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0岁以下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预后

侯恩存

关键词:肺癌, 手术, 预后
摘要:肺癌较多发生在40岁以后,随着肺癌发病人群的不断年轻化,4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不断增加.有报告指出,40岁以前发生的肺癌比40岁以后的预后凶险,而另一些报告则提示年轻肺癌患者预后并不比年老患者差,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手术后40岁上下的肺癌患者疗效是否有显著差别.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Fhit蛋白表达丢失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Fhit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食管癌Fhit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癌组织Fhit表达为23/53例(43.4%),而癌旁非肿瘤粘膜为47/53例(88.7%),相差有非常显著性(P<0.001).Fhit蛋白表达癌在癌组织学分级中的分布为Ⅰ级癌55.6% (5/9),Ⅱ级癌40.6%(13/32),Ⅲ级癌41.7%(5/12),相差无显著性(P>0.05).Fhit蛋白表达癌在临床分期中的分布为Ⅰ期癌77.8%(7/9),Ⅱ期癌42.9%(15/35),Ⅲ期癌11.1%(1/9),相差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Fhit表达状况可能与食管癌的侵犯和转移相关.

    作者:赵坡;吕亚莉;钟梅;李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神经内分泌(NE)分化状况、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13例NSCLC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和嗜铬素A(CgA)的表达.结果 NSCLC中NSE、SYN、CgA的阳性率分别为53.10%、26.55%、6.19%,NSE与SYN联合检测,其阳性率为21.24%.3种NE标记物在不同组织学类型NSCLC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SYN阳性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NSE与SYN、SYN与CgA表达之间显著相关.结论 NSCLC的NE分化与组织学类型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NSE和SYN联用是判断NE分化的较好指标.

    作者:余少平;熊永炎;田素芳;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子宫肉瘤38例的临床及预后因素

    目的分析38例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多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占68%),其次为下腹包块(34.2%)、下腹痛(26.3%)等.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但无特异性.子宫肉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明显关系.

    作者:许红;王中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用蛋白质芯片联合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的肿瘤标志物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联合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53和CA242.方法将血清与蛋白质芯片在37℃反应30min,再依次与反应液、检测液孵育,用生物芯片检测仪读取AFP、铁蛋白和CEA反应点.结果卵巢癌患者的蛋白质芯片检测阳性率为9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疾病对照组.蛋白质芯片的反应强度与血清标本中CA125、CEA、CA153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采用蛋白质芯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肿瘤诊断的灵敏性.

    作者:邓安梅;仲人前;陈孙孝;周晔;孔宪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胃粘膜病变中PCNA、bcl-2表达的关系

    目的研究不同胃粘膜病变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细胞增生、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对3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胃上皮不典型增生(GED)及胃癌(GC)中Hp感染与PCNA、bcl-2表达和DNA含量及倍体进行检测.结果在Hp感染组, 从CAG→IM →GED →GC,PCNA和bcl-2阳性表达率和高表达率均逐渐增高.尤其在IMIII、GEDII-III和肠型GC中,PCNA高表达率分别明显或显著高于IMI-II、GEDI和IMIII、GEDII-III(P<0.05,P<0.01).其DNA含量和倍体分析与PCNA的表达一致.Hp未感染组不同病变中各指标均不显示Hp感染组的变化特点.结论 Hp感染可引起胃上皮细胞增生水平显著增高,凋亡水平明显降低.

    作者:熊永炎;龚玲玲;汪必成;徐慧琴;杨桂芳;曾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晚期食管鳞癌放疗同时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前,放射治疗仍然是食管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食管癌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至今未超过20%.改变放射治疗分割方法及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现阶段临床重要研究目标之一.作者回顾分析1992年7月~1996年1月所收治的84例中晚期食管鳞癌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岩;王建国;喻世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抑癌基因m6p/igf2r的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功能失活或出现基因缺失、突变等异常,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而发生肿瘤.1995年De Souza等人在人肝细胞癌(human 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 HCCS) m6p/igf2r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阳性病例的存留等位基因中检测到m6p/igf2r基因突变,从而提出m6p/igf2r是人肝细胞癌的抑癌基因[1],这一结论在此后对许多其他肿瘤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证实[2-6].

    作者:刘渊;周宏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残胃癌24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0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24例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2.5%,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0.5%和45.8%,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为86.5%、44.2%、32.3%及66.7%、11.1%、0.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外科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手段,亦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涂毅;孙圣荣;姚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凝血及抗凝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凝血及抗凝指标与肝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9例肝癌患者(其中23例术后复查)的部分凝血及抗凝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肝癌合并肝硬化组PT、APTT、TT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延长;肝癌组术前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癌并肝硬化组FIB则显著降低;肝癌患者TF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肝癌患者AT-III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肝癌患者明显存在凝血及抗凝血激活状态,TF和AT-III可作为肝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徐献群;杜艳;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体外观察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周期及DNA合成的影响

    阿司匹林(ASA)作为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代表,长期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近十余年的研究表明:常规服用ASA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对防止家族性结肠息肉癌变,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应用MTT、流式细胞仪和3H-TdR掺入试验等方法,观察ASA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兴;高青;王丕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乳腺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12%~0.5%,占乳腺肉瘤的10%.可发生在18~52岁,国外是17~75岁,平均44岁.现报道1例.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癌中SS、p53、p21基因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中的SS、p53、p21阳性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即用型-抗+Envision微波加热免疫组化法对52例胃癌中的SS、p53、p21表达进行分析.并对52例进行随访.结果胃癌中的SS、p53、p21阳性表达在男女不同阶段均有不同数量的表达.结论 SS、p53、p21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筛选,癌前病变及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可用于临床对病人进行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作者:耿志坚;童淑兰;杨玲芳;费绍华;丁志宏;黄熙源;殷梅英;叶龙珍;孙宏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联合药物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

    我们通过联合运用羟基喜树碱、顺铂及胞必佳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试图寻找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奈西雅预防肺癌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化学治疗在肺癌综合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肺癌化疗多选用顺铂,而高剂量顺铂的催吐作用极强,往往限制了该药的疗效.本科观察了38例NSCLC病人采用NVB+PDD的化疗方案共116周期,观察奈西雅对顺铂所致消化道反应的预防作用并和恩丹西酮相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何肇晴;冯钊;钟敏钰;李丛喜;程冬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Fas/APO -1基因转染食管癌Eca-109细胞及其表达

    目的通过将Fas/APO -1基因转染食管癌细胞,比较转导前后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运用已构建的Fas/APO -1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入Eca-109细胞,筛选克隆细胞以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法检测Fas/APO -1基因的表达.结果转导株与非转导株均有Fas/APO -1 cDNA的表达,但转导株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转导株.结论 Fas/APO -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处于低表达状态;通过基因转导能有效增强其表达.

    作者:张德海;刘锟;刘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粪便中大肠脱落细胞提取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粪便中脱落细胞提取方法,进一步了解粪便脱落细胞对大肠癌诊断的意义.方法以3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免疫磁珠法及改良的淘洗法提取粪便中的脱落细胞.结果改良的淘洗法与免疫磁珠法对大肠癌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后的粪便中脱落细胞提取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易于推广应用.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范如英;李世荣;吴霞;武子涛;晨智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和p16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研究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6例PTC组织中CD44v6和p16的mRNA表达.结果 PTC组织中CD44v6和p16的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和60.9%,均与PTC侵袭转移相关(P<0.05); CD44v6 mRNA与p16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36,P<0.005).结论 CD44v6和p16基因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TS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S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64例NSCLC 和126例肺结核人群中TSGF进行检测.结果 TSGF的表达率对照组与肺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NSCLC不同阶段、淋巴转移及患者生存期有关(P<0.01).结论 TSGF临床上可作为NSCLC与肺结核鉴别及预测NSCLC生物学行为和疗效检测的参考指标.

    作者:高杰;穆焱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中bcl-2的表达及与EB病毒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与bcl-2蛋白的表达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6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中bcl-2、LMP-1蛋白及EB病毒编码的EBER1/2表达水平.结果 bcl-2 蛋白阳性表达13例(81.3%),均为高表达,其中7例低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均为阳性.EB病毒编码的EBER1/2及LMP-1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特别是低度恶性MALT型B细胞淋巴瘤,与bcl-2蛋白的高表达密切相关,而与EB病毒的感染似乎无相关性.

    作者:唐文台;郭瑞珍;何妙侠;刘华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由基因调控的有序性自杀过程,放射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杨文武;刘元娇;张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