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DC/CIK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何志惠;洪涛;苏群豪;曾江正;桑圣刚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厄洛替尼,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摘要:目的 观察自体DC/CIK联合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Ⅳ期老年(65~85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经一线含铂两药方案化疗4周期后,疗效达到稳定或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组)给予厄洛替尼及自体DC/CIK生物免疫治疗,另一组(单药组)给予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每月复查评估近期疗效、无肿瘤进展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是85.7%和71.4%(x2=8.75,P=0.015).无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5.23月、3.57月(P=0.017).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P=0.001,P=0.008),联合组更为显著(P=0.033).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及腹泻,但均能耐受,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自体DC/CIK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及延长生存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尿路上皮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iR-20a的表达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microRNA的可行性,分析miR-20a在膀胱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联性.方法 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0例新鲜膀胱癌组织和对应的石蜡包埋组织中miR-20a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年度间181例石蜡包埋膀胱癌组织中miR-20a基因的表达,并与患者术后复发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石蜡包埋膀胱癌组织与新鲜冷冻组织中miR-20a的表达密切相关(r=0.792,P<0.001);不同年度间石蜡组织的miR-20a表达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0a表达量与肿瘤临床特征明显相关,高表达患者其术后复发明显增高(P<0.05).结论 石蜡包埋膀胱癌组织与新鲜冷冻组织中miR-20a的表达有一致性,用石蜡组织提取microRNA是可行的,膀胱癌细胞中miR-20a的作用与其表达量相关,高表达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作者:任海林;李晓娜;陈国俊;索吉明;孙岩;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通常是指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 nt,且不能翻译为蛋白质的调控性RNA分子.lncRNA在机体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均具有广泛的功能,尤其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lncRNA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lncRNA在肿瘤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彬彬;殷媛;黄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为主与奥沙利铂为主一线治疗晚期Lauren分型胃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以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方案与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在Lauren分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11例晚期胃癌患者,对有随访结果的199例进行Lauren分型,其中肠型88例,弥漫型105例,混合型6例.一线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方案的109例,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的54例,其他化疗方案36例.中位可评价周期数为4周期,且疗效可评价.结果 在肠型组中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26.7%,疾病控制率(DCR)为86.7%,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4.50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5.67月;在肠型组中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5.0%,疾病控制率(DCR)为85.0%,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6.33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1.50月.在弥漫型组中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8.9%,疾病控制率(DCR)为67.9%,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2.53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23月;在弥漫型组中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0.7%,疾病控制率(DCR)为67.9%,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ES)为3.57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23月.因混合型病例较少,故未列入统计之列.结论 弥漫型胃癌较肠型胃癌的预后差.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方案和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在胃癌Lauren分型的肠型和弥漫型中ORR、DCR、mPFS以及mOS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毛志远;郭晓川;张婷婷;苏丹;王李杰;白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d hemangioendothelialoma,E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了3例骨的EHE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14、35、36岁,平均28.3岁.病变均发生于下肢且呈多灶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影像学显示边界清楚或模糊的溶骨性病变伴有硬化边.大体显示肿瘤呈卵圆形,切面灰褐色,质韧,出血明显.形态学上,肿瘤由大的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具有嗜酸性胞质、圆形或拉长的核及显著的核仁,分布于玻璃样变或黏液样基质中.在高分化区域,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或巢状伴随狭窄的小管或裂隙.但在分化差的区域,一些细胞呈弥漫实性或片层状,缺乏血管源性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一些细胞出现代表原始血管的胞质内空泡,其内包含红细胞或碎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细胞同时表达CD31、CD34(或FⅧRAg)及CK.辅以放、化疗的扩大切除术是治疗骨EHE的首选方法.结论 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等鉴别.

    作者:方三高;雷天新;曾英;林俐;毛成毅;肖华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浆抗凝血酶Ⅲ、绒毛蛋白1和凝集素含量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 根据前期工作中运用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的一系列血浆候选差异蛋白指标,探索血浆中ATⅢ、VIL1和CLU表达含量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82例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病变血浆样本(宫颈炎22例,CINⅡ~Ⅲ20例,宫颈癌早期20例,宫颈癌晚期20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ATⅢ、VIL1和CLU的表达含量,分析其与宫颈病变进程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ATⅢ的表达含量随着宫颈病变进程逐渐下降,CLU和VIL1的表达含量随着宫颈病变的进程逐渐升高(P<0.05).以宫颈炎组作为对照组,ATⅢ、VIL1和CLU的表达含量与CINⅡ~Ⅲ组、宫颈癌早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VIL1和CLU表达含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联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与ATⅢ、VIL1和CLU的表达含量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可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血浆候选预警蛋白标志物.

    作者:郭霞;玛依拉·卡米力江;伊力努尔·沙比提;刘开江;阿仙姑·哈斯木;哈丽丹·热依木;Abulizi·Abudula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胆管癌中MDM2和PTE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MDM2和PTEN在胆管癌(bile duct carcinoma,BDC)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42例胆管癌、22例癌旁组织中MDM2、PTEN的表达.结果 MDM2在BDC组织中阳性率为3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分化程度差、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MDM2表达显著增高(P<0.05).PTEN在BDC组织中表达率为31.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2.73%(x2=10.168,P<0.05).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TE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TEN蛋白表达在BDC组织中呈显著负相关(rs=-0.313,JP<0.05).结论 MDM2与胆管癌进展相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胆管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侯鑫;秦叔逵;欧玉荣;李玉梅;汪蕊;钱秀娟;侯悦悦;吴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RNA干扰技术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早期易血行转移,嗜神经侵袭,术后易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等特点.目前,对丧失手术机会的患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RNA干扰作为一种可高效、特异性沉默目的基因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研究.通过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腺样囊性癌的癌基因、抗凋亡因子及黏附、迁移相关因子等基因的表达后,腺样囊性癌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本文拟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RNA干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战;农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9例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多西他赛单药一线化疗组42例,治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1;培美曲塞单药一线化疗组47例,治疗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以上方案均为21天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结果 多西他赛组和培美曲塞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分别为19.0%和25.5%、61.9%和63.8%、3.0月和3.6、8.5和9月、31.0%和38.3%,两组RR、DCR、TTP、MST、1年生存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贫血、粒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低于多西他赛组(P<0.05).ECOG评分、肿瘤分期、TTP和有效率是影响老年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吸烟状态均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 多西他赛与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相近,但培美曲塞单药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

    作者:郑积华;张为民;谢波;林金容;周娟;徐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在预测复发转移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探讨miR-155表达在预测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4例结肠癌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每两月检测一次血清CEA.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P<0.05);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与术前血清CE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与术后CEA水平再次增高的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l);复发转移组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为6.06±3.73倍,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3.62±2.55倍(P<0.05);术后血清CEA水平再次增高的时间与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显著上调,联合检测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与术前术后血清CEA水平可以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尤其在预测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少军;汪晶晶;江华;曹红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奥曲肽对多烯紫杉醇耐药肿瘤细胞DU145的增敏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奥曲肽(Octreotide,OCT)对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耐药前列腺癌细胞DU145药物敏感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DTX、OCT及OCT (100nM)与各浓度DTX联合应用对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后续实验分四组:对照组、OCT组、DTX/OCT组及DTX组;RT-PCR检测各组VEGFA、Caspase9、Caspase 3及ATP-binding cassette,sub-family B (MDR/TAP),member l (ABCB1)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DTX/OCT联合用药抑制率为(55.70±0.08)%,高于单独用药组DTX组(26.23±0.03)%和OCT组(24.77±0.04)%,P均<0.01.OCT增强DU145细胞株对DTX的药物敏感度,DU145对DTX的IC50明显降低[(24.55±0.36)vs.(11.85±0.25) nM,P<0.01].联合用药组Caspase9(P< 0.01)、Caspase3 (P< 0.05)表达增加,VEGFA表达下降(P<0.01),ABCB1的表达无变化.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结论 OCT增强DU145细胞株对DTX的药物敏感度,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这可能与Caspase9、Caspase3表达上调而VEGFA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甄明慧;冯国清;杜英;李付光;龚光明;张博;朱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靶点抗肿瘤肽RGDSY-CTTHWGFTLC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目的 设计合成CTTHWGFTLC(简称CTT)的衍生肽RGDSY-CTTHWGFTLC(简称RGDSY-CTT),以期获得更优的水溶性、活性和抗肿瘤能力.方法 (1)自行设计RGDSY-CTT肽,化学合成(公司合成),并合成CTT(阳性对照)、STT(即STTHWGFTLS,阴性对照),质谱分析.(2)将Ⅳ型胶原酶、酶底物酪蛋白分别与RGDSY-CTT、CTT共孵育,酪蛋白水解抑制实验检测短肽的抑酶活性.(3)取RGDSY-CTT、CTT分别溶于蒸馏水,以蛋白定量BCA法对比两者的溶解度.(4) MCF-7细胞接种于预涂布纤连蛋白的96孔板,分别与RGDSY-CTT、CTT、STT共孵育,细胞黏附试验比较短肽对MCF-7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5) MCF-7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分别与RGDSY-CTT、CTT、STT共孵育,细胞迁移试验比较RGDSY-CTT与CTT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短肽合成,质谱分析符合.在浓度为250 μg/ml时RGDSY-CTT、CTT对Ⅳ型胶原酶的水解抑制率为53.6%和77.7%;在500 μg/ml时,两者抑制率分别为94.6%和96.9%.BCA法测得CTT的饱和溶解度约为745 μg/ml,而RGDSY-CTT高检测值为4 030 μg/ml,溶液并未饱和.RGDSY-CTT在终浓度为50、100、200 μg/ml时,MCF-7细胞的黏附率依次降低为:85.1%、74.1%、63.8%,黏附率显著低于CTT处理组(P<0.01).在100和200 μg/ml浓度时,RGDSY-CTT对MCF-7细胞的迁移抑制率为42.9%和60.8%;两个浓度RGDSY-CTT的抑制作用均比CTT强(P<0.05).结论 新合成短肽RGDSY-CTT的水溶性较CTT明显改善.RGDSY-CTT获得了抑制肿瘤细胞黏附的能力,并具有比CTT更强的运动抑制能力.

    作者:黄榕权;龙捷;张雅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癌细胞中miR-96对其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分析miR-9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体外研究miR-96反义寡核苷酸(ASO)对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16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96的表达;通过miR-96 ASO降低肺癌细胞中miR-96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miR-96ASO对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116例肺癌病例中,63.80% (74/116)的肺癌组织miR-96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柒随机ASO组相比,miR-96 ASO可以显著降低miR-96的表达(P<0.0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96 ASO后,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同时相关侵袭蛋白MMP2和MMP9表达下降(P<0.05).结论 miR-9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降低miR-96的表达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miR-96有望成为肺癌侵袭转移调控的新靶点.

    作者:鲁芬;肖贵华;薛军;王正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归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参归丸的抑瘤作用及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参归丸组、参归丸加顺铂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有效体重变化;检测各给药组的抑瘤率、q值、肿瘤指数、肝脏、脾脏、胸腺、肾脏的器官指数.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ELISA检测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 α)的浓度,血生化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 参归丸组和联合组的一般状况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各治疗组的瘤体质量皆小于模型组的瘤体质量(P<0.05),联合组的抑瘤率高于单用参归丸或顺铂组的抑瘤率,联合用药疗效具有相加效应;参归丸组有效体重增加、脾脏和胸腺指数高于顺铂组(P< 0.05);参归丸组和联合组血清HIF1α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顺铂组血清LDH活性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 参归丸具有抑瘤作用和对顺铂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降低小鼠血清中HIF1α浓度和LDH活性有关.

    作者:刘永琦;闫德祺;李应东;李豆;李静雅;蔺兴遥;伍志伟;颜春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直肠腺癌组织中microRNA差异表达谱分析

    目的 研究直肠癌及正常直肠黏膜中微小RNA(miRNA)表达谱差异,寻找并验证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方法 提取3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对应远端正常直肠黏膜中的miRNA,采用微阵列芯片分析,获得直肠癌miRNA表达谱.另取15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对其中具有表达差异的hsa-miR-187*和hsa-miR-224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70个直肠癌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其中33个表达上调,37个表达下调.其中肿瘤/正常倍数小于0.5的有22个,肿瘤/正常倍数大于4的有17个.在另外15对验证样本中证实hsa-miR-187*在直肠癌中表达下调(P<0.001),hsa-miR-224表达上调(P<0.001).结论 直肠癌和正常直肠黏膜相比有其特异的miRNA表达谱,miRNA在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丽静;赵增仁;张志勇;贺新奇;樊智彬;刘博;徐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TFF1、TFF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17肽胃泌素(Gas-17)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三叶因子1(TTF1)、三叶因子3(TFF3)表达的影响,并分析TTF1、TFF3在胃癌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45后按药物干预分组:第1组:17肽胃泌素组,培养液中Gas-17终浓度为1~1000 nm0 1/L;第2组:丙谷胺(PGL)组,培养液中PGL终浓度为0.1~10 mmol/L;第3组:17肽胃泌素+丙谷胺组(联合用药组),培养液中Gas-17终浓度为100 nmol/L、PGL终浓度为1~10 mmol/L;以不加药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17肽胃泌素组(培养液中Gas-17终浓度为1~100 nmol/L),丙谷胺组(PGL终浓度为10mmol/L),联合用药组(Gas-17终浓度为100 nmol/L、PGL终浓度为10 mmol/L)及不加药对照组中TFF1和TFF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Gas-17在1~1000 nmol/L时具有明显的促MKN45细胞增殖作用(P<0.05);PGL在1~10 mmol/L时有显著的抑制MKN45细胞增殖作用(P<0.05);Gas-17+PGL组中,PGL(1~10 mmol/L)能阻断并抑制Gas-17对胃癌细胞MKN45的促增殖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Gas-17组中TFF1蛋白表达减弱(P<0.05),而TFF3蛋白表达增强(P<0.05);PGL组中TFF1蛋白表达增强而TFF3蛋白表达减弱;Gas-17+PGL组中,PGL能阻断Gas-17诱导的TFF1蛋白表达下调(P<0.05),阻断Gas-17诱导的TFF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Gas-17可诱导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其受体抑制剂PGL能阻断并抑制这一作用.胃癌细胞株MKN45中有TFF1和TTF3蛋白的表达,Gas-17促进TFF1蛋白表达下调,而促进TFF3蛋白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胃泌素诱导胃癌发生发展的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莹莹;吴会超;穆媛媛;苏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末梢血中EB病毒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模型的建立

    目的 应用EB病毒(EBV)感染末梢血CD5+B细胞,建立体内储存EB病毒的静息B细胞模型.方法 应用磁珠技术分离脐胎血中的CD5+B细胞;从新酶素耐性的Atada-EBV细胞中提取EB病毒对CD5+B细胞进行转染制备CD5+B/EBV细胞;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法检测CD5+B/EBV细胞的病毒免疫表型和基因表型;免疫荧光双重染色BrdU、Ki67和EBNA2检测CD5+B/EBV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5+B/EBV细胞病毒免疫表型CD20、CD80、CD38和CD86表达增强,CD23没有表达;CD5+B/EBV细胞EBNA2和LMP1病毒相关潜伏感染基因显著增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BNA2阳性的CD5+B/EBV细胞可见BrdU阴性细胞.经因子激活CD5+B/EBV后可见Brdu阴性细胞中有Ki67阳性细胞存在,而在EBNA2阳性细胞中可见Ki67阴性细胞,验证CD5+B/EBV细胞中静息B细胞的存在.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CD5+B/EBV细胞具有体内EBV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的特征.

    作者:金在顺;于建渤;郭素芬;李志强;安锦丹;王莹;宋华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靶向RNA干扰HOXA7对U93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运用RNA干扰技术抑制HOXA7表达,研究其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增殖、凋亡的影响,为白血病基因治疗寻找新靶点.方法 实验分3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构建靶向HOXA7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载体并转染U937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HOXA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24、48、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实验组HOXA7表达明显受抑制,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率分别为:(47.314±7.394)%和(52.371±9.258)%;MTT结果显示:实验组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062±5.086)%、(30.052±4.016)%、(52.617±9.292)%,与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流式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24.677±4.16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HOXA7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抑制HOXA7表达后,能有效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HOXA7有望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尹宝慧;贾秀红;李建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肋骨软骨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

    目的 分析肋骨软骨肉瘤的X线、CT及MR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整理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肋骨软骨肉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局部骨X线、CT和MR检查,其中5例经CT增强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13例患者均为普通型中、高分化软骨肉瘤,10例发生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2例位于肋骨头,1例发生于肋骨中段.病灶<5cm4例,≥5~10cm8例,>10cm 1例.所有病变均可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和点状、环状钙化.结论 肋骨软骨肉瘤在X线及CT上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和斑片状、弧形钙化,CT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明显,MRI对于显示软组织肿块的侵犯范围具有优势.

    作者:翁磊;钱占华;宫丽华;白荣杰;程晓光;顾翔;屈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源性AKT1增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机制

    目的 探讨AKT1基因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针对AKT1基因,设计并构建shRNA质粒和真核表达质粒,双向调节SKOV3细胞中AKT1的表达,运用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转染效率.运用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Matrigel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检测与细胞运动侵袭相关分子CXCR4、VEGF、MMP-2、MMP-9和uPA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AKT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F-1α-AKT1和靶向抑制AKT1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pRNAT-AKT1.转染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后,能有效调控p-AKT表达.参照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外源性AKT1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CXCR4、VEGF、MMP-2和uPA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shRNA靶向抑制AKT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CXCR4、VEGF、MMP-2和uPA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AKT1可能通过调控CXCR4、VEGF、MMP-2和uPA的转录水平来影响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

    作者:张海燕;孙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脉注射液在食管癌放疗增敏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参脉注射液在食管癌放疗过程中的增敏作用.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单纯放疗组(对照组)、放疗+参脉组(治疗组),治疗组放疗同时应用参脉注射液60 m1+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续使用4周.结果 在放疗剂量达60 Gy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6%,单纯放疗组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的安全性、肿瘤抑制率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参麦注射液,可以起到放疗增敏,提高疗效的作用.

    作者:李东辉;宁亚莉;王海鹏;余敏;李晶;姚淑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