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HBV-YMDD变异患者与中医虚实辨证关系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服用拉米夫定后HBV-YMDD变异患者中医辨证虚证、实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服用拉米夫定半年以上的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联合基因集团上海博华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迈科锐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出现HBV-YMDD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其分为实证、虚证,来探讨HBV-YMDD变异患者中医虚、实辨证的关系.结果:HBV-YMDD变异患者中实证变异率(38/48)明显高于虚证(10/4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YMDD变异与虚、实辨证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玮;王奕;贺德昌;李莹;邢练军;张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通络降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对通络降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与临床使用弥可保肌注患者进行对照.方法:治疗组口服通络降糖片,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86%,对照组显效率16%,总有效率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络降糖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酸、麻、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作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戴舜珍;王亚敏;曾宏翔;陈若萍;张丽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生脉注射液对血压的影响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血压的影响.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血压正常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做24小时动态血压以观察其对血压的影响.结果:生脉注射液对血压正常患者的血压无明显影响,而对高血压病患者可使其血压降低.

    作者:董延芬;庄红;周仪洁;李秋艳;辛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胸痹治验举隅

    胸痹,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实证宜用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等法,以治标为主;虚证宜以补养扶正为主,或滋阴益肾,或益气养阴,或温补阳气.临证必须强调辨证论治,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赵红鹰;苗常青;卢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中止早孕临床观察

    目的:减少药流后阴道流血量.方法:将200例药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后,待孕囊排除予口服加味生化汤,用药7天,14天回院随访;对照组孕囊排除后,不加服中药,比较其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及清宫率.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及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药流后加服加味生化汤能明显降低药流病人的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及清宫率.

    作者:熊薇;刘婉书;包晓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病毒性肝炎从肺论治探析

    探讨病毒性肝炎与肺的生理联系,肺与肝的病理联系,提出治疗方法:宣肺解肝法,肃肺平肝法,清肺泻肝法,司治节除黄疸,宣肺祛顽痰,宣肺助养阴.介绍各法的常用方药.

    作者:郑亚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医妇科调经的理论基础及其治疗原则析义--李祥云教授妇科系列经验(3)

    主要论述月经与天癸、气血、脏腑、经络的关系,即是月经的生理基础.月经病的中医药治疗就在这些理论基础上而确定的治则,在治法上重点介绍了详精辨证,调经治本,调养气血等6个法则,并示常用方药.

    作者:李祥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留针时间探析

    留针作为针灸临床操作的重要环节,从<内经>始就受到重视,现代医家为提高临床疗效,也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作者回顾了古代及现代医家对留针时间的认识,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多发病、常见病的留针时间进行设计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复方杏仁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订复方杏仁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芪和紫菀进行了定性鉴别;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苦杏仁含有的苦杏仁苷的含量,采用色谱柱KromasiL C18柱,以甲醇-乙腈-水-四氢呋喃(14:10:75: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结果: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以氯仿-甲醇-水(13:7:2)的下层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甲苷的鉴别研究;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进行紫菀的鉴别研究;苦杏仁苷在0.6~3.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为0.7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能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唐志书;史亚军;王梅;宋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消化道的症状群,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及反流症状,查体多无明显症状.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提示为一般炎症.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长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许彭龄运用甘草经验举隅

    介绍许彭龄主任医师运用甘草的经验.主要介如了许老重用甘草三个验案,复发性口腔溃疡,阵发性房颤伴晕厥、白塞氏病.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李继昌临证经验撷要

    根据<李继昌医案>,总结李继昌老中医临床经验.对大症、危症,精于辨证,善于救误;治疗急症,能灵活变通,就地取材,以济患者之急;对于慢性疑难病,诊察病情细致,治疗上能独辟蹊径;善用古方,一方多用,异病同治,并虚心向民间学习,不论单方验方,兼收并蓄.

    作者:邢斌;陈兆善;韩天雄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治疗.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TNF-α,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1)治疗组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11%(其中逆转率为38.89%),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证候的改善较为明显.2)治疗组IA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空腹胰岛素明显降低(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组TG、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法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二甲双胍单用在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TNF-α的表达、改善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武士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当归拈痛胶囊的薄层定性鉴别

    当归拈痛胶囊是河北万岁药业生产,是由当归、防风、苦参、党参等多味中药材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的临床疗效.笔者进行了中药三类药研发,在定性方面为完善药品标准,有效的鉴别真伪,采用薄层色谱对中药制剂中的当归、葛根、苍术、苦参、羌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张金强;符莹;袁昌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张锡纯治喘经验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1860-1933),行医五十余载,博雅弘通,妙手回春,以其毕生研究之心血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医理精微,融会贯通,更独出己见.其中喘证论述颇具有独到之处,既师古而又不泥古,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冀因此能拓宽临床治疗喘证的思路,为更多患者减轻病痛.

    作者:杨宏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