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nesfatin_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

顾光大

关键词:nesfatin-1,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心脏病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nesfatin_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62例(T2DM合并CHD组),单纯T2DM患者60例(单纯T2DM组),单纯CHD患者59例(单纯CHD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nesfatin_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水平,HbA1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体质指数(BMI),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T2DM合并CHD组血清nesfatin_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单纯CH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合并CHD组nesfatin_1水平均与TG和HOMA_IR呈正相关( r=0.58、0.43,均 P<0.05);T2DM与nesfatin_1和HOMA_IR密切相关(B=2.84、2.37,均 P<0.05);T2DM合并CHD与nesfatin_1和TG密切相关(B=3.16、2.69,均 P<0.05)。结论血清nesfatin_1与T2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30例为缺血后适应组,其梗死血管再通后1min内应用低压力充盈球囊,持续阻塞30s后球囊抽负压,血流持续再灌注60s ,反复4次;28例为对照组(单纯PCI组),梗死血管再通后未施加缺血后适应干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_BNP )水平和测量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术中缺血后适应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药物转复或除颤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缺血后适应组血浆NT_pro_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采用缺血后适应治疗有助于终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

    作者:邱万敏;周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肯定,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传统用法是在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稳定基础上小剂量开始口服,并逐渐加量至靶剂量。但是,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本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尝试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汪朝春;何显森;叶晓云;徐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3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右美托咪啶组(A组)、异丙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μg/kg (15ml )、异丙酚1.5mg/kg (15ml )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ml ,输注时间15min。三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估拔管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等级。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镇痛有效率提高(χ2=3.54、4.17,均 P<0.05),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χ2=2.76、2.38、3.81、4.02、3.55、4.48,P<0.05),拔管后5min、30min、60min VAS评分均降低( t=2.10、2.45、2.54、2.36、2.78、2.91,均 P<0.05);A组和B组拔管后5min、30min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 t=2.87、3.02、2.69、3.15,均 P<0.05);A组拔管后60min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2.55,均 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可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作者:丁辉有;徐发明;占卫庆;张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96名Hcy水平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和384名Hcy升高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 )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伴有Hcy水平升高的H型高血压患者MMSE总分、注意力和计算力得分均低于普通高血压病患者[(24.38±3.11) vs (25.87±2.84),P<0.05;(2.96±1.05) vs (3.61±0.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可能加剧高血压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李颖;厉朝喜;杜晓红;赵晓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老年组)患者及70例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起病诱因、首发临床表现、梗死部位、伴发症、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多数患者于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及典型的临床症状,梗死部位较广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发症、伴发症、病死率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且以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见。

    作者:保彦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路径对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及费用控制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费用控制的作用。方法将6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制订好的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有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有显著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医疗费用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0.01);病死率虽有降低,满意度虽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医疗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秋月;张丹红;柯绍发;王灵芝;杨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血宁辅助治疗对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炎症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舒血宁辅助治疗对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164例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术后次日清晨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次日清晨血浆PTX3水平均较植入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血浆PTX3水平均较支架植入术后次日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仍明显高于支架植入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血浆PTX3水平在支架植入术后次日及出院前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血宁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引起的炎症状态。

    作者:刘海波;王春明;张丽梅;曹勇;苑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路易体痴呆9例临床分析

    本病早由德国学者Lewy于1912年发现了路易小体(Lewy bodies ,LB ),1961年日本学者Okazaki在痴呆患者的皮质神经元中也发现了路易小体,于是开始探讨其和痴呆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2]。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是一种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fluctuating cognition ,FC ),持续存在的视幻觉和锥体外系运动功能障碍为临床特点的神经变性疾病[3]。是以路易小体和路易神经元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D )在老年期痴呆中常见,DLB位于第2位,占10%~15%[1]。神经病学家发现以前曾被诊断为AD、帕金森氏病(PD )等的痴呆病人中,约有1/4为DLB。本病国内报道很少,原因可能由于我国尸检率低,对此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认识。本病与AD和PD极易误诊,但实际上两者特点不同。本文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们收治的9例临床诊断DLB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淑青;包颖颖;丁美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的制定与应用--唐新华主任医师专题访谈

    简明版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经出炉,这对提高中国高血压控制率及高血压患者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编辑部请来《指南》制定参与者、国际高血压联盟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唐新华主任医师就《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制定的背景、过程和应用,解答一些读者的疑问。

    作者:唐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疗效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左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方法7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消融术后两次给予三磷酸腺苷诱导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对肺静脉电位恢复者补充消融重新到达肺静脉隔离。另有对照组8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常规完成消融术后不做诱导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心房颤动复发率21.33%,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率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充消融三磷酸腺苷“暴露”的肺静脉电传导间隙,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作者:夏云兵;黄卫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奥美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成功电复律的疗效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联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AF )患者成功电复律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常规基础降压、抗凝、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和瑞舒伐他汀口服,随访18个月,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次数、血压、C反应蛋白(C_reactive protein ,CRP)、左心房内径和左室质量指数。结果随访结束两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CRP水平降低、左心房内径缩小及左心室重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80% vs 41.20%,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水平与AF复发存在正相关( r=0.68,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可能具有协同抑制炎症因子CRP、改善心室重构,有效增加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

    作者:吴慧平;胡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磺脲类药物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适应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适应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仅穿线不作冠状动脉结扎;(2)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5分钟,再灌注2小时;(3)后适应组,缺血45分钟,然后行短暂灌注30秒,缺血30秒,共3次,再行全面的2小时再灌注;(4)格列美脲组,实验开始时外周静脉注射格列美脲0.2mg/kg ,其余操作同后适应组;(5)格列本脲组,实验开始时外周注射格列本脲0.5mg/kg ,其余操作同后适应组。实验结束时测各组血清肌钙蛋白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肌钙蛋白含量假手术组明显低于各手术组,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及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肌梗死面积后适应组、格列美脲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格列本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格列本脲可消除后适应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格列美脲却对后适应保护作用无影响。

    作者:盛西陵;祝玉娟;徐文博;唐关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报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可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减低[1],但是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则无类似结果[2]。因此,糖尿病早期给予治疗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近期临床研究表明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3],而动态血糖监测(CGMS )以及自行规律监测血糖能够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4],了解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发生情况。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是口服抗血糖药物,能够增强肠促胰素的作用,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5],且不引发低血糖而改善血糖控制。本文旨在使用CGMS评价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及二甲双胍加量治疗情况下血糖水平,并分析血糖波动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作者:季晓珍;官常荣;陈日秋;叶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体重的影响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以上,该类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甚至有些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而临床表现为胰岛素相对缺乏。由于体重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常规降糖药在降低血糖同时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这将会加速形成胰岛素抵抗,使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降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成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必须面对的问题[1]。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在有效降低血糖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和体重[2]。为此本文将二甲双胍应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观察其对血糖及患者体重的影响,探讨其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春钢;费扬;孙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医院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予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入组一年后分别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两组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体重及体质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一体化管理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控制,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来龙;许昌;常明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患者OX40L、高敏C_反应蛋白表达的临床观察

    近年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OX40L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而同型半胱氨酸(Hcy )与OX40L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 )型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OX40L、hs_CRP的表达,以明确H型高血压与炎症的关系。

    作者:周金华;邱万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造血管内瘘及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148例)及人造血管内瘘(37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时间、1年通.率的差别等。结果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年龄较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高,CRP水平较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造血管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1年通.率分别为90.54%、8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造血管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良好的血管通路选择。

    作者:樊孝文;邹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几何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与1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室几何形态和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IVSD、LVPWD比对照组厚,LVDD、LVDS、LAD、LAL等测值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每搏量(SV )、心排血量(CO )、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LVESS )、左心室射血分数(EF )值均低于对照组,而二尖瓣口的E峰和E/A值低于对照组、A峰和IVR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质量虽在正常范围但室壁增厚心腔变长,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均受到一定损伤。

    作者:陈红;张信祥;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八字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确诊并接受规范化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浙江省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社区护理,随访观察两年,比较分析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生活行为方式、治疗依从性及对责任护师的满意度。结果两年后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在血压控制有效率、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治疗依从性以及对责任护师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在各项比较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体重和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丽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nesfatin_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nesfatin_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62例(T2DM合并CHD组),单纯T2DM患者60例(单纯T2DM组),单纯CHD患者59例(单纯CHD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nesfatin_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水平,HbA1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体质指数(BMI),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T2DM合并CHD组血清nesfatin_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单纯CH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合并CHD组nesfatin_1水平均与TG和HOMA_IR呈正相关( r=0.58、0.43,均 P<0.05);T2DM与nesfatin_1和HOMA_IR密切相关(B=2.84、2.37,均 P<0.05);T2DM合并CHD与nesfatin_1和TG密切相关(B=3.16、2.69,均 P<0.05)。结论血清nesfatin_1与T2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作者:顾光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