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庆荣;刘铭球;吴昌鸣;朱又华;冯纪祥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188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和放疗组),每组94例.放疗用60Co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癌原发灶DT68~76Gy/7-7.5w,颈部DT50~70Gy/5-7w.化疗组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分别用PDD+5-Fu方案化疗.结果 3、5年生存率放化疗组分别为68.1%、55.3%,放疗组分别为54.2%、37.2%;远处转移率化放组为35.1%,放疗组为47.9%,统计学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加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张九成;冯纪祥;李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 54岁,因右拇指末节红、肿、疼10余天,于1999年7月19日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右拇指末节红、肿、压痛,无波动感。心、肝、肺未见明显异常。1年前患者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段低分化鳞癌,谨用放疗。X光显示,右拇指末节指骨溶骨性改变。诊断:(1)右拇指骨转移瘤;(2)骨髓炎。于1999年7月24日在局麻下行右拇指切开病灶清除术。
作者:张伟;孔令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良性脑膜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原位观察和增殖性抗原Ki-67表达状态的研究,探讨不同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方法对4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脑膜瘤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Ki-67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Ki-6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P<0.01),恶性和非典型脑膜瘤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凋亡指数显著性高于良性脑膜瘤(P<0.01).结论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自发性细胞凋亡增多.Ki-67指数和病理分级有很好的一致性,能较好的反映脑膜瘤的增殖特性.
作者:黄书岚;叶应湖;田道锋;陈谦学;杜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25例甲状腺腺瘤,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上皮型钙粘附素(E-cadherin,E-cd)的表达,以探讨E-cd在PT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殷德涛;王琳;王庆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PV16、18的感染及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9例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7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进行E6、PCNA、p53、p21ras和c-myc蛋白检测.结果 CINⅢ和浸润性宫颈鳞癌组E6、PCNA、p53、p21ras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Ⅱ,而其c-myc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其它几组.结论 HPV16、18的感染及PCNA、p53、p21ras、c-myc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利鸣;石新兰;黎家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绝经后304例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绝经后阴道流血年龄≥50岁者285例,50岁以下19例,经诊断性刮宫,宫颈活组织检查送病检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良性病变占84.9%(258例),恶性病变占11.5%(3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6%(1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以宫颈病变引起出血多占53%(161例),宫体病变占44.7%(136),卵巢病变2.3%(7例).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类型与发病年龄和出血距绝经的年龄有关,而与出血量无明显关系,而出血量的多少,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年龄大、绝经年限长的阴道流血患者,不管出血量的多少,均应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冯文珍;李卫星;付其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对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胸腺嘧啶核苷酸(TdR)阻断法阻滞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分析TdR阻滞细胞和周期化的Hela细胞对TNF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结果 TdR阻滞细胞周期较周期化的Hela细胞对TNF诱导的凋亡的敏感性降低.结论揭示TNF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茶多酚在体外对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抗癌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茶多酚的对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的诱导分化作用,PCR-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茶多酚能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50μg/ml,且具有诱导分化作用,可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对p53具有下调作用.结论茶多酚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抗癌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黎丹戎;唐东平;张丽生;张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重要手段,且效果较好,但由于鼻咽癌位置深,在体外放疗时,照射野内的正常组织不可避免的受到放射线的损伤,使患者出现局部和全身的反应,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及护理,才能保证患者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该病放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90年7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对14例胃癌复发、残胃癌进行了再次剖腹手术.其中8例行残胃和肝脏联合一期切除及选择性动脉置泵灌注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9年7月我科收治1例右上肺癌患者,住院后行介入治疗并发横断性脊髓炎,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敖利华;徐家喜;龙志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组织中ras基因突变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43例胃癌组织新鲜标本及相应血清标本纳入研究.用PCR-RFLP法测定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的感染状况.结果 43例胃癌中有28例存在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突变率为65.12%;43例胃癌中,Hp阳性30例,阳性率为69.77%,其中CagA阳性24例,阳性率为80%;30例Hp阳性的胃癌中,有19例发生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发生率为63.33%,13例Hp阴性的胃癌中,有9例发生ras基因12密码的突变,发生率为69.23%,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胃癌中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与Hp及CagA阳性的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Hp感染可能不是其改变的唯一或必须因素.
作者:赵端仪;钱崇宽;陈明楷;谭金华;刘家盛;岳奇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比较氟脲脱氧核苷(FUDR)或氟脲嘧啶(5-FU)联合顺铂(DDP)配合外照射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6例Ⅱ期以上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FUDR组和5-FU组.放疗前分别给予FUDR1000mg/日,DDP20mg/日或5-FU1000mg/日,DDP20mg/日,静脉滴注,连续5天.休息3天后开始放疗,两组放疗剂量和方法相同.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6%(FUDR组)和91%(5-FU组),无显著差异.重度口咽炎的发生率FUDR组为30%,5-FU组为65%(P<0.05).结论FUDR加DDP与5-FU加DDP用于鼻咽癌诱导化疗相比较具有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的优点.
作者:余伟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轴位加冠状位CT扫描在诊断鞍区脊索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脊索瘤的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资料,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的病灶中心均位于鞍区,其边缘不规则或模糊,蝶骨体骨质明显破坏,4例鼻咽部有巨大软组织肿块,6例患者的瘤体内可见斑片状或不规则块状钙化影.结论双平面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肿瘤向颅内侵犯的范围以及骨质破坏的程度,在排除鞍区的其它病变后,结合临床表现和CT特征可诊断脊索瘤.
作者:魏文洲;李俊;任征辉;童世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和nm23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胃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结果胃腺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及nm23低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术后3年内复发者中显著高于无复发者.结论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及nm23的低表达对判断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芮;熊永炎;王莉;熊小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留置胃、尿管是部分肿瘤病人手术前的必要准备,但病人因紧张情绪加置管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往往拒绝合作,给操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能减轻以上反应,在置管前配合“麻醉前用药”,根据不同药物作用时间,间隔5~20min左右置管.经观察能有效地预防以上反应,使之能顺利置管,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反义c-myc基因导入对HL-60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分别载有c-myc等1、2和3外显子反义片段的三种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aM1、aM2和aM3导入体外培养的HL-60,观察对靶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1)三种载体抑制了c-Myc的表达,抑制作用aM2>aM1>aM3;(2)aM2使HL-60 Go/G1细胞增多,S期减少,DNA和总蛋白合成减少;aM1影响轻微;aM3作用相反;(3)aM2使HL-60 PCNA表达减少43.8%,而aM1和aM3增强表达;(4)aM2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aM1作用相反;aM3抑制生长、增殖活性,但促进其集落形成能力.结论 aM2持续表达抑制了HL-60的生长、增殖.
作者:曾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消炎痛(IM)对膀胱癌患者LAK细胞增殖和抗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计数法观察LAK细胞增殖,以膀胱癌组织标本分离的肿瘤细胞和培养膀胱癌细胞系BIU-87和EJ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48至96小时IM明显增强白细胞介素Ⅱ(IL-2)诱导的LAK细胞增殖,IM处理LAK细胞可增强其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结论这些研究提示IM对IL-2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呈增强调节.
作者:王志平;陈一戎;秦大山;刘国栋;郑荣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肺癌细胞增殖、凋亡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1) 肺癌组织中Ki-67指数(KI)增高与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而凋亡指数(AI)与患者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显著相关;(2) 高KI组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KI组,按P-TNM分期分层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3)Ⅰ、Ⅱ期肺癌患者中高AI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AI组,而在Ⅲ、Ⅳ期肺癌患者中显著高于低AI组.结论 KI反应肺癌细胞的增殖状态,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AI反映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一种自稳态机制,还不能认为是一个稳定、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王允;周清华;黄颐;张尚福;成娘;张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加量照射对鼻咽癌局部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16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常规外照射64~72Gy后,给予SRT鼻咽部加量照射12~25Gy/3~5次.结果随访6~24月,1例失访,1例14月后死于鼻咽大出血,局部控制率为14/15例.患者口干、口腔粘膜反应等放射反应较单纯外照射无明显增加.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鼻咽癌常规放疗后局部加量照射,能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放疗并发症并无增加,是提高鼻咽癌疗效的较好方法.
作者:肖红;庞学利;谭崇富;王希;曾勇;钟元培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