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小细胞肺癌(SCLC)由于生物学特性和其他组织学类型不同,无论局限期和广泛期均应及时进行化学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T细胞功能的改变和NK细胞活性的减弱[1].为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本文测定了其化疗前后的相关免疫指标并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以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1~2003年手术治疗的45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EGFR、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P<0.05)和Duke's分期(P<0.05)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P<0.05)、Duke's分期(P<0.05)及分化程度(P<0.01)均有关,且两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6466,P<0.01).结论 EGFR、E-cadher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恶性行为相关,可作为大肠癌的预后判断的指标.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EGFR表达增加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大肠癌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大肠黏膜(NM)、27例大肠腺瘤(Ad)、81例大肠癌(CC)中MMP-7的表达.结果从NM到Ad 到CC,MMP-7、TIMP-1的表达逐渐增高、增强,MMP-7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别(P<0.01). MMP-7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黏液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年龄低于60岁的大肠癌患者MMP-7表达显著强于60及60岁以上者.结论 MMP-7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作为大肠癌的预测及预后评估因子.阻断MMP-7的表达和活性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转移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人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应用RT-PCR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人食管癌细胞株VEGF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0.9%,VEGF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行为有关.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不均,血管密集区主要集中在癌灶边缘;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VD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食管癌组织的VEGFmRNA表达比癌旁组织增高,以VEGF189、VEGF165和VEGF121三种亚型为主.结论 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该现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情况及微血管形成能力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0 引言乳腺癌是目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化学治疗对于晚期乳腺癌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新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与表阿霉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1].我科于2001~2004年用紫杉醇配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病人共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林酸、尼美舒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COX-2、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细胞培养,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舒林酸、尼美舒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COX-2、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舒林酸、尼美舒利可以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并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作用48h后尼美舒利100、200μmol/L组,舒林酸0.6、1.2mmol/L组COX-2、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COX-2、NF-κB之间正相关(P<0.05).结论舒林酸、尼美舒利可以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NF-κB, COX-2的蛋白表达在二者抑制肿瘤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0 引言放射治疗是鼻咽癌常用的治疗方法,鼻咽癌放疗后常出现原发灶的复发、早期转移以及放射性损伤,如何进行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有文献报道18F-FDG PET显像能准确诊断早期复发、脑放射损伤,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的非常重要的监测手段[1].笔者分析15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18F-FDG PET显像、CT和MRI的结果,显示了18F-FDG PET显像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时相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细胞24~96小时,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当抗孕激素米非司酮浓度≥5μmol/L作用癌细胞36小时,G1期细胞比率明显上升,S期细胞比率(SPF)降低(P<0.05);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和p16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抗孕激素米非司酮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使HHUA细胞阻滞于G1期,抑制癌细胞增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0 引言晚期卵巢癌无良好的治疗方法,预后差,五年存活率低,仅为15%~20%[1].它与乳腺癌有某些相似的特征,能表达性激素受体,对性激素治疗中度敏感.三苯氧胺是一种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非激素类抗雌激素制剂,主要用于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2-4].大量研究证实,三苯氧胺不仅可作为遗传性卵巢癌的化学预防剂,对化疗耐药的晚期卵巢癌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5-7].本文综述了三苯氧胺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与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化疗过程中对化疗疗效、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化疗(G+C)组30例和化疗(C)组3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毒副反应.结果结果 G +C和C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6%和40%(P>0.05),无显著统计差异;而两组间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50%和68%,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0%和72%,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化疗过程中加用谷氨酰胺可减少化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腹泻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病人经济负担,临床可选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EBV感染与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5例鼻咽癌患者EBV感染状况和细胞免疫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下降,NK、CI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BV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有明显差异(P<0.01),而NK细胞、CI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BV感染进一步抑制NP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监测EBV感染状况和细胞免疫水平,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2例,观察其近期临床效果,分析颈淋巴结转移和放疗对皮瓣的影响.结果应用该皮瓣修复12例,11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其中5例切除原发灶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6例接受术后放疗,无皮瓣坏死,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距离近、操作方便、切口隐蔽、厚薄适中、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选择.术后常规剂量放疗不影响皮瓣成活,选择好适应症,不影响肿瘤手术治疗的彻底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肺癌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癌肉瘤主要症状为咳嗽、胸痛、血丝痰等,X 线示以周围型居多,还可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镜下见癌与肉瘤成分共存,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1年生存率64.4%,5年生存率26.7%.结论肺癌肉瘤临床特征与肺癌不易区别,预后较肺癌好,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0 引言类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大多数发生于消化道, 以阑尾多. 卵巢类癌生长缓慢、恶性度较低, 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 本院近期收治卵巢类癌1例, 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0 引言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基因组的功能.蛋白质是基因功能表达的执行体,要了解基因的全部信息,就必须对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作深入的研究.由此,蛋白质组这一全新概念应运而生.蛋白质组(proteome)指的是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蛋白质[1].而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在特定时间、环境下某个细胞/组织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提供了关于蛋白质的丰度、位、化学修饰以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许多信息[2,3].其目的在于发现新的早期检测标记、治疗性分子靶标及对临床疗效和毒理性做出评价[4].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在肿瘤蛋白质组中的应用略做介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125I偶联VEGF反义寡核苷酸(125I-ASODN)对膀胱癌细胞VEGF表达的抑制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125I-ASODN对膀胱癌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并观察条件培养液对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VEGF阳性细胞数为平均89.1/100个细胞,125I-Na处理组为90.3/100个细胞,ASODN组为10.3/100个细胞,125I-ASODN组为4.3/100个细胞,125I-ASODN组和ASODN组与对照组及125I-N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25I-Na处理组、ASODN组、125I-ASODN组D值分别为0.398±0.031,0.387±0.010,0.298±0.013和0.148±0.011,125I-ASODN组和ASODN组D值与对照组及125I-N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125I-ASODN 能够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VEGF表达,可作为临床抗血管生成治疗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赫赛汀(Herceptin)对鼻咽癌细胞株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HER-2/neu基因表达;采用3H-TdR细胞掺入法测定Herceptin对鼻咽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用荷瘤裸鼠模型观察Herceptin对鼻咽癌细胞株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 HER-2/neu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有过表达; Herceptin可抑制HER-2/neu基因过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Z 3H-TdR掺入和影响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结论 Herceptin可抑制CNE-2Z细胞株体外3H-TdR掺入,并影响CNE-2Z细胞株体内的生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0 引言新近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基因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其缘由为破坏供养肿瘤的毛细血管可导致其灌注区大量肿瘤细胞缺血坏死.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高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而在正常组织内不表达,故KDR可作为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本研究从肿瘤的血管治疗出发,探讨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高效构建方法,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