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如英;李世荣;吴霞;武子涛;晨智敏
我科于2001年8月~11月,采用凝血酶配合榄香烯乳剂胸膜腔内注射的方法,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性胸腔积液5例,现报告结果如下.
作者:姜苗;李忠;陈信义;张湘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端粒酶-维持端粒功能的酶,已成为对肿瘤药物研究及开发极有吸引力的靶.人的大多数体细胞端粒酶活性被抑制,且随着细胞的分裂端粒进行性缩短.大多数人的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且它们的端粒相对稳定,导致肿瘤细胞的永生化.理论上如果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被抑制,那么这种细胞将停止增殖.
作者:易铁男;周云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乳腺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12%~0.5%,占乳腺肉瘤的10%.可发生在18~52岁,国外是17~75岁,平均44岁.现报道1例.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功能失活或出现基因缺失、突变等异常,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而发生肿瘤.1995年De Souza等人在人肝细胞癌(human 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 HCCS) m6p/igf2r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阳性病例的存留等位基因中检测到m6p/igf2r基因突变,从而提出m6p/igf2r是人肝细胞癌的抑癌基因[1],这一结论在此后对许多其他肿瘤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证实[2-6].
作者:刘渊;周宏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放射治疗仍然是食管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食管癌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至今未超过20%.改变放射治疗分割方法及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现阶段临床重要研究目标之一.作者回顾分析1992年7月~1996年1月所收治的84例中晚期食管鳞癌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岩;王建国;喻世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膝部骨巨细胞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年来收治的46例膝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除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结果随访5年以上者39例,局部软组织复发2例,骨质复发2例,肺部转移1例.结论彻底切除肿瘤是避免肿瘤复发的关键.应用显微骨移植修复瘤切除后所遗局部骨缺损,具有骨愈合快、成功率高的优点.术前活检要慎行,不列入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陈振光;余国荣;喻爱喜;谭金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参桃软肝丸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分别将参桃软肝丸以30g/kg、20g/kg 和 10g/kg、FT-207 0.2g/kg、生理盐水0.2ml/10g,对腹水型肝癌小鼠灌胃给药.结果各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抑瘤作用,有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结论参桃软肝丸可能是通过抑制瘤细胞增殖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作者:陈林香;戴馨仪;周岱翰;陈雪馨;陈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由基因调控的有序性自杀过程,放射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杨文武;刘元娇;张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S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64例NSCLC 和126例肺结核人群中TSGF进行检测.结果 TSGF的表达率对照组与肺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NSCLC不同阶段、淋巴转移及患者生存期有关(P<0.01).结论 TSGF临床上可作为NSCLC与肺结核鉴别及预测NSCLC生物学行为和疗效检测的参考指标.
作者:高杰;穆焱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将Fas/APO -1基因转染食管癌细胞,比较转导前后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运用已构建的Fas/APO -1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入Eca-109细胞,筛选克隆细胞以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法检测Fas/APO -1基因的表达.结果转导株与非转导株均有Fas/APO -1 cDNA的表达,但转导株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转导株.结论 Fas/APO -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处于低表达状态;通过基因转导能有效增强其表达.
作者:张德海;刘锟;刘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阿司匹林(ASA)作为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代表,长期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近十余年的研究表明:常规服用ASA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对防止家族性结肠息肉癌变,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应用MTT、流式细胞仪和3H-TdR掺入试验等方法,观察ASA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兴;高青;王丕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经胃左动脉热灌注化疗药物对正常胃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其安全性.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手术经胃左动脉插入0.038英寸导管,分别以不同温度灌注化疗药物,取胃组织做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 53℃组出现可恢复性细胞损伤,56℃组出现细胞凋亡及坏死等不可恢复性损伤.结论 53℃组胃壁组织的温度达到了43℃左右的治疗温度,损伤是可恢复性的.56℃以上会造成胃壁正常细胞不可恢复损伤.
作者:李任飞;申宝忠;杨光;刘岩;尚明异;张国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通过联合运用羟基喜树碱、顺铂及胞必佳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试图寻找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梅州籍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中EB病毒与鼻咽癌发病的价值.方法对11个鼻咽癌高癌家系患者的一级亲属成员140人行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与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73例EB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高癌家系成员VCA/IgA阳性57例,阳性率 40.7%;检出鼻咽癌 2例(3.5%,2/57).正常体检人员,VCA/IgA阳性75例,阳性率20.1%,未发现恶性肿瘤(P<0.001).结论在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中EB病毒阳性率明显高发,高滴度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郑志坚;黄国栋;何艳梅;张惠英;赖和英;吴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6例PTC组织中CD44v6和p16的mRNA表达.结果 PTC组织中CD44v6和p16的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和60.9%,均与PTC侵袭转移相关(P<0.05); CD44v6 mRNA与p16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36,P<0.005).结论 CD44v6和p16基因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与胃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胃癌的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慢性疾病史、喜食热、硬等食品、情绪调节差、精神长期压抑等与胃癌发生存在显著正关联.结论胃慢性疾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及某些精神因素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石美森;孙喜文;戴旭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首发腋窝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6例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的恶性转移瘤患者的发病情况、肿块特征、诊断、治疗效果等.结果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的恶性转移瘤患者中(不包括淋巴瘤),常见的分别是乳腺癌、黑色素瘤、肺癌,肿块大小不等、质硬、或与皮肤粘连,如果无广泛转移,采取切除原发瘤及转移瘤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瘤以乳腺癌、黑色素瘤、肺癌多见,应采取综合治疗,预后较差.
作者:胡卫东;汪必成;陈慧莉;杨国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侵袭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2例脑胶质瘤标本,4例垂体腺瘤,5例正常脑组织的VEGF表达水平. 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垂体腺瘤偶有表达,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VEGF表达(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VEGF的表达增高(P<0.01).生存期<3年者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生存期>3年者(P<0.01). 结论 VEGF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等有关,并对其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蔡强;叶应湖;王国安;张华平;胡克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肺癌较多发生在40岁以后,随着肺癌发病人群的不断年轻化,4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不断增加.有报告指出,40岁以前发生的肺癌比40岁以后的预后凶险,而另一些报告则提示年轻肺癌患者预后并不比年老患者差,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手术后40岁上下的肺癌患者疗效是否有显著差别.
作者:侯恩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细胞增殖周期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周期调节失控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细胞增殖周期受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s)调节,CDKs与细胞周期素(cyclins)结合后被活化,促进细胞增殖,CDKs受到其抑制因子(CDKIs)的作用而失活,阻止细胞的分裂.细胞周期素D和CDKIs表达异常均可导致肿瘤发生.在已知的CDKIs中,p16做为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作者:张晓菊;白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