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管癌中MDM2和PTE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侯鑫;秦叔逵;欧玉荣;李玉梅;汪蕊;钱秀娟;侯悦悦;吴穷

关键词:胆管癌, Mdm2, PTEN
摘要:目的 探讨MDM2和PTEN在胆管癌(bile duct carcinoma,BDC)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42例胆管癌、22例癌旁组织中MDM2、PTEN的表达.结果 MDM2在BDC组织中阳性率为3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分化程度差、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MDM2表达显著增高(P<0.05).PTEN在BDC组织中表达率为31.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2.73%(x2=10.168,P<0.05).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TE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TEN蛋白表达在BDC组织中呈显著负相关(rs=-0.313,JP<0.05).结论 MDM2与胆管癌进展相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胆管癌预后的指标.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集落刺激因子-1及其受体对乳腺癌荷瘤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CSF-1及其受体对乳腺癌荷瘤鼠肿瘤体积以及对其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和脾的影响.方法 将4T1细胞(1×107/只)重悬于PBS液接种于Balb/c小鼠左腋皮下,建立荷乳腺癌小鼠模型为实验组,同时培养相同条件的对照组.检测成瘤率,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并绘制成图;成瘤后为实验组小鼠注射CSF-l及其受体,观察一段时间后同时处死两组小鼠,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鼠脾脏中CSF-1的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小鼠的肿瘤、脾脏、骨髓中细胞的增殖功能.结果 4T1细胞接种后小鼠的成瘤率为100%,成瘤潜伏期平均为7~10天;实验组小鼠瘤体的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RT-PCR的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脾脏CSF-1的mRNA的表达量上升;MTT结果表明,CSF-1作用之后的实验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增殖活性升高,发挥了强大的免疫抑制功能,促进肿瘤的增长;增殖活跃的骨髓和脾细胞呈现免疫抑制表型.结论 CSF-1及其受体对乳腺癌荷瘤鼠肿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作者:郝娜;李盈盈;李宁;张为;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杨玉姣;郑慧琳;王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ER2阳性型乳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曲妥珠单抗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度表达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在全身性控制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长的同时,脑转移瘤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脑转移是造成HER2阳性型乳腺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具有临床挑战性的因素——常常是在颅外疾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本文对HER2阳性型乳腺癌脑转移的早期检测和预防的价值,靶向治疗的进展及新靶向药物的开发情况加以总结.

    作者:周霞;杜向慧;裘国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膀胱尿路上皮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iR-20a的表达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microRNA的可行性,分析miR-20a在膀胱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联性.方法 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0例新鲜膀胱癌组织和对应的石蜡包埋组织中miR-20a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年度间181例石蜡包埋膀胱癌组织中miR-20a基因的表达,并与患者术后复发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石蜡包埋膀胱癌组织与新鲜冷冻组织中miR-20a的表达密切相关(r=0.792,P<0.001);不同年度间石蜡组织的miR-20a表达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0a表达量与肿瘤临床特征明显相关,高表达患者其术后复发明显增高(P<0.05).结论 石蜡包埋膀胱癌组织与新鲜冷冻组织中miR-20a的表达有一致性,用石蜡组织提取microRNA是可行的,膀胱癌细胞中miR-20a的作用与其表达量相关,高表达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作者:任海林;李晓娜;陈国俊;索吉明;孙岩;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9例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多西他赛单药一线化疗组42例,治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1;培美曲塞单药一线化疗组47例,治疗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以上方案均为21天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结果 多西他赛组和培美曲塞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分别为19.0%和25.5%、61.9%和63.8%、3.0月和3.6、8.5和9月、31.0%和38.3%,两组RR、DCR、TTP、MST、1年生存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贫血、粒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低于多西他赛组(P<0.05).ECOG评分、肿瘤分期、TTP和有效率是影响老年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吸烟状态均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 多西他赛与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相近,但培美曲塞单药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

    作者:郑积华;张为民;谢波;林金容;周娟;徐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EphA2-ephrinA1、 CD105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EphA2及配体ephrinA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脑星形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及15例正常脑组织中EphA2、ephrinA1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105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EphA2(51/55)、CD 105-MVD(34.26±1 2.61)在星形细胞瘤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越高,EphA2及CD 105-MVD蛋白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ephrinA1则具有相反的趋势,随星形细胞瘤级别越低ephrinA1表达越高.EphA2表达与CD105-MVD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5),ephrinA1表达与CD105-MVD呈显著负相关(r=-0.772,P<0.05),EphA2的表达与ephrinA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12,P<0.05).EphA2、CD105-MVD和ephrinA1均是重要的星形细胞瘤预后相关风险因子.EphA2、CD105-MVD阳性ephrinA1阴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较三者均阳性或三者均阴性或EphA2、CD105-MVD阴性ephrinA1阳性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 EphA2及CD 105-MVD在星形细胞瘤中特异性高表达、ephrinA1特异性低表达与星形细胞瘤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phA2和ephrinA1有望成为脑星形细胞瘤诊断和特异性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新靶点.

    作者:刘力强;方艳伟;瓮杰慧;邱文娜;耿少梅;焦保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诱导肺腺癌A549/DTX细胞株的建立及耐药机制分析

    目的 建立人肺腺癌细胞A549多西他赛(DTX)耐药细胞株,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逐步增加多西他赛浓度、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人肺癌A549/DTX体外耐药细胞模型;MTT法检测A549/DTX的耐药特性;流式细胞仪比较多西他赛对耐药细胞株A549/DTX及亲本细胞株A549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多西他赛作用后两种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Bax表达差异.结果 MTT显示A549/DTX的多西他赛耐药指数为18.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经12.5、25、50 μg/L多西他赛作用24 h后,A549/DTX的细胞凋亡率为(6.2±4.1)%、(13.6±2.7)%、(20.5±5.1)%,A549细胞凋亡率为(15.7±3.5)%、(28.5±2.9)%和(33.1±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显示,与A549相比,A549/DTX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ax蛋白明显降低(P<0.01).结论 逐步增加浓度、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了稳定、耐药性较高的A549/DTX细胞株,并认为凋亡受抑是A549/DTX的耐药机制之一,与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相关.

    作者:刘晓冬;常青;赵秀芳;于航;侯毅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直肠腺癌组织中microRNA差异表达谱分析

    目的 研究直肠癌及正常直肠黏膜中微小RNA(miRNA)表达谱差异,寻找并验证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方法 提取3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对应远端正常直肠黏膜中的miRNA,采用微阵列芯片分析,获得直肠癌miRNA表达谱.另取15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对其中具有表达差异的hsa-miR-187*和hsa-miR-224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70个直肠癌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其中33个表达上调,37个表达下调.其中肿瘤/正常倍数小于0.5的有22个,肿瘤/正常倍数大于4的有17个.在另外15对验证样本中证实hsa-miR-187*在直肠癌中表达下调(P<0.001),hsa-miR-224表达上调(P<0.001).结论 直肠癌和正常直肠黏膜相比有其特异的miRNA表达谱,miRNA在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丽静;赵增仁;张志勇;贺新奇;樊智彬;刘博;徐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在预测复发转移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探讨miR-155表达在预测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4例结肠癌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每两月检测一次血清CEA.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P<0.05);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与术前血清CE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与术后CEA水平再次增高的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l);复发转移组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为6.06±3.73倍,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3.62±2.55倍(P<0.05);术后血清CEA水平再次增高的时间与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显著上调,联合检测结肠癌组织中miR-155表达与术前术后血清CEA水平可以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尤其在预测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少军;汪晶晶;江华;曹红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赭曲霉毒素A对体外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目的 探讨赭曲霉毒素A (OTA)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微核试验观察不同浓度OTA(5、10、20 μmol/L)处理24 h时对GES-1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情况.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观察不同剂量OTA作用后GES-1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情况.结果 微核试验结果显示10和20 μmol/L OTA处理后,GES-1细胞微核率分别为(2.90±0.54)%和(3.84±1.06)%,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1.23±0.27)%,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OTA处理可以明显增加GES-1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其中5、10、20 μmol/L OTA处理后GES-1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分别为14%、20%和24%,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4%.结论 OTA处理可以增加GES-1细胞微核的形成,诱导GES-1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

    作者:崔晋峰;吴莎;刘静;王媛;张祥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奥曲肽对多烯紫杉醇耐药肿瘤细胞DU145的增敏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奥曲肽(Octreotide,OCT)对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耐药前列腺癌细胞DU145药物敏感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DTX、OCT及OCT (100nM)与各浓度DTX联合应用对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后续实验分四组:对照组、OCT组、DTX/OCT组及DTX组;RT-PCR检测各组VEGFA、Caspase9、Caspase 3及ATP-binding cassette,sub-family B (MDR/TAP),member l (ABCB1)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DTX/OCT联合用药抑制率为(55.70±0.08)%,高于单独用药组DTX组(26.23±0.03)%和OCT组(24.77±0.04)%,P均<0.01.OCT增强DU145细胞株对DTX的药物敏感度,DU145对DTX的IC50明显降低[(24.55±0.36)vs.(11.85±0.25) nM,P<0.01].联合用药组Caspase9(P< 0.01)、Caspase3 (P< 0.05)表达增加,VEGFA表达下降(P<0.01),ABCB1的表达无变化.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结论 OCT增强DU145细胞株对DTX的药物敏感度,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这可能与Caspase9、Caspase3表达上调而VEGFA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甄明慧;冯国清;杜英;李付光;龚光明;张博;朱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体DC/CIK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自体DC/CIK联合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Ⅳ期老年(65~85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经一线含铂两药方案化疗4周期后,疗效达到稳定或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组)给予厄洛替尼及自体DC/CIK生物免疫治疗,另一组(单药组)给予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每月复查评估近期疗效、无肿瘤进展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是85.7%和71.4%(x2=8.75,P=0.015).无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5.23月、3.57月(P=0.017).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P=0.001,P=0.008),联合组更为显著(P=0.033).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及腹泻,但均能耐受,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自体DC/CIK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及延长生存期.

    作者:何志惠;洪涛;苏群豪;曾江正;桑圣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扶正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各种治疗手段在防治肿瘤复发与转移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但是恶性肿瘤总体生存期延长并不显著.中医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针对恶性肿瘤发病及病机特点提出的扶正培本治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法则.扶正培本法包括扶正培本单药和扶正培本复方,由于中药组方的灵活性和成分的复杂性,其抗肿瘤效应可能是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现代研究表明,中医扶正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能力、调节肿瘤细胞外基质平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阻止基因突变等多种作用.本文就近来年关于扶正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研究进行总结.

    作者:李枋霏;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靶向RNA干扰HOXA7对U93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运用RNA干扰技术抑制HOXA7表达,研究其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增殖、凋亡的影响,为白血病基因治疗寻找新靶点.方法 实验分3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构建靶向HOXA7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载体并转染U937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HOXA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24、48、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实验组HOXA7表达明显受抑制,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率分别为:(47.314±7.394)%和(52.371±9.258)%;MTT结果显示:实验组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062±5.086)%、(30.052±4.016)%、(52.617±9.292)%,与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流式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24.677±4.16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HOXA7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抑制HOXA7表达后,能有效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HOXA7有望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尹宝慧;贾秀红;李建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癌中SPARC和TGFβ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SPARC和TGFβ1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SPARC mRNA和TGFβ1 mRNA在71例肺癌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SPARC mRNA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在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间质纤维细胞中,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2)TGFβ1 mRNA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3)SPARC mRNA和TGFβ1 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56,P=0.002).结论 肺癌组织中SPARC的高表达可以抑制肺癌的进展,而TGFβ1的高表达可促进肺癌的进展,并参与肺癌的转移过程.此二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英娟;汤建华;张志林;张志华;张秀珑;冯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膜后非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的CT影像特点

    0 引言腹膜后非功能性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肿瘤,无神经内分泌功能,多以腹部肿块起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体征无特异性,与其他腹膜后少见原发肿瘤不易鉴别,术前诊断困难.CT检查对于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CT中腹膜后非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效率.

    作者:陈长春;郭小芳;袁子龙;周俊芬;苏佳佳;刘玉林;陈宪;付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胆管癌中MDM2和PTE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MDM2和PTEN在胆管癌(bile duct carcinoma,BDC)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42例胆管癌、22例癌旁组织中MDM2、PTEN的表达.结果 MDM2在BDC组织中阳性率为3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分化程度差、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MDM2表达显著增高(P<0.05).PTEN在BDC组织中表达率为31.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2.73%(x2=10.168,P<0.05).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TE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TEN蛋白表达在BDC组织中呈显著负相关(rs=-0.313,JP<0.05).结论 MDM2与胆管癌进展相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胆管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侯鑫;秦叔逵;欧玉荣;李玉梅;汪蕊;钱秀娟;侯悦悦;吴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神经降压素受体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神经降压素受体1 (NTR1)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以及NTR1在ID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病理诊断为DCIS的样本60例,并随机抽样128例诊断为IDC的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样本中NTR1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NTR1阳性着色部位为细胞质,在IDC和DCI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 (91/128)和53.3% (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中NTR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物大径、淋巴结状态相关(P<0.05),且LNTR1阳性表达患者比阴性表达患者复发率高(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IDC中NTR1阳性表达对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TR1阳性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TR1在IDC中表达明显高于DCIS,提示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NTR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患者预后差,因此可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田晓琦;牛昀;张同先;田素文;张巍;吕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为主与奥沙利铂为主一线治疗晚期Lauren分型胃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以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方案与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在Lauren分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11例晚期胃癌患者,对有随访结果的199例进行Lauren分型,其中肠型88例,弥漫型105例,混合型6例.一线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方案的109例,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的54例,其他化疗方案36例.中位可评价周期数为4周期,且疗效可评价.结果 在肠型组中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26.7%,疾病控制率(DCR)为86.7%,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4.50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5.67月;在肠型组中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5.0%,疾病控制率(DCR)为85.0%,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6.33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1.50月.在弥漫型组中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8.9%,疾病控制率(DCR)为67.9%,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2.53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23月;在弥漫型组中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0.7%,疾病控制率(DCR)为67.9%,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ES)为3.57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23月.因混合型病例较少,故未列入统计之列.结论 弥漫型胃癌较肠型胃癌的预后差.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方案和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在胃癌Lauren分型的肠型和弥漫型中ORR、DCR、mPFS以及mOS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毛志远;郭晓川;张婷婷;苏丹;王李杰;白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归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参归丸的抑瘤作用及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参归丸组、参归丸加顺铂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有效体重变化;检测各给药组的抑瘤率、q值、肿瘤指数、肝脏、脾脏、胸腺、肾脏的器官指数.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ELISA检测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 α)的浓度,血生化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 参归丸组和联合组的一般状况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各治疗组的瘤体质量皆小于模型组的瘤体质量(P<0.05),联合组的抑瘤率高于单用参归丸或顺铂组的抑瘤率,联合用药疗效具有相加效应;参归丸组有效体重增加、脾脏和胸腺指数高于顺铂组(P< 0.05);参归丸组和联合组血清HIF1α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顺铂组血清LDH活性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 参归丸具有抑瘤作用和对顺铂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降低小鼠血清中HIF1α浓度和LDH活性有关.

    作者:刘永琦;闫德祺;李应东;李豆;李静雅;蔺兴遥;伍志伟;颜春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末梢血中EB病毒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模型的建立

    目的 应用EB病毒(EBV)感染末梢血CD5+B细胞,建立体内储存EB病毒的静息B细胞模型.方法 应用磁珠技术分离脐胎血中的CD5+B细胞;从新酶素耐性的Atada-EBV细胞中提取EB病毒对CD5+B细胞进行转染制备CD5+B/EBV细胞;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法检测CD5+B/EBV细胞的病毒免疫表型和基因表型;免疫荧光双重染色BrdU、Ki67和EBNA2检测CD5+B/EBV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5+B/EBV细胞病毒免疫表型CD20、CD80、CD38和CD86表达增强,CD23没有表达;CD5+B/EBV细胞EBNA2和LMP1病毒相关潜伏感染基因显著增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BNA2阳性的CD5+B/EBV细胞可见BrdU阴性细胞.经因子激活CD5+B/EBV后可见Brdu阴性细胞中有Ki67阳性细胞存在,而在EBNA2阳性细胞中可见Ki67阴性细胞,验证CD5+B/EBV细胞中静息B细胞的存在.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CD5+B/EBV细胞具有体内EBV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的特征.

    作者:金在顺;于建渤;郭素芬;李志强;安锦丹;王莹;宋华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