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与组织中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李锋;翟勇平;尤向辉;任军

关键词: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使核糖核酸,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循环肿瘤细胞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的表达,评价其作为循环乳腺癌细胞标志的可能性;结合相应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的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探讨其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以RT-PCR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25例良性乳腺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EGFR mRNA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外周静脉血中EGFR mRNA检出率(32.5%)与健康人组(0)和良性乳腺病患者组(0)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到乳腺癌患者相应肿瘤组织中有25例(62.5%)EGFR蛋白阳性,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级别高的患者其相应外周血EGFR mRNA的检出率也高.EGFR mRNA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ER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PR和HER-2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GFR mRNA有望成为检测循环乳腺癌细胞的有效方法.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T-PCR法检测外周血EGFR mRNA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益于乳腺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疗效的监测.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以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癌肠道转移1例

    0 引言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远处转移主要发生于腹膜以及肝脏,胃癌肠道转移并不多见[1].Jang等[2]研究了996例胃癌患者,其中23例(2.3%)患者出现肠道转移.从发现原发性胃癌到发现胃癌肠道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6个月,也有个别病例胃癌术后10年发生肠道转移.我院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马向涛;余力伟;付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Runx3基因甲基化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肿瘤周围粘膜组织中Runx3 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的表达(0.5971±0.1013)较肿瘤周围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0.8297±0.2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粘膜组织中未发现有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80例胃癌组织中有43例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胃癌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胃癌标本中Runx3mRNA的表达与其病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在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标本中Runx3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李华;李勇;范立侨;赵雪峰;宋振川;赵群;王力利;焦志凯;刘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肺癌组织细胞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转录表达

    目的 探讨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HIT mRNA在肺癌组织、肺癌旁组织与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前后A549细胞株中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FHIT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FHIT mRNA在肺癌旁组织中全部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48.89%(22/45),且表达量低于正常肺组织(t=-15.851,P<0.001),但在不同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恶性程度、肿瘤分类的差异无显著性;FHIT基因启动子在肺癌组织中发生甲基化的频率为40%(18/45)、在癌旁组织中频率8.7%(2/23)(x2=7.184,P<0.01),18份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肺癌标本中,10份同时伴有mRNA表达缺失.结论 在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明显升高,其表达缺失或下调,提示FHIT启动子甲基化可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余宗涛;袁亚莉;张吉才;高琼;王元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肝脾动脉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脾动脉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的临床价值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肝动脉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脾栓塞(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37例,观察术后瘤体缩小程度和脾亢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肝癌瘤体缩小有效率为70.3%;治疗后两周,脾亢缓解有效率为89.2%;治疗后1月,脾亢缓解有效率为78.4%,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成刚;冉凤鸣;冯晓波;陈宪;李子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凝血酶诱导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的实验

    目的 探讨凝血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凝血酶对A549细胞分泌VEGF的浓度以及水蛭素对其阻断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凝血酶受体PAR-1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凝血酶在0.5~3 U/ml的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地增加VEGF的分泌,而<0.5 U/ml时这种促进作用则不明显,水蛭素能够完全阻断凝血酶的这种促进作用.PAR-1在A549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的胎肺细胞(KMB-17)中并不表达.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凝血酶能有效地促进A549细胞VEGF的分泌,而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PAR-1受体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盛兰;王熙才;伍治平;金从国;陈晓群;蒋永新;谷玉兰;陈艳;周永春;腾毅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紫杉醇(TAT)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CF/5-Fu)及顺铂(DDP)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41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TAT与CF/5-Fu及DDP联合化疗:TAT75mg/m2,静滴1h,d1;CF100mg,静滴2h,d1~5;5-Fu500mg/,2,22h微泵持续静滴,d1~5;DDP25mg/m22,静滴,d1~3.28天为一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3例,有效率61.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5个月,中位生存期10.6个月,1年生存率41.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和周围神经炎.结论 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缓解率高,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钱俐;茅国新;沈浮;李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Galectin-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 比较Galectin-3(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早期病变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329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al-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微癌及甲状腺乳头状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77.8%,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30.9%)、腺瘤(43.7%)及甲状腺炎(16.1%).结论 甲状腺Gal-3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微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Gal-3检测使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病变易于发现.

    作者:吴文君;许岚;朱圣炜;刘晓;孙荣超;杨树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类肝素酶在肿瘤血管发生及转移中的调节功能和临床意义

    1 前言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eg lycans,HSPGs)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物质.HSPG基础结构由几条线型类肝素酶(HS)链共价连接形成的蛋白核心组成.

    作者:顾昱;周海波;尹宜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卡培他滨对综合治疗失败的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对综合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6例病人按照希罗达+基础治疗的方案实施治疗.希罗达2 500mg/(m2·d),每日2次餐后半小时口服、连服2周,休息1周,第4周重复上周期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病情进展停药.基础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治疗、癌痛治疗、贫血治疗、骨转移治疗等.结果 全部病人均完成6个周期以上化疗.CR 2例,PR 15例,SD 11例,PD 8例,有效率47.2%,疾病控制率7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5%.主要的毒副反应为可逆性的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结论 对于综合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选择单药希罗达化疗仍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案,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及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刚;姚杰;王洋;李鸣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31Ⅰ标记抗CD20单克隆抗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

    目的 探讨131I-anti-CD20McAb经瘤内注射后在荷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移植瘤裸鼠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方法 131I标记物的标记采用IODO-GEN碘化标记;注射标记物后第1、3、7、15天将荷瘤裸鼠SPECT显像后活杀,定标器测量并计算瘤、血等12种器官或组织的%ID/g值,根据MIRD委员会推荐的公式计算肿瘤累积吸收剂量.结果 131I-anti-CD20McAb瘤内注射组的SPECT显像结果优于腹腔注射组和131I-IgG瘤内注射组,该组肿瘤%ID/g值在给药后第1、3和7天分别为后两组的1.4~17倍和1.7~3.7倍,肿瘤累及吸收剂量在给药后第3、7和15天分别为后两组的1.5~2.5倍和6.0~12.6倍.结论 131I-anti-CD20McAb经瘤内途径给药可以使肿瘤获得高的放射性药物摄取率,为下一步运用该途径进行放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左强;张军一;陈锦章;罗荣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下颌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

    0 引言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十分少见,一般发生于四肢,罕见于颌骨[1].我们于2005年发现1例下颌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延祥;郝秀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壁外韧带样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病例:患者,男,70岁.患者于半年前在当地卫生所注射流感疫苗后右上臂注射部位可触及0.5 cm×0.5 cm大小结节,质硬,无压痛,未予特殊治疗,肿块逐渐增大,来院求治.

    作者:赵海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诊治

    0 引言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罕见,我们连续诊治2例,并行外科手术治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吴红兵;王志维;吴智勇;邓宏平;程栋梁;夏军;丁良儒;鲁世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进化中保守的凋亡抑制因子Bax inhibitor-1

    0 引言1998年,在酵母中功能性筛查能抑制由鼠Bax诱导的凋亡蛋白时发现了BI-1,经同源性分析,发现其就是1994年克隆到的睾丸增强基因转录本(Testis Enhanced Gene Transcript,TEGT).

    作者:张美红;周克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锯齿状腺瘤研究进展

    0 引言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是近年逐渐被认识的一种独特的大肠肿瘤,2000年WHO已正式将其作为单独的疾病类型列入结直肠肿瘤中.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所致急性食管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急性食管损伤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02年8月~2005年10月,76例NSCLC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三维适形计划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食管损伤.结果 76例NSCLC中,共发生急性食管炎27例,Ⅰ级15例、Ⅱ级6例、Ⅲ级6例.相关分析显示与急性食管炎相关的因素有食管V50、食管所受平均剂量、同期化疗.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化疗、食管V50(OR值分别为3.193,1.034).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时放射所致急性食管损伤与放化疗同期进行和食管V50明显相关.

    作者:李高峰;吴德华;李桂生;陈龙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血管新生及侵袭转移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值.结果 HIF-1α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癌旁(16.1%)和正常肝组织的(8.3%)(P=0.001);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显著高于癌旁(59.4%)和正常肝组织(41.7%)(P=0.044);肝细胞癌组织中MVD值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01).HIF-1α蛋白表达与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有无肝内或淋巴结转移及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有关(P<0.05).HIF-1α与VEGF表达有关(P=0.005);HIF-1α与VEGF共同表达阳性组的MVD值显著高于共同表达阴性组MVD值(P=0.001).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血管新生,从而促使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作者:吴晓慧;王顺祥;李建坤;彭利;张萌;肖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天花粉蛋白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天花粉蛋白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天花粉蛋白分别处理HeLa细胞24~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圆缩,染色体凝聚等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直方图上亦出现特征性的亚二倍体峰,随着天花粉蛋白浓度的增加,bax基因的表达增加而bcl-2的表达减少.结论 天花粉蛋白对HeLa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凋亡,bcl-2蛋白的减少与bax蛋白表达增多可能是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益玲;黄利鸣;胡火军;黎家华;张兆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与组织中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的表达,评价其作为循环乳腺癌细胞标志的可能性;结合相应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的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探讨其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以RT-PCR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25例良性乳腺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EGFR mRNA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外周静脉血中EGFR mRNA检出率(32.5%)与健康人组(0)和良性乳腺病患者组(0)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到乳腺癌患者相应肿瘤组织中有25例(62.5%)EGFR蛋白阳性,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级别高的患者其相应外周血EGFR mRNA的检出率也高.EGFR mRNA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ER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PR和HER-2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GFR mRNA有望成为检测循环乳腺癌细胞的有效方法.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T-PCR法检测外周血EGFR mRNA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益于乳腺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疗效的监测.

    作者:李锋;翟勇平;尤向辉;任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CD105、MMP-2和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中CD105、MMP-2和MMP-9的表达及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05、MMP-2和MMP-9在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1)CD105标记的肿瘤内MVD均值为9.70±2.34,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P<0.05),复发组MVD值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2)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7.37%,其表达与复发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X线分型无关(P>0.05).(3)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0.53%,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X线分型和复发有关(P<0.01).(4)MMP-2、MMP-9阳性组的MVD值分别高于相应的阴性组(P<0.01).结论 CD105标记的MVD值和MMP-2、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MMP-2、MMP-9过表达与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作者:蔡颖;冯一中;张熔熔;施启丰;唐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